“能和600多名党代表一起,聆听赵乐际同志的报告,感到非常荣幸。报告中提到的一系列民生措施,让人备受鼓舞。”这是基层党代表最深切的感受,张安代表就是其中的一员。
张安代表昨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来自最基层,现在最大的愿望是做大村里的产业链条,让全村4000名群众都过上美满、幸福的生活。
| |
张安代表是榆林市靖边县东坑镇小桥畔村的党支书,18年来,他一直在为如何让全村人过上像城里人一样的生活而费尽心思。如今,他梦想中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的产业链条已见雏形。
张安代表说,在他的带领下,尽管大伙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变,但他仍然不满足,仍然要想着法子让全村的群众过得更富裕。在大好形势下,所有的人都转变了思想,他们村的人也不例外,早在几年前就搞起了蔬菜大棚,种起了反季节蔬菜。在几年的学试当中,大伙尝到了甜头,想继续围绕大棚蔬菜做大做强。于是,在世界蔬菜博览会期间,张安就带着村里35个农民,来到博览会的主会场——寿光,学习如何在蔬菜产业上做文章。
张安代表介绍说,他们村现在有3000个蔬菜大棚。在销售方面,他们已不只局限于直接在当地卖新鲜的蔬菜,也开始讲究深加工,将收获的瓜果蔬菜进行脱水,经过真空包装以后销往更远的地区。现在,他们已经拥有了保鲜库、冷库以及脱水厂,而且运转良好。
在听了赵乐际同志的报告以后,张安代表又有了新的想法,他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济是基础。省上这么重视农村的发展,我们自己也应该转变思想,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壮大经济。他说,要进一步扩大深加工,将蔬菜产业链条发展壮大,力争把蔬菜日光大棚做到10万亩,让全省乃至全国人民都能吃上小桥畔村种出来的新鲜蔬菜。
说到这里,张安代表的脸上写满了兴奋,眼里全是对美好光景的向往。他相信,一系列的民生措施会让广大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生活会越来越好。
本报记者 薛昆 马昭
2007-5-24 4:17:31 2007-5-24 4:17:14 2007-5-24 4:16:592007-5-244:16:42 2007-5-24 4:16:25 2007-5-23 5:02:30 2007-5-235:02:012007-5-23 5:01: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