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政

孙家正撰文:把握历史机遇促进文化发展

  最新出版的中宣部《时事报告》杂志(2007年第五期)独家刊登文化部部长孙家正的文章:《把握历史机遇促进文化发展》。孙家正部长在报告中指出:面对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大潮,面对国家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对文化发展的要求,面对社会文化生活日益活跃的态势,如何找准我国文化发展的方位,创造民族文化的新辉煌,增强我国文化的国际竞争力,提升国家软实力,是文化事业发展的重大课题,需要广大文化工作者不断思考,不断努力。

  把握历史机遇 促进文化发展

  文化部部长 孙家正

  一、为什么说新时期我国文化建设面临大好机遇

  新世纪新阶段,是我国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文化建设面临着大好的发展机遇。

  第一,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工作,为文化工作指明了发展方向。新时期,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有了新的飞跃,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执政理念,提出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发展战略,提出了建设和谐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任务。胡锦涛同志在第八次全国文代会和第七次全国作代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必须大力加强文化建设,坚持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着力培育民族精神、提高国民素质、激发奋斗热情,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智力支持,更好地把全国各族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万众一心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奋斗。在党中央的指引下,文化建设的方向和目标进一步明确。

  第二,国家对文化的投入逐年增加,为文化建设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十五”期间,国家财政对文化事业的投入,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全国文化事业费累计达到495.22亿元,比“九五”期间的总投入增加了240.71亿元,增长105.9%,全国人均文化事业费由初期的5.7元增加到10.23元,增长了79.5%。总体来看,这些年财政投入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国家财政逐年加大了对农村文化的投入力度。“十五”期间累计对农村投入134.23亿元,年均增幅为16.5%。二是加大了对西部地区的投入。“十五”期间对西部地区累计投入107.64亿元,年均增长15.4%。三是全国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大中型文化设施建设项目显著增加。“十五”期间,全国共完成基建投资136.4亿元,比九五期间增加了37.61亿元,增长38.1%,不仅完成了国家大剧院等重大文化建设项目,也基本实现了县县有文化馆的建设目标。四是通过对一些重大文化工程和项目的投入,提高投入效益,带动了重点领域的发展。2002-2005年,中央财政投入1.2亿元,用于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重点资助新时期以来的优秀舞台艺术作品的加工提高,推出了几乎涵盖表演艺术各主要门类的30台精品剧目,带动了一大批优秀剧目的创作。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自2002年4月实施以来,中央财政累计投入2.4亿元,地方累计投入4.6亿元,与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密切合作,共建基层服务点分别达到19.7万和18.1万个,辐射人群上亿,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和社会的发展,国家财政对文化的投入力度还会继续加大,文化事业发展的基础将更加坚实。

  第三,文化体制改革逐步推进,为文化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形成,文化领域在体制机制方面存在着的制约和影响事业发展的问题逐渐显现出来。总体而言,文化艺术产品的创作生产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文化艺术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科学判断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当今世界文化发展趋势,深刻分析我国基本国情和战略任务的基础上,做出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重大决策。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就是要消除制约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束缚,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形成科学有效的宏观文化管理体制、富有效率的文化生产和服务的微观运行机制,充分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通过深化改革,推动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和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的形成,不断完善文化创新体系,形成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开放格局。

  第四,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多样和不断提高,为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拓展了空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连续20余年保持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消费结构逐步升级,文化需求也呈现出明显的变化:文化需求总量呈现较大幅度增长;对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化消费更加多样化和市场化;不同文化相互交往的要求和程度日益加深,新兴的文化产品类型、文化消费方式不断涌现。与此同时,文化产品的制作、传播、消费手段和方式更加科技化和现代化,文化消费的发展空间巨大。据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的文化消费量存在3000亿元到4000亿元的结构性缺口。文化产业在强有力需求的带动下,有望迅速成长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成为扩大内需的新亮点。这些变化都为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良好的发展空间。

  在战略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文化事业在面临着许多发展的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各种挑战,改革与发展仍然任重道远。目前,文化工作的开展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要求尚有差距,与政治、经济、社会建设协调发展还不相适应。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数量、质量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城乡之间、不同区域之间文化发展还不平衡,基层文化建设仍然薄弱,农民的文化生活还很贫乏。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性障碍仍未根本消除。文化产业发展还不充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缺少知名的民族文化品牌,文化贸易逆差较大,文化安全问题面临挑战。文化市场的监管手段和能力有待于提高,文化遗产保护的形势还相当严峻。面对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大潮,面对国家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对文化发展的要求,面对社会文化生活日益活跃的态势,如何找准我国文化发展的方位,创造民族文化的新辉煌,增强我国文化的国际竞争力,提升国家软实力,是文化事业发展的重大课题,需要广大文化工作者不断思考,不断努力。

  二、2006年文化建设取得了哪些成绩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文化体制改革由试点向面上推开、向纵深拓展的关键时期。文化系统广大干部群众抢抓机遇,以繁荣为中心,以改革促发展,大力推进文化建设,在文化体制改革、文艺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壮大文化产业实力、扩大对外文化交流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是文艺创作进一步繁荣,传统艺术保护得到加强。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和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在促进文艺繁荣、引导文艺创作方面的积极作用进一步显现。广大艺术工作者和艺术团体坚持民族化、大众化、精品化的创作取向,坚持精品剧目创作生产与创新体制机制相结合,面向群众,面向市场,创作了一批优秀作品,受到了热烈欢迎。文化行政部门注意对创作态势、文艺现象的研究,注重正面引导和把握,加强了对艺术创作的管理。通过重大艺术活动探索促进艺术繁荣与精品创作相结合已见成效。“文华奖”整合了大型赛事、展演等活动,并与中国艺术节相结合,成为院团面向市场,政府引导创作的平台。加强了对传统艺术的抢救、保护和扶持,昆曲艺术节、中国越剧艺术节、中国评剧艺术节、全国地方戏优秀剧目展演等活动集中展现了传统艺术的生机和活力,民族优秀文化和高雅艺术普及活动蓬勃开展。

  二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不断改善。以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利为出发点,优先安排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文化建设项目,着力推进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配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公共文化服务网络逐渐向农村延伸,县、乡两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进一步形成。全国83.2%的县有公共图书馆,97.1%的县有文化馆,97.5%的乡有文化站。重大文化工程项目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列入十六届六中全会决议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与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密切合作,共建基层服务点分别达到19.7万和18.1万个,辐射人群上亿,数字资源量达到58TB。送书下乡工程在完成第一阶段任务的基础上,从2006年到2008年,继续向其余292个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和乡镇配送图书,实现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的全覆盖。实施流动舞台车工程,中央财政2005-2006年落实资金1亿元,采购流动舞台车,目前已配置到24个省(区)的基层文化机构。中央和地方财政加大了对公共文化设施的投入力度。

  三是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服务和交易平台不断完善。政府对文化产业的管理和服务已经基本走出摸索的阶段,抓住调查研究、政策制定、推广典型、打造平台、提供服务等重要环节,工作思路逐渐清晰,力度不断加大。文化部启动了文化产业项目服务工程,命名了第二批33个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中国国际网络文化博览会、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等,已成为我国文化产品和服务交易的重要平台。各地普遍重视发展文化产业,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多数省区的文化产业增长率达到两位数。新兴文化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动漫产业、网络文化、网络音乐、电子游戏等发展迅速。调整政策,鼓励出口,国产音像制品出口持续增长。艺术品市场逐步规范,艺术品行业有了较大发展。民营表演团体有了较快发展,加快了农村文化市场的发育。

  四是文化市场秩序明显改观,长效管理机制初步形成。坚持抓管理促繁荣,探索建立文化市场的长效管理机制,进一步规范文化市场秩序,营造更加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网吧管理、音像市场知识产权保护的长效机制初步形成。以查处网吧违规接纳未成年人、解决音像市场盗版等问题为重点,强化了文化市场监管,特别是加大了农村文化市场的监管力度。在全国开展了以“保护知识产权,打击侵权盗版”为主题的全国音像市场法制宣传活动。2006年全国共出动文化执法人员503万余人次,检查音像经营单位416万余家次,检查网吧183万家次,收缴盗版音像制品近1.1亿万张,停业整顿各类经营单位1.9万家,吊销许可证4000多家,加大文化市场重点案件督办查处力度,市场秩序有了很大的改观。

  五是文化遗产保护取得突破性进展,初步形成全民参与的可喜局面。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成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各地也相应建立了领导机构,加强了经费、人员等方面的支持和保障,极大地推动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国家首次设立“文化遗产日”,各地围绕“文化遗产日”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各级政府保护文化遗产的力度总体上有所加强,全社会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明显提高。文物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国务院公布了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加强了对基本建设中文物保护工作的规范,三峡库区和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等基本建设项目区域内的珍贵文物得到有效保护。各地新建和改扩建了一批博物馆。全国各级各类博物馆举办展览近万个,接待观众1.5亿人次。文物市场稳定发展,文物犯罪得到遏制。长城保护工程正式启动。通过建立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巡视机制和专家咨询机制,加强了世界遗产的管理。河南安阳殷墟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入发展的新阶段。建立了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成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机构进一步健全。

  六是对外及对港澳台文化交流日益活跃,中华文化得到广泛传播。文化交流服务国家外交大局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文化外交特色和魅力日益显现。按照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的原则和布局,全方位地拓展对外文化交流。配合党和国家领导人出访和重要的多边国际活动,举办了“中国文化澳洲行”、“阿拉伯艺术节”。政府间文化高层互访更加频繁,2006年,文化部长级的出访和来访共计72起。主动开展国际合作,积极参与规则制定,多边文化交流取得显著进展。出席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4届大会、第三届亚欧会议文化部长会议、第九届国际文化政策论坛部长级年会等重要国际会议。我国高票当选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公约》政府间委员会成员。对外文化交流内容和形式不断创新。“相约北京”联欢活动、上海国际艺术节、武汉国际杂技艺术节等项目已经形成品牌,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四海宾朋。继中法互办文化年之后,中俄互办“国家年”再次掀起两国文化交流的热潮。海外春节活动成为传播中华文化的窗口,影响越来越大。突出文化内涵,促进人心回归,对港澳文化交流更加活跃。着眼增强台湾同胞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和民族认同感,成功开展了“两岸文化交流年”、“海峡两岸艺术节”等活动,收到了良好效果。

  三、今后文化建设的重点有哪些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建设和谐文化的目标任务,为文化建设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我们要把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贡献,作为现阶段我国文化工作的主题,作为我国广大文化工作者的庄严使命,全面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事业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第一,紧紧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增强文化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当前文化工作要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使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成为我国文艺创作的基本价值取向。要努力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大力建设和谐文化,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牢牢把握文化工作的正确方向。积极推进文化创新,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注入活力。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最大限度地焕发文艺工作者的创造力。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推出更多受人民喜爱、与时代同行的优秀作品,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

  第二,繁荣文艺创作,打造民族优秀文化品牌,努力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努力创作弘扬优秀传统、反映现实生活、讴歌时代精神、群众喜闻乐见的精品力作,引导广大文化工作者自觉投身亿万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实践。以文化创新工程为纽带,将艺术生产、文化科技、艺术教育等环节串连起来,促进文化创新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引导有力、激励有效、宽松和谐、活跃有序、不同主体踊跃参与创造的艺术创新机制,在全社会形成尊重艺术创造、尊重艺术人才、尊重创作权利、尊重创作成果的良好氛围。加大对代表国家水准、体现民族特色的艺术表演团体的扶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举办艺术表演团体,发展和规范民间职业剧团。实施文化精品战略,着力打造一批代表国家形象、具有民族特色、深受群众喜爱的文化艺术精品。

  第二,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保证和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今年,中央将出台《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集中推出一系列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措施。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要以大型公共文化设施为骨干,以社区和乡镇基层文化设施为基础,建立健全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以适应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采取政府采购、补贴等措施,保障和实现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城市低收入居民和进城务工人员等特殊社会群体的基本文化生活需求。继续把基层文化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加快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农村文化设施和重点工程建设,逐步增加为农村服务的资源总量,满足新时期农民求富裕、求健康、求文明的要求。

  第三,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健全文化市场体系,提高中国文化企业和产品的竞争力。进一步提高政府的管理服务能力和水平,促进文化产业发展质量、效益的提高和布局结构的优化,提高文化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充分发挥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动漫游戏产业基地的示范作用,加强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和国家文化产业人才培训基地的建设。以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市场体系为目标,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解决影响文化市场健康发展的重大问题和广大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以开放促发展,以管理促繁荣,健全完善文化市场法律法规体系和执法工作机制,规范执法行为,加大执法力度,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第四,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加快建立科学有效的文化遗产保护管理体系,加强机构、队伍和制度建设,努力着力提高全社会保护文化遗产的自觉意识,全面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一要加大文物保护工作力度。开展全国文物普查,重视重要革命历史文物的收集、整理和重点革命历史遗迹的保护。加强世界文化遗产、大遗址、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和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管理。加强文物保护标准化建设,规范文物流通秩序,完善文物进出境许可制度。形成以国家博物馆为龙头,省级博物馆和重点行业博物馆为骨干,国有博物馆为主体,民办博物馆为补充的博物馆体系。二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健全科学保护体系,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确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谱系,制定传承人资助办法,确定国家级民族民间文化生态保护区,加强对民间文学、民俗文化、民间音乐舞蹈、少数民族史诗等若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抢救。

  第五,扩大文化交流与合作,提高文化交流质量与水平,为促进和谐世界建设做出贡献。配合国家总体外交战略,全方位开展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加强与各大国的文化关系,深化与周边国家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提升与其他发展中国家文化交流与合作水平。积极参与多边文化活动,参与相关国际规则的制定。打造对外文化交流的知名品牌,做好“春节”品牌活动、“相约北京”联欢活动等大型活动,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在扩大对外交流的同时,加强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增强中华文化的亲和力和影响力,提高民族凝聚力和国家向心力,促进人心回归。

  第六,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解放文化艺术生产力。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按照“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循序渐进、逐步推开”的要求,有组织有领导、分阶段分步骤地将改革从试点向面上推开,逐步引向深入。推进文化管理体制改革,理顺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与文化企事业单位的关系,强化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推进依法行政,逐步建立起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和职责明确、反应灵敏、运转有序、统一高效的宏观调控体系。

  链接:

  “十一五”时期我国文化发展的总体目标

  完成“十一五”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赋予文化建设的任务,文化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能力显著增强,为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和社会进步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文化的创新能力和整体实力明显提高,文化产品更加丰富,更好地保障和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促进城乡和区域之间文化的共同发展;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文化发展的水平与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际地位相适应。

  文化共享工程

  文化共享工程

  是2002年起文化部、财政部组织实施的一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标志性工程。截至2006年底,已建成各级中心和基层服务点6700个,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国的服务网络。“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2007年至2010年将投入24.7亿元重点支持文化共享工程中西部地区的县级支中心、村级基层服务点和数字资源建设。

  (,转载请与中宣部时事报告杂志社联系。联系人:肖方;联系电话:010-84012274)

  在首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开幕之际以及我国第二个文化遗产日到来前夕,人民日报记者就我国现阶段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相关问题,专访了文化部部长孙家正。

  新华网北京4月6日电(记者白瀛、邱红杰)文化部部长、中国文联主席孙家正6日在北京说,虽然受到其他艺术品种的冲击,话剧艺术的魅力仍然是其他艺术形式无法代替的,话剧发展的前景是令人乐观的,然而如何进行创新仍是话剧界不容回避的问题。

  中国文化发展战略研究课题取得阶段性成果

  新华网北京5月9日电(记者周玮)“对外文化交流与贸易的主要资源应当是现代中国的文化理念。如果以中国传统为主要成分,不但不能完成传播现代中国文化形象与理念的任务,而且还会使国际社会对中国文化发生误读……”9日在京举行的“中国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与和谐文化建设”学术讨论会上,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高新生提出文化贸易逆差的应对之策,引起与会者关注。

  (来源:时事报告)

(责任编辑:赵健)

相关新闻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商机在线
投 资 创 业 健 康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