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总设计师李东 |
民族的责任感、使命感在航天人身上体现的比较清晰
主持人:下一个问题是问到我们的马总的,马总是参加过多次火箭发射的,前99次发射中长征二号丁发射了两颗卫星,您担任的也是总师和总指挥的角色,当时您的感触是什么?
马佳:首先更正一下,因为总指挥还有一位同志。我当了总师有7年了,确实经历了不少的发射,应该讲每一次发射的感觉都差不多,感受比较深的还是觉得责任非常大,因为我们在基地的试验队有一百多人,每次我们都是再三的互相关照,就是一发火箭凝聚着行业之内和行业之外成千上万人的心血,最后的工作就在于基地的短短一段时间,最后的成功就在点火到卫星入轨的十分钟左右的飞行段里面。
马佳:如果要讲印象最深的实际上每次都是火箭点火腾空的那个瞬间,因为那个场面确实还是比较震动人心的,火箭点火的那种震天撼地,那种烈焰腾空,火箭拔地而起,准确入轨,整个过程,每次看都是触动很大,我感觉一个方面象征的就是我们人类不断探求自然、探求未知领域,努力希望掌握自己命运的象征。所以我们发射火箭也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机会,我们有的航天人干了多年由于工作专业的原因不一定能够有机会最后去看这个发射,所以我们都分批安排他们去现场看自己最后成功的那个瞬间,共同感受这个成果。
主持人:三位肯定都是看过现场的,给我们描述一下现场的情况是什么样子的,很紧张吗?心情是什么样的?看到火箭腾空时像是自己孩子走了的感觉吗?
李斌:我到发射场去的感觉是激动、紧张,同时也想到我们很多人参与这次发射,他们作出过很多贡献,就要在这次发射中、在点火过程中、在几分钟的时间里体现出来,所以说我也替大家担心。我参加了多次发射都还是成功的,也非常高兴。
主持人:李东总师,虽然知道三位都是很年轻的,但是都是行业界经历丰富的,听说李东总师成功过,但是似乎曾经也有过失误,对于长征运载火箭取得100次发射的成功您怎么看?我们现在长征火箭发生了100次中间有过几次的失败呢?您怎么看这个比率呢?
李东:首先更正一下我们不算是航天的最精英,我们只是航天的一个普通工作者,是他们的代表之一。从我本人来讲我第一次参加的发射是长征二号丙,1992年,以后又参加过长征三号甲、长征三号乙的发射,成功体验是大家难以忘怀的,但是失败以后的那种负疚感压力也是一般行业不能体会的,我作为普通人员参加过的发射失误就有两次,两次完了以后就深刻感觉到现场的巨大压力,到故障排除到下一次的成功,有过很多的体会。你能体会到所从事的行业不是一般的行业,关系到国计民生,一次卫星发射成功不光意味着很大的经济效益,可能还意味着更多、更重要意义的对民族和国家,但是一次卫星发射失败带来的损失也是非常巨大的,所以也是深刻的感受到我们从事这个职业责任的重大,民族的责任感、使命感在航天人身上,我想体现应该是比较清晰的。
主持人:都说发动机是火箭的心脏,李斌总师,长征火箭的液体发动机,就是您所在的集团第六研究院研制,火箭发动机也保持着多年的成功率,被誉为金牌火箭发动机,您给我们讲一下这个发动机有什么特点?
李斌:我们六院主要从事液体火箭发动机研制的,目前我们运载火箭的发动机主要是我们六院来研制的,包括我们六院北京十一所他们也研制了,我们长征系列采用的主发动机被誉为金牌发动机,这个发动机的主要特点是可靠性高,这也是我们设计最初的基本原则,就是质量第一,结构可靠性第一,所以说我们在方案设计的时候把技术先进性和集成性要做很好的结合,这是包括可靠性基本的出发点。
李斌:第二点保证准确性,就是我们进行严格的地面试验的考核,这也是主要的方面,就是要对发动机进行超过极限工况,我们要做长时间的考核,寿命要按照三倍的发动机使用时间分析评估、进行考核和试验,这也是保障可靠性的重要方面,就是进行严格的极限条件地面试验。
李斌:另外一方面保证可靠性,也是在产品的生产、试验过程中要进行严格的技术状态控制,这也是确保产品状态一致、方法使用正常、工作正常的一个主要的方面。
李斌:发动机的主要特点就是质量和可靠性比较好。第二点,发动机的使用维护性要好一些,这样使我们发射的时候使用简单、维护方便、操作性更强,这是在发动机的设计之初的系统方案上就已经确定的。另外这个发动机性能相对来说也是比较高的,在刚研制出的时候也是世界上性能比较高的发动机,技术水平和性能指标仅次于当时的苏联和美国。这个发动机的特点我想主要是这么几个方面。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