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天津新闻 > 北方网

汉文化复兴“迎来春天” 理性看待“汉文化热”(组图)

创办人张泽军

  “撒谷豆迎新人喽!”5月27日,在某外企工作的小艾夫妇举行了一场令他们终生难忘的婚礼,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整个婚礼都是按传统的汉民族仪式进行的。婚礼现场布置、所用乐曲、仪程环节完全遵循汉式婚礼风格,新人及参礼者均着汉民族传统礼服。

  近年来,传统汉文化在国内悄然兴起,并逐渐形成热潮:学生身着汉服参加成人礼,易中天、于丹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解读引起读者追捧,大量网友建议采用我国传统服饰深衣作为北京奥运会的礼仪服饰……有人士为此指出,汉文化复兴将“迎来春天”。
然而也有人质疑:“汉文化热”究竟是传统文化意识的觉醒,还是小资、白领们追求个性化的又一类“作秀”?

  曾有一件羽衣,叫霓裳

  将孟子诞辰设为中国母亲节

  网友提议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西方节日走进了中国百姓的生活,与此同时,很多中国传统节日却受到了年轻人的冷落。为此,今年的母亲节刚刚过去,就有网友提议将孟子母亲的生日定为“中国母亲节”。

  不过,近来网上又出现了新的提议,即将孟子诞辰定为“中国母亲节”。网友们认为,孟母正是在孟子诞生这天才成为“孟母”的,把孟子生日定为以孟母为形象代表的“中国母亲节”,可以表达人们感谢母恩、回报母爱的精神寄托。

  天津社科院罗澍伟教授对于汉文化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文化发展是历史发展的自然选择,汉文化是5000多年华夏文明史发展延续形成的,中国汉文化是世界文明的组成部分。

  “宣传汉服,提议以深衣作为北京奥运会的礼仪服饰,设立‘中国母亲节’等等,都体现了人们希望延续、传承汉文化的良好愿望,也说明汉文化在民间逐渐普及、升温。但是,汉文化最终的发展走向并不取决于人们的主观愿望,而是历史发展的一个自然选择,并非人力所能决定的。”

  文化是什么?书本上讲,文化是指人们普遍的社会习惯。而我认为,文化是一个人除血缘、地缘之外的第三种识别符号,通过人们的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生活方式、行为规范折射、体现出来。

  当今世界,全球一体化发展,人类融合的广度、深度可谓空前,有时仅凭外貌、地缘特征,已经难以识别一个人的种族、民族属性。这时,一个人本身具有的文化特征就会成为一种识别符号,有利于获得他人认同乃至自我认同。

  比方说,一个中国人可能会住在这个或那个大洲,可能会加入此国或彼国国籍,但只要他过春节,就足以说明他依然认同自己是炎黄子孙。正所谓“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文化就是有这种力量。而作为一个民族的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服装的功能不仅仅是避寒遮羞那么简单,其文化表达更为直观,符号印记更为明显。例如,中国人和韩国人同属东亚人种,外貌看上去差不多,外人该如何区分呢?我想,最明显的一个特征可能就是民族服装——在外人眼中,穿旗袍的肯定是中国人,穿韩服的必定是韩国人。

  然而,对于峨冠博带、羽扇纶巾的汉服,多数人却不大记得了。“清水”等人上街宣传汉服的时候,就有人把他们认成韩国留学生。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这句话大家耳熟能详。试想,一个具有10多亿人口的民族如果忘记了自己服装乃至文化,又该如何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展示自己、扩大影响呢?所以请记住吧,记住吧——

  曾有一个时代,叫汉唐,

  曾有一条河流,叫长江,

  曾有一对图腾,叫龙凤,

  曾有一件羽衣,叫霓裳

  。

  国学教育不能“有口无心”

  新闻调查

  古诗文背得滚瓜烂熟,却不知“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为何意,错把“霜叶红于二月花”读成“桑叶红于二月花”。前日,本市某幼儿园举行了一场古诗文背诵大赛,一个年仅4岁的男孩竟然能全文背诵《论语》《三字经》《唐诗三百首》,毫无争议地获得了“冠军”。然而老师纠正他背诵中出现的错音时却发现,这个男孩竟然根本不知道诗句的具体意思。

  “现在很多孩子背诗,都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该幼儿园的园长告诉记者,如今家长越发注重在早期教育中增加传统文化学习,孩子3岁入园会背古诗是很常见的事,但多数家长存在“重量轻质”的现象。

  天津市国学教育市场良莠不齐

  最近,市语委、市汉文化培训中心对本市国学教育现状进行了深入调查,并对青少年诵读传统经典诗文的情况给予特别关注。调查显示,目前本市以国学教育为内容,面向中小学生开办各类教学课程的教育机构良莠不齐,暴露出“师资国学素养不高、教材选择过于随意、学生没兴趣收获小”三大弊病。

  现状1机构繁杂师资匮乏

  据调查,目前本市开展青少年国学教育的机构中,一类是各中小学开设的第二课堂,老师主要是由学校的语文或历史老师兼任;另一类社区学院中的专项课程以及个人开办的学堂、私塾等,其师资、文化水平更是参差不齐,有的就是请些略通诗文的老先生,带领学生诵读一些传统经典古诗文。

  “教孩子背诗的引领者文化水平参差不齐,他们把很多错误的语音、语感教给了孩子。”市汉文化培训中心相关负责人赵德韵表示,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如果在教学时教师没有及时发现,及时引导,对学生以后的学习、运用会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现状2教材各异质量难保

  目前,市面上缺乏特别针对青少年儿童编写的国学教材,不少学校和培训机构选用教材比较随意,未考虑一些古代诗文中有一些内容已经不适应时代,不适用于今天的青少年的学习、生活。

  赵德韵表示,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时代的隔阂和古今汉语的差异,古诗的语言表现形式以及作者的思想情感等都难以理解,需要有人按照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认识水平等特点编写一本标准化少儿国学教材。

  现状3只求数量失去兴趣

  不少教师、家长认为“背得越多越好”,只顾抓住所谓的“记忆黄金期”,却忽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一味地把大量的古诗词塞给学生。小小年纪就去接纳一些连成人都难以理解的东西,“为背而背”让不少孩子叫苦不迭,甚至对背诵诗词失去了兴趣。

  “倾盆大雨式的题解,填鸭注入式的串讲,囫囵吞枣式的翻译,使得本来意蕴悠远、‘营养丰富’的古诗大餐被翻译成一碟索然无味的小菜,这不能不让人深深叹息。”赵德韵感叹道。

  本市“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全国示范

  据悉,天津是全国“中华经典诗文诵读系列活动”唯一试点城市。本市汉文化培训中心以“经典诗文诵读”为切入点,规范、服务、引领社会语文生活,并在全市开展中华经典诗文诵读系列活动。赵德韵表示,青少年是记忆学习、语言学习和文化积累的最佳时期,更是青少年文化素养、高尚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了解经典文化,将全面提高一代青少年的人文素养。

  对策1博导教国学走进小学课堂

  目前,市汉文化培训中心特聘了16位专家组成“汉文化推广学术委员会”,选拔并培训国学教师,亲自指导基地校国学教育的开展。其中,南开大学两位博士生导师讲授中国传统文化,老艺术家关山讲授古诗文朗诵,让更多中小学生通过诵读中华经典诗文来体味中华美德、启迪人生智慧。

  对策2建汉文化基地专家精编教材

  目前本市已经在河东、河北、河西三个区的中小学成立了三个“天津市汉文化推广基地”,今后还将在各区县建立汉文化培训基地,由市语委、市教委组织专家培训合格国学教师,并面向全市招募。本市已经启动了《中华经典诗文精粹》系列教材的编写工作,内容将符合青少年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系列丛书将分年龄段收纳经典诗文,并与孩子的现实生活紧密相连。

  今年5月12日,武清区杨村镇的华夏汉学发展中心正式揭牌。据了解,创办人是45岁的武清人张泽军,他从事汉学推广已经有10多年的时间了,创办一个汉学发展中心是他多年的夙愿,如今终于成为了现实。

  日前,记者来到武清区杨村镇华夏汉学发展中心,只见张泽军正在办公室里画国画。据张泽军介绍,他只是初中毕业,年轻时曾做过很多职业,后来在杨村开办了自己的企业,生活渐渐好了起来。

  1995年,张泽军开始看《弟子规》,他认为《弟子规》中讲述的道理很好,可以教育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我有一次出门办事,看到一个小孩特别没礼貌,如果从小给他讲《弟子规》,应该就不会这样了。”

  2000年以后,张泽军逐渐有了办一个汉学发展中心的想法。“汉文化包含了很多的内容,如服装、饮食、礼仪等方面。每个中国人都应该为汉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做一些自己的贡献。”去年,张泽军开始为开办中心的事情奔走,今年中心正式成立。“目前的中心只有一幢两层的小楼,教学条件也不好,但它将来会占地40万平方米,教学条件也会大大改善。”

  目前,中心已经开始了汉文化的普及工作,张泽军聘请了庐江教育文化中心、大方广文化公益网的高级讲师,每个月向中心的老师们讲授一节《弟子规》。据了解,现在中心内有20名老师,他们有的来自武清区,有的来自河北省石家庄。其中,武清区英华中学的语文老师王晓云已经开始尝试向自己的学生讲授《弟子规》。

  张泽军说,今年暑假期间,他还要为学生们再开一个班,讲授汉文化。“无论谁在这里学习,都不用交学费,将来《论语》《孟子》等经典都要讲。”张泽军说,学习汉文化并不是简单的背诵经典,还要让孩子们在背诵的基础上进行个人思考,从而更好地理解汉文化的精髓。

  建公益私塾和孩子一起学习经典

  孩子诵读古文

  “建立泓一学馆,是为了守望孩子童年的精神家园,也是为了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前不久,家住河西区的李子成终于圆了自己的梦——建立一所公益私塾,为孩子传授蒙学(启蒙之学)。在他看来,幼儿的内心是一片净土,种上文化的种子,就能生长出文化的硕果。“国学就是最好的种子。”记者日前来到河西十幼,听了一堂李子成讲授的蒙学课程。

  李子成今年40多岁,他的泓一学馆设在河西十幼的楼道尽头,学馆有两道古香古色的朱红色大门,在写有“泓一学馆”的牌匾下贴着一副对子,上写“涵养蒙童高尚仁德,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河西十幼的鲍园长和马老师称,这个学馆就和李子成的人一样,充满了儒雅的感觉。学馆内,三件柜、孔子像、翘头案、瓷瓶、平头案、笔墨纸砚样样俱全,1080字的《弟子规》被张贴于平头案前。李子成告诉记者,在幼儿园老师的帮助下,他花费了两年多的时间,将自己收藏的全部古董家具陈设于此,终于布置成了现在的学堂。“眼前的这些摆设,就是对儿时所见私塾的还原。”

  “更确切地说,我传授的是蒙学,因为我面对的是一群心灵纯净的孩子。传授传统文化要讲韵味,不能要求孩子生硬地学习。”作为学馆的“教书先生”,李子成表示,他一直醉心于国学,希望能够从造型、审美、文化心态上引导孩子,让孩子发自内心地喜爱国学。为此,他在教孩子诵读《三字经》《弟子规》的同时,还不忘寓教于乐,经常带领孩子玩跳房子、九连环、七巧板等传统游戏。

  李子成表示,目前学馆正在招募小学员,教学完全免费。对于未来他充满希望,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够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传统蒙学经典。

  本市30网友“五一”汉服走秀

  民间热潮

  今年“五一”长假期间,30名身着汉服的网友来到滨江道沿街而走,引起了众多市民的关注。每到设有牌坊的地方,整支队伍就会停下,一名带队男子缓步出列,模仿古人的礼仪做出各种参拜的姿势。直到带队人员施礼完毕,队伍才会重新缓步前行。一些游客纷纷掏出相机摄影留念。

  网友“清水”是此次活动的组织者之一,据她介绍,这些网友大都是天津各高校毕业的,平时对汉文化十分感兴趣,并提倡身着汉服。“我们认为,汉服是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的人们不应该忘记。”“清水”等人根据历史资料,自己设计出汉服样式,并让裁缝做了成衣。他们希望通过这次宣传活动,能够让人们加深对汉服的理解。

  “清水”告诉记者,他们宣传的汉服并非汉朝的服饰,而是汉族的古代服饰。他们举办这样的活动只是希望引起汉族人对自己民族服饰的关注,让汉族也像其他民族一样拥有自己的传统服饰。“我们希望,在传统节日、庆典等场合,能有更多的汉族人把汉服当作礼服来穿。”

  记者在采访中得知,市民们对“清水”等人的宣传活动看法不一。有人认为,这样的活动确实可以起到宣传作用,强化人们对汉服的认识。但也有人表示不理解,他们觉得,与现代服装相比,汉服穿在身上很不方便,它只能在影视作品中出现。

  应理性看待“汉文化热”

  专家观点

  “从总体上看,‘汉文化热’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是件好事,但有关部门和专家应该给予正确引导。”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宁稼雨表示,对于社会上风起云涌的“汉文化热”,应该理性看待。

  宁教授告诉记者,从概念上看,汉文化以中国传统文化这个大背景为主要研究内容,它涵盖的范围很广,主要包括思想文化(即儒、道、佛、诸子百家等各种流派的思想)和文学艺术(如秦汉散文、唐诗宋词、小说戏曲、舞蹈音乐、书法绘画),此外饮食、服饰、建筑等也都属于汉文化的范畴。

  目前,国内和国外同时兴起的“汉文化热”,实际上反映了中国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经济发达后,人民在精神层面上的一种需求。不论是易中天、于丹等“学术超男”“学术超女”对传统文化的解读,还是民间自发的学国学、穿汉服,都是一种社会知识的普及,对于大众初步了解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文化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不过,在这股追捧汉文化的热潮中,更应注意把握相关知识普及的准确性,避免因为误读而造成曲解,把人引入歧途。另一方面,在普及汉文化的过程中,也要警惕一些糟粕混杂其间,给人们带来不良影响。因此,对于‘汉文化热’,更需要文化、教育等相关部门以及专家学者给予正确的指导。”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张泽军 | 李子成 | 孟子 | 蒙学 | 赵德韵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商机在线
投 资 创 业 健 康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