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未成年人的价值观
价值观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按其对自身意义或重要性进行评价与决定取舍的观点,它使个人的思想和行为指向一定的目标和方向。未成年阶段是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受社会、家庭和学校等诸多因素综合的影响。
| |
1、人生追求“个体化”:多数人生观积极向上,部分侧重追求享乐。
人生观是最基本的价值观,关系到人们对自己的生活、追求、理想、个人与社会关系等方方面面的评价与基本态度,未成年时期形成的人生观对于他们将来的生活、就业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因此,分析未成年人的价值观念,人生观是必然要考察的部分。从未成年人当下的人生观来看(见表12),他们认为人生最幸福的事情首先是“身体健康、精神愉快”(71.08%),其次是“建立美满和谐的家庭”(62.73%),排在第三位的是“有一批知心的朋友”(56.52%),同时重视“有一份理想的工作”(42.96%)和“为社会做出应有贡献”(27.52%)的人也比较多,而比较看重金钱、财产(16.60%)、权力地位(10.57%)和社会名誉(9.46%)的所占比例并不高。
而且,从下表我们也可以看出,不上网的未成年人和上网的未成年人对于人生最幸福的事情的看法趋向一致,同未成年人总体的选择取向几乎没有什么差别。由此可以看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更新,当代未成年人更加关注于自身的发展,更加追求自我的完善,且大多数的人生追求比较积极正向,看重精神追求、家庭、朋友和工作的重要性,这一趋势也并没有因上网与否而导致这种人生追求的变化。当然,未成年人中也有一部分人的利益化倾向比较明显,侧重于钱财、权力和地位等。
具体到未成年人对于享乐的态度,我们发现,上网的未成年人与不上网的未成年人对于“人生价值就应无限制的追求享受”这种观点的看法稍稍有点差别。从图28我们也可以看出,在上网的未成年人中对此观点表示不同意的比例超过不上网的,其中表示不太同意这种观点的上网未成年人占37.30%,不上网未成年人占28.60%。结果表示,与一些人所担心的情况不一样,上网并没有致使未成年人的价值观扭曲,总体上看他们的人生价值观还是比较正向积极的。同时也发现,上网与不上网的未成年人中都有部分人重视生活的享受性,认为人生价值就是应该无限制的追求享受。
图28对“要体现人生价值就应无限制的追求享受”观点的态度 |
2、金钱观念理性化:重视金钱的作用,但不盲目崇拜金钱
当代的未成年人更加面向实际,更为重视物质利益,这是近些年来未成年人思想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因此,我们本次调查选取了一个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方面:金钱观念。对于金钱的看法,能够从一个独特的视角透视出当下未成年人的价值观念,尤其是对社会生活本质所持有的基本态度。据统计(见图29),多数未成年人(63.48%)都认为金钱很重要,是人生追求的目标之一;有近三成的人(28.59%)觉得事业成功了,金钱就会自然而来;而认为金钱是人生追求的最高和唯一目标的人很少,只占3.79%,而且这种比例分配在上网未成年人中和不上网未成年人中并没有多大差别。总体而言,大多数未成年人的金钱观念是比较健康积极的,能够正确评价金钱在人生中的地位。
图29 未成年人对于金钱在人生中的地位的看法 |
未成年人重视金钱的作用,但并没有盲目的崇拜金钱。对于“有钱就能办成一切事情”这种观点,表示不赞成的人数比较多,占总人数的53.40%,态度表示一般的有24.31%。我们也看到还有20.84%的对这种观点表示赞成,而且这个比例在上网与不上网的未成年人中没什么差别,也就是说仍然有小部分未成年人受拜金主义的影响比较严重,有着“金钱万能”的观念,这种现象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导。
3、自我价值判断客观:当前自我满意度一般,但对将来发展较有信心
自我价值判断是自我认同(安东尼•吉登斯著,1998:275)的重要方面,是对能力的肯定,是个体自信心的来源,也是个体独立思考的基础和自尊心的体现。本次调查将自我价值判断纳入,主要是想考察当下未成年人对于个人的情况是否满意,对于个人将来发展的看法如何,从而透视出互联网背景下未成年人在现实和虚拟之间有否产生价值偏差和混淆。
曾有人担心虚拟世界给予了未成年人很多现实世界无法给予的东西,当他们回到现实世界的时候很可能由于一些愿望或需要实现不了,而对自己和生活感到不满意,从而产生厌世、不自信的感觉。但是,调查发现,现实中未成年人对于自己目前各方面的表现和状态感到不满意的并不多,但同时对于自己目前的状况表示满意的也不在多数,相对来讲,对于个人目前状态满意度感到一般的比较多,占总人数的43.49%。而且,这个现象在上网人群和不上网人群中也同样出现了,也就是说在互联网背景下,触网与不触网的未成年人对于生活的满意度相差无几,上网并没有使未成年人对于现实状态的态度发生根本性逆向反应。
从曲线统计图30也可以看到,上网未成年人和不上网的未成年人对于将来自己发展前景的看法的曲线几乎一致,超过半数以上的未成年人(52.94%)对于自己未来几年能够考出好成绩或考上好学校都是比较有自信心的。因而无论上网与否,未成年人在自我价值和能力上的判定都比较积极,自我认同感都比较高,对于自我人生价值的判断比较正向。
图30 未成年人对于个人将来发展的信心情况 |
4、代际情感融洽:承认代际间存在思想差距,但认为能够进行有效沟通
互联网运用过程的代际关系是我们此次调查中比较关注的部分,在价值观方面,我们也将代际情感差异作为重要考察对象,目的是透视未成年人的思想中是否存在着代际间无法融合的价值观念。调查表明,未成年人对于代际间的情感判断比较理性,他们多数承认在思想或感情上,自己与父母存在着差异和差距,但是大部分都表示这种差距并不影响代际间的交流与沟通。有16.60%的未成年人认为自己和父母在思想和感情上几乎不存在差距,很容易进行交流和沟通。同时,从下面的对比(图29)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上网的未成年人中也是多数(89.04%)都承认能够与父母进行交流沟通,未成年人与互联网的接触并没有影响他们与父母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代际间的情感还是比较融洽的。值得关注的是有近一成被调查未成年人认为很难与父母沟通,其中,不上网未成年人选此项的比例(12.26%)远大于上网未成年人(9.09%)。
图31 未成年人对自己与父母在思想感情上是否存在差距的看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