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江济太能否达到目的
■实习生 李鹏 本报记者 黄胜利
无锡自来水事件至今,“水”问题已经“溢出”无锡市:无锡水与太湖水之间有怎样的紧密关系?无锡是不是还在污染太湖水?1999年开始的太湖治理工程收效如何?这些声音和着无锡自来水事件的诸多教训拓展开来,进入了“太湖水”这个更广的范畴。
引江济太这步棋
5月31日,无锡市政府在自来水事件第一次新闻发布会上宣布,立即加大引江济太的调水容量,以尽快促进太湖水体流动,改善太湖水质。引(长)江济太(湖)工程再次引起各方重视。
引江济太工程的初衷就是要促进太湖水体的流动。2338平方公里的太湖是中国第三大淡水湖,南北长68.5公里,东西宽34公里,湖底平均海拔1.8—2.8米。根据国家水利部数据,太湖常水位下水深1.89米,平均监测水位2.9—3.1米,库容44.3亿立方米,是一个典型的平原浅水型湖泊。因此,太湖水流动性差,换水周期约为310天。
2001年12月14日水利部正式批复至今近6年来,引江济太工程打造了一条“长江—望虞河—太湖—太浦河”的大流域水循环路径。太湖就是这条水循环路径的中心,也是引江济太工程的“关节”。
运行6年来,来自长江的补给水源以每秒百余立方米的速度,经望虞河进入“大太湖”所属的胥湖,大致进入太湖湖心区后转道向东,从太浦河流出并进入黄浦江,有效地增加了太湖水量,加快了太湖水流动,也就缩短了换水周期,提高了水体自净能力。此时,引江济太是太湖水这盘棋的救急之招。
“引江济太工程之初,防洪大于引水,引水大于供水。那时还没有考虑到生态保护。”水利部一位当年参与工程可行性调研的巡视员告诉记者,1999年爆发的太湖流域特大洪水让工程决策者意识到引江济太工程的紧迫性。
但是,大洪水过后,比防洪需求更急切的却是引水、供水的需求。据2000年统计资料,太湖流域面积36900平方公里,流域人口约3676万,人口密度高达1000人/平方公里。太湖流域经济发达,国内生产总值约9940亿元,人均GDP约3260美元,以占全国0.4%的国土面积和占全国2.8%的人口,创造了占全国11.1%的国内生产总值;且近年来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速度均保持在10%以上(2000年国家统计数据)。
设在无锡的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水文水资源监测局(以下简称太湖水文监测局)连续5年的观测数据显示,太湖流域平均年用水量在290亿立方米左右,而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62亿立方米,流域本地水资源总量远不能满足用水量需求。
“引江济太工程通过全年调度,从常熟枢纽引长江水25亿立方米,由望亭水利枢纽入太湖10亿立方米,并由太浦闸向上海、浙江等下游地区增加供水5~7亿立方米。”太湖水文监测局向本报记者提供了这样的统计数据。引江济太工程在多大比重上改善了太湖流域的水量供应,粗略计算即可得出。
他净还是自净
本次无锡自来水事件仅凸显了蓝藻危害下的太湖水,而太湖水整体正在不断恶化已是不争事实。查阅太湖水文监测局通过《人民日报(华东版)》每周发布的太湖水质监测报告可得出大致结论:1998年—2000年,太湖水质污染严重,2000年—2005年有较大改善,但湖泊富营养化整体上未有明显改善,水体总磷、总氮、化学耗氧量依《国家太湖水资源规划》尚未达标;2006年—2007年太湖水质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
“引入的长江水水质可以达到二、三类,进入太湖后的监测结果一般都是三、四类。从太浦河排出的太湖水可以达到二、三类。”太湖水文监测局办公室毛主任告诉本报记者。
虽然记者多方调查,仍未在科学监测或统计数据上获得证实性结果。但是,仅以本次无锡自来水事件为例,就可看到引江济太工程对太湖饮用源水水质改善的作用,也可看到此工程对太湖饮用源水水质改善的局限性。
从地图上看,“大太湖”约摸可以被形象化为“一只手”,从左至右的五个“手指”分别为竺山湖、梅梁湖、贡湖以及“东太湖”(两个湖)。引江济太的长江水经望虞河、望亭水闸最先进入的是“中指”贡湖,长江水最先发挥冲淡、净化作用的就是贡湖内水域。本次无锡自来水事件中未被污染的锡东水厂,其饮用源水正是采自贡湖内水域、望亭水闸不远处。
本次事件的核心——南泉水源厂位于贡湖和梅梁湖交界区域,距离望亭水闸较远,很难获得这些长江水的有效稀释。再加上风向、气温、水位的作用,南泉水源厂爆发了蓝藻重污染事件,殃及整个无锡自来水供应。
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已经意识到这种“长江来水、只顾一边”的尴尬现象。该局早在2006年就在太湖水文监测局的调研基础上,向江苏省以及无锡市相关职能部门提出了引江济太的第二套方案,即将长江水从新沟河或新孟河引入,经直湖港,最终从梅梁湖某个点注入太湖,以直接促进梅梁湖湖水稀释和加速流动。此方案现处于何种实际运作状态不得而知。
经望虞河引入的长江水长途奔袭,首先要排除沿河流域工业废水的污染——5月28日以来,江苏省太湖地区水利工程管理处已多次就望虞河流域工业排污问题向太湖水文监测局提出协查请求。在进入望亭水闸前,它还要通过地下管道越过一条“封锁线”——与望虞河河道十字交叉的京杭大运河携带了大量的沿河污染物。
对此,多位专家表示,从太湖流域的全局来看,经望虞河进入流域河网湖泊水体水质恶化已成为当前影响水资源供给的主要问题,许多河网湖泊已经不符合地表饮用水源地水质标准。同时水污染的加剧,流域水环境的恶化,使流域水质型缺水的问题日趋突出。望虞河的水并不完全“可靠”。
“太湖即使全部换水都无法解决蓝藻问题。”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都表达了这样的观点。内陆淡水湖的蓝藻一直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根治办法仍在探索试验中。备受蓝藻困扰的云南滇池曾采取整体换水方案企图根治蓝藻,结果没有取得成功。
根据太湖水文局的监测报告,早在4月初太湖西北部宜兴段就爆发了大规模蓝藻,5月初梅梁湖爆发大规模蓝藻,5月21日小弯里水厂停产,至今未恢复正常生产。“梅梁湖一直是蓝藻(危害)最集中区域,可是水质无法调度。而且,水资源改善职责、执法权都在地方。”太湖水文局办公室毛主任向记者如是表示。
太湖水是依靠他净还是自净,这是解决沿太湖区域饮用水源安全的首要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