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高考三十年嘉宾系列访谈 > 嘉宾访谈

心理专家谈正确认识高考 应该理性看待大学作用

  孩子应关注自己的状态 家长、社会和老师不要过度关注孩子

北京市育才学校专职心理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陈静

  金盛华:家长面临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高考一个很重要的话题,反正就是紧张,你怎么让我放松下来,我就是脑子空白,我怎么能够做到到了考场还是充分发挥?这里面有一个重要的概念上的调整。因为很多考生、很多学校、很多家长,其实在高考或者中考这个问题上,目标其实都设计错了。比如说,有的老师告诉孩子,你就是考某某某某重点大学,家长说,邻居的孩子去年考上某一个学校,你现在是同一个学校出来的,你也要考到某某大学,其实这个想法错了。

我们都知道奥运会上,比如打枪,什么时候打到心无旁鹜,你就集中精力打每一枪,射每一箭,那个时候是你成绩最好的。你也是精力最集中的。什么时候你有想法了,你就出问题了。其实高考也一样,高考本来应该的目标是什么?就是把自己的状态调整好,到考场上去,把平时学习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最后你到底能够去哪家大学,这个不是你想去就想去的,我们要看你考出来的成绩如何,你的真正的目标应该是让自己有最好的状态。有一个考前的生活结构的合理设计。

  刚才说到家长的关注,其实许多时候,孩子的焦虑恰好来自于家长、社会和老师对他的过度关注。宾馆也开了,空调也有了,花了很多钱怎么办,这时候我们惦记的就是考一个某某重点大学,这个时候恰好考错了。我们本来该惦记的是,这个复习,我第一科考什么东西,我用什么样的状态走上考场,保证我的充分发挥。很多孩子在技术上对于考试的准备是有问题的,比如说在考场上,他仍然想的是,我假如考不好怎么办?我上某某大学这就泡汤了。或者一般来说,一个好的题目出出来,任何考生都会在考试上遇到挑战、遇到难题的。很多考生一遇到难题就犯嘀咕了,这个题目我没做出来,我的其他同学做出来了,他们达到目标了,我达不到,这恰好是一个错误,如果一个题目是对所有人难,对你个别人难,通常题目出不到这个水平,出题目的时候是针对整体的。所以尽管遇到难题,你的注意力也应该解决问题上,这个问题解决不出来,你越想,思维越容易定式,我要做非常显著的记号,因为这个题目把我挡住了,考试的时间需要有效的利用,我做个非常显著的记号,把它放在这里,我先做其他特别可以通常解决的问题,等到我其他的问题一解决,我信心上来以后,我回过头来之后,迎刃而解了,因为平时对这个题目是有积累的,这个时候你的注意力真正集中起来了,如果你在考场上,看到其他的考生考得很好,或者你惦记着我这个考试如果没考好,我爸爸妈妈怎么办?我让老师失望怎么办?我以后怎么去见人?完了,你的心思全歪了。这跟打枪一样,你这一枪打出去不会准确的,注意力不够集中。注意力真正要想的问题,恰好是你考试的问题、信息。从脑功能的角度讲,你也应该把整个的脑功能聚焦在相应的问题解决上。你才能够达成最佳的发挥。

  从考试每一门转换的基础上,我们一直主张孩子有非常好的预热的准备状态。因为每一科的考试实际上所用的智力的特征是不一样的,甚至于连脑功能的分区都是不一样的,很多孩子有一个问题,就是说,我这门考完了,考得好也罢,不好也罢,一出考场,要找同学对答案。这是我们特别提醒同学们应该放下来的。因为你答案对得越多,对你的干扰越大。你真正要做的是,我考完一门就把它放下了。你要干什么呢?你要迅速地转到下一科要考试的准备状态中去。你提前预热一下,成绩好的,或者特别专心学习的同学都知道,你的思维最佳状态,不是一上考场就能够达到的,你一定要有一个预热阶段。甚至我们的谈话也好,开始会比较冷,因为大家还没有进入状态,还没有完全调动起来,等到越谈越通常,越谈越深入,越谈思维越活跃,其实在考场上也是一样的。如果别的考生考完了以后,在对答案,自己受干扰,而你却把它放下了,进入下一科的准备和预热,当你再走进考场的时候,你已经是最佳状态,你是一个最容易发挥的状态。在考场上要想集中注意力,应该是只关注你自己的考试,而不关注其他同学的。当然我们这次高考有一个非常好的规定,过去说60分钟交卷,现在变成结束前30分钟才能离场。大家知道一个考场上有其他同学交卷对还在继续考试的同学是一个非常大的干扰,这据说是因为防止作弊的考虑,结束前30分钟才能离场,这样在考场上考试的同学,被干扰的时间缩短了。因为提前交卷的那些同学,我相信大概有两类:一类的确考得特别好,已经做完了,而且确认查核无误;还有一类同学说没有什么希望,早早交卷放弃了。他一离场,其他对考生有干扰。同学们在学校里面,应该接受这种训练,就是不管考场上发生什么事,我只集中注意力,解决我的问题,这是一个最容易达成最佳发挥的状态。

  陈静:刚才金教授说让孩子关注自己的状态,不关注其他人,这是特别重要的。找我的孩子会反映,在有一些考试过程中,他旁边的人笔掉了,他会分散自己的注意力,有人交卷了,他会心情特别紧张。所以我觉得金教授刚才主要谈的是在考试过程中的应试技巧,还有怎么调整自己的考试状态。我觉得在这两个问题上,我想谈两点:第一,关于考试的状态。很多人都希望自己能在中高考中能有超水平发挥。不只是希望自己能发挥正常水平,还希望能够调动自己的潜力,发挥出一个比平时还要高的水平。这种高水平的发挥,其实一方面跟你平时的积累有关,跟你考前的状态调整有关,另外一方面跟人的神经兴奋性的规律也是有关系的。其实对于正常人来说,对于普通的孩子来说,神经比较兴奋得点大概在上午的第三节课和下午的第二节课,按照现在学校的课程排布,大概这两个点是比较高的兴奋水平,在这两个段中,孩子反映注意力比较集中,思维比较活跃,可能出现一些所谓的超水平发挥,但是我们如果看一下高考的时间安排,就会发现,这两个时间点恰好和高考的科目稍微错开,没有重合上,所以还是刚才我说到的这个问题,家长做的后勤,你不要觉得你是后勤保障工作,不那么重要。事实上您帮助他调整作息时间,对于孩子的考试状态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现在离高考还剩一个星期,离中考毕竟还剩20多天,利用这段时间一点一点的逐步调整孩子的作息时间,让孩子养成早睡早起,中午午休半个小时20分钟的状态,就可以把他的兴奋点稍微往前调动一下,能够尽量和高考的时间安排重合,这样避免了有的考生说,我考着考着就犯困,他犯困的话,卷子肯定答不好,注意力肯定特别分散,从考试状态来说,家长可能比老师发挥的作用更大,因为他帮助孩子从所谓的生物钟上做一些调节,也是比较容易落实的。

  另外关于刚才金教授提到的考试过程中体现的一些问题,每次考试完了以后都会有孩子问我两方面的问题,比如有的时候考试过程中忽然间一片空白,其实这个问题,我觉得大脑一片空白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就是有的考生没有拿到试卷或者进考场的时候有一个习惯,就是,想对自己的复习成果做一次最后的检验。但是,临近大考的时候,往往出现一种现象,当他进考场回忆知识的时候,忽然觉得什么都想不起来了,有的孩子因此特别慌,我背好了,怎么都记不住了。事实上,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理解。他当时想不起来,并不代表他遗忘了这些知识,因为我们所有记录的知识,大脑都是以编码的形式存储的。就像我们在互联网上信息非常多,需要用搜索引擎去搜索,你去图书馆查书,你不能把所有的书都翻出来,你只有检索,我们只有看到试卷,看到和题目相关的提示,我们一些知识可能从大脑当中就被调动出来。所以考生进考场的时候,没有看到试卷之前发生所谓的一片空白,并不可怕,而且正常看待,不会影响你的考试状态。但是如果考试中出现考试空白,只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就是碰到难题,忽然卡住了,一下慌了;另外一种情况,就是做着做着题,很多考生因为时间分配不合理,发现还有半个小时,后面还有好多题做不完了,这个时候孩子紧张和焦虑的情绪提升,所以出现大脑一片空白。有的孩子特别紧张、特别慌乱,假如遇到这种现象,你不妨先放下笔,不要拿着笔不知道看什么好,这样更慌乱。放下笔放在桌子上,调整一下自己的呼吸,调过头来从最简单的题开始做起,因为所有的题目都是按照从易到难的顺序,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先让自己停下来,不要让自己在这种焦虑的情绪当中恶性循环。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很多人说这个学生平时上课爱走神,考试还走神呢,关于考试过程中走神的现象其实也分两种:一种是比较正常的,所谓注意力的起伏,因为考试过程中,孩子都是凭借自己的意志力,运用这个所谓有意注意力在做这个题,但是时间长了会有疲劳,就会出现起伏,可能你会想一些和考试无关的事,如果分神的现象能够很快恢复过来,或者不影响你正常做题的合,我觉得这是无所谓的,证明孩子的状态还是比较好的。也有一种孩子,不是碰到一片空白,而是忽然脑子里想一些和考试完全无关的事情,而且他越想把思绪拉回来,越不回来,特别紧张,这个最大的危害是特别浪费时间,很长一段时间停留在想这些无关的事情,而且他这样,市浪费了以后,势必增加了他考试焦虑的情绪,如果在考试过程中,真的遇到了所谓的头脑一片空白,或者开始漫无目的的遐想情况的话,真的先放下笔来。因为在考试的过程中,时间很短,你可能没有时间彻底调整自己的焦虑状态,但是至少要先让自己停下来,调整一下自己的呼吸,让自己的情绪尽量平静下来,再开始动笔做题。

  主持人:我们回答几个网友的问题。有家长问,看到很多成功家长教育孩子的经验,但是那些孩子领父母的情,只有他们认为自己好,他的孩子不乐意和家长沟通,开完家长会之后,老师说他成绩下滑很厉害,但是他一提这个事,孩子不耐烦了,把房门一关。这位网友想问,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调整或状态,迎头赶上,我们这些做家长的能做些什么?

  金盛华:现在马上就要高考了,讨论这个问题有点晚,从网友问的这个问题的现象来看,问题不仅仅是高考复习的问题,这中间还有一个亲子沟通的问题,而且通常说,父母亲和孩子关系到了这种状态,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如果是一个考生,考生的焦虑其中一个压力来源就是家长给他了。因为家长和孩子沟通,已经不通畅了,已经不是一个和谐的气氛。本身家长会用很多从自身的期待出发的方式,告诉孩子,比较多见的就是,告诉孩子作息时间表,告诉孩子你该学什么了,告诉孩子你每天该做什么。大家知道,中考、高考阶段的孩子,其中一个心理特性就是成人意识刚开始出现,他特别想独立自主,尽管他实际的能力上还不具备成人的能力,但是心态需求上,特别需要自己被当成一个大人来对待,所以不太喜欢家长、老师,或者任何其他成员,告诉你们该做什么。一个比较好的教育体系,实际上是我们给你一个环境,让你去选择,让你去认同一件事。这是自己情愿的。所以观点是和谐的,自身的体验也是相互接受的。但是,我们很多家长,特别是在我们的文化环境里面。有一个原来的传统,就是家长给孩子的教育方式,通常都会是居高临下的,某些时候是带有压迫式的,这次“六一儿童节”有一个非常好的文件出台,就是说,以后家长对待孩子的方式要改变。这个时代,尤其独生子女,自我意识非常强烈,在青少年阶段特别想做成人,特别想被当作大人来对待,尽管有的时候他实际上还是孩子。

  等到在这样一个状态下,的确不是短时间内可以解决的,实际上是一个亲子关系全面的问题,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因为中考或者高考复习所带来的问题。所以这个话题移植到高考这个题目上谈,一个是时间比较晚了,大家知道,心理的问题是积重难返的,一种亲子关系模式的重建。就是说,我现在已经非常厌烦父母亲对我絮叨,厌烦父母亲给我压迫,厌烦父母亲给我太多指导的时候,我们这么几天时间让他重构,其实是非常困难的。现在在心理学界,流行一种疗法叫“家庭疗法”,“家庭疗法”主导的方向,就是重构家庭关系,原来的互动模式是有问题的。原来的父母亲对待孩子的反映方式,双方都不接受了。包括现在我们有些节目做的亲子关系的,你也可以看到,家长孩子坐在一起,不融合,也不接受。这样的亲子关系需要经过一个长期的过程,如果有条件的话,在专家的帮助下,或者社会机构的支持下,重建亲子的良性关系,这是可以做到的。但是,它需要一个过程。

  网友说的这个问题,应该说,它已经不是简单的复习考试,考场发挥的问题,而是整个家庭的关系模式,亲子的互动关系问题。

  陈静:作为教师,我想给这位家长一个建议,因为其实在以往工作中也遇到过类似的家长,这些家长对于孩子的要求是挺高的,每次跟老师沟通完了以后,都希望第一时间把信息传递给孩子。但是这时候就有一个问题,其实亲子沟通作为沟通的一种形式,沟通的过程需要为目的服务,您和孩子沟通的目的是什么,是希望孩子听进去您给他的一些信息,假如您一张嘴就是孩子特别不爱听的话,他根本就不听,那根本不可能接受您的信息。所以我觉得,家长可能跟孩子沟通的过程中,需要有一些方式上的调整。

  另外还有一点,我觉得是需要提示所有家长的,就是因为老师也是人,任何一个老师都是人,都有自己的情绪,当您从老师那儿得到了一些信息之后,您作为成年人应该对这个信息进行加工之后再给孩子,我们有的家长是老师说了什么,回来原封不动的告诉孩子,您要知道,有时候老师跟您说的话,事实上是不想跟孩子或者不便于跟孩子说的,所以我觉得这个问题需要提醒家长,特别是对于中学生还好,特别是小学生,如果您这样传话的话,一方面影响师生关系,另外一方面也影响您的亲子关系,更重要对孩子的健康是没有好处的。所以我觉得,家长在亲子沟通中处于主导地位的起来家长,如果您多花心思调整一下方式,对自己收到的信息做一些巧妙的加工,再传递给孩子,可能效果会有一些改变。

  主持人:新华网网友问,“缓解考试前压力的同时,是不是把知识全部掌握,熟练运用”。这可能是一个学生?

  金盛华:这是自我要求比较高的学生。事实上,知识是一个海洋,没有人能够把所有考试涉及到的相关知识全部掌握,并且熟练运用。每个人掌握的知识都是有限的。包括我们教书,已经是教授了,并不意味着学生拿一个问题来,你就可以应对的非常好。和学生问的问题相关的知识,你已经全部掌握,熟练运用了。包括现在成名的教授,也受到很多网友的批评。这个时候,对教授不能求全,我们事实上做不到这一点。每一个问题,事实上问题的答案,除了像一些科学性问题,可能有一个绝对答案,更多的问题,包括我们今天讨论的问题,没有绝对答案。但是,的确存在一个,我们把已经有限的掌握的知识,如何在一个问题上融会贯通,包括我们现在高考里面有些问题,是考你的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个时候,把你全部掌握的知识调动起来,然后,应对这个问题。显示出融会贯通,这是比较好的状态。比如北京市很大,我们了解北京市的时候,这个信息都是片段的,如果只了解片段的信息,你在北京肯定会迷路,你了解到的各种信息,必须整合出一个大的整体的北京市的画面来,比如我们现在在人民网这个地址上,我是北师大的,我要去北师大,我一定有一个心理路线,这个心理路线非常明确的时候,我开车也罢、走路也罢、坐公共汽车也罢,可以非常有效的达到我的目的地。如果你只知道两点,我也知道距离,但是不知道这两点之间的关系,那就是说你关于北京市的信息没有融会贯通。所以我们主张学习的过程当中、复习的过程当中,包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就是要建立自己的心理地图,就像我们刚刚分析北京市一样,你说你知道天安门、人民日报在哪里,知道北师大在哪里,知道圆明园在哪里,仍然不是一个整体的画面,特别是各个地点的相互关联你不清晰,所以作用非常有限,我们学习也一样,所谓熟练,所谓融会贯通,就是构成整体的画面,你光给我一个人民网的地址,我就知道人民网和北师大、圆明园是一个什么关系,我从北师大出发,到人民网有一个最佳途径,达到我的目的地。我主张同学们不管学习哪些知识,包括平时知识素养的积累,一定要有一个整体性,一定要有一个融会贯通。然后所谓的熟练掌握,是在这个情况下达成的,绝对不是全部的信息,全部的知识的掌握,我们做不到,没有人能够做到。

  陈静:另外我觉得像所谓“全部掌握,并熟练运用”,这个同学可能没有认真学高考的考试说明。因为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知识是同步同等的,有的知识只需要你了解,你再看见它你认识它,有的需要了解,只有一小部分是需要你灵活运用的,不同层次的知识,如果你都强迫自己达到运用的程度,这肯定是达不到的,当你达不到的时候,你就会产生挫败感,或者你的情绪会受到影响。另外不管在什么考试当中,至少有80%左右的题目都是基础题,所谓基础题就是只要认真跟着复习了,跟着学习了,都可以掌握的题目。对于绝大部分孩子来说,中高考的目标绝对不是满分,如果说您要求您自己的目标是满分的话,可能这个所谓的全部掌握并熟练运用是必要的。但是对于绝大部分同学只需要得到自己该得得分数,也就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确定哪些知识点是必须要掌握的,而且到了现在这个阶段,还剩6天的时候,我觉得有的时候要适当的学会放弃一些。如果说,这个知识点你为了掌握它,要花很多时间,而浪费了一些你可以巩固一些已有知识点作为代价的话,我建议这些考生可以适当的根据自己的情况放弃一些高难度、耗时长的知识点的分析。

  主持人:非常感谢两位专家给我们做了点评,今天由于时间的关系,就到这里结束了。再次感谢两位专家,以及学生家长代表。谢谢,再见!

[上一页] [1] [2] [3]
(责任编辑:曾玉燕)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陈静 | 严芮 | 金盛华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商机在线
投 资 创 业 健 康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