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信息日报》报道 王咨臣是江西著名的民间藏书家之一,由王咨臣在南昌创办的新风楼,是国内最后一个民间藏书楼,楼里藏有近2万册古书,包括大量书画名家的珍贵传世经典,甚至有故宫博物馆也没有的孤本珍本线装书,如国内罕见的明代弘治十一年慎独斋刻本《资治通鉴纲目》,崇祯年间汲古阁抄本《九僧诗》、吴昌硕的《梅花图》、范金镛的《百蝶图》等等。
6年前王咨臣谢世,新风楼传给了儿子王令策。有人拿着成捆成捆的钞票向王令策求购楼内宝物,只要他肯出手,马上变成富翁。但是王令策没有那样做,每月靠1000元左右的工资,艰难地维持着一家人的生活。
小气的父亲买书很大方
在江西省会南昌市中心区的桃花巷里,有一幢平平常常的二层小楼,它就是江西已故著名藏书家王咨臣的家,楼下住宿,楼上藏书,名叫新风楼。
如今王咨臣先生谢世6年了,其子王令策成了新风楼惟一传人。王令策对记者说:“父亲生前是非常小气的,每月向家里交30元的生活费,凡是在外面吃了饭,月底必向母亲讨回生活费。”但是生活中悭吝的王咨臣,买起书来却一点也不小气。1976年,他在南昌古旧书店里看到一套80册的《晚清簃诗汇》影印本,这部清诗总集要价700元,对于每月只有56元工资的王老来说,实在是一笔太大的数字。王老找到书店经理请求先留下一套,等到自己攒够钱时再来取书,经过两年的省吃俭用才把书搬回了家。
王令策说,父亲谢世后,江西的《赣文化研究》专门为父亲开辟了纪念专栏。江西省社科院教授说:“你父亲是千年之后都会有人记得的人。”
滕王阁题字出自新风楼
80年代中期,江南名楼滕王阁重修,但当时没有任何关于滕王阁的资料。后来滕王阁工程筹建处找到了王令策的父亲,王令策的父亲把有苏东坡墨迹《滕王阁诗序》的《晚香堂法帖》免费借出,如今滕王阁最高一层的阁檐下,悬挂的一块高达5米的匾额,上面的苏体“滕王阁”三个字,就是源自新风楼。
王老将收藏的文献资料借给别人时,从不收取分文报酬,后来有人给王令策出主意:“父亲不收,你出面收,有了这笔资料费,一可改善藏书条件,二可扩大藏书规模,何乐而不为呢?”
没想到父亲这样回答:“人家来查阅资料,我们若从中牟利,有不义之嫌;再说你一旦收费,就限制了知识的传播,我的藏书使用率也就下降,有违我藏书的初衷,因为我藏书的目的就是为社会服务。”
“我父亲收藏书画,根本不是为了致富,而是为了传播文化与服务社会,今后我要向父亲看齐。”王令策表示。凡是出于研究目的找王令策的借书者,只要写个借条,就能满意而归。
新风楼将成南昌新景点
南昌曾经有很多的民间藏书楼,著名的有明代内阁首辅严嵩创办的宝翰楼;清代许振祎所建扈离生馆;教育家、著名地方史专家蔡敬襄所创办的蔚挺图书馆……但这些民间藏书楼几乎无一例外全部湮没在历史的尘封里,只有新风楼还在坚守。
曾经有人提着成捆的钱,找王令策求购名贵的书画,但都被他拒绝了。“其实我很缺钱,每个月只1000元左右,要维持一家3口的生活,日子过得紧。”王令策说,“但是我宁愿受穷,也不能卖新风楼的书画,这里的书是我父亲一生的心血,卖书是对父亲的背叛。”
“作为私人藏书楼,这里的一切费用均由我个人负担,我经济困难,改善条件确实有点困难。”不过,对于新风楼的将来,王令策还是显得信心十足,因为南昌市西湖区政府已经把保护与抢救“新风楼”纳入了十一五规划。
王令策说:“目前新风楼的署名问题,以及抢救方案等一些具体细节,还没有与我协商好,按照规划,今后新风楼将成为南昌新景点,与黄秋园纪念馆连为一体,其游览线为八一广场——黄秋园纪念馆、新风楼——绳金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