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为期3天的八国峰会在德国北部海滨小镇海利根达姆闭幕。经过艰苦谈判,各方就峰会的最重点议题气候变化达成了妥协。八国领导人在联合声明中表示同意“认真考虑”到2050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比1990年减少一半,并在联合国框架内与温室气体排放大国一起为此而努力。
自今年上半年担任欧盟和八国集团轮值主席国以来,德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超乎寻常地大造声势。无论从舆论,还是从外交;无论从官方,还是从民间,气候变化问题成为了德国今年的一个重大课题。那么,德国为何如此不遗余力地大打“气候牌”呢?
德国崇尚技术立国,德国先进的技术和发明创造确保了其在世界上的经济优势。然而,正当德国上世纪90年代继续热衷于发展传统的工程技术时,美国的信息技术突飞猛进,同时一大批新兴发展中国家迎头赶上,使德国深切感到来自全球竞争的巨大压力。德国一大批有识之士尖锐地自我批评道,德国在这一轮技术发展方向上犯了巨大错误,为了在日益激烈的全球化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德国必须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而这就是环保技术。
不久前,德国环境部副部长米歇尔·米勒在接受笔者专访时毫不隐晦地指出,环保政策是德国一切政策的核心,德国认为未来10年到20年的核心技术是环保技术,它将是德国未来经济的“发动机”。据预测,到2020年左右,环保产业将超越德国传统的汽车和机械制造业,成为德国的主导产业。从全球范围出发,环保产业的世界市场总额将从2005年的约1万亿欧元增长到2020年的2.2万亿欧元。凭借着强大的技术优势和国际竞争能力,直率的德国人响亮地提出了这样的口号——我们要成为世界环保冠军。
基于上述战略考量,德国利用“双主席”契机,巧妙地将气候变化问题隆重地推向了世界政治舞台,因为要想进一步阻止全球气候变化,必须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在具体做法上,德国区别对待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气候保护问题上的责任,认同发展中国家提出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赢得了国际社会的肯定。
虽然,美国等发达国家明知德国的气候政策是为了德国自身的国家利益,在未来世界经济和贸易中强占“制高点”,但是,除了奋起直追以及尽可能地延缓德国气候保护政策的全面实施之外,美国恐怕没有多少手段、令人信服地让全世界人民不致力于全球气候保护的进程之中。德国《明镜》周刊最近发表文章认为,布什在具体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问题上拖后腿,实际上是在为美国企业在全球环保高科技市场上取得统治地位争取时间。最近几个月以来,布什政府为发展环保高科技产业投入了大量政府补贴,从生物燃料、太阳能设备到二氧化碳零排放量的发电厂,美国都制订了雄心勃勃的研发计划。激烈的环保市场争夺战已经打响。《明镜》周刊援引德国政府一位官员的话说:“美国只有等到它的环保技术可以统治世界市场时,才会同意国际社会带有明确目标的环保计划。”而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气候变化的责任应首先由发达国家承担,但气候变化危及全人类利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并日益成为发展中国家的共识。因此,有国际问题专家指出,德国的这种“环保外交”一箭双雕,既给了美日等发达国以压力,又将了发展中国家一军,走出了一个崭新的模式,值得进一步深入分析和观察。
总之,围绕着气候变化问题的美欧角力将日趋激烈。由于涉及各方国家利益,各方要想达成一个“后京都时代”的气候保护协议并非易事,但全人类共同保护自己的家园是人类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