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重庆6月13日电(记者 张桂林)王龙平昂起头来站在船尾,向着缓缓后退的峰峦扯起了嗓子,高亢的歌声在峡江两岸淡淡回响。谁也不曾想到,这位被游客们称为“山歌王”的汉子,曾经是三峡上的一名纤夫。
十年间,长江三峡山水巨变,世代生活在峡江边上的王龙平和乡亲们,也由“山民”“纤夫”变成了“山歌王”。
时光回溯四五年,王龙平和他的同伴们作为“三峡最后的纤夫”,见证了三峡“水涨船高”后,“纤夫”成为一种历史中的职业从峡江两岸悄然隐退。王龙平告诉记者,从1992年开始,他就在大宁河小三峡当纤夫,当时小三峡水浅滩险,游客乘坐的游船需要纤夫用力牵引,“那时我们天天光着脚板,踩在岩石上拉纤绳,还要一齐喊号子。”
一位小三峡导游告诉记者,在过去没有机动船的年代,长江三峡每一条上水的船都由许多纤夫的牵拉,才能逆水行舟。无数代三峡的纤夫,用生命和血汗书写了川江航运的历史。但王龙平时代的纤夫,已经演变为小三峡旅游项目的一部分,拉纤对于村民们来说也是一份生活之余的“兼职”,不拉纤时他们仍然在家种田养猪。
三峡水库蓄水至156米水位后,长江水越过小三峡,进入马渡河小小三峡,游船不需要拉纤就可以轻松地穿行小三峡。纤夫们因此“失业”了。但当地旅游景区很快为他们提供了新的工作,为游客唱山歌。说起十多年的变迁,王龙平嘿嘿地笑了“现在是水变宽了,山变‘矮’了,人来的多了,我们山里人找的活路也讲究品位了。”
正如这位“山歌王”所讲,如今的长江三峡已成水上坦途,千里峡江一派黄金水道的繁忙景象,一条条沿江公路、一座座跨江大桥让天堑变通途,三峡库区休闲、旅游产业勃兴,峡江两岸居民的生存环境大为改善。
(来源:新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