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2007中日青年交流座谈会

2007中日青年交流座谈会(实录)

  2007中日青年交流:增进相互理解 发展世代友好(实录)

  2007年6月搜狐网和中国网合作,全程报道了中国国际友人研究会和中国人民大学东亚研究中心的“2007中日青年交流座谈会”。以下是会议的实录:

  高振东: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大会委托我主持今天的开幕式,我在此荣幸宣布中日青年学生座谈会现在开始!

  首先介绍一下今天与会的主宾:

  杨振亚大使,是前中国驻日本大使,中国国际友人研究会的副会长;南村志郎先生,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也是我们另外一位老朋友——已故著名友好人士西园寺公一先生的秘书;南村志郎先生的夫人南村惠津子;汪大钧副会长,国际友人研究会的副会长;王泰平总领事,以前驻大阪的大使级总领事;张云方是中日关系史学会副会长、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局长;张可嘉,是新华社前驻日本记者,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的高级研究员;徐启新,中日关系史学会秘书长;王雨生是中国国际友人研究会的副秘书长,资深外交官;高海宽,是中国国际友人研究会副秘书长;黄大慧主任,中国人民大学东亚研究中心的主任;于素秋教授,人民大学的教授;王星宇,是人民大学东亚研究中心秘书长;我自己是中国国际友人研究会秘书长,我叫高振东。

  出席今天会议的还有专家、学者,老师,包括日本的老师,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第二外语学院,首都师范大学、城市大学等大学的日本留学生和中国学生,还有其他的青年代表、新闻记者,在此表示热烈地欢迎,感谢大家的光临。

  下面就请杨振亚大使发言。

  杨振亚:今天非常高兴同这么多的日本留学生和中国各个大学的同学们在这里见面。我在文化大革命以前一直做青年工作,做青年团的工作。对青年学生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我们在座的主席台上大体上都进入中年或者晚年,我自己的体会人越到晚年的时候,越对自己的青春时代有很多的怀念,怀念那个充满朝气,充满活力,充满理想,充满希望的已经失去的青年时代。所以我对现在正处于宝贵的青年时代的同学们感到非常羡慕,说句心里话,非常羡慕你们。

  今天开这个座谈会,主要是希望中日同学们能够围绕中日关系问题,中日友好交流问题,包括对对方国家人民生活和风俗习惯等等各方面的看法、认识,日本留学生在中国学习期间的一些感受同中国人民接触,你所看到的,你所听到的,你所想到的,这些问题讲讲自己的看法。目的就是增进相互理解,发展世代友好。有各种机会交流,但是今天有一个机会,大家坐下来,能够比较自由地轻松地发表意见,交流一些看法,这是很好的事情。我们这个会不是学者专家的研讨会,更不是政府官员坐下来搞会谈,我们是气氛更轻松的,自由发表意见的,这是发表个人意见的座谈会,是坦诚直言,交流思想感情。这是我们召开会议的目的。

  关于中日关系,去年10月安培首相访问中国很成功,通过这次访问,使中日关系走出了低谷,开始进入了正常的发展轨道,把不正常的中日关系扭转了转为了开始正常。因为这次访问,打破了中日关系的政治僵局,大家都有体验了,那个时候两国领导人对话都很困难,把这个僵局打破了,所以人民叫做中日关系的破冰之旅。4月份温家宝总理访问日本,这次访问也取得了圆满成功,大家通过报纸、电视都了解了,这次访问明确了中日之间建立战略互惠关系的内容、内涵、原则、方向,把中日关系推向一个新的境界,两国人民都非常高兴有这样好的结果。温家宝总理通过同安培首相会谈和参加一系列的活动,不到三天的活动,通过一系列的活动,特别是温家宝总理在日本国会进行的讲演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这个演讲在我们国内直播也是很少有的,在日本国内ASK也直播了。不光中日两国人民,世界各国人民都很注意。温家宝总理访问是时隔22年在国会演讲,终日邦交正常化35年,35年来中国领导人是第一次在日本国会演讲,特别是中日关系由很不好又转好了,在这个变化的时候,中国总理要在日本国会的讲坛上讲什么,可以说是不仅引起中日两国人民,而是全世界的关注,媒体、新闻界的关注。这个演讲最重大的成果就是通过演讲向日本国民,向日本政界人士,议员传达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就是中国非常重视同日本的关系,中国要发展同日本长期友好合作关系,是充满诚意的,诚心诚意的。中国人民愿意同日本人民友好,而且世世代代友好下去,是充满诚意的,也是诚心诚意的。

  同学们如果再仔细看一下温家宝总理的演讲稿完全可以感受到这一点,充满了感情的,这个演讲在会场引起了热烈的反响,鼓掌12次,讲话40分钟。40分钟鼓掌12次,可以说是掌声连续不断的,在日本国会很少见到这个场面。我在日本担任大使将近五年了,在那之前也工作五年,差不多十年,我比较了解日本国会,我们领导人在国会演讲这是第三次,第一次是1984年胡耀邦总书记访问日本,那是第一次在日本国会演讲。我在外交部做亚洲司长,我也参加了,会长的气氛非常好,但是没有那么多热烈的掌声。第二次是1985年彭真委员长,就是全国人大委员长在日本演讲,那次演讲也非常好,彬彬有礼。这次是发自内心的掌声,表示欢迎。很多日本朋友听了非常感动。我记得报纸也报道了,日本的参议院议长当时讲我听了温家宝总理的演讲感动不已,人们都说是温家宝总理这次访问日本是融冰之旅,我听了这个演讲之后,我认为至少在国会中日之间的冰开始融化了。给了很好的评价。演讲完了以后,温家宝总理第一个电话打给在北京的妈妈,他的妈妈将近90岁了,准确地说是89岁。他就问他妈妈,我在国会的演讲你看到了没有,听到了没有?他妈妈回答他,孩子,我看了,我认为你的演讲讲得很精彩,你讲出了心里的话,温家宝总理讲我从小的时候妈妈教育我要讲真话,讲心里话。这次访问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开始讲心里话,这是第一步,这是好的现象。

  我讲这段意思的是希望在中日关系已经先好的发展势头,正在向好的方向于是的时候,希望我们的年轻人,青年同学们,也顺应温总理的精神,讲心里话。开这次座谈会,也希望同学们能够真正地畅所欲言,有什么讲什么,能够开一个活泼的,生动的,轻松的座谈会。我就讲这些。谢谢大家!

  高振东:感谢杨大使发言,下面请日本朋友南村志郎先生发言。

  南村志郎:(日语)

  高振东:谢谢南村先生,虽然我不懂日语,但是我觉得讲得挺好。刚才在介绍来宾的时候忘了介绍张彤女士,张彤女士是国际友人研究会国际交流部的副部长。下面请人民大学东亚研究中心主任黄大慧教授讲话。接着研讨会是由黄教授主持,接力棒交给黄教授。

  黄大慧:大家早上好。首先代表人民大学东亚研究中心和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对来自北京各个高校的日本留学生还有中国学生以及记者们表示热烈地欢迎。今天能有这么一个机会,跟中国国际友人研究会举办非常有意义的会议,我们感到非常荣幸。我们是第一次合作,也许有些地方协调得不是很好,包括会议有什么问题希望大家谅解。

  关于中日交流,杨大使和南村先生对交流的意义以及温总理访日的情况包括南村先生提到的中日复交的前后以及中日关系的情况,这方面的内容不详细介绍了。我个人感觉这次狡赖非常有意义,因为这次交流还是民间的交流形式,尤其是以青年为主。中日关系无论是建交之前还是建交以来,中日关系是风风雨雨,尽管这样,大家看到中日关系由于两国的民间交流比较频繁或者说很顺畅,尽管中日政治关系不是很好,也许上层关系不是很好,但是中日关系一直是发展下来,我个人认为相比较而言,中日关系在中国的整个双边关系里,尤其是民间交流最有特点,正因为这样,中日关系不管经历什么风雨,都能够很好地走过来。尤其是今天有这么多的年轻同学,尤其是留学生来到中国,一定有很多的感受,还有留学生活的感想以及对中国的看法,中国人的看法,包括中日关系的看法,尤其是两国青年相互的印象如何,可能有很多感想要说。由于时间关系,在这里不想讲太多了,一会听大家的高见。

  希望同学们踊跃发言,每个人大概是五分钟的时间。

  北京大学的加藤加一(北京大学日本研究会的会长):尊敬的各位早上好。刚刚听到杨大使、南村先生、黄老师的话,我感到非常地高兴,而且今天让我非常有勇气地说点话,我是来自北京国际关系学院的加腾,快四年级了,在北京生活快四年左右了。今天非常高兴能够参加这样的座谈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刚才听到杨大使的话,非常地激动。因为杨大使本身是一直从事中日交流的非常伟大的人士,我如果自己能够像杨大使那样促进中日关系的话,我觉得非常好,希望自己继续努力。

  在这里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我在北京生活,第一个主题就是在华留学生的感受和体会。首先我个人感受是非常快乐,北京现在非常地活泼,有活力,而且人们都非常地强有力的追求个人的快乐在这样的环境下,作为日本人能够在中国生活主要在北京非常地快乐,而且能够促进个人的成长。我强调两点,第一是快乐,第二是能够促进个人的成长。因为我是非典的时候来北京,那时候一直躲在房间里,再过几年,发生反日游行,这几年中日关系不太正常,正因为不太正常,有很多不友好的事情,能够令自己感受很多,思考很多,而且我以我的方式思考中日关系应该以后怎样发展。这一切的过程对自己来说非常重要,非常能够促进个人成长的,包括跟中国同学的交流,刚刚在座的来自北京、清华、人大的学校的同学们,跟中日同学们一块探讨这个,对我来说很重要。让我充满感受,今后我希望能够从事中日关系,到底能够做什么,在现在非常有活力的北京能够思考这点非常好。

  第二点,我个人的感受,青年之间的交流有两点要指出,第一点非常相互不了解,中国人也好,日本人也好,非常相互不了解,中国人一提起日本,就是军国主义,不知道什么思想引导日本的政界,包括政治关系。反过来看,比如说在北京,反日游行发生之后,比如说媒体的报道,也可能稍微偏正一点,这种情况下,日本青年人很容易跟着媒体走,跟着大众走,马上讨厌中国。这样的情况无处不在。这种情况下,首先要知道对方,对华友好,对日友好本身是个人的事,至少知道这个事怎么。现在的情况不是特别地好,需要相互地理解。第一需要交流,这非常重要。现在是信息化时代,什么样的信息都有,怎么样认识对方,以后非常难,什么样的报纸都有,什么样的报道都有,什么样的人都有,这样的情况下怎么认识什么是中国,什么是日本,这点非常重要。我们要强调青年要有独立的思考能力,要以自己的思维方式来认识对方到底是什么,不应该轻易地跟着大众走,轻易跟着愤青走。今天两位领导说民间交流非常频繁,不管是友好城市,还有各个地方中央之间的交流非常频繁,这样的情况下,以后政府和民间怎么强有力的互动,这点上对中日关系非常重要。我的感受这是这样的。

  高间要次(被外四年级):您好,我是北外的学生,我看中国和日本的青年学生相互都理解相互的,我也想过中国人没有了解日本,而且日本人没有了解中国。但是我发现中国人比较爱日本人。也许那点理解,我就在北外学外语的学生多交流,但是我在日本的时候,知道的事情是中国人很讨厌日本人,但是来中国以后,很多中国人积极跟我说话,积极交流,我的看法也变了,我也积极去和中国学生交流。

  我来中国近一年,前一年是留学没有成功,因为说话还不流畅,但是我也很快乐过留学生活,然后我的汉语水平越来越提高的同时还多理解中国,慢慢明白中国人怎么看日本人等等。总而言之,首先我很高兴过留学生活,但是越来越感觉开始失去新鲜感,我现在正在矛盾烦恼着,最近才发现,才理解,我得到的感受和体会是来中国前几年很快乐,然后慢慢消失兴趣,但是预感当中虽然失去新鲜感,但是越来越找到日常生活当中的快乐,我自己以为变成中国人。我有一点烦恼,现在我不以为现在我过得是留学生活,而是过得日常生活,我看这个怎么过,像我以为自己的生活是日常生活的话,还是适应好的中文生活,而不是现在没有过留学生活那样的。我看最成功的留学生活是把自己的生活看作日常生活那样的。谢谢!

  黄大慧:他说最成功的留学生活当成日常生活,他说是这样。

  高木悠太郎(北京大学):我把自己的看法说一下,刚才加藤同学提到了我们怎么相互的交流。我有一个很好的主意,我在日本转借CD。我觉得文化方面的交流很重要。在中国我有三四个左右的活动,感觉非常好,我唱歌都是日语,应该说中文都不明白,但是感觉很好。在日本的时候我有一个感觉中国人不喜欢日本人,但是来中国上台唱歌感觉非常好,所以我的看法也修改了。现在的中日间很严重的问题,信息的歪曲。我知道音乐文化方面的歪曲,在中国我认识了杂志和音乐公司,他们说我很希望拿到日本文化的信息,但是现在没有办法跟日本的音乐公司一起合作的机会,比较少。所以中国公司他们写假的信息。现在日本也知道中国盗版的CD,我的朋友告诉我,你的CD在中国被卖着。但是那个歌手说我不知道这样的事情。我很奇怪,他说我没有拿到钱,中国不给我们钱。有点媒体间的问题,信息的歪曲很严重。这是中国和日本都有责任。音乐、文化方面不光是国家负责的问题,中国人也喜欢日本的音乐,日本人也喜欢中国的音乐,女子十二乐坊,在日本很有名。但是我要告诉你们一个有意思的事情,女子十二乐坊在日本很有名,但是在日本的年轻人间不太太有名,老的人感觉很好,年轻人没有兴趣。我希望在将来中日间年轻人交流越来越多。谢谢!

  楠本空:大家好,我从京都外国语大学来的,我是今年三月来学习的,是二外的留学生。我从来没有参加这样的座谈会,不知道怎么办。我来这边之后,给我下最深刻的印象是大学里有很大的自习室,在日本根本没有的。自习室,每次到那边看到很多学生学习,而且我学习的大学就是外国语大学,所以他们都很大声念课文,感到很有意思。我在日本学习的也是汉语,是外国语大学,应该有这样的机会,但是从来没有看过。所以在那边我跟别人交流,交了很多朋友。毕竟是学外语的,很随和跟我说话,我觉得很有意思。

  今天我准备了一个发言稿,也是我在学校搭话认识的朋友,跟他们谈过的内容。按照这个念一遍。有一次我跟中国朋友深刻地谈过中日的政治问题,我跟他一起学习聊到一个成语不苟言笑,意思是不会轻易把心里想的事情表达出来,我一听到这个词就想起日本人,特别是搞政治的国会议员,我们谈起两年前中国的反日游行和金首相,小泉多次参拜靖国神社,我的朋友他的表情一下子严肃起来了,那个时候才发现他原来是对政治很敏感的人。他对日本首相的一系列行为非常不满,我告诉他,虽然我是日本人,但是我对自己国家的领导并不满意,也告诉他,在日本还有很多反对首相的人,同时我最想让他了解的是日本人的性格,日本人一般不太会表现自己的感情,特别是愤怒,所以也不喜欢看别人生气的样子。一碰到这样的情况,日本人就容易惊慌失措,因此反日游行的时候,看到中国人那么激动地报道,就以为大部分的中国人都是爱走极端,软硬不知的情况,所以发生了硬碰硬的恶性情况。总得来说,首相是国家的领袖,是日本政府的代表,他不应该参拜靖国神社,伤害别国人的感情,尤其是被我们侵略过的中国国民的感情。领袖并不代表所有日本人,也并不是代表所有日本人的政治观点,但是他最起码的责任就是促进两国关系的发展,而不应该伤害两国人民的感情,阻碍两国关系的发展。这虽不是政治的问题,但是普通老百姓富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日本媒体发表让每个人都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也可以投票选择选举国会议员。作为日本人有些羞愧,在日本,很多学生对政治不感兴趣,即使拥有选举权也不去投票,所以投票率不到50%也是司空见惯的事。因此选举结果不能完全地反映人民的意愿,并且对政治不关心的人们很容易受到媒体的影响,反日游行他们看问题因为媒体的片面报道产生了中国和中国人的反感。但仔细想想这样的情况多归根于日本的历史教育制度和媒体的问题,日本不像德国那样承认过去犯的错误,也没有彻底地教育,所以有的日本人连中国人生气的理由都不知道,就对中国人有反感。为了改善现代的教育方式,我想通过自己来影响,比如说把自己的文章寄给报社,发表自己的观点,还在生活上喜欢周围的人。他告诉我,所有的日本人都像我这样,中国人会原谅日本人的过去,他还说以后多认识日本的朋友,以便改变对日本人的影响,我决定今后通过自己的努力,从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影响各自国家的人民,给两国关系带来好转。

  通过这次谈话,我发现自己对历史还很不了解,日本在过去对中国做了一些什么还很模糊,而我的朋友却能罗列出一系列史实,日本对中国造成多大的伤害,无论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的,我相信我们都是爱国的,只有正确地面对历史,承认历史,两国关系才能正常发展,我愿意做一个和平使者,通过自己的行动影响两国的人民,我建议所有的日本人重视历史,对过去所做的向邻国人民道歉,同时要告诉所有的中国人,大多数日本人都是有良知的,我们可以作为朋友,而不是敌人。希望不久的将来,我们都能看到中国人和日本人和平友好携手,迈进新的时代。谢谢!

  李霖:大家好,首先声名一下,我不是留学生,也不是同学,我是一侨大学北京事务所代表处的职员,站在这里,是受委托老领导的委托谈一谈自己的好朋友,另外听到几位好朋友几位日本留学生的讲话,非常受鼓舞。谈一下我的几点感受。很偶然,我五年前很偶然的机会帮助日本的第一所国立大学,日本的一侨大学在北京开设事务所,从筹备阶段参与,到现在有四五年时间。最初做文化翻译出版工作,后来随着工作,认识了很多中日青年留学生,在这里包括发言的几位留学生,都成为很好的朋友。和大家接触中间,我本身也是青年人,大家有很多可以交流,有很多共同语言。举个例子,我说一些东西,大家马上反映出来。大家有很多共通的东西,一有这些东西,马上能在一起,三国志,我一说,日本留学生都点头,都知道。我们年轻人的脑子,头脑里,感情里,有很多的共通的东西,这就是我们交流的基础,但是这里也有障碍,这是一位日本留学生告诉我的,说日本留学生来到中国,第一天马上就面临“三无”,第一个是没有朋友,第二个是没有钱,第三个是没有语言。这三个是日本留学生了解中国最大的障碍。中国学生也一样,中国学生和留学生交往,有很多共通的东西,好多中国孩子从小看着柯南,看着机器猫长大的,能说没有共通语言吗?实际上也是有障碍的,就是语言、交流、心理的障碍。借此机会,呼吁各位领导和中日双方的嘉宾,给大家创造能够碰撞,能够接触的机会,有这样的机会,大家只要一接触,可能马上就可以交流。

  第二,学习,为什么说学习,刚才提到的东西都是表面的,这也是一位日本朋友告诉我的,这位朋友还在人民大学留学,好多日本留学生还在吃中国菜,到中国旅游,去中国话,就为了考中文多少多少级,完全以它为目标,为将来找工作,为中日交流做贡献。另一方面说很多中国的深入的东西不学习,甚至没有兴趣学习。中国学生也一样,很多中国学生并不了解日本,没有真正地从对方观点考虑问题。第二点,大家能够在将来多多学习,深入地学习,从你感兴趣的面多学习。我简单做个小小的广告,我们一侨大学创造很多这样的机会,和日本日报一起搞中日产学论坛,很多朋友也参加过我这个论坛。这个论坛搞了六期了,论他的目的就是创造机会,另外从不同的观点,站在互相的立场上谈论问题。比如说曾经谈过日中双方的媒体责任问题,通过我们的讨论也好,日中媒体对日中关系的了解,对日中关系的发展,到目前为止负面的作用大于正面,因为有很多放大的作用,可能很小的一件事情放大出来,就产生了误解。在日本的时候觉得中国人很怕日本人,很恨日本人的感觉,但是一到中国来完全不是这么回事,这就是媒体的责任。很多媒体到我家里,跟我们一起吃饭、玩的时候,觉得中国,包括我这样会日语的包括很多不会日语的中国老太太,老先生,看到日本孩子都说你看人家多么有礼貌,多么斯文,这种爱在民间本身是有的。但是因为某些媒体的报道给放大了,成为一种障碍。

  第三,思维方式的转变。我们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来考虑对方的东西,为对方想,这样双方之间真正达到相互了解的作用。我们现在相互理解,相互交流,这个东西不是停在表面上,一定要进入到实际行动中,怎么行动呢?有好的机会,第二深入学习对方的东西。来中国不容易,一定要深入学习中国的东西,中国留学生到日本去学日本的文化和国民怎么样。站在对方的观点考虑问题,这样才能相互理解,相互交流落到实处,也是很多国家在提倡建立中日之间共通的历史,共通的文化,这个提法非常好。

  我也大家报道一个好消息,我们和人民网一直有很好的合作关系,这次来做一个广告,人民网和我们一侨大学有很好的合作关系,接下来有中日青年交流活动,今后会通过我们和人民网共同的合作,大家多创造青年交流的机会,有兴趣的话可以浏览一下,关注一下相关的信息,我们的活动包括旅游、给大家创造学习、讲座都有可能,我们只是想通过频繁的日常工作,给大家提供舞台。我的发言到此结束。

  孙永元(日本九州岛):我现在在语言大学读博士生,我现在专门读语言学方面,特别是语言教学方面。我八年前在北大交换生留学,我受池田大作先生的影响。我还是对中日友好方面非常感兴趣,我是从去年10月份到北京来开始上学,因为我有感受和体会对中日关系。八年前在北京留学的时候还有这次留学的时候,中国人特别是年轻人对日本的看法不是很良好的。比如我上课的时候,我说我是来自日本这样说的话,特别是越年轻的学生他们对日本的感情比较复杂。还是中国有些报道有原因。日本以小泉为首的右翼方面有问题。我来北京之后考虑不少这样的问题,去年有一个新世纪的杂志受到采访,那个时候有一些材料,我虽然是外行,但是还是比较感兴趣。但是整个对我来说,我是搞语言的,语言的角度来说中日关系是特别的关系,不像日本、美国的关系,日本是一千年的历史都靠中国来发展。所以日本50%都是汉语,大部分的基础还是汉语的。可以说日语当中最早的语言是来自中国的,没有中国,没有现在日语的词汇量。现在的现代汉语当中,也看得到不少的日语,明治维新之后开发的,日本人做的,这大概是现代汉语20%或者30%,现代我们的报纸互相看的,中方、日方都看的话,大概的意思30%我能看懂,这样的语言情况是很少。因为汉语是很多名词不断地发展汉语的语言,但是最大的语言是日语。对汉语来说最大的影响是来自日本,但是日本的语言最早是中国的,这是语言一个方面来看也是两国关系非常密切。中日这个词语感受到特别地音译,有时候看中韩关系或者说日韩关系,这样的词不如中日这样的词,还有中日这个词能够感受到意义非常深的。

  今天比较高兴站在这里,特别是留学生交流会特别有意义。特别是去年安倍首相访问中国还有这次温家宝总理访问日本之后开始有一点,报道也有变化。因为中国是开始日本比较好的方面慢慢报道,我自己这么认为。虽然是民间的,这样的青年交流会是非常有意义。今后希望跟大家一起自由地讨论。

  一同四郎:北京师范大学学习语言学,我今天提到教育的问题,教育问题对中日友好是非常重要的问题。现在跟中国老师一起合住,跟他们交流中常常提到历史的问题,日本感觉的历史跟中国人感觉的历史不一样,中国人重视近代史,他们非常了解近代的历史,日本人更要了解近代史。但是历史问题比较难,因为每个国家都有自己国家的道理,还有每个国家都有面子。我的看法是教育问题很重要的。谢谢!

  堀太郎:首都师范大学本科二年级的。我今天说的不是文化和历史那么难的问题。我来中国两年多了,我来之前,我的爷爷今年98岁,我的爷爷一开始说中国是比较危险的国家,我不知道中国为什么是那么危险的国家,我的爸爸妈妈也说了中国是比较危险,是反对日本比较强的国家。来中国以后,如果我坐出租汽车去别的地方,一开口我是日本人,那样司机都觉得不舒服,为什么日本人坐我的汽车,有点我的看法。我不想说我是日本人,我说我是韩国人,那样的话,他们都比较高兴,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想说的文化和历史的,我们历史方面的知识还不够的,对日本人来说,日本人的文化和历史的文化不太了解中国的文化。刚才有个人说应该学习日本历史方面,有个人应该原谅中国人不原谅日本人的行动、行为。但是我们青年人为什么需要原谅我们,这个看法有矛盾的,不是我们做的事情。是前一代人做的事情,但是我们年轻人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儿,但是中国的年轻人是不同的,中国的年轻人还是我们做得事不太好,那样的看法也有。我觉得中日的关系非常那点,有的时候我不太明白,也不了解。谢谢!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本科四年级王田:大三一年作为交换留学生在日本早稻田大学呆了一年,借此机会交流一下我在日本和回来以后的感受。去日本之前就多少学习了一些关于日本的背景知识,那个时候很感兴趣,没有想到去了日本以后,在那里一年还是给我印象深刻,收获很大,生活愉快。回来以后,就想着也贡献自己的力量,把个这个问题,对中日两国的经来能够贡献一下自己的力量。一开始的时候杨大使还有南村先生的讲话非常感动,给了我许多鼓励和动力。刚才听了很多同学的讲话,比如很多来到中国的日本留学生,大部分同学印象有所转变,消除了一些误解,互相产生了好感,交流发生了很多共同点。

  从我自己的经验来看,也确实是这样。中国学生到日本去,会对日本产生非常好的印象,比如说和我一起去日本的同一个项目15个北京大学的同班同学里,回来以后,做毕业研究的时候有12个写的是关于日本的,去向上有两个马上接着再去日本留学,有一个是去日本工作,剩下有好多个接下来做关于中日方面的事情。是不是说无论到那个国家去,中国人到日本去,日本人到中国来都对国家产生好感,是不是这样的交流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呢?今天想谈谈我看到有待解决的问题,有两个方面。

  一个方面是缺乏交流。我自己一些高中的同学进入了不同的大学,就在那一年,中国发生反日游行的时候,我的一些同学也参加了,我当时很不理解,去问他们,他们给我的感觉是对日本一点没有了解。我在日本的时候,也遇到过对中国一点都没有了解的同学,有的同学偏见是很深的。这就是刚才说的可能很多同学都提到了关于信息的歪曲也好,媒体的报道也好,举一个例子,不说媒体新闻或者什么,我看了一个NHK拍了一个比较严肃的纪录片,是回顾日本接收亚洲留学生的历史,采访了两个北大的同学,在我熟悉的场景里,第一个男生在那里说,请问你对日本有什么印象,那个男生说,没什么好印象。为什么呢?他说不为什么。又采访另外一个,是一个女生,那女生非常观点鲜明,斩钉截铁说不喜欢,记者说为什么?他说有民族感情在那里。我自己生活在北大,我觉得我们学校的气氛不是这样,在采访的时候,我觉得对象是不是有点调整,不可能采访两个都是这样。这是一个方面可以通过交流,互相的接触,包括短期的,半年的,一个月的交流都可以解决的问题。也不光是青年人之间,普通人之间也是这样。我在日本印象很深刻的有一位在雄本农村的老爷爷跟我说了一句话,我们在一起聊了很久之后说我们人都差不多,感觉很奇怪,不知道该高兴还是有点悲哀,之前他对中国人的印象感觉很不一样。

  还有一个方面的问题是比较难以解决一些。刚才说的那些可能是缺乏国际交流的机会,比如早稻田大学,我在那边很多朋友,他们有很多国际交流的机会,包括和中国学生和欧美学生,我和他们在一起相处得时候,大部分时间也是比较愉快的,但是我们聊到一些问题的时候,比如说很多日本同学会比较关注中国的人权、政治制度这些方面的问题,有的时候提问题的方式,说话的语气并不是公允或者一开始的出发点是有偏颇的。这个方面的问题更难解决一些,这除了充分交流以外,也需要营造一种气氛,这个气氛自从双方之间首脑之间互访之后,双方的气氛也在变好之中。两国具有国际交流经验的学生也需要多做一些工作。这里有一点是好的,有国际交流经验的同学,有一点非常好,大家都是开放的心态来谈这个问题,比如说在日本的时候参加过一个社团专门谈过这个问题,有的日本留学生很气愤,很尖锐,但是用开放的心态来探讨,而不是站在指责的立场上。这个误解可以通过交流和更大的努力来解决。

  李瑞玉(人民大学):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是来自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硕士研究生,我读一年级。刚才听了那么多同学的发言,感想挺多。在去年11月的时候我去日本的京都同知社大学参加了交流活动。当时的交流活动主要讨论的是中日学生之间对于中日关系的看法。当时选了三个议题,有一个是中日两国的教育问题还有一个是中日两国之间的媒体问题,还有关于中国的示日游行的问题。参加讨论的时候发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当时讨论中日两国对历史问题的看法十分不一样,讨论到靖国神社的问题,有一个日本学生提说说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的问题,他说是祈祷神的问题,个这个观点对中国人来想怎么想也想不到的观点。我觉得中日两国的观点非常明显的。

  当时谈到为什么日本人不喜欢朝鲜人的问题,当时大部分日本同学回答他们觉得朝鲜很闭塞,不跟我们交流,所以我不知道他在做什么,也不知道在想什么,所以觉得朝鲜是一个威胁。想到这点的时候就想到了中国和日本之间是不是也存在这样的问题,虽然我们之间的交流看似是很多,比如说我们去京都旅游的,在每个旅游经典看到中国去的旅游团,在去每家餐厅里,都遇到中国留学生在那里打工。我去很多学校都有很多中国留学生,看起来在日本的中国人挺多的,这些人到底给日本人留下什么印象或者在日本人心中究竟印象是什么样的,从表面看不出来。听过一次日本的学者讲座,他说为什么日本人不喜欢中国人,是因为日本人不喜欢中国人,所以中国人不喜欢日本。这样就陷入一个怪圈,中国人不喜欢日本人,所以日本人不喜欢中国人,那么日本人不喜欢中国人,那中国人更不喜欢日本人了,这样完全没有好的一天了。

  历史问题还有政治问题比较沉重。再讲一点我对日本人的感觉,刚才有一位日本留学生楠木空,讲了一个成语叫不苟言笑,我对这个印象很深刻,去跟日本留学交流的时候,觉得日本女生很活泼,很爱说话,但是日本的男生很酷,不苟言笑。感觉很奇怪,到晚上的时候去唱KTV的时候,完全变了一个人,一到KTV拿麦克的时候,感觉是另外一个人。有时候觉得日本人的性格很好玩。

  关于中国的爱国主义教育的问题,当时我们谈到中国的爱国教育的时候,有一个日本的学生问我们,如果你们中国的学生去参观纪念馆,里面看到那么多血淋淋图片还有报道,都是日本人做的,都是不好的事情,你们第一反映是不是特别痛恨日本人,第一反映日本是军国主义,是血淋淋屠刀的感觉。对于现在的中国年轻人来说,你问日本,第一想到的是日本的漫画。我在印度的时候,住在英特尔大房子里,跟很多国家的人一起聊天,我们共同聊的东西是日本的卡通,日本的漫画,我觉得文化上这方面很多东西是共通的,提到文化的时候,大部分中国人对日本的文化很喜欢。我去日本聊天的时候,日本人会喜欢我喜欢什么明星,我说会喜欢谁谁。我问他们对中国演绎界了解吗,他们会说很老之前的人,比如刘德华之类的,感觉到已经是很老之前的人,在文化交流上,双方很不对称。

  还有一个问题,中日两国之间需要一点包容,从历史问题上来说,中国人存在某些情绪,比如坐出租车,你说是日本人,出租司机有不好的感觉,在这方面中国人确实有包容心态,并不是所有的日本人都不好。在另一方面,中日两国处在发展阶段不一样,日本可能比中国发达很多,所以很多日本人看中国问题的时候,批评中国的时候,因为你们已经很发达了,再回过头看中国的时候,觉得中国很多地方不如日本,这是两个国家本来不在一个同等阶段,以你们的标准来看中国的话,可能中国很多地方做得非常差,但是如果你们站在中国的立场上,以中国现行标准来看的话,其实中国已经做得非常好了。所以中日两国之间还需要更多的包容。谢谢!

  北京语言大学日本语专业三年级学生韩辉:今天跟两位发言的中国学生一样,有一个相同点,我大二的时候作为交换生去日本山林县留学一年。我大一的时候没有参加过很多像类似中日两国学生的交流,参加很少。去日本一年参加很多,大三这一年一有机会就想参加类似的活动,感觉有不同点在里面。我想讲三点:

  第一点跟在座的老师、专家也好有一个小小的建议,通过我自己参加过的交流活动一个小小的建议。今天很紧张,我在日本参加很多活动的时候不紧张,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因为形式的不同。我没有想到今天是这样的形式就来了,来了以后很紧张,来了之后感觉有压力感。在日本的时候也是民间举办的各种类似的交流活动,参加过有和高中生的交流,还有做料理,做中国菜,还有介绍中国茶和日本茶的不同,通过两国之间比较感兴趣的点去切入,带动民众的,学生也好,还有普通的百姓也好,带动那种兴趣,比如说在中国很多人喜欢中国料理,我们可以举办介绍料理做法的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有中国人参加,也有日本人参加,自然而然的感觉,那关系就变得很友好,大家也不紧张。因为都感觉很好玩,通过这个又能交流,能学到东西,形式多样,交流的空间比较大,想说的话比较多,而不仅仅于局限一点,应该会变得更好,为什么会变得更好,就是教育问题,再说不下去,因为一紧张就说不下去了,我们可以用轻松的方式谈更多的问题。

  第二,对留学生,包括我自己,包括学日本语,学中国语也好。以前有一个认识,日本是一个危险的民族或者中国是一个危险的民族,大家就停留在不明白,就刚才同学说,我打车的时候对日本人有不友好的感觉。去日本的时候有不明白的现象,为什么大家同一个交流活动,为什么更亲近于欧美人,我不理解。我呼吁大家不要说停留在我不理解程度上就可以了,我们掌握了这种语言,而且我们想去学这种语言,有这种精力在里面,比其他的民众有更多的中日友好的愿望在里面,我们不能停留在我不理解的层次上就算了,应该用自己所能够发挥的力量带动整个友好的关系向前发展。还有一点,是不是学生之间的交流包括像北语的语办交流比较多,是不是避免敏感的问题,它已经敏感了,明明知道它很敏感的问题,两个学生坐在这里还要拿出来再去讨论,到最后真得是很多时候弄得不欢而散。我们理解的层次来说肯定有点不同,暂时不去谈,不是说一味地回避,我们在其他方面各个领域的交流变得越加频繁,越加相互包容和沟通的时候,历史和政治上的问题慢慢能解决。上来把最难的问题摆在前面,让整个问题更加复杂,学生的交流可以让人感觉很温暖,很高兴,很快乐的点去走,我觉得比较好。

  第三谈一下对日本人的印象尤其对日本青年,早上来的,就像人大同学说,日本的女孩子很爱说话,日本的男生给人感觉确实不一样,北语来了三位日本留学生全是男生,早上和我同学过来的时候,我和我同学都是女生,怎么三个都是男生,有点失望的感觉,因为是女孩子就会聊得比较尽兴。因为交流起来,自己的经验也是,有留学生之间包括去日本跟日本的学生之间有一堵墙在那里,怎么把墙跨进去是很大的难题,但是一旦跨进去变得很轻松。我觉得日本年轻人比较明显很大的特点就是你看第一眼的时候觉得真得很冷淡,很酷,但是一旦跟他交流或者有什么问题请他帮忙的时候,变成相当热情,那份热情感觉跟你最初的感觉完全不一样。给人的感觉需要和大家去理解,可能和中国青年和日本青年交流的时候有紧张感,放不开的感觉,如果之间有认识的话,也许会变得更好一些。现在日本的年轻人都很有个性,交流起来都会让你感觉有很多让你佩服的点在里面。我感觉应该是越来越好的。

  徐启新:刚才听了中日双方学生的发言很有感触。听了以后最大的收获,感觉就是两个国家的学生,年轻人是完全可以加强互相理解的,能够友好下去的。一个从日本盲从来说,怎么样加强对中国年轻人,对中国人的理解,这方面不可避免的一个问题,刚才的同学说是不要谈历史问题,我觉得历史问题 是不可避免的。因为中日之间两国国民的感情恶化根子也是在历史问题上,我跟日本人接触,日本人告诉我,在日本的教育基本上都是讲古代史,到了高中快毕业的时候,近代史部分时间很说,几乎是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在日本教育当中被忽视,很多日本年轻人对这段历史不太了解。如果要加强对中国人民,对中国年轻一代感情的理解,可能有必要学习这方面的历史。对于中国的学生来说,也要全面地正确看待日本,因为从我的感觉来说,中国年轻人有必要好好理解,重温一下日本战后走过的和平道路。1945年以后,日本所走的和平道路,上次温家宝总理访日的时候也给过评价,日本战后走过的道路,在中国有宣传不够的方面,我在日本常驻10年,是亲身体会到,绝大多数日本人是爱好和平的,他们对战争是痛恨的。日本人如果战后和平宪法继续保持下去的话,在日本不会复活军国主义,它不存在这样土壤。对这点,中国的学生应该有更切身的理解。引起中日两国之间的感情恶化本身也是跟邻居的关系是一样的,两个邻居互相之间接触得越多,摩擦可能就多了。只有在互相不断地正确理解对方的情况下,才能进一步加强理解,达到世代友好的目的。

  王泰平:今天是带着耳朵来了,不想讲什么话。有机会和两国青年同学接触,听了以后很有感触。大家对于讲到加深相互理解的意义,我很有同感。我记得在东京参加过一个聚会,东京大学的一个副校长对中国留学生讲过一段话,说你们来到日本,希望你们多看看,多听一听,多交朋友,多接触。你们可以喜欢日本,也可以不喜欢日本,也可以讨厌日本,人的感情是可以自由的,喜欢也好,讨厌也好,分两种,有一种在了解的基础上,有一种并不了解,而是一种感情,想当然的感情。你可以不喜欢日本,但是你不能够不了解日本。我觉得他的话很深刻,很有道理。今天跟日本的留学生朋友借用这句话,跟大家说一说。大家来到中国学习,除了人大、北大、师大学校的天地以外,整个中国都是大的学校,大的学堂。可以接触,可以学习,可以了解的东西太多。这几年的时间,除了自己的专业以外,了解中国这个国家的历史,这个社会方方面面,接触中国各种人士,能够融入中国社会生活更好。像同学们讲的,不觉得是留学,觉得是在日常生活。

  中国这个国家像一本很厚的书,要读懂它是很不容易的。对我来讲日本也是一本很厚的书,要读懂它很不容易,要用心地去读。大家来到中国以后,看到各种各样的现象,也谈到有些记者的报道等等问题,我年轻的时候在日本当记者,当时中日两国还没有建交的时候,60年代去当记者。当时是民间的渠道,中日之间互换记者,日本的一些报社到中国来。当时是备忘录贸易的渠道,备忘录贸易的负责人要对到中国当记者的日本记者说,中国这个国家是很大的国家,每天杀人的事情,放火的事情,交通事故的事情肯定都有,但是如果天天去报道这些事情,好像中国是杀人放火的国家,这显然是不对了。当时他对日本记者讲这个话,我作为中国到日本去的记者,也觉得他这个话很有道理,我观察日本,报道日本的时候,也是看主流,而不是看个别的,看普遍的情况,不是看表面个别的现象,看本质。看一个国家就是这样。有一个中国同学讲了,中国本身的变化,大家来到中国,很多同学都是第一次来,看到现在的中国跟日本很多方面有很多的差距,中国现在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日本是发达的国家,你们的现代化,工业化140年的历史,中国现在跟日本社会比较起来差距还是很大。希望同学们了解一下20年前的中国,30年前的中国甚至50年前的中国是个什么样的,这了解就可以看出中国现在处在什么位置,中国的进步在哪里。而且从现在可以看到中国将来20年以后,50年以后会怎么样。我觉得现在中日关系当中要说有问题的话,很大的问题是中国的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不平衡。经济关系对中国来讲美国、欧洲、日本是中国的贸易三大板块主要的对象,中国对日本来讲也是一样,现在是空前地发展,但是政治关系跟这个不平衡。另外在国民心理上,都有一些缺失,大家谈了很多的例子,有一部分人中国人一提到日本怎么样,并不了解,日本人对中国人也是一样,建交了35年,相互而言并不是近而又近的国家,相互之间在战略上,正确的定位对方现在还没有做到,相互了解不够,知道得不是很多,甚至有误解,有偏见,造成了很多的问题。现在无论哪方面来说,无论是加强交流,尤其是青少年的交流是不会过分的,现在正在做。

  去年年底刚从日本回来,回来之前,是在日中友好会馆工作。日中友好会馆这几年在做接待中国的高中生到日本访问,同时也派遣日本的高中生到中国来访问。当时通过跟他们的接触,感觉效果和交流很有必要,效果很好。有一些中国高中生从全国各地的学校选拔,去了一个礼拜,对日本的印象有很大的改变,有的人坦率地说,去之前并不了解日本,甚至讨厌日本,去了以后,感到我对日本有很多新的认识,而且有的人讲我将来要到日本留学。有的人从不接触,不知道,不了解,甚至有一些不太全面的了解,现在通过交流,有新的认识。而且这个交流是很多同学都有机会到日本人的家里去住,跟日本的同学语言不通是笔谈或者用英语来讲,效果是不错的。战后德国、法国,他们都是全面性的教育,呈规模交流,呈机制化交流,经过几十年以后,历史问题就消化掉了。中日之间也需要这样。今天听了几个日本同学的讲话很感动,他们到了中国来以后,对中国增加了了解,而且通过你们自己要做和平的使者,向日本的同学,向你们的家庭,向你们的朋友来谈你们对中国的感受,你们对中国的认识。就是需要这样不断地扩大交流,坚持下去,可能会越来越好,有好的效果。

  黄大慧:谢谢王老师。上午大家的讨论都是很踊跃的,尤其是日本留学生谈了在中国的感受以及对中国人的看法,我相信下午的讨论会更加热烈,希望大家更加踊跃。今天上午的座谈就到这里。

  

  高海宽:各位同学,各位老师,各位领导、专家学者,下面进入下午的日程进行第二部分的座谈和讨论。我叫高海宽,我27、28年前以前和你们一样,在日本也是留学生,所以我非常理解你们的心情,和你们感同身受。中国在座的学生很多到国外去,我也很理解你们在国外的心情。在日本留学期间,尽管当时有很多不理解的地方,但是回国以后,我感到那成了我的财产,是收获最大的地方,对日本增加理解的地方,反而增加了和日本人友好感情。你们可能也是这样,在北京在大街上遇到拥挤,买东西遇到一些吵嘴,在学校生活吃得不好等等,可是你们回去以后,我相信你们十个人有十个人会回想起在北京难忘的岁月。在你最年轻的时候,给你青春大脑留下最深刻印象就是在北京渡过的。

  下面进入正题。上午主要侧重谈留学生的体会和对中国、日本双方的相互看法,下午是不是可以更集中地谈一谈对中日关系的看法,对今后如何加强中日特别是青年之间的友好交流方面,大家提出宝贵的意见,如果有很宝贵的意见,可以向温家宝总理,从政府拿出办法来促进交流。下午谈到中日关系问题感到紧张是不是靖国神社,不要怕,我们的目标都是征求相互理解,加强相互之间的友好感情。希望大家还像上午那样,畅所欲言,坦率地交流思想,使我们真正能够达到相互理解。

  渡边健次郎: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我是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来的。我准备了一篇文章,内容很简单,就是留学生活与体会。而且这个文章比较短,刚才高海宽老师说到的,我们刚刚吃完饭了,所以大家都觉得有点困,可以把我的发言当做放松的时间。希望大家轻松地听我的发言。

  我作为日本留学生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习汉语,平时在学校里除了中国人以外,还能接触到其他国家的人,这是在日本,即使我多希望也体验不到的。现在回想起来,我在这一年的时间里和其他国家的人交流过程中,使我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我体验到了无论他从哪里来,无论他的外貌怎么样,每个人的想法没有很大的差异,我也不例外。如果大家在自己的祖国,没有外国人交流过的话,对其他国家的认识应该是从电视、报纸或者网络等媒体中获得的。但遗憾的是那样的认识却往往是片面的,很多人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通常很盲目地相信本国媒体所说的一切。进而可能产生对其他国家的思想、文化、政治等错误的理解。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在中国留学,我收获不少,我学会了大家必须站在一起,看着对方的眼睛直接说话才能理解他们话的真正意思。我还记得在这一年里,经过和中国人交流,有的人说他对日本的想法改变了,这让我感到很高兴,现在也许还做不了什么伟大的事业,但是我希望作为一个日本人,有爱国行动,用自己微薄的力量能够为中日世代友好而做出贡献。

  中日之间的交流说容易也容易,说困难也困难的事情。摆在我们面前把很多现实的问题难以解决,我相信对对方有更多的爱,对彼此的思想文化差异有更多的理解与包容,中日交流就不会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谢谢大家!

  七田惠: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我是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留学生,我是大三。我本来是为上午第二个议题准备,可是到下午。我想谈对中日关系的理由。我认为现在目前中关系在恶化的原因最大理由双方缺乏对对方的了解,经常在媒体上常常被报道,我对这点有其他的看法,日本对中国有不理解有两个东西不一样的理由。日本是纯粹的无关心,他们就是比较懒去查资料,特别在大学生里可以看到,他们要写论文的时候不是去看书,都是去网上查资料,他们去参考那些都是。这表示现在日本人比较不习惯看书,不习惯自己去查书,这是比较懒惰的。现在日本报道都常常说现在没有兴趣学习的能力,他们没有为自己想要学的兴趣,只接受媒体给他们的信息,不去自己思考。这是日本不关心的地方,他们对中国人的了解比较少,而且比较受媒体的影响。

  反过来讲,中国没有这么关心,问题是他们很会查资料,而且查的能力比较高,对这样的问题很有兴趣。我跟他们讨论的时候,他们经常跟我说,你需要去学历史,可是我每次都在怀疑这个历史是讲哪个国家的历史,我准备一些资料关于日本的历史书,他们说不是好好认识历史,那个历史跟他们不一样。我觉得中国人是因为有能力可以查资料,对自己的资料很有信心,所以比较不容易接受别人给他新的看法。这是他们没有理解的最大原因。日本是无关心,中国人是太有自信。就产生出不正确的认识。我的演讲到这里。谢谢!

  松田贵博:各位先生,各位老师,各位学生下午好,我是在北外工作的叫松田贵博,虽然不是学生,但是在生活大部分场合下接触的都是日本留学生,所以如果我有什么地方可以帮助的话,我想提出一己之鉴,供你们参考一下。我要说的跟刚才这位女士说的差不多。我觉得现在中日之间最大障碍就是日本人无关心的问题,再勉强补充一点,日本人跟别人说话觉得很害怕,所以才每次跟别人说话的时候保持一段距离交往。现在很多日本人正因为不愿意跟别人说话,把自己关在牢笼里,我觉得很不好。还有只通过e—mail、短消息勉强跟别人保持关系,所以才会发生很多问题。比如说现在日本年轻人当中发生很多不好的事情,就是杀害老师,杀害自己的父母,这是因为自己没有能力好好跟别人沟通,所以为了发泄自己的那些不好情绪才会引起的结果。

  从现在的情况来说,好像自己连跟日本人之间的沟通都不行,何况跟中国人加深关系呢。我讲一下我以前的故事,以前在日本大学读书的时候在很多场合上发生应酬一些情况,就是很多人邀请我一块去吃饭,但是从来没有实现过这些事情。我进一步问他们,他们对我采取很冷战的态度,所以我越来越害怕跟他们交流。我对其他人也采取同样的态度,我真不知道就是跟女孩子之间发生这样的情况也是很难过的,因为中国俗话也说男女之间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所以这个没有办法,但是跟自己的同性,以我为例跟男孩子交流的时候,何必如此,何必要进行拉锯战。我到上海复旦大学留学了,有很多中国朋友们虽然愿意跟我交流,但是因为我依然带着创伤,所以我不知不觉对他们设下防线,而不愿意进一步跟他们加深关系。有一个情况,对一个中国女孩子抱着爱意,向她坦白我的爱意,那个女孩子跟我说了一句话,就是我为你考虑很多,所以我不欠你什么。虽然表面上的意思是什么,但是不明白真正的含义。我心里着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就问稍微好一点的朋友,毫不犹豫地把真相告诉我,我在这个恋爱上一点可能性都没有。虽然对我来说比较残酷,但是如果他没有把真相明确告诉我,否则的话,我越做越伤害,结果会落到惨不忍睹的情况。所以我非常感谢他。这一点,我觉得很多日本人都要向中国人学习,因为有些不好的事情就是告知说明得稍微暧昧,否则害怕伤害对方,像我刚才所说的那样,不好情况之下,也要把真相明确告诉对方,以便让他提前做好心理准备。

  以前我对中国人的想法是不太好,就是因为对他们有很多成见,先入为主,但是从现在来看,我对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以小人之心夺君子之腹,我现在后悔不已,正因为有这种情况,才可以和他们建立很好的关系,现在已经过了七八年,跟他们保持很好的关系,有时候常常去上海玩。

  言归正传,如何改善中日之间的友好关系包括中国人、日本人在内的所有青年人都要鼓起勇气来,进一步跟别人说话,而且要面对面说话,不要通过发消息来保持联系。这样做还是像当初的我一样,会戴着有色眼镜来看,这样的话,一辈子加深不了关系。以后我要进一步努力,以便建立牢不可破的友谊。这是座谈会,我想听一听各位的意见。对我的发言有什么感想。

  张可喜:很高兴听到松田贵博的发言,我很同意你这个观点,中日两国青年要面对面交流,相互了解,进一步达到相互信任。促进两国的友好相处,赞同你这个观点。我作为老的新闻工作者谈一下我自己的感受。首先一点,不光是在这个座谈会上,在其他的场合也经常谈到说中日两国关系为什么如此恶化,原因就是国民听了记者不全面的报道。用中国话就是各大50大板的说法,第一点,我感到作为新闻报道的有关人员,作为一个记者,感到事态严重,也感到责任的重大。在中日两国像南村先生所说的那样,建交之前,两国人民都希望友好相处,希望恢复邦交,在邦交恢复以后,在30年后的今后,产生两国国民相互厌恶的状态,不是两国人民包括在座的年轻人所希望看到的局面。在别的场合也是,在刚才发言里也谈到责任之一就归结于记者的不全面报道。关于这个问题,再一次我认识到作为新闻记者责任的重大,应该感到自己从事的工作重要性。

  第二点,从大家的发言里,我看到了希望和光明。因为年轻这一代,20岁、30岁中国方面的年轻人也好,日本方面的年轻人也好,对中日关系,中日两国人民之间的关系,中日两国之间的关系,逐渐逐渐有一个正确的冷静的认识,都在逐渐地改变对对方的片面的看法和认识,这就是希望所在,这就是光明所在。如果按照现在我们这些年轻人的做法进行下去,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会加深,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信赖关系也会加深。这样从而能够促进两国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信赖。虽然是几个人的发言,我确实感到这一点。

  第三点,作为新闻记者来说,从事中日报道或者日本记者对中国的报道,中国记者对日本的报道,应该有一个信念或者前提,作为一个新闻记者,在报道对方的时候,应该有一种责任心或者有一个大的前提。不是说要弱化两国关系,而是要促进两国关系的发展。要促进相互之间了解,尽量地客观公正、全面地介绍对方的情况,让本国的人民了解对方,而不是采取所谓偏差的报道,偏向的报道,只抓一点,不计其余,使这些问题用放大镜的方式来看对方的问题。给国民造成这就是现在的中国或者现在的日本,而不涉及其他。这个态度应该是纠正的。

  就我自己来说,我是1979年驻日本,到2002年回来,中间在日本常驻12年,主要从事日本的科学技术和经济的报道,我1979年正值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年代,中国虚心地向外国学习,特别是近邻日本战后的经济高速发展,它的经验,当时我们作为整个报道的中心思想,特别在科学技术和经济方面,就我来做的事情,应该说基本上都是说正面的报道。由于从事的不是政治报道,涉及的问题就少一些。我在促进中国人民对日本的了解,对日本人民了解方面可以自信地说做出了自己的努力,至少没有现在看到的报道那样片面地只抓一些问题,不计其他的,这个没有。我从使馆回来以后,日本大使馆,外交官们交流过程中,他们也曾经提出来,作为报道机关,作为报道人应该坚持客观、公正、真实的原则。真实的原则大家可以容易识别,有这个事情,没这个事情,这是真实不真实,没有的东西报道出来,这叫失实,在新闻报道上绝对是前提的前提,不可能把有的事情说成没有,把没有的说成有,无中生有不行或者有化为无的也不行。但是在公正和客观方面,这个就很难做到。有一些觉得我是客观的,不加入自己,直接报道的,但是整个放在一个大的环境下,也变成客观了。

  听到一个不全面的报道,对国民产生不好的影响,是厌恶的情绪的话,在这个问题上有一个想法,中国的新闻机关的报道对日本的报道,要比日本的新闻机关对中国的报道还是要客观一些,全面一些,可能和日本也许会发生争论,为什么这么说?我在日本常驻的时候,曾经采访科学技术,经常遇到这种情况,在采访日本的老师、教师,搞科学研究成果的时候,很自然地把中国留学生或者中国的学者贡献给说出来,说这个地方还有中国研究人员一部分或者中国研究生的努力,他们做了很多工作。但是在报道上,这个从来没有出现过。相反的,中国的人在日本杀人放火,偷鸡摸狗,这个是日本报纸不管大小,有了就报,久而久之给日本国民就是这样,到日本去的中国人是好的有,坏的也有,如果你把好的也报出来,坏的也报出来,这就全面,也可以说客观公正的,如果只报中国人杀人放火,只报偷鸡摸狗,不报其他的东西,有失客观公正。看一看中日两国的报纸都有这个问题。

  至于说新华社的报道,在这方面更好一些,新华社被称为国营报道的记者,这个说法确切不确切也是一个问题,但是从组织上来说,新华社确实还是国务院的事业单位,人家把你说成国营通信社,也没有反驳的理由。既然是国营通信社,要服从国家大的方针政策,在对日方面,中国是真心诚意和日本搞好关系,希望做一个近邻,做一个很亲密的友好合作的近邻,友好相处,互助合作。这是从各个方面都可以体现出来。新华社实际上对日报道遵循这个原则,对日报全面性也有,除了新华社发的消息以外,新华社有一个公开报道和内部报道,最典型的大家看到的参考消息,这是新华社从多少年一直都在办这个报纸,最初是对高层干部,到现在中国地铁报刊都可以看到,这还是内部报纸。大家读了以后可以看得出来,基本上是都是国外的东西。这个不能做假,不能无中生有,也不能有了说无。中国对国外的报道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公开的,有所为的口径,另外作为全面有一个补充就是参考消息,外国怎么报道的,怎么说的,原封不动地给你报出来。从这点上来说,中国的报道不是说我作为中国新闻记者为自己辩护,客观地说比日本报纸客观一些。

  日本也是一个言论自由的国家,报纸怎么报,政府无权干涉。粗一点也是有道理的,但是实际来说也是有研究的地方。作为言论自由的国家和言论自由的媒体,在处理对方的时候,日本媒体对中国到底什么看法,是作为敌人还是作为朋友还是作为邻居还是局外人,都有很多的值得研究的地方。

  最后一点,希望年轻的朋友们能够在中国留学期间更多的接触中国社会,接触更多的人,真正地做到了解中国,要面对面的,这样才能了解中国人对日本到底是什么看法,不能说反日游行,反日暴动,这么简单的归结报道,现在中国人是不是反对日本这个国家,是不是反对日本人民,不是。2005年主要是反对小泉首相参拜靖国神社,这是基本的原则。假如把反对小泉的错误行为就理解为,报道为反日游行,反日暴动,和原来的意思大相径庭了。中国方面也需要有改进的地方,认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使命的重大,进一步做好工作,怎么样能够从自己的本分出发,让中日两国人民更加全面真实的相互了解,建立友好。我觉得中日友好这个口号还是应该提,两个国家这么近,经济关系这么密切,不友好怎么办。我们这一代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今后的世界是你们的,今后的中日关系靠在座的中日两国青年担当起来,是把两国关系搞好还是把两国关系搞坏,责任在你们。

  北外高间要次:如果面对面的相互理解可以,但是从宏观的看法来看,相互理解怎么办?

  张可喜:宏观要从国家对国家的,这是宏观的,中国政府对日本国家怎么看,日本政府对中国国家怎么看,这需要在外交战略上的定位,把对方看成敌人、朋友还是说第三类的,要有这个定位,没有这个定位的话,就很难了。也可能有互相不了解,经过双方高官战略对话也好,部长级会谈也好,可以交换意见。但是最主要的还是一个国家对对方外交战略上的定位,到底外交官看成假想敌还是看成友好合作伙伴,应该看成这个东西,如果看成友好伙伴,有问题可以交换,有意见可以讨论,有分歧可以协商解决。假如把对方看成假想敌,是威胁就是另外一个问题。作为我们来说作为个人是国民互相加深理解,从国家来说有一个层次上,把对方看成什么人。把对方看成什么,是朋友,是敌人,应该首先探讨。

  高海宽:张可喜先生长期从事对外新闻报道工作,根据他的亲身体会,对新华社的对外报道,如有时间,下面可以和张可喜先生保持交流关系。高间同学提出的问题是很大的问题,也是中日交流学者讨论多少年没有讨论透的问题,很重要,下面可以继续探讨。

  刘璐: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我是本科二年级的学生,今天在座的各位都是我的前辈,今天上午听了大家很多的发言,很受启发。关于中日关系的问题,大家都发表了很多独道而深刻的理解,我没有去日本留学,我接触日语两年以来,我和日本朋友的接触,和日语的缘分,就这一点谈一谈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我生活在中国西南部一个小城镇乐山,在学日语以前,我对日语的了解真得很少,日本对我来说就只是一个国家的代名词,能够想象的东西就是一些电影,对我来说就是很陌生的国度,因为缘分,我开始选择学习日语,学习日语以后,我觉得真得是一张白纸一样摆在我面前,不知道该怎样填满它。从一个一个单词开始学习,这个感觉非常新鲜,也非常快乐。就像一个似曾相识的朋友一步步走向我,我也在一步步走向他,因为日语我认识很多日本朋友,以前对日本朋友的概念几乎为零,大家一起交流以后才发现他们真得很可爱,可以一起去上自习,一起去逛街,一起看电视剧,一起搞恶作剧,跟他们学习很多东西,可以带着户外郊游,可以夜餐,他们的生活方式带给我生活很多的色彩,在这点上,我可以说学到了很多。相反我也能讲我的家乡,我的生活还有我的小时候,他们觉得收获很多,很开心,很感兴趣。一年级下半期的时候,我有幸给一个日本的公司在北京的公司的所长教中文,这是我和日本中年人接触第一次,很紧张。像历史问题什么问题都考虑到了,以什么心态教他,教什么呢。去之前头脑一片混乱,去了之后,看到他一脸温暖的笑容,心理所有的紧张都没了。我觉得他真得很可爱,教他的时候,他比我爸爸还年长,可每次叫我刘老师,叫得我很不意思。给他上课的地方,我要坐公车,有一次迟到半个小时,我害怕他责备我,很内疚,走过去之后,他看着我一脸笑容,他说是因为堵车吧,他还说堵车是北京的特色。他家里有一个女儿,上大四,他说如果他这样辛苦,不用在意,说这话很感动,我也想起我爸爸,我的家,他没有经历过那段历史吗,也经历过,也经历过反日游行,他却能以真诚,平和的心态对我,很感动。每次回日本或者出差,回来给我带一些小礼物,哪怕回来就是一个钥匙扣,一只笔,对我来说都很不错,这种感觉很温暖,像是有个人一直惦记你,像父亲般的关爱。因为我自己的日语不是很好,有讲不明白的地方,他很耐心看着你,等你一个字一个字往外蹦,这个时候日语的语法没有意义了,那种鼓励的眼光,把心理的想法全都告诉他,能解释出每一个名词,哪怕不正确的。这也算是忘年交,从忘年交的友谊来说,可以看出友情不分国度的,历史和疼痛没有在我们心里留下一点阴影,带给我们是更多的快乐。跟他交流快一年了,他也教我很多,不会计较说你是我的老师,应该教我,当我日语有困难的时候,他也教我很多,我觉得日本人也这么可爱,我经常用可爱这个词形容他,觉得不可思议。就是这样平凡的缘分,让我认识到只要大家以诚相待,以心交流,大家心里没有过不去的槛,没有跨不去的河,大家一路走来,肯定有风雨,有坎坷,只要以诚相待,风雨过后的彩虹一定非常美丽。谢谢大家!

  张弘远:大家好,我是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大四的学生,叫张弘远。我谈一个问题,稍微有点严肃。谈一下关于中日交流的问题,今天的主题是中日青年学生的交谈会,很感谢主办方想到青年的交流,举办这样的活动,非常有意义。毕竟青年是两国的未来,我们两国未来的关系就是担负在我们身上的。但是我同时坐在这里听,产生了一点其他的想法,中日关系真正的问题不在我们年轻人身上,因为我们并没有经历过当年的战争,而且可能从思想上各方面更加开放,更加包容一些,尤其是在座的今天到场的所有青年学生,在我们看来肯定中日关系没有什么迈不过去的槛,问题在于现在中日两国真正的问题并不是今天的氛围体现出来,是除了我们之外其他的人,包括除了我之外还有其他的年轻人他们之间的问题。要真正解决中日之间的问题不应该局限在我们小的范围内,要想影响到更多的人,政府是责无旁贷,必须要担负起责任的。从两点说一下。

  第一个政府之间交流的问题,现在中日之间,尤其是从前几年的历史来看,中日政治关系并不是很好,缺乏政治互信,政府之间很难做到信任对方。无论是中国对日本还是日本对中国都设定了一些条件或者原则,好像如果你满足了我的要求,我就可以信任你,如果你不按照我说的做,可能很难信任你,比如中国对日本就历史问题具体表现在首相参拜靖国神社问题上。日本也有是不是政府又在进行反日的宣传等等,如果以这样的东西为基础的话,要解决起来,要迈过这个槛就太难了。除了国际政治的因素以外,我们都知道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也有国内政治的考虑,我们进行抗日战争的宣传也有我们国内政治的考虑,牵涉的问题太多了,根本不好解决。即使说我们想让日本明白说我们是希望得到你的信任,我们也想按照你的要求做,但是在实际的政策操作上,可能还是会出现问题。是不是能够政府把交流的底线换成其他的东西,我们先把这个问题搁置下来,先从大家好解决的问题开始解决,就像当年中美开始交流的时候也是,台湾问题并没有解决,包括现在美国跟台湾的关系,说实话也很暧昧,但是我们仍然大力发展跟美国的关系。大家不一定把现在我们定的底线永远当做我们两国交流的底线,也许可以换成其他的。

  第二点,刚才张可喜老师也提到媒体的问题,两国的媒体不可能完全脱离政府的控制,不能跟政府一点关系没有。所以我觉得政府在对媒体的引导上,也需要承担起一定的责任。大家不应该认为跟政府有关的媒体就无法做到客观、公正,跟政府无关的媒体可以做到客观公正。就像有些媒体可能跟政府没关系,但是由于几个编辑自身的政治信仰等等问题,也可以报道非常偏激,非常不客观的东西。如果遇到这种问题的话,政府更应该加以引导。日本的媒体情况并不是特别了解,从中国这边来看,最近是有像岩松看日本等等活动,报道日本比较客观,比较平缓的活动,但是相对来说还是少一些。我最近做毕业论文,把去年9月份安倍上台到今年5月份所有的参考消息上关于日本的政治方面的报道全看了一下,没有一条是说日本好的,全是在说日美联盟又以钓鱼岛问题为假想的情景进行点析,几乎没有一条正面的报道。今天的问题不在于在座的青年,而在更广阔的范围内,更多的青年,他们不是一味地反日,对日本都有矛盾心理,提到一些日本的科技,日本的坚强、民族个性之类,也是有良性的感觉,而一提到侵华等等,立刻反感。如果真想发展中日关系,政府应该引导良性的东西。应该在收视率更高的地方做好的报道,比如新闻联播,新闻联播报道的日本只有右翼的暗杀,又撞了领事馆等等消息,如果真想让大家都产生好感的话,在收视率极高的节目里,开始对日本有好一点的报道。

  我虽然没有去过日本,平时跟日本同学的交流也不多,但是我对日本也是有比较好的感觉,主要来源于看日本电视剧,日本有些电视剧反映出来的人性真正的东西,像人性真正的东西像二外同学说的,这些东西是跨国界的,是共同的东西,多反映这些东西,就像我们对日本的观点产生一些变化的话,是有潜移默化的帮助。很多人接触这些东西以后,对日本有好的印象,有了好的印象,民族的感情首先转变过来的话,对中日关系将来发展就好。这是我的观点,不知道是不是妥当,谢谢大家!

  中国人民大学刘拓:首先感谢各位老师,各位同学的发言。我个人对日本问题比较关注,日本和中国是很重要的邻国,我关注日本问题是因为中日关系不好不行。如果没有一个好的中日关系的话,会很大制约中国和日本的发展,我一开始关注这个问题是出于对中国周边环境的关注,当我开始了解这个问题的时候,我的论文写的是关于国际先驱导报的涉日报道。像前面多位老师和同学提到的,当我对半年的国际先驱导报涉日报道的统计,发现大部分涉日报道都是负面的。我觉得中日之间的问题,大家可以体会到在个人层次,我们交流都是没有问题的,当你把对方作为一个单一的日本人来交流,一个中国人交流都没有问题,我们的问题就在于大的问题,比如说历史问题,比如说领土,比如说日本批评中国的人权问题或者是不民主这些。作为两个国家来说,不能单单停留在,作为微观来说,我们是多么亲善,这些大的问题是绕不过去的。不能一味地回避这些问题。就像北大的同学说中国的政府是不是引导媒体多做一些咋样日本人的报道,这个问题在大学三四年级讨论过,也跟黄大慧老师做过交流。现在的现状就是中国不管在多大范围内,有某种程度的厌日的情绪。政府如果在这方面做一个很大的动作或者很大的转折,会不会影响政府在国内民众政策的把向问题。这个问题不像那么简单的说政府想做就能够做的事情,因为一国政府考虑的肯定是首先是来自国内的民众支持率。中国政府是很想做的,就像很多日本同学不了解的情况,中国的现状是说中国很想亲善,很友好地处理中日关系,政府的举动也是很冷静的,往往政府在做决策的时候,会面临来自民间的压力,这是让中国政府棘手的东西。我去年去日本,那个形式的交流很好,当时是五个中国学生和五个日本学生坐在台上互相提问,下面坐的是中国学生和日本学生在听。大部分的问题都集中在中国政府对媒体的控制,很多日本的年轻人认为中国的媒体是不是被政府控制,政府在主导媒体,在煽动仇日的情绪。我说中国政府真得能够操控媒体的话,根本不会有仇日情绪的问题。中国的厌日情绪主要的来源不像新华社那样很权威的媒体,就是一些中小型媒体可能为了自己的销售量,可能不那么负责任地拿一些可以吸引眼球的东西增加销售量。正是由于中国媒体越来越自由化,所以媒体的责任感问题成为一个问题。中国媒体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且关于媒体人的责任感不像老一代的记者有一种使命感,觉得我的报道能够形成舆论,报道应该负责。就像新一代在很强的市场压力竞争下,媒体人是不是能够做到我在报道的时候会考虑到报道出来的影响,而不单单是考虑到我报道出来是不是可以影响到吸引到眼球,这是很重要的。

  在交流当中,最重要的不是说我们互相去说自己怎么好。最有效的方法是让对方解释问题,我们在日本的交流形式就很好,日本学生对中国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我们会解答你。我们对日本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日本学生给予解答,因为我们说自己的好话可能给人们的信息量会小,交流活动关键的意义,要解决宏观层次大问题的意义就在于解释问题,说明问题。各位在座的日本留学生能够亲自来到中国是不容易的,不是所有的日本人都有机会较长时间,比较相对深入地了解中国,这个机会是很难的。而大部分的日本人就是通过媒体。要改善中日关系,各位的责任还是很重的。谢谢大家!

  加藤志乃妇:大家下午好!我是第二外国语学院外教加藤,今天我能够参加这个座谈会,非常高兴。因为我第一次来中国是1972年8月,正好是35年前,也是和你们现在一样很年轻,感到很高兴。那个时候从东京到北京没有飞机,所以我们先坐飞机从东京到香港,然后坐火车从香港到深圳,再坐飞机到北京、上海、广州。在每个地方都收到了中国人的热烈欢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在35年里,中日两国特别是中国的发展很快,回忆过去,我相信日中两国年轻人的未来一定是更美好。谢谢大家!

  城市大学张雪: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听了那么多学生发言,感悟挺深的。因为我不是名牌大学,在座的都是名牌大学,我也是谈一下自己的意见。每个人都希望中日能永远地友好下去,但是摆在面前确实有很多的困难,就像我所理解,一个人不是为了自己而活着,而是有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像一个人如果只想着自己,我想去做什么,我可以有我自己的想法去,但是有很多的限制不允许我这样做。中国也好、日本也好,也是这样的。说实话政治性的问题应该是政府或者一些领导们去沟通,我们这些年轻人已经抛凯里市,我记得有一次是日本政府修改课本,中国的报道说我们现在的年轻人已经把历史给忘记了,批评我们这代人,说我们没有良知,说我们永远忘记了过去日本人对中国人残忍做法。其实并不是那样,如果我们永远地回忆在过去,这永远友好不下去的。所以我想一个国家也好,一个人也好,想着他的好,不要想着他的不好,这样很多的问题都会解决。很多同学说的,我们要拥有一颗帮助别人的心,这样做很多事情都比较好做。如果一个人跟我说这个人特别地不好,我也许会轻信,也许我不会轻信,因为这是我个人的意见。但是说媒体,媒体就是这样报道,很多人就是相信媒体,不去深入了解,就会产生现在有很多的矛盾。谢谢!

  清华大学佐藤广大:大家好,我在清华大学读研究生。清华的学生只有我一个人,所以我现在说。我听很多人的意见,我没有进去中国人的内心,对于日本人的话,有的人说有历史的问题,有的人说日本的年轻人不知道历史,我说这个关于这个问题,大概有两个原因,一个原因可能是日本的民族特点,可能日本人容易忘以前的历史。还有一个原因在第二次大战日本的战败以后,美国统治了日本,因为这个统治政策,日本的教育关于大战部分详细信息基本消失了。这个消失可能是好的事情,可能是不好的事情。我觉得这可能是好的事情,因为我们会考虑考虑,然后就讨论应该向未来有好的关系。这是我的意见。谢谢!

  北京师范大学支辉刚:大家好,在北师大上研究生,我只能说一下自己的感受和感想。我到北京之后没有认真地学习,如果到北京一定要学语言,所以学语言,我的一种学习方面还是通过一个爱好跟中国学生一起交流,不要坐在桌子前,一直看着书,写着作文,这不是有必要的,我不太喜欢,所以每天还是跟中国同学一起交流,我说错了,他们帮我改过来了。通过一个爱好来学语言是挺好的。我在北京已经过了三年半,三年半的时间现在我参加了一个北师大棒球队,北师大校队。在北京三年半,一直跟他们一起打球,打球当中没有国界的区别,他是中国人,是日本人无所谓,只知道他的爱好是棒球,他的爱好是什么,没有必要像交流中日的关系,个人的关系挺好的。我觉得日本是特别厉害的国家,特别好的国家,如果大多数日本失去对自己国家的信心,出国以后感到日本是很伟大的,中国人也是觉得自己国家是很伟大的,不要那么自虐,如果自虐的话对个人关系也是不好的。如果干脆说自己的意见,就会产生矛盾,这是绝对不好的。现在我能做到的事情是现在日本的,中国的前辈他们做了一个基础,就是日本国家的基础,中国国家的基础,做好的文化,不要弄坏,我们保持这个好的文化,然后再想我们能够做得到的事情。我现在还是一个学生而已,做不到一个国家关系那么大的事情,这样的话,还是我自己保持自己能做到的事情,跟中国朋友,跟各位朋友保持好朋友关系就可以了,不要想太多。媒体问题我来说,怎么说现在不会改变。如果在北京做一个坏事,那时候媒体都报道一个日本留学生做坏事,然后日本人给中国人的印象也不好的,这是绝对不好的。不好的事情容易被人知道,做好的事情很不容易被人知道。我现在能做到不要做坏事情,要保持好关系。今天没有准备,我只能说到这里。

  北外广濑悠:2006年在中关村有一个游行示威,那天我跟一个意大利的朋友出来,那个事情我感到说不出来的难受,第一次看到这么多中国人讨厌日本人。从那天开始,中日友好是什么,我的头脑只有一句话,为什么?虽然他们抵制日货,那时候他们用的手机、数码相机是索尼或者佳能的,怎么会有这些矛盾,我觉得有一个原因是日本人和中国人之间还没有完全低油耗,所以发生了这样的事情,不仅是我,而是我们大家很遗憾。我不是指责中国政府没有权利,而是一个学生,我能做什么。我希望从我们年轻时代的人开始友好关系,有时候青岛啤酒、燕京啤酒让我们帮助日中友好关系。今天来参加这个座谈会非常感谢,非常高兴,下一次有这样的机会,我还想听一听第三个国家他们的意见是什么,因为有两个国家的问题一直谈日本、中国怎么样,但是还可以听听第三个人的看法是怎么样的。可能可以帮助解决这样的问题。今天我来这里,很高兴,谢谢你们,谢谢大家!

  高海宽:下面请一下我们的老朋友南村志郎的妇人南村惠津子先生给我们讲一讲你的感受。

  南村惠津子:(日语)

  北京外国语大学日语系学生李欣丹:首先感谢中国国际友人研究会给我们提供这么好的机会让我们交流一下。我还有一个意见,今天虽然在这里的东西挺多的,学到的东西也挺多的,但是有一个很遗憾的是就我们这样坐着,有分开的感觉,到这边来说话,让人特别紧张。我一直很想发表,但是觉得特别紧张,不敢上来。而且觉得一个人在那边说话,大家只能听着,没有互动的感觉,是比较遗憾的。

  我想聊一下关于中日青年的交流问题。我一直不敢上来还有一个原因,我的中文说的不是很好,虽然我是一个中国人的,但是我的母语不是中文,我在北京呆了三年,小学开始也学了中文,但是我还是觉得很多时候表达不出我自己想表达的东西。在北京的这三年时间里,我周围的人大部分都是汉族人,我每天听的都是中文,我还是觉得我的中文像这种场合要说比较郑重的或者比较重要问题的时候表达不出来。我一直在想为什么?可能是我心里上有一种感觉,我们是外国语学校,每年有很多学生到日本去留学,我们班有好几个人去日本留学回来了。在日本呆了一年回来还没有什么特别大的改变,我感觉他们在日本的一年时间内跟日本人的交流还是不够多的。不知道这是什么原因,也许他们像我这样,生活在北京还是说不好中文那样,可能他们也是在日本有那种心理上的槛。也许是他们没有主动地去找日本人交流,也许是日本人没有主动地去跟他们交流。在我们学校也是,有很多外国留学生,刚才我听了一下日本留学生差不多有三百人,我觉得还是日本人跟我们日系的交流还是不够的,我们班有27个人,我们已经学了九年的日语,大家说的不错,但是现在有很多人都是没有日本朋友。我们学校那么多日本人人力资源很丰富,为什么大家不去利用呢,这是什么原因呢。

  我现在认识大学本科一年级的日本人,他们是刚到北京来的,都是男生,我看他们总是跑到操场上踢足球或者打篮球,但是很少看见他们跟很多中国人在一起玩,我认识他们也是我主动跟他们搭话的。我在这三年之间认识了很多朋友都是我主动地去接近他们,从来没有一个人跟我搭话的感觉。今天的主题也是增进相互理解,发展世代友好,要发展友好的话,一定要增进大家的交流,这个交流不能是特别表面上的,就是每天见面了,说一句比较简单的对话,大家不怎么说话了。需要的是比较深的层次上的交流。现在我们班很多同学喜欢看日剧或者日本的漫画,大家很喜欢看,这样也可以了解日本的情况,但是电视上的东西还是跟现实上不太一样,我认识的一个日本人说,他已经工作好几年的人,他说电影上或者电视上的东西并不能完全反映现实生活,电视上的东西可能都是加工过的,为了艺术性加工过的东西,不一定是完全符合现在的情况。所以我觉得还是增进很直接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这才是最重要的。

  我听北大和早稻田大学之间每年有交换留学生,调向是很好的,关键是大家能不能运用这个机会。我们学校交流不是特别好的学校,我们学校是学外语的,知识面比较狭窄也有可能,在借此机会想问一下其他学校的人交流是怎样交流的。

  北京语言大学:我们学校日本留学生比较多,我们的方法就是学校有专门贴广告的地方,可以找日本朋友,找语伴,还有专门的地方供交流,中国学生和日本学生在此交流。学校还有专门的社团用来供中国学生和留学生友好交流会的形式,比如在友好交流会上,中国人一半、日本人一半,大家互相认识,留联系方式,到时候做语伴,一起学习,一起交流都可以。这种形式像其他语言类学校都可以做到,靠社团的活动办这样的交流会的形式,大家坐在一起可以自由交流,组织一下都可以。

  北京二外:谢谢大家给我提供这样一个很好的交流机会。

  北京大学王田:刚才发过言的张弘远声名一句话,做统计的时候没有正面的报道,在安倍和温总理互访的时候有很多正面的报道。我想谈两个方面,一个方面大家谈很多关于媒体方面的问题,张弘远同学说希望政府能够有比较正确的引导,来促进和推动两国的关系友好发展。人民大学的刘拓同学提出恰巧是因为中国政府对媒体的控制力,媒体在自由化过程中,造成了并不太严肃的媒体他的报道迎合大众趣味,会产生不良后果。作为一个小小的补充,也是我一直以来的疑问,如果有可能的话,请张可喜老师解答一下,中国对日本的报道到底应该采取什么方针,在日本的时候,遇到过两位媒体,一位是当时中国光明日报驻东京的特派员,他提出的问题是这样,他碰到一些问题,一个是国内希望他多报一些积极的内容,但是因为那段时间中日关系气氛非常不好,所以说他个人觉得在报道问题上,有一些两难的情况,如果说要报的一些不好的事情,报出来了,觉得对中日关系有影响,如果不报出来又觉得不客观。还有他提到在日本遇到的一些困难,比如说去日本的时候,并没有很多的了解和关系,被许多日本记者所包围,他的视点比较狭窄。我一直有一个疑惑的问题,中国的媒体对日报道如果真得很全面的话,必然看到日本社会里中国好的一面,不好的一面,这个时候可能对于中国一些并不太冷静,不太理性的学生来说,而且没有国际交流的经验来说,会片面理解这样的报道,把里面一些有影响的部分拿出来作为偏激的理解。另一方面,如果说怀着良好的愿望少报一些负面消息的话,是不是会影响中国学生真正对日本的全面认识。

  石川新之助:各位老师,各位同学,下午好,我是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念大的石川新之助,说实话,我刚来北京的时候完全不会说汉语,现在会说很好,为什么?中国各位老师和朋友们亲切地帮助我,如果我在日本的话,不会提高这么好的汉语水平,同时我在日本不会了解中国。国家之间的问题是不可避免的,日本不喜欢中国,也不可以搬家。所以我们考虑原因和办法,我想好了一个办法,就是现在的中国和日本之间有很大的差距,事实上日本人和中国人中间有日本海,现在的情况来看,两国之间的差距比日本还远,南村先生也说过虽然中日建交已经过了35年了,但是中日两国的交往太少了,特别是国家之间的交往特别少。所以我认为我们留学生有一个很大的任务,就是会日本话,把自己的经验跟我们朋友说一说,介绍中国,这样才可以一步步地增进两国的差距。我们可以减少两国之间的差距。说完了,谢谢!

  王宣:很荣幸能够拿到最后一个发表机会。我是来自第二外国语学院日语系大二学生。前面那么多几乎都是我的前辈,刚才也是二外的二年级学生。前辈们对这次发展世代友好荷重日关系以及青年友好交流都发表非常深刻的观点。我最后发表一下自己的小小感言。中日在经济上,地理位置上就像邻居一样,邻居的感觉应该大家都知道,比如我要时候跟现在的邻居,从小一起长大的,小时候也打过架,一起玩过,一起闹过,中日也可以用这种关系来形容。上一辈发生了什么事,他们吵过架问题都没有解决,但是我们下一辈不是无权干涉,是管不了太多,一个人能管的东西不是很多,我们邻居的孩子之间也就是中日青年之间可以做得就是保持好我们的关系,毕竟我们中日之间经济方面不能脱离,地理位置战略位置方面也是不能分开的,这是我们必须承认的。乐观地看中国这么大的国家,日本经济这么强,我们之间有互补关系,不能分开的,我们应该觉得非常幸运有这样的邻居。悲观地看,我们怎么跟敌人这么近呢?有的时候就看你怎么想了。中日青年之间,我们的交流,比如在二外,有中日学生一起做饭的活动或者一起爬长生,还有插花活动,这种交流活动特别频繁。我们可以像兄弟姐妹一样,上辈的关系不能管得太多,也不是忘记历史,一起学习,向好的方向发展,我们应该乐观地看。这是我个人观点。

  加藤加一:我的认识是现在经贸关系、社会关系、文化关系其实是不断地往前发展,这是比较良好的,民间的交流沟通是非常地好,这跟邦交正常化相比是比不了,从当年通过世代的努力,我们实现正常化以后,越来越从政治到民生的扩大交流面,这点是非常好,但是政治方面还是要控制的,要治理的,要管理的,在这点上,领导的互访是非常好的,因为互访本身可以为民生营造良好的政治氛围,非常好的。刚才张可喜先生听到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促进相互理解,上一次在共同声明里提到中日两国都承认对方的地位,就是日本政府是和平,中国目前的发展是和平的,这可以称为宏观意义对对方的认识,可以促进微观的认识。最后一点,要多沟通,多交流,这点非常重要,第二中日两国年轻人要有耐心。上一次两国领导人提到破冰、融冰这样的词非常美好,非常美丽,中日关系面临的问题是非常多,是长远的,不能以一次的好转,一次的恶化来判断中日关系到底如何,中日关系更加重要。

  高海宽:加藤讲得非常精辟,非常精彩,所有发言到此结束。最后请杨振亚大使做总结报告。

  杨振亚:我不算是总结报告,算是我个人的一点感想,我感到今天的座谈会开得非常好,参加座谈会无论是中国留学生还是日本的留学生都踊跃发言,气氛是轻松的, 内容是很实在的,大家从不同的角度讲了中日关系,中日友好交流,的看法、想法还有建议,特别是日本留学生讲了他们在中国期间的亲身感受,很真实,很实在。我没有听发言之前没有想到他们有这样的感受。这次的交流,大家的发言都讲了自己心里要讲的话,就是开始讲的讲心里话,做到这点,通过座谈会,大家增进了相互理解,距离更接近了,所以发展中日友好是起着很好的作用。可以说座谈会是中日双方内心思想感情交流的座谈会,也是中日友好的座谈会。

  我希望第一条就是相互理解非常重要,如果完整地讲,相互理解和相互信任非常重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还要打造相互信任,中日两国之间,中日两国人民之间,两国青年之间都有相互信任。这个是发展中日友好最基本条件,也是一个基础。我希望同学们在完成自己学业的同时,利用各种机会,只要有机会,有条件,有可能,就多接触,多了解,多增进理解,多增加相互信任,做好这件事情。

  这次温家宝总理访问日本和安培首相访谈的时候,谈到要加强政治呼吸,国与国之间,人和人之间,相互信任非常宝贵,如果有了信任,遇到非常困难的时候,可能通过友好协商就可以做成。如果双方缺乏基本的相互信任,什么事情也做不成。一个很小的问题也会看得很大,也会搞得很复杂。这条我们在前一阶段中日关系恶化的期间,至今每个人都有这种感受。特别强调要全民地讲增进相互理解和相互信任。35年以前,发表中日联合声明,实现了中日邦交正常化,那个时候问题、困难、矛盾少吗?很大很大,因为在这之前中日双方是对立的,没有来往的,日本首相一到北京,没有几天一会谈就实现了邦交正常化,这困难怎么可能。就是有一条双方有基本的信任,就是我相信能够有勇气到北京来,你是真想同中国实现邦交的,不是假的.....谢谢大家.(钟龙)

  

(责任编辑:魏成)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高振东 | 杨振亚 | 黄大慧 | 张彤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商机在线
投 资 创 业 健 康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