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华夏之声
罗湖桥的宽度
蒋启进
“请问,罗湖桥有多宽?”童心永存的陈老提问。
“大概有30米。”“我看有20多米。”……大家纷纷猜测,莫衷一是。
“心有多宽,罗湖桥就有多宽!罗湖,是包罗财富之湖。
这是发生在近日“罗湖桥采风”活动中的经典一幕,时时让我心潮激荡,浮想联翩。
罗湖桥下,千年流淌的是鹏城的母亲河——深圳河。它蜿蜒于峰峦如聚的梧桐山脉,孕育着“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的诗意田园,乳养着栖居于此地的先民们。耕读传家,渔歌悠扬,
然而,一纸《展拓香港界址专条》,让罗湖桥成为界桥,深圳河成为界河。于是,罗湖桥见证了无数人离乡背井的凄惶。他们漂洋过海,颠沛流离。近则港澳台、新马泰,远则欧洲、北美、大洋洲;有的客死异乡无颜归省,有的白手起家落地生根。
“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
这是黄遵宪《赠梁任父同年》的诗句,曾经激励了无数国人的心。2003年,温家宝总理在香港发表演讲时,引用此诗鼓励香港同胞以杜鹃啼血之情,以精卫填海之心去建设香港,建设祖国。
我们采风团一行来到繁忙的罗湖口岸。透过玻璃,我看到了罗湖铁路桥。靓丽的解说员告诉我们:它饱经历史沧桑,见证了辛亥革命的枪声,见证了省港大罢工波澜壮阔的景象,见证了东江战士前赴后继抗日的英勇无畏,见证了文化名人奔赴大后方的从容。近几年,它又见证了深港两地经济发展的新纪元,并成为深港乃至“泛珠三角”地区紧密合作、齐头并进的新的通道
狮子山下,沧海一声笑;珠江两岸,特区腾飞疾。罗湖桥,一头挑起长城风长江水黄山云黄河浪,一头挑起香港岛尖沙咀大屿山太平洋。
我与香港的第一次亲密接触,是在工作以后的第五个年头,学校组织初三老师到香港自助游。夜上太平山顶,万家灯火,看不尽满眼繁华,疑是银河落九天。
此行与众不同的收获是,我独自游览了香港两所知名大学。先去蜚声国际的香港科技大学,红色的巨锚雕塑,让人过目不忘一片海景美丽万分,“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接挂云帆济沧海!”……古诗名句,立即涌现。夕阳西下,我走进香港中文大学,崇基书院,众志堂,中央道,文物馆……背山面海,清雅怡人,真是治学福地。难怪余光中先生曾经在此流连多年,笔下华章更是隽永迷人。
去年暑假,我和部分同事选择出游新马泰,飞机起落均在规模恢弘的香港新国际机场。我从空中俯瞰香港这颗东方之珠,丽日蓝天碧海青山,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