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庆祝香港回归十周年 > 香港回归十年消息

金庸笑言回归后“三怕”得化解 20年后一定更美好

  大约在1992年,金庸应牛津大学中国研究社之约,撰写了一篇关于香港回归的英文文章。那篇文章也成为2005年金庸申读剑桥大学历史博士证明其英文水平的文章。金庸的办公室位于香港北角,落地窗户面对着维多利亚港湾。在这里,金庸与记者的话题,就是从这篇文章开始的。“我在那篇文章里讲到,九七回归以后,香港的新闻自由可能会受到影响。现在看来,那时做了个错误的预测。”金庸呵呵地笑着告诉记者。

  回归“三怕”终得化解

  “香港回归中国,我很高兴,但是也怕呀。
怕财产被没收,怕失去自由,也怕没有新闻自由,当初写那篇英文文章就是这样的心态。”当时,为了表达对自由的坚持,金庸还专门为《明报》撰写社评《香港无宝,自由即宝》。

  金庸先生的忧虑,大抵也就是当时的社会情绪。1997年7月1日,香港当天出版的各大报纸都用套红的版面透露着喜气,但同时,一些报纸字里行间也显露出微妙复杂的情绪———对即将要到来的新纪元、新生活怀着期待,同时也有不少忐忑,甚至惶恐。

  那年的金庸虽然已经离开《明报》多年,但他依然为回归第一日即7月1日出版的报纸撰写了一篇评论。文章以他的敏锐观察和睿智提醒并劝谕一些港人。那篇文章(题目是《河水井水互不相犯———写在回归第一日》)的大意是,香港回归、“一国两制”,中央不以内地的方式强加于香港,而香港一些人也不应该以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内地。

  1997年那一天,从6月30日午夜到7月1日清晨,在中英两国香港主权交接仪式举行的那一刻,金庸坐在自己半山的家中,通过电视观看那难忘的一刻。那之前,他写完这篇评论,刚从报社回来。“那晚,下的雨真大,”金庸至今记忆犹新。那一刻,他已经不担心一觉醒来,香港原有的生活会发生变化:“中英联合声明和香港基本法已经写得很清楚,香港的生活方式、经济制度不变,法律制度基本不变。”

  弹指十年间。如今,金庸依然居住在香港岛的半山豪宅中。那一带,是社会名流居住的地方。如今,这些社会上层人士依然每天清晨听鸟儿啾鸣,晚上看一江灯火。在北角的嘉华国际大厦25楼,金庸先生名下的“明河出版社”已经在这里“安营扎寨”14年,金庸先生那著名的海景办公室,就在出版社里。办公室窗外,维多利亚海景一览无遗:大小船只穿梭往来,一派生机。

  十年居四地很方便

  回归十年里,金庸主要生活在四个地方:香港、杭州(受聘浙江大学)、伦敦(剑桥求学)和墨尔本(与太太及家人团聚)。虽然依然以香港为主,但不时要做“空中飞人”,每年出出进进香港多次。“有感到不便吗?”记者问道。“方便、方便,”金庸露出他那孩子般的纯真微笑。

  十年来,环游世界,港人有了更大的自由。

  今年6月5日,金庸创办的《明报》刊登文章说,特区护照已经击败了BNO“英国国民(海外)护照”。文章说,回归前,无论是由太平洋小国汤加发出,还是来自中美洲的伯利兹的护照,港人都不放过,只求多一个国籍傍身,“几万美元买个安心”。如今,香港特区护照持有人获免签证待遇的国家和地区已经由1997年的48个,上升到目前的134个。

  2005年6月,英国剑桥大学授予金庸“荣誉文学博士”学位。向金庸颁授学位的是剑桥大学校长、英国女王的丈夫爱丁堡公爵。金庸说:“当时他问我,回不回中国内地去?回去时有没有困难,方不方便?我回答,随时随地都可以回去,自由出入。”

  邓公大气魄“最佩服”

  记者两年前曾采访过金庸先生,他当年一句“邓公是我最佩服的人”令记者记忆犹新。“在香港走过十年回归路的今天,您想对小平先生说什么吗?”记者问。“他是个大英雄,我佩服他的英雄气概。”金庸答道。

  谈起邓小平,金庸依然充满感情:1981年7月18日,金庸在北京首次见到了邓小平,他是在改革开放后第一个得到邓小平接见的香港新闻界人士。那时香港问题还没有提出来,金庸说:“但我最直接的感受是,邓公在思考很多事情,在考虑国家发展的大问题。”“他告诉我,回到香港告诉你的朋友,对他们说不要担心,生活不会有大改变。”

  1982年,中英就中国收回香港开始进行磋商。金庸随后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高度评价“一国两制”是“一言可为天下法”。之后,他加入了基本法起草委员会,担任委员会政治体制小组组长(香港)。20世纪90年代中期,金庸在与日本友人池田大作的对话中称赞“一国两制”是邓小平的伟大构想,反映了中国人的智慧。

  以金庸为笔名的查良镛先生首先是一个报人。上世纪60年代,他以一介文人的觉悟开始创办《明报》。几十年的努力下,《明报》成为香港特别是知识分子中有影响的大报。1981年,邓小平首次接见金庸时,提到了香港《明报》。“邓先生当时直接对我说,你的(《明报》)社评我大部分同意,小部分不同意。你不是共产党员,我是共产党员,我们的世界观不同嘛。但大家爱国,希望中国强大,这一基本原则我们是完全一致的,我们有共同语言。”

  如今依然担任香港新闻工作者协会名誉主席的金庸,只要在香港,每天必看《明报》等五六份报纸,他依然在用心观察这座城市的变化:“香港的新闻自由十年来没有受到损害,相反,有些滥用了,业界自律不够。新闻界还是要提倡社会责任。”

   起草基本法“很踌躇”

  金庸告诉记者,1984年,当他受邀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时,“很踌躇”。那时他是香港《明报》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全面负责报纸的行政和编辑工作,还要亲自撰写社评。“我参加了基本法起草,会不会有损《明报》的独立报纸形象?”“后来我想,我现在的一切,虽有自己辛勤努力,但更多是香港这一环境所赐。目前香港面临困难,她的前景是否光明顺利,很大程度上与基本法如何制定有关。我熟悉香港,这里有我的亲人、朋友和那么多的读者,他们的苦乐忧喜我不能不关心。”

  金庸回忆说,基本法的起草过程相当繁复,前后经历大约5年之久。他担任基本法起草委员会政制体制小组港方负责人,另一位内地负责人是已故北京大学萧蔚云教授。“我和萧教授有时有不同意见,也时常交锋,有一次还当着记者面争吵起来。但我们可以坦率地交流和辩论。我们之间最后结为好友。”金庸说,香港基本法的内容根据三大要旨起草:中英联合声明;保持香港的原有制度;保障香港人的生活方式。政制体制小组负责起草基本法关于特区未来政治体制的内容,争议不少。当时,金庸(查良镛)和著名实业家查济民提出了有名的“双查方案”,希望政制发展循序渐进,对现行体制不多作改变,“过分激进行不通”。草委中,包括一些香港委员在内的大部分人认同他们的观点。他们的一些意见,在基本法起草中获得了采纳。1997年7月1日,基本法在香港正式实施。

  1993年3月19日,金庸接受邀请到内地参观访问。在北京,江泽民会见了他,并与他进行了交谈。回到香港后,金庸写了一篇文章记述这次会见,题目是《北国初春有思》。其中,他写了4首诗,表达他参加基本法起草的经过与感情。

  晚年再深造“好玩儿”

  金庸的办公室一面朝向维多利亚港湾,其他几面墙,落地的书架上摆满了他在不同时期、不同语言版本的著作。虽然写武侠小说是金庸先生的“副产品”,但谁也不否认金庸对中国文学的贡献,他在华人世界的影响是巨大的。也许就这些原因,金庸始终是传媒的“宠儿”。

  时值香港回归十周年,就在这最近十多天,就有20多家内地和香港的媒体先后采访金庸先生。对于记者的采访,金庸总是笑眯眯地耐心回答,而且,不厌其烦地为“记者金庸迷”签名。记者眼见一幕:几家媒体七八个记者围着他,每人递上一本书或者是一叠纸请他签名,有要求钢笔写,有要求用毛笔……金庸来者不拒,有如对待自己家中的孩子。

  过些时候,金庸还要返回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面对记者采访,82岁的金庸总是忍不住谈他在剑桥的学习生活。“读书好玩儿”。这是典型的金庸武侠小说语言,说罢,金庸又是开心一笑,两只眼睛眯成一对弯。在他看来,终身孜孜不倦以求学问,是人生的一种极大享受。“能透露您的成功之道吗?”临别了记者问。“用功,全力以赴,”金庸给出了6个字的答案。

  狮子山下,维港两岸,上演了无数成功的神话。接下来的十年、二十年……这些神话将会继续。

  “我坚信,二十年后的世界,一定会比现在变得更为美好,”这是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金庸与日本友人池田大作的对话。今天,他依然相信这句话。(记者向剑帼)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安世者)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金庸 | 邓小平 | 维多利亚 | 查良镛 | 半山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商机在线
投 资 创 业 健 康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