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玉红(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特稿)
1997年7月2日,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随之而来的是泰铢暴跌,并引发了一场席卷亚洲的金融风暴。如今,这场金融危机已过去10年,亚洲经济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不过,根据亚洲发展银行最新的一份评估,在当年受金融危机冲击最大的5个亚洲国家泰国、印度尼西亚、韩国、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经济虽然已比较稳定,但金融危机的“后遗症”仍然存在,民众中普遍存在一种担扰和失落感,认为最好的时光已一去不复返,他们国家的经济永远不可能达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那样的增长水平。
经济增长放缓带来失落感
在金融危机爆发前,泰国商人普拉猜主要经营石化产品生意,并将业务扩展到钢铁和水泥等行业,他因此跻身亚洲最富有者之列。
但是1997年7月2日泰铢突然贬值,普拉猜的公司因无法偿还近30亿美元的债务而宣告破产。10年后的今天,他虽然恢复了一些元气,不过现在只经营水泥业,没有能力再建起一个像10年前那样的工厂。
普拉猜的经历可以反映出金融危机10年来东南亚一些国家的境况,即它们的经济虽然实现了稳定,但却未能达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那样的增长水平。
亚洲发展银行最近评估了当年受金融危机影响最大的5个亚洲国家的经济状况。结果显示,这些国家的人均收入至少已恢复到1997年前的水平。不过,这5个国家都存在一种失落感,即感到它们不再受外国投资者的青睐、最好的时光是过去而不是未来。
另外,这5国还对经济增长放缓感到担忧。2000至2006年这5国的年平均经济增长率为2.5%,低于1990至1996年的增长水平。
“投资者疑虑越来越大”
对此,亚洲发展银行一名高级官员拉雅·纳格说:“我们的损失实际上是永久性的失落感。经济增长放缓的原因是投资者对政府和企业的疑虑越来越大。”
泰国商人斯瑞特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1995年,他曾借了800万美元在曼谷郊外盖了两座塔楼,但是金融危机让他破了产。现在,他只敢做些小生意,比如在曼谷街头卖三明治、开几家咖啡馆等。他说,之所以不敢扩大规模,是因为害怕借钱,害怕再次失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