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 上海青年报

很荣幸为香港打开一扇窗

  “要问我感觉到的回归前后的最大变化,那就是:回归后,香港年轻人的国家观念越来越强了。”

  赵斌:上海人,曾任上海新闻出版局副局长等职务,1992年1月,加入香港联合出版集团,担任过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总编辑,现为联合出版(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我是1991年底来香港的,要问我感觉到的回归前后的最大变化,那就是:回归后,香港年轻人的国家观念越来越强了。

  刚来香港时,我当时感觉香港的年轻人不仅对内地了解甚少,而且国家意识很淡漠。当然,就香港这个地方本身来说,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保留还是很好的,如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都被定为法定假日。但是,由于一直以来受到的教育,香港的年轻人似乎更关心物质方面的东西,对自己祖国、家乡的历史和现状认识都不够,反映香港社会历史现状的英文书很多,但中文书极为匮乏,我当时感觉“是时机了”,决定出版一些有助于港人全面认识香港的中文丛书。

  当时出版的丛书有十几个系列。在团队的努力下,这些中文书籍从历史、经济、文化等各个侧面反映了香港全貌,它们受到了香港各个大中小学校的追捧,填补了一些教学空白,一些社会人士也对这些丛书颇有兴趣。不能说我们的这套丛书有着多么广泛的社会影响,但至少,很荣幸,我们赶上了那个历史时期,为香港居民尤其是香港青年打开了一扇窗,让他们看到了一些真实的东西。随着这样文化的熏陶以及香港和内地交流往来的日趋频繁,香港的民意调查机构显示,香港青年的国家观念日渐增强了。

  我在出版沪港两地书籍的过程中体会到,沪港两地文化人对中国文化的再解释是不同的。如我们新出版的一个香港人士赵广超写的《木椅》,他就用“木椅”这个在内地学者眼里微不足道并司空见惯的物体来解释中国文化,乍一看有些不可思议是不是?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港人在中国文化中是个“他者”,既受了中华文化的熏陶,又不是在内地长大,因此不是身在庐山中看中华文化,而保持了一定的距离感,这样的视角当然和内地学者很不一样了。

  香港文化人还有一个特点是吸收了较多的西方文化,这是香港的先天条件决定的,它曾经是殖民地,又是一个大的自由市场,西方的文化和中华传统文化同时流到这里,交汇碰撞。这和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上海很相像,而1949年后的上海,更多的是把先进的物质和发达的教育资源贡献给内地的其他省市。所以,今天的香港是文化交汇站,而上海更多是输出地。

  我期望香港的文化能以更快一点的步伐发展,也寄语上海能够把握改革开放所赐的机遇,学习香港的某些经验,创造更辉煌的未来。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商机在线
投 资 创 业 健 康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