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央视新闻评论专区 > 新闻调查

回望十年 《时代》称回归后香港比之前更具活力

pinky妈妈
pinky妈妈

安虎
安虎

  《新闻调查》——《香港:回望十年》

  总制片人:梁建增 陈 虻

  制片人:张洁

  编导:郝俊英

  摄像:王晓鹏

  解说:古 兵

  非线编辑:吕 钢

  统筹:张海华

  助编:王 娟 李 静

  播出主管:孙金岭

  责编:赵 华 李长胜

  制作主管:张步兵

  合成:吕 钢

  监制:梁晓涛 庄殿君

  总监制:孙冰川

  被采访人:

  曾荫权 香港特别行政区 行政长官

  黄英琦 香港特别行政区港仔区议会 主席

  曾钰成 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 委员

  安 虎 美国安可顾问有限公司 执行董事

  卢维斯 香港特别行政区投资推广署 署长

  第一部分

  演播室:“一国两制”这是史无前例的政治实验,十年前当它在香港开始实行的时候,西方媒体对此作出的预言,认为香港必将死亡。

十年过去了,这场实验的结果究竟如何?“一国两制”的核心意义是否真实存在呢?它对香港带来的改变又是什么呢?我们一起回头审视。

  解说: 这是2007年6月出版的美国《时代》杂志,杂志用25页的篇幅对香港回归10年来的状况做了报道。文章认为回归后的香港比之前更具活力。

  这篇文章一经刊出,就引起了舆论的关注,不仅仅因为它是一篇香港十年的分析报道,还因为在1995年,与时代同属于一家公司的《财富》杂志,曾经刊发过一篇与之观点相左的文章。当年,财富以《香港之死》为题,作出预言:回归将使香港死亡。

  12年间,究竟是什么的事实让媒体对于香港的报道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呢?

  2007年的6月,当新闻调查记者走进香港行政特区长官曾荫权的办公室时,看到当年这期预言香港之死的财富杂志被特首放在显眼位置,十年间,从财政司长、政务司长再到行政长官,这本杂志一直在他左右。

  记者:这是1995年的吧?

  曾荫权:1995年6月26日。

  记者:《香港之死》,为什么要把它放在您的办公桌上?

  曾荫权:提醒我的是:外国人对香港回归的负面估计和负面评价。

  记者:当时这个文章里面什么话是最刺激你的?

  曾荫权:他们讲已经没有希望了,香港面对的挑战特别是回归中国(大陆)一定是会死的,很快死的。我感觉这个对我们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记者:那十年来你一直把它放到自己的桌上?

  曾荫权:一直跟着我的。

  记者:这是每天你会看到的地方?

  曾荫权:每天看到。

  记者:你想提醒自己什么呢?

  曾荫权:提醒的是我们应该证明这个是错的。“一国两制”一定会成功的。

  解说 :2007年6月的香港街头,回归十年的回望气氛日渐浓郁。香港人在盘点他们走过的有欢笑也有泪水的日子。

  同期:回首过去,展望将来。香港电台新闻部邀请多位相关人士畅谈感受:胸中有悲有喜,有笑也有泪。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本人董建华谨此宣誓。

  解说:而对于很多香港人来说,盘点回归似乎并不能仅仅从十年前谈起。

  同期:我在香港出生,少年时拿的是英国海外公民护照,这小黑本的封面与一般英国护照无异,但却只能让我成为二等公民,没有自由进入英国国境的权利。我在香港成长,我的家人却常常提醒我,香港,不是常住的地方。

  解说: 这篇名为《香港人的困惑》的文章作者叫黄英琦,她是一位专栏作家,也是香港湾仔区议会的主席。

  黄英琦:我从小我感觉到最不安的,就是我真的不知道自己是一个什么人。

  记者:如果有人问你父母说你是哪里人,他们会怎么回答?

  黄英琦:那个时候大家都不问这些问题的,都是香港人吧。讲香港是什么?香港就是一个殖民地。

  黄英琦:说出自己来自殖民地这种感觉痛苦吗?

  黄英琦:那个时候不懂得什么叫痛苦,那个时候因为自己还没有这个清醒过来嘛。

  同期:在一片没有界限的土地上,身份不是议题,身份甚至不会存在,与我一样被身份纠缠的香港人多的是,究竟我们是谁?

  黄英琦:我小的时候很喜欢看一些间谍的电影。那个时候我说我想当间谍,后来我说我是没有国家的人,哪一个国家可以允许我当间谍?

  记者:你小的时候会认为自己是一个没有国家的人吗?

  黄英琦:对,我觉得我是没有国家的人,我就是属于这个城市,属于香港。

  解说:香港,这个位于中国大陆南端的弹丸之地,近两个世纪的时间里,它经历了几多命运的沉浮。19世纪中叶香港被割让给英国后, 150年间,香港与它背依的大陆所属各异,发展道路相左,直至20世纪的80年代,当初清政府与英国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所签署的新界租期即将期满,香港的命运归属开始面临着转折。

  黄英琦:香港有一些小岛心态,香港就是我们的区,我们的范围,我们的城市。我们对香港以外,比如说对甚至和以北的一个地方,我们也不了解,他们就心里有一个不安。那个时候很多家庭都说,真的不知道香港九七以后是怎么样的一个环境,既然面前是那么不明朗,那为自己的子女安排一条比较明朗的路。所以很多人移民到加拿大、到美国、到澳洲,也是出于这样的思维。

  解说:香港原本就是一个移民城市,但上个世纪80年代的移民风潮却不同以往。这位老人被称作pinky妈妈,近来她在博客上写到了她移民加拿大的经历。

  记者:我看到你在博客上面写:你说移民的代价太大了?

  pinky妈妈:是,移民的代价太大了。

  记者:对您来说是一个什么样的代价?

  pinky妈妈:灾难,灾难。

  解说:pinky妈妈原本在香港是个富足之家,原本在香港做加工生意的她,到加拿大后不久就遭遇破产,她用《加拿大 艰难大》来描述那段经历。

  记者:那个时候为什么会考虑要移民呢?

  pinky妈妈:快九七了。

  记者:怕九七什么呢?

  pinky妈妈:没有自由啊,那时候朋友们都走了。

  解说:让pinky妈妈做出决定移民的竟然是中英谈判当中的一个细节。

  pinky妈妈:好多人都移民了,每个人都走了,当时刚刚草签了《中英联合声明》,撒切尔夫人在楼梯上跌倒了,不知道为什么摔倒了。那个画面让很多港人都很害怕,所以当时很多人就移民了。

  解说:而在pinky妈妈移民之前,黄英琦的父母也办好了去美国的绿卡,由于父亲的工作需要留在香港,为了绿卡有效,他们甚至每年都要举家远赴美国。

  黄英琦:夏天的时候那个学校放假了,我们就一家人都要跑到美国去,每年都是。

  记者:就为了这个?

  黄英琦:就为了这个。

  记者:可是如果你去的时候,比如移民官方发现说你们全家根本没有在美国生活,那怎么办?

  黄英琦:就有一次,我们就为了避免移民官的一个问话。我们就取道了加拿大,我们从温哥华开车过关,因为大家都是加拿大、美国的居民来来回回的。他说你是绿卡,行,走。那很快就放我们走了,所以有好几次我们都是用这样的方法。

  记者:可是每年用这样的方法来逃避审查,那心里是一个什么样的滋味?

  黄英琦:不好受的,不好受。我的感觉是,我是在扮演一个荒诞剧一样。

  自白:我决定回港工作,顺便告诉母亲,我要放弃绿卡了,每年要到美国起码两次,太累,到底值不值?

  解说:黄英琦的想法在当时很难被人理解,而出生于澳门的母亲很快又为她办好了一份葡萄牙的护照。

  记者:既然已经放弃了绿卡,为什么还要再申请另外一个国家的护照?

  黄英琦:这个意念,这个概念还是一个保险的概念。这个保险的概念,就让我父母还有他们一代人不停地不停地寻找一本护照给他们的子女,就是为了将来香港有什么问题,子女就可以拿着这本护照。比如说我拿着葡萄牙的护照就是欧盟的护照,那么我可以到英国居住,我也可以到欧洲其他城市居住。

  解说:黄英琦说,这样的经历属于那个时代的香港。而当时伴随香港居民外流的,还有很多外资企业纷纷迁册海外。

  记者串场:1984年3月28号(英国)怡和(洋行)突然宣布迁册百慕大,在香港引起了强烈的振荡。到1990年年底,有三分之一的上市公司都已经迁册海外。在香港中环繁华的街道上到处可以见到负责办理海外移民的机构。而在黑市上,去美国的护照甚至已经炒到了五十万美金一张,香港人以每年六万的速度外流。

  解说: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的《财富》杂志作出了那个耸人听闻的预言——回归将令香港死亡。

[1] [2] [3] [4] [下一页]
(责任编辑:曾玉燕)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黄英琦 | 曾荫权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商机在线
投 资 创 业 健 康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