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客名人热线敬一丹:祝愿家乡更平安
本报记者 何兴丽
连续获得3届“全国十佳电视节目主持人金话筒奖”的敬一丹一直不以“媚”取人,她的女人味是落落大方的坦荡胸怀,是淳朴自然的从容不迫,是和风细雨般的独白。
要继续保持东北主持人的特色
敬一丹在1955年生于哈尔滨。曾有5年的知青生活经历,现任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主持人,这次作为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推出的《平安中国》节目平安志愿者对“平安农村”进行探访和调研,6日走进了农村,和农民一起进行了劳动。7日中午,敬一丹做客本报名人热线。
11时许,第一个打进电话的读者张立国是正阳河调味有限公司的职工,他曾带着儿子在2003年到北京参加中央电视台举办的45周年成果展时见过敬一丹,“此后,我特别关注敬一丹的节目,有时为了看她的节目上班都去晚了,我佩服敬大姐磊落的主持风格。”对此,敬一丹表示,“我是东北人,肯定会继续保持东北主持人具有的特色。”
农民有养老保险是美好的远景
针对敬一丹此次作为平安志愿者的长营村之行,本报读者还提出了一些具体问题,诸如绥化市西长发镇的村民王先生询问了这样的问题:“普通农村老人60岁以后能不能拥有养老保险这样的待遇?”哈市市民陈女士同样提出:“敬大姐,您到农村调研后能否告诉我,现在的农民以后能否和工人一样有养老保险?”听到这样的问题,敬一丹笑了,她说:“农民有养老保险这是一种美好的远景,我本身真切的希望农民也会老有所养。”
还有读者提出成为主持人及平安志愿者需要什么条件?敬一丹回答,此次央视寻求平安志愿者的一个要求就是所探访和调研的城市最好是主持人本身的家乡,“我这次是以主持人和志愿者的双重身份回到家乡的,这样我就会以双重角度和双重身份来看待和展现哈尔滨的平安主题。”
祝愿家乡更平安
7日11时40分,本报的名人热线做客时间已经结束,可仍有一位热心读者打进了热线电话,希望敬一丹谈谈回家的感受以及她眼中的哈尔滨是否改变。对此,敬一丹说:“回家乡工作和单纯回家探亲是有区别的,这次深入农村,让我对家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感觉哈尔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最后,敬一丹说,每年都会回到家乡,可是第一次肩负着平安的使命回来,也第一次就“平安”回答读者的提问。这次,以双重角度和双重身份回哈的敬一丹总结了3个关键词。一个是“平安”,“一听到这两个字就感觉很温暖,为什么《焦点访谈》没想到做这样的节目?相信这两个字会让老百姓很温馨,会受到大家欢迎。”第二个关键词是“家乡”,我是黑龙江人,当然希望回到家乡,也喜欢作为平安志愿者,这是第一次为了“平安”回家乡,也是第一次充当平安志愿者的角色,这次央视选拔的平安志愿者作为主持人都回到了自己的家乡。第三个是“乡村”,敬一丹一直很想到基层采访,6日来到尚志市农村深入基层后感触很深,深切体会到了乡村的亲切,认为主持人走进“乡村”的主题非常好,希望家乡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越走越好,祝愿家乡更平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