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我想用中国医术造福肯尼亚人民”——肯尼亚“中国女孩”谈在华留学生活 新华网内罗毕7月21日电(记者赵卓昀)“这两年的学习生活充满了挑战,”被称为“中国女孩”的南京中医药大学肯尼亚留学生夏瑞福20日回到肯尼亚休假时坦言,“但我很高兴,我已经修完了汉语课程。
现在,我不仅能用汉语交谈和书写,还能把汉语翻译成斯瓦希里语和英语。”
现年21岁的夏瑞福来自肯尼亚东部沿海的拉穆群岛。近年来,在这些岛屿上发现了大量中国陶器及古瓷器碎片。同时,当地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大约600年前,一艘中国船在拉穆群岛海域触礁沉没,部分幸存船员在其中一个岛上登陆,与当地人通婚,代代繁衍至今。而夏瑞福据说就是当年中国船员的后代。
2005年7月,夏瑞福应中方邀请,到太仓、南京、上海和北京等地参加“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相关活动。此后,在中国驻肯尼亚使馆等有关方面的帮助下,她获得了中国教育部特批的公费留学名额,于2005年9月前往南京中医药大学学习中西医结合专业。
回忆起初到中国时的情景,夏瑞福20日在接受肯尼亚媒体采访时说:“我到中国的时候,感到那里的天气非常寒冷。对我这样习惯了(肯尼亚)沿海地区炎热气候的人来说,适应那样的天气需要相当长时间。”
然后就是饮食问题。尽管夏瑞福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学会了使用筷子,但她却始终难以适应与肯尼亚饮食完全不同的中餐。为此,她学会了自己做肯尼亚菜。
由于不懂中文,因此夏瑞福这两年来一直在努力学习汉语,现已顺利通过了有关课程。“这绝非易事。与我之前接触的任何一种语言不同,汉语以汉字为主,有3000多个汉字需要熟记才能运用,而一个词语可能有很多不同的含义和用法,”她感慨道。
提到学习之外的业余生活,夏瑞福说,南京有许多令她感兴趣的地方:众多的古迹,秀丽的山川,大大小小的公园,灯火辉煌的夜景,还有一个她百去不厌的动物园。
她说,学校方面对她非常照顾,随时帮助她解决各种问题。尽管如此,生活在一个陌生的城市还是会令这个年轻的姑娘偶尔感到孤单。不过,好在她找到了其他一些在南京生活的肯尼亚人,不时与他们聚会,以解思乡之情。
夏瑞福提到一件令她难忘的事:她与一个据说与她有着共同祖先的中国家庭实现了时隔几个世纪的“团聚”。这个家庭在当年郑和下西洋的起点站——江苏太仓。“他们对我来说非常特殊。自从他们找到了我,我们就经常保持联系。去年,他们还参加了我的20岁生日聚会,”夏瑞福说。
这个出身贫寒的肯尼亚姑娘有4个兄弟姐妹,而她是家中唯一初中毕业后还在继续求学的孩子。在完成语言学习后,夏瑞福还要花5年时间学习医学课程。她说,她最大的理想就是在完成学业后回到家乡开一个诊所,用中国医术为当地人民造福。
(责任编辑:赵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