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蓝藻事件之后,江苏提出要“铁腕治污”。 |
一场治污行动随即在全省展开 |
今年7月1日,江苏全面施行新的排污费征收标准。 |
科学发展,构建人和自然和谐,就要建设“绿色江苏”。太湖蓝藻事件之后,江苏进一步提出要“铁腕治污”,一场治污行动随即在全省展开。江苏省环保厅厅长史振华认为,江苏环保最大的创新,是在全国率先探索“以市场机制配置环境资源,靠价格杠杆撬动污染减排”。今年7月1日,江苏全面施行新的排污费征收标准,成为全国首个调高排污费的试点省份。
近阶段来,江苏省无锡市采用多种措施综合治理太湖蓝藻后,太湖水质得到明显好转。
详细内容:
主持人:
今年5月,太湖的蓝藻爆发,给无锡市的部分地区,带来了暂时的供水危机。对此,国家予以了高度的重视,如今两个月过去了,今天无锡市居民的用水情况怎么样?蓝藻过后,无锡市又出台了那些治理太湖的新措施呢,近日,今天我们的记者对太湖周边进行了深入的采访。
太湖蓝藻爆发给无锡带来供水危机之后,为迎战蓝藻,确保水源地安全,江苏省委省政府立即启动应急机制,人工打捞老蓝藻,引长江水入太湖,清淤工程等应急措施,在第一时间全面展开,迅速化解了蓝藻对无锡市供水的影响。
今年5月,太湖蓝藻大规模爆发,水源地水质造受严重污染,对无锡市群众生活带来很大影响,巢湖、滇池也不同程度出现蓝藻。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多次作出明确指示。6月30号,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江苏无锡支持召开太湖、巢湖、滇池治理工作座谈会。会上温家宝指出,要把治理三湖作为国家工程,摆在更加突出,更加紧迫,更加重要的位置,科学规划,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坚定信心,坚持不懈地把三湖治理好。
七天后,作为太湖流域面积最大的省份江苏省,为贯彻国务院三湖治理工作的会议精神,召开了太湖水污染治理专门会议,提出“铁腕治污、科学治太”的治理目标。力求用五年时间,遏制太湖水质恶化的态势,用八到十年时间,还太湖地区山明水秀的良好自然风貌。
江苏召开太湖治理工作会议后不久,记者来到了当时蓝藻灾害最严重的无锡市进行走访调查。
记者:
您好,打扰你们了。我想看一下,你们家的水现在怎么样?
无锡市居民:
水还可以。
记者:
能看看吗?
无锡市居民:
能行能行,我本身还在煮饭呢。
记者:
在煮饭了?看起来还是比较清澈。有味儿吗?
无锡市居民:
没味儿,我们煮饭、煮菜都是用这个水。
那么当初遭受污染的自来水厂水源地的情况,现在又如何呢?
记者:
当时无锡市的自来水厂的水源都来自于我现在站的这个地方,南泉水源地,当时发生供水危机的时候,就是从这个取水口取出来的水质发生了恶化。
这个底下是不是我们就是水厂的取水口。
周圣东:
对,取水口伸下去四米,可以看到,你看这个藻类里面有很多颗粒,这个是比较大的。可以看到,这个里边有颗粒状的藻。
记者:
现在我们水厂取水口的水,一般轴出来的应该就是这种水了。
周圣东:
就是这种水了。
记者:
这里是无锡市自来水厂出厂水的一个采样点,那么经过数道工序之后,从这里出来的水就可以直接进入城市的供水管网了,那么可以做一个比较,这堆水是我们刚从南泉水源地采过来的水,这里面还有很多的蓝藻,那么经过处理之后,经过城市管网的水就变得非常的清澈,而且闻起来没有任何的异味。
记者看到,水污染事件发生后,无锡市采取的调水、捞藻等应急措施发挥了作用,确保了水源地的安全。
太湖蓝藻大面积爆发之后,受夏季西南风的作用,蓝藻水华往往借着风力漂移到太湖无锡水域的贡湖湾、梅梁湖湾、竺山湾这些地方聚集起来,再加上这些水域本来流动性就差,自然成为蓝藻水华集中爆发的重灾区,而无锡南泉水源地就在贡湖和梅梁湖的交界水域当中,为了防止蓝藻污水团再次侵入无锡市的水源地,环保部门用物理的方法,把南泉水源地取水口附近围起了一个生态隔离带。
记者:
生态隔离带是用什么来防护的?
周圣东 无锡市自来水总公司水质检测中心主任:
它就是一种防透水的布,然后上面有浮子,让它从上到下,下面有重力把它垂到底,因为太湖比较浅,从这儿也就一米多,所以从上到下把它整个隔离开,形成就是说一个人工的盆地湖泊一样。
记者:
多大面积?
周圣东:
0.6平方公里。
黄莉新 江苏省副省长:
现在因为这个随着温度的升高,可能防控蓝藻的任务仍然很艰巨。所以我们应急小组都处于应急状态。一旦再次发生爆发,我们立即采取措施。
记者:
目前我们最担心的是什么?最首要考虑的是什么?
黄莉新:
我们最要考虑的,目标就是确保饮用水安全。
为了确保水源地的水质安全,无锡市环保部门经过水质探测,决定将南泉取水口向水质情况较好的湖心区域延伸3千米,减少蓝藻对取水口的影响,明天夏天新的取水口将建成并投入使用。
记者:这里是太湖流域一个叫十八湾的地方,当时蓝藻爆发的时候,这里是情况最严重的区域之一,你看,现在这个死角的地方,仍然有像油漆一样,非常多的蓝藻,我们可以闻到阵阵的恶臭,而且看到有很多人,在这里继续地打捞蓝藻。师傅我想问一下,你们这儿打了有多长时间了?
打捞蓝藻人:
大概有一个多月了吧。
记者:
一个多月了,就一直还有这么多吗?
打捞蓝藻人:
它们每天都在生出来,都在繁殖出来。
记者:
每天都在繁殖。就是你打打不完是吧?
打捞蓝藻人:
打不完,一下子打不完。
据了解这些正在打捞蓝藻的群众,都是附近户带镇的人,自从太湖蓝藻爆发危急无锡供水安全之后,镇里开始组织大家打捞湖面上的蓝藻,目前已经持续了40多天。
记者:
你们这个镇有多少像这样的打捞人员。
丁慧中 胡埭镇张会村村委会主任:
现在每天基本上有11小村,都有200多个人。
记者:
11个村都在打捞?
丁慧中:
11个村,200多个人都在打捞都有人。
记者:
分了多少个点?
丁慧中:
大概六个点。
记者:
六个点。
丁慧中:
光胡埭镇就六个点。
记者:
打捞起来以后怎么办呢?
丁慧中:
打捞起来拉过去,拉到山坳里面。
记者:
倒在山坳里是吗?
丁慧中:
拉到山坳里面,再把它覆土了。
记者:
放山坳里怎么处理?
丁慧中:
以后覆土,把它深埋了。
记者:
你们感觉用这个办法有效果吗?
丁慧中:
肯定有效果,没有办法的办法,临时的。
打捞蓝藻人:
不搞掉的话要发臭,更加臭。太阳一晒。我们每天都要搞掉的。
丁慧中:
我们一个村包一个点,每天差不多都要打掉的。
解说:
打捞蓝藻是太湖蓝藻爆发后,政府采取的应急措施之一。当初,采用这个方法实属无奈之举,但是却在短时间内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史振华 江苏省环保厅厅长:
要求千军万马捞蓝藻,我们觉得蓝藻怎么捞得掉,国家总局让我们捞蓝藻,我们不愿意捞,怎么捞得掉,但是捞藻发现也有效果的,这边上比较腥臭的蓝藻全部捞光了。
解说:
据了解,目前无锡市成州市等太湖周边村镇的群众,都被发动起来打捞蓝藻,因为前段时间连续阴雨天,蓝藻繁殖速度减慢,持续打捞使蓝藻水华现象得到很大改善。但令人担忧的是,一旦天放晴,温度升高,蓝藻又会开始疯长。
由于蓝藻繁殖的速度惊人,接下来的7月和8、9月份,又是伏旱天,给蓝藻爆发创造了很好的自然条件,为了减少蓝藻爆发带来的危害,除了组织打捞蓝藻之外,江苏省还采取了其它的办法。
史振华:
调水,让水动起来,望虞河大量地调水,然后从梅梁湖把这个水拉出去,让它流动起来。
记者:
目的是什么?
史振华:
目的是让水流动起来,因为蓝藻往往在不流动的水体,它容易大的爆发,另外把那个污水团,通过这个水体的流动,让它稀释,让它能够顺着我们的水流方向,能够排出去。
解说:
用调水的方法治蓝藻,就是通过望虞河引水工程,加大从长江调水力度,把长江水引入太湖,然后通过梅梁湖泵站,把太湖水向外引出,力求形成水体流动,遏制住蓝藻的爆发。
记者:
这是一个当前应急的措施,还是一个长远的打算?
黄莉新:
这是一个应急的措施,当是我们通过这个应急措施,也考虑我们长期运行以后,可以加速水体的流动,以前从2000年开始,就一直开始调水,现在我们准备常年调水,就是在保证防汛安全的前提下,实施常年调水。
解说:
调水计划从5月30号晚上,也就是无锡市水危机事件发生后的第二天开始,24小时不间断进行,其中考虑到防汛的安全,7月4号到10号,停了七天,直到目前共累计从长江调水超过10亿立方,是望虞河引水工程投入使用以来,调水持续时间最长,集中调水量最大的一次,对消除前段时间蓝藻污染团大面积淤积的状况十分有利。
记者:
大面积的蓝藻死亡之后会沉入湖底,那么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这些湖底的污泥又会重新翻上湖面,形成新的污染带,对水质造成破坏。这次的供水危机就是因为这样的蓝藻污水带,突然侵入了水源地的取水口造成的。大家可以看到我右手边远处的这条船,这是一条清污船,这条船是6月15号正式进驻共贡湖湾的,那么它沿着它旁边1.5公里长的污水管道一直把湖底的污泥抽上来,输送到旁边的废旧的一个池塘当中进行沉淀和处理。这是太湖水域历史上第一次大面积的清淤工作。
记者:
现在像这样的清淤船有多少条?
无锡市水利局副局长 缪学军:
现在计划进四条。一条船一个月可以清十万方左右。
这个就是清淤船的头部,它主要是靠就是像我们一个吸尘器一样的东西,大型的吸尘器一样的东西,在进行湖底的清淤。
记者:
这个头部深入有多深?到什么位置?到湖底吗?
缪学军:
到湖底,现在我们看起来,它正在工作,周边的水体不产生大的搅动,(不会)对水体造成大的影响。
记者:
我现在能看出来已经挖了多少了?哪些地方已经清掉了?哪些地方还要再继续清?能看出来吗?
缪学军: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红点是通过清干净的,然后清过一遍,再回过头来再一遍一遍清,你看到它是一层一层都是重叠的。
解说:
我们注意到这次清淤的范围主要是围绕无锡贡湖湾水源地的取水口来进行的。
缪学军:
整个制定的规划把梅梁湖跟贡湖要进行清淤,我们现在分成几期工程来实施,从贡湖和梅梁湖初步的勘测的资料看起来,总的淤积量大概在700万方左右。
记者:
现在我们每天能抽多少方?
缪学军:
我们现在每天在七千方左右,一条船七千方,两条船在一万四千左右的施工量。
记者:
预计多长时间能够把贡湖湾底下的淤泥差不多达到一定标准?
缪学军:
我们一起在贡湖湾14公里,沿线14公里,我们是计划用四个月的时间,把170万方的淤泥把它清理干净。
记者:
塘里堆积的这些淤泥之后,怎么对它进行处理?放在这儿会对周围的环境有影响吗?
缪学军:
不,这块的淤泥,我们让它沉积到一定程度,我们市里面已经做出决定了,对这些清出来的淤泥还要进行固化的处理,然后综合利用这些土方,可以做一些回填土,甚至可以做到路基,现在我们已经有这样的技术,也开始进行一些试验和推广,淤泥固化的一些东西。
解说:
据了解,贡湖湾的清淤工程一共分为两个阶段,到明年3月份计划完成整个贡湖湾10.94平方公里重点水域的清淤工作。就在江苏省太湖水污染治理工作会议提出,要实行铁腕治污政策后不久,该省太湖流域主要排污企业都收到了一份最新的排放标准限制,几乎所有的排放标准都一下子整体抬高了一倍。
记者:
指标提高了,对你们来说,你们企业有压力吗?
无锡市城北污水处理厂厂长 羊鹏程:
进行升级改造。
记者:
困难吗?
羊鹏程:
不算很困难,但是也有一些困难。
记者:
实话实说困难吗?
羊鹏程:
有一些困难,特别是对氮。
记者:
难点在哪呢?
羊鹏程:
应该是技术问题吧。
解说:
新标准将于明年1月正式实施,而对于化工、易燃等许多污染物排放大的行业而言,这次排放标准的大幅度提升,恐怕就是致命的一击了。
史振华:
我们以前制定标准两条原则,第一个要控制污染物的排放。第二个还要技术可行,要认证,有没有适用技术,还是要考虑企业,在考虑企业生存的情况下,能够不倒闭的情况下,我们来制定这个标准。这一次把企业逼上绝路了,一部分企业可能会绝路逢生,它大量的投入以后采用高新技术,它可能会,但是相当一部分企业,估计你真要投入这么多达到标准,那你亏本了,没有任何意义。
记者:
对它们来说意味着什么?
史振华:
意味着死亡。
记者:
那你们的目的呢?
史振华:
我们的目的也是这样,下决心把这些落后的厂地区,下决心把这些污染严重的行业,把它调整掉。这个对我们的经济发展,现在看来大家可能是不接受的,但是长痛不如短痛。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所长 杨桂山:
我们原来曾经提在流域上,应该通过一些经济手段,来调节控制这些污染物。李书记说,经济手段是一个方面,但是太慢,现在面对着太湖的严峻形势就应该是铁腕治污,要通过行政手段来做。
解说:
江苏省一方面用高标准来倒逼污染行业关停签转,实行产业结构快速升级,另一方面用最严格的环境容量控制制度限批新项目。
史振华:
也就是说太湖到底有多少容量,根据容量来分配给你,各个市,你达不到这个容量要求的,对不起,你不能上,项目不能批。
解说:
江苏省的铁腕治污政策体现在控源和截污方面,可谓把力气用在了刀刃上。
史振华:
我们太湖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了,我们不得不舍小家来保大家,保太湖。
黄莉新:
我们省委省政府明确宁愿牺牲一部分GDP,也要保证太湖水污染防治的措施,要全部落实到位。
记者:
这里是太湖深向无锡境内的一个内湖——里湖,那里湖和太湖是紧密相通的,从上个世纪60年代末开始,这里实行了维湖造田和维湖养育的工程,那么给当地带来了一定农副产品收入的同时,也给里湖带来了沉重的灾难。那么2002年开始,这里重新退鱼还湖和退田还湖,紧紧经过了五年的时间,里湖就恢复成了现在你看到的这个样子。
解说:
通过生态治理,原先又臭又脏的里湖现在成了无锡市著名的失地公园,成功治污里湖能做到,太湖又何尝不能。
主持人:
上个世纪80年代,有一首描写太湖的流行歌曲唱遍全国,其中几句歌词我至今还记得,“太湖美,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水边芦苇清,水底鱼虾肥”。但是今天的太湖蓝藻正侵害着美丽的太湖,因此保卫太湖、治理太湖已经成为了太湖沿岸民众的严峻任务,但愿在人们的治理下,太湖能恢复歌声中的美丽。
好,今天的节目就到这里,谢谢您的收看,明天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