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七七事变70周年

传奇老人亲历南京大屠杀 日记曝光侵华日军暴行

  武汉传奇老人冒生命危险记录日军南京大屠杀暴行

  □文/楚天金报记者李芳 图/楚天金报记者严斯林 通讯员周海瑜 实习生蔡涛 曹英群

  【提要】

  今年是南京大屠杀70周年。然而,时至今日,日本国内仍有人企图否认这段历史。

不久前,一个名叫水岛悟的日本右翼导演竟公然宣布,要拍摄一部关于侵华日军的历史纪录片,证明“南京大屠杀从来没有发生过”。

  但是,不论这些别有用心的人如何表演,其否认历史的做法只能是徒劳。关于南京大屠杀,如山铁证早已明示世人:这段惨痛的历史不容篡改。

  在武汉,有这样一位已故去38年的女性,她曾经在日军南京大屠杀期间,冒着生命危险,写下了一本记录日军暴行的日记,为这段历史增加了一份铁证。

  北京学者致电楚天金报“寻人” 已故传奇老人再度成焦点

  7月中旬,一个北京学者的电话,使得江城武汉的一位已故传奇人物——程瑞芳再度成为焦点。

  在这幢七十多年的老房子里,程瑞芳度过了生命中最后的时光,她的后人们依然住在这里。

  北京对外经贸大学年近七旬的孙建秋教授,致电楚天金报求助,寻找已故程瑞芳老人的后人。孙建秋说,她正在撰写一本关于南京金陵女子大学的著作,其中涉及到一位很重要的人物——程瑞芳。

  程瑞芳女士生于1875年,是第一个以日记形式记录南京大屠杀的中国人。1924年,程瑞芳在金陵女子大学任舍监。1937年12月,日寇即将攻破南京城前夕,时年62岁的程瑞芳与陈斐然及美籍人士魏特琳女士组成了三人非常委员会,负责留守学校,建立金陵女大难民所。在南京大屠杀期间,她们救助了一万多名中国同胞。

  据史料载明,程瑞芳在1946年曾远赴日本,在远东军事法庭上作证。1969年8月,94岁的程瑞芳老人在武汉逝世。

  程瑞芳老人和她的日记原件

  2005年,珍藏在南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第一份由中国人写作的记录日军南京大屠杀暴行的日记——《程瑞芳日记》全部公开,为这段历史添加了一份铁证。

  孙教授在电话中说:“我至今没有找到更多关于程瑞芳女士后来生活情形的资料以及她的后人,非常希望程瑞芳的后人或者与她有过接触的人能够提供更多资料,让我们世世代代记住这位可敬的勇敢的老人。”

  消息见报后,许多读者纷纷给楚天金报打来电话提供线索,读者王女士告诉记者,她知道程瑞芳老人的后人之一,是武汉连锁经营协会会长、中百仓储总经理程军。

  南京大屠杀时期曾跟在程瑞芳老人身边的孙子程国祥也被找到。孙建秋教授得知后欣喜不已,当即与程瑞芳的两位后人通了电话,详细询问了相关情况,并称将在适当的时候来湖北,亲眼看看程家后人保留的程瑞芳的相关资料和照片。

  这是一份什么样的日记?为何已逝世多年的作者至今仍备受关注?

  愤慨记录侵华日军暴行 珍贵日记险被岁月尘封

  如果不是2001年一次档案整理,程瑞芳这个名字更多是被她的后辈们缅怀,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为世人关注,被历史学家反复研究。

  南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的郭必强研究员,是程瑞芳日记的发现者之一,也是“程瑞芳金陵女大日记整理与研究”课题组负责人。回忆起当时的情形,他连称:没想到“珍宝藏在最不起眼的地方”。

  当时,郭必强和同事们接手了金陵女子大学的零散档案整理任务,“对这些混杂在大口袋内,落满60多年尘埃的档案,谁都没想到里面居然会有一个惊人的发现。当从大口袋中倒出几包捆扎着的档案时,谁也没有注意散落其间的日记,当时我们只顾躲让倒袋扬起的尘灰,因为这本泛黄的日记本的外表,实在普通得很。”

  经过严谨的考证,郭必强和同事们确定,该日记作者是程瑞芳女士,一位武汉人,时任南京国际安全区第四区(金陵女大难民所)卫生组组长、中方负责人之一。

  已经公布的程瑞芳日记,字字句句令人心痛,记载的那段屈辱岁月唤醒了多少炎黄子孙的爱国情怀!

  (日记摘录)

  12月10日

  ……搬进安全区的人路上不断,进到学校的也是如此,洋车没有了,路上男的、女的、老的、少的,都是自己挑、抬,飞机声、大炮声他们也不管,真是凄惨……我们这里只住妇女、小孩,也不许烧锅弄饭,有的自己家里送饭,没有饭吃的不多,我们给他们吃,早上给他们水洗面,给他们三次水喝,有一千多人,忙极了,预备水、开水,一日送两次。现在预备在大门外对面开一粥厂,过两天就有粥吃了……

  12月11日

  今早死去两个小婴孩,一个只有一个多月,是闷死的,一个有三个多月,早有病的……今日大炮打得利(“厉”——编者注,下同)害……我军(指当时的国民党军队)要逃了,警察没有了。下关我军放火烧了,烧的地方很多……

  12月14日

  今日来的人更多,都是从安全区内逃来的,因日兵白日跑到他们家里抄钱、强奸。街上刺死的人不少,安全区里都是如此,外边更不少,没有人敢去,刺死的多半是青年男子……

  12月17日

  现有十二点钟,坐此写日记不能睡,因今晚尝过亡国奴的味道……今晚拖去11个姑娘,不知托(拖)到何处(强奸),我要哭了,这些姑娘将来如何?……

  12月18日

  昨晚拖去的女子今早都放回来了,有一个未回来,不知是留在那里,或是她不好意思回来……真不得了,这些(日本兵)猖狂极了,无所不为,要杀人就杀人,要奸就奸,不管老少。有一家母女二人,母亲有六十多岁,一连三个兵用(强奸)过,女儿四十多岁,两个兵用(强奸)过,都是寡居,简直没有人道……

  “这本日记发现的意义在于,它填补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料中的一个空白。”郭必强说,《程瑞芳日记》与《拉贝日记》、《魏特琳日记》和《东史郎日记》形成连环证据,受害者、加害者以及第三者的日记证言相互印证,同时也是一种法律意义上的铁证。

  六旬老太受命危难之际 过人胆识赢得后人尊敬

  汉口鄱阳街,梧桐树影深深,年代久远的别墅林立。这里是昔日汉口的繁华所在,也是今日武汉引以为傲的城市符号。洞庭村一幢红砖的小别墅,细看上去,红砖上有着“FY”等英文字母。“这栋房子是1928年建的,已经七十八年了。”1952年,程瑞芳离开南京回到武汉,就一直生活在这里,在这栋楼里,她度过了生命中最后的时光。

  小别墅的正门已经封闭,从侧门上二楼,程瑞芳的后人们,仍然住在这里。厚厚的木制楼梯和实木地板,据说用开水煮过,这么多年来,从未长过白蚁。入口处,有印制古朴的门神、长着红苹果的平安树、一对憨态可掬的发财猪,印有莲花的瓷凳。入得室来,玄色窗户,一尘不染的地板,甚至连老人生前用过的,一种上世纪三十年代的缝纫机,也被当作电视柜,仍在继续使用。

  玄关处,挂着老人和孙辈们的照片,望着略略泛黄的相片,以及照片中或微笑或沉静的面孔,那一瞬间,烽火连天的岁月似乎就在窗外。

  程军说,祖奶奶是湖北孝感人,原姓乐,后从夫姓程,当时世人均称她为“程夫人”。早年,程瑞芳从武昌护士学校毕业,后来一直在南京工作。南京大屠杀前,程瑞芳受金陵女大校长吴贻芳的邀请,担任舍监,管理宿舍以及学校的财务、食堂等。

  “我太尊敬她了!”孙建秋教授毫不掩饰自己的感情,她说,随着她对那段黑暗的日子里金陵女大的相关史料研究越多,她就越佩服程老夫人。

  “兵荒马乱的时候,人人逃难都来不及,她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太太却主持大局,帮助难民,她太不容易了。”孙建秋教授仔细研读过程瑞芳日记,她说,在当时一片白色恐怖下,程瑞芳所在的金陵女大住满了难民,她一个小脚老太太,每天帮着接生小孩、打针,还负责食品的采购等。“工作强度多大啊,换了个身体不好、意志不坚强的人,累都累死了!”

  孙建秋特别提到,程老太太还一个人到当时的南京下关慰问数千名在抗日战场上受伤的士兵,“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和一颗博爱的心,才能做到这些啊!”

  严厉却又不失慈爱 “奶奶和一般人不太一样”

  然而,这本在历史上意义重大的日记,程瑞芳的家人却毫不知情。

  程瑞芳老人只有一个独子程维民,生了两个孙子、两个孙女。

  程瑞芳的孙子程国祥,今年八十二岁,在南京大屠杀时,不过十一二岁,跟着奶奶住在学校。他回忆说,他住在奶奶的卧室隔壁,是一间小小的储藏室,有时夜里起来,总能看到奶奶在昏黄的灯光下,认真地写着什么。

  “因为奶奶管着学校的伙食、卫生等物资,我以为她是在记账。”至于那本震动国内的日记,老人坦率地说:“从未听奶奶提起过此事。”而且,对于程瑞芳老人远赴日本作证的事情,他也没听奶奶说过。

  战乱时,一所金陵女大,进来避难的妇女儿童就达一万多名,程国祥说,学校里住满了人,自己还被奶奶安排着去给难民送水、给她们带路。

  “老太太很严厉。”这是程家几代人的共同印象。

  对年幼的程军来说,这样一个严厉的祖奶奶也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有一次,幼年的程军出去玩,回来时忘了给祖奶奶请安,她一连好几天没理他。

  不过,现在程军回想起来,老人对自己的慈爱,是藏在内心深处的。虽然三十多年过去了,程军仍然记得,祖奶奶九十岁时独自去南京,回来时,给自己带了两样当时堪称奢侈的玩具:小熊照相和顶水娃娃。“吸引了多少玩伴哟,两个都是当时难得一见的电动玩具,顶水娃娃遇到障碍还会自己转弯。”

  “奶奶真和一般人不太一样。”程瑞芳的孙媳妇,程军的母亲胡惠珍说,1963年,程瑞芳的独子和媳妇先后去世,对一般人来说,白发人送黑发人,会痛不欲生,但程瑞芳却给去世的媳妇换了衣服,然后对孙辈们说,你们去睡吧。整个丧事的操办过程中,她没掉过一滴眼泪。

  “当时觉得她心真硬哪,现在一想,老人什么没经历过?”

  程军说,在他的记忆里,祖奶奶晚年主要的事情就是写信、回信。“几乎每天都收到信和包裹,海外的,港澳的,都是她的学生。”晚年,祖奶奶头发基本脱落了,学生就给她寄来帽子,她常年戴着。不过,在照相时,她会换上假发。

  在后人眼中,程瑞芳非常注重仪表。每天,一位穿着旗袍,腰板笔直的老太太,总会在街上转上一圈,然后再回家,既使在“大喊除四旧”的时代,老太太同样没有任何改变。

  “做人要饮水思源” 谆谆家训哺育子孙后代

  “做人要有礼貌,做人要饮水思源,做人要知恩图报。”这是程瑞芳的家训,也让她的后人们一直牢记在心。

  1969年8月的一天,94岁的程瑞芳老人早起后告诉孙辈们自己有点不舒服,长孙程国光问她,要不要给她冲点麦乳精,她点点头。然而,只喝了两口麦乳精,她就不喝了,一会儿,她闭上眼睛,安详地去了。

  在老人去世之前,儿媳瘫痪在床,老人的长孙程国光和妻子胡惠珍毕业于武汉大学,被派到黑龙江支边,次孙程国祥大学毕业后,也被派到黑龙江支边,孙女程国佩,远在广州中山大学,次孙女程国玺,工作后却因为婚姻问题精神失常。

  “八九十岁的老人,和一个瘫痪的儿媳,一个精神失常的孙女住在一起,想着都令人担心。”也正因为此,长孙程国光向组织申请,夫妻双双调回了武汉港务局,照顾老人。

  而在老人去世后,程军和父母程国光、胡惠珍下放到了荆门农村,一呆就是3年。

  这期间,程军的小姑姑去世,大姑姑远在广东,叔叔程国祥在潜江定居。离开老房子的一家人四散飘零。

  幸亏党的政策,最终,程军和父母回到了武汉,而且政府发还了老房子。

  而程军,在回到武汉后,也从一名普通的营业员成长为武汉中百集团的副总经理、中百仓储总经理,麾下90多家超市横越鄂、渝两地,荣膺“湖北经济十大风云人物”称号,去年,还获得央视经济年度人物的提名奖,成为湖北地区获此殊荣的第一人。

  “在日军的屠刀下,记录下日军的暴行,这是一位了不起的英雄,既有正义感又有不怕死的精神,令人肃然起敬。”

  如同多位历史学家所言,程瑞芳这位伟大的老人值得一再传颂,因为她代表了民族的气节。同时,她以比回忆录还真实的日记体例,记录了一段血与火的历史,为日军南京大屠杀留下了难以推脱的罪证,也时时警醒世人,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安宁!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程瑞芳 | 金陵 | 程军 | 孙建秋 | 郭必强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商机在线
投 资 创 业 健 康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