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野之外,队员只能按照男左女右的原则各自解决问题。 |
旷野之外,队员只能按照男左女右的原则各自解决问题。 |
一路颠簸,一路吸氧,不吐的是好汉
作者:祝勇
□专题撰文 时报特派记者 祝勇 专题摄影 时报特派记者 龙成关
闭上眼睛,感觉是在车上颠簸;睁开眼睛,发现还是在车上颠簸。从天黑到天亮,再从天亮到天黑,前日从西宁至玉树县结古镇的这一段行程,可谓是此行最为艰辛的一关,爱心见证团10名队员吃尽苦头,真正体会到高原反应的残酷与无奈,不过好在善心有善报,尽管一路艰辛,最终还是于当晚安全顺利到达结古镇。
经过一晚上和昨日一上午的休整,队员们逐渐恢复元气,昨日下午分头采购做各项准备,今日将正式到达此行的目的地——曲朗多多小学。接下来4天,信号中断,我们手上所倚恃的,就是一部卫星电话了。
高原反应强烈人人头疼
在西宁开往玉树县结古镇的路上,爱心见证团队员们算是彻底体验到什么叫高原反应,10名队员都有不同程度反应。几乎每个人都感到头晕脑胀,而稍微严重的几位,则是呕吐昏迷,需要吸氧吃药缓解。
前日凌晨2:40,队员们起床准备,随后冒着雷雨冰雹出发,经过了8个小时的颠簸,前日中午2时许到达海拔4200多米的玛多小镇,吃完简单的午餐,继续启程前往结古镇。这一路不断上坡下坡、左弯右拐,海拔从3000多到4000多不断变化,还经过了海拔最高的巴颜喀拉山,但考虑到车内不少人反应强烈,大家没敢在那个“海拔4824米”的牌子下拍照留念,赶紧一路开了过去。
领队杨小旻中午没有胃口吃饭,下午行程中一直躺着休息,还发生呕吐,不过后来吸几口氧,吃了点药,整个人比上午好了些;上午一直神情轻松的慈善会苏跃文副秘书长,可能午餐吃了点生冷食物,下午也突然表情痛苦躺在靠背上,原来是多年的胃病犯了,加上高原反应的头痛,他有点扛不住,好在一旁的汪医生、刘医生拿出了治胃痛的药,吃下去后才逐渐好转;而梁小洁虽然来过几次算是“老志愿者”了,但此次仍然不太舒服,高原反应的头痛加上高血压老毛病,让她也几次想呕吐,吸了几次氧、吃了药后才克制住。
整个行程中,最让人吃惊的“不倒翁”,就是现代医院的汪志刚医生了。这位仁兄心宽体胖、爱说爱笑,有点高血压,而且几乎烟不离手,在爱心见证团出发前,曾是大家最为担忧的一位“重点保护对象”。没想到目前这一路走来,他的状态跟在平原地带几乎没什么区别,一路上不但照顾各位反应强烈的队员,履行了医生的职责,又兼职担任营养师负责点菜,还担任“开心果”不时幽上一默,让备受高原反应煎熬的队员们苦中作乐。
汪医生创造“不倒翁”神话
到了结古镇吃饭时,汪医生乐呵呵地向大家介绍了几招个人秘诀,一是一定要休息好,在高原地带容易失眠,他每晚都吃安定保证睡眠;二是要吃好,一日三餐一定要吃,而且营养搭配要均衡,不过也不能吃太饱;还有就是要少言慢行,他坦称自己虽然经常说笑,也会注意这些,路上停车上厕所,上下车都不会太急,也不会爬上爬下走很远,要保持体力;其实在路上他也出现过头痛,后来根据当地一些人的介绍,拿生大蒜放在鼻子上闻,发现效果不错,对缓解高原反应有好处。
[1] [2] [3]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