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外滩画报》专区 > 《外滩画报》文化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伊比利亚之梦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伊比利亚之梦

  葡萄牙作家若泽?萨拉马戈日前明确表示,赞成西班牙和葡萄牙两国合并。这位著名作家的观点不仅以历史上伊比利亚半岛错综复杂的历史为背景,更代表了他反对全球化,关注贫困和不平等问题的激进政治立场。

  文/ 蔡头

  19 9 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著名葡萄牙作家若泽?萨拉马戈(JoseSaramago),日前在葡萄牙最大的报纸《新闻日报》一篇长达4页的专访中表示,他赞成葡萄牙成为西班牙的一个省,并将合并后的国家更名为“伊比利亚”。萨拉马戈认为,如果在领土、行政管理等方面与西班牙合为一体,仅有1000万人口的葡萄牙会得到更好的发展。他认为,两国合并后,葡萄牙不会由西班牙来管理,可能会产生由两国政党代表组成的一个议会。

  这位1986年加入葡萄牙共产党,却移居西班牙14年的大作家说:“对于合并,葡萄牙人不会产生任何不适。这并不是领土割让。西班牙已经收复了安达卢西亚、加泰罗尼亚、巴斯克、加利西亚和卡斯蒂利亚,如果能合并一度拥有的葡萄牙,这对葡国来说,是很好的延续,人们仍然可以用葡语思考和生活。”

  历史上的“伊比利亚”

  萨拉马戈的主张并非心血来潮,事实上,如果放远到3000年以上的欧洲历史来看,它们确实更多地是一个整体。在今天的地图上,以东北部比利牛斯山为界,伊比利亚半岛上的国别分布一目了然:除了英属直布罗陀、安道尔共和国以及西南面窄窄的长条形的葡萄牙,剩下的就全归西班牙了。可是,如今的国境线基本上是1815年维也纳会议所确认的,对这个名字从古罗马时代沿用至今、人类居住历史长达100万年的半岛来说,“伊比利亚”背后的故事要复杂得多。在公元元年前后,统一的半岛曾是强大的罗马帝国的“西班牙行省”,著名的军事天才汉尼拔率领迦太基军队从北非远征亚平宁半岛的罗马本土,走的正是直布罗陀海峡和西班牙这一路线。罗马帝国灭亡后,这里被一系列西哥特人的王国所占据。7世纪初,阿拉伯帝国的远征军再次越过直布罗陀海峡,征服了整个伊比利亚半岛,建立了辉煌的伊斯兰文明。与此同时,以法兰克王国为后盾的基督教势力,则展开了长达7个多世纪的“光复运动”。

  到15世纪,伊比利亚半岛形成了两个反抗阿拉伯人的中心,即东北部的阿拉贡王国和西北部的卡斯蒂利亚-莱昂王国。1469年,卡斯蒂利亚公主伊莎贝拉与阿拉贡王子斐迪南成婚,并于10年后促成两国统一,逐渐形成现代西班牙。葡萄牙则是稍早,于11世纪中叶建国。1139年,卡斯蒂利亚-莱昂王国国王阿方索六世的外孙阿方索?恩里克斯战胜了阿拉伯穆拉比特王朝的军队,并乘机策动独立,自封为葡萄牙君主阿方索一世。在罗马教廷的调停下,半岛上的基督教诸国逐渐承认了葡萄牙的独立。1147年,阿方索一世攻陷穆拉比特王朝统治下的里斯本,奠定了现代葡萄牙的雏形。

  1580年,葡萄牙艾维 .王朝失势,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以自己有一半葡萄牙皇室血统为借口,一统了整个伊比利亚半岛,直到公元1640年,葡萄牙布拉刚萨王朝再次宣布独立。历史上所指的“伊比利亚联盟”,就是对1580年到1640年间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总称。因此无论从历史、血缘、民族、宗教、政治等角度,西葡两国确实有一定的合并基础。

  向往已久的“拉丁洲”萨拉马戈1922年生于里斯本北部一个名为Azinhaga的小村庄,父母都是农民。正如他的名字在葡语中的意思那样(“萨拉马戈”为当地一种草本野生植物,是穷人们的食物),他出身贫寒。由于经济原因,萨拉马戈高中时便辍学,开始从事各种体力劳动。1947年,他的第一部小说《罪恶的土地》出版,让萨拉马戈从电焊工一跃成为文学杂志的编辑。在接下去的18年中,他除了作为一名记者出版零星的游记和诗集外,主要是以一名共产党员的身份,与当权41年的独裁者安东尼奥?萨拉扎进行斗争。

  萨拉马戈和不少诺贝尔奖得主一样,是公开的左倾分子,1986年便加入葡萄牙共产党。他在独裁者萨拉扎统治期间固然是异见人士,即便在今日的民主葡萄牙,也依旧是个边缘人物,因为他的作品有明显的无神论倾向,屡屡挑战宗教禁忌。葡萄牙是传统天主教国家,境内的小镇法蒂玛更是“圣母最后显灵”的圣地,保守势力因此经常对萨拉马戈口诛笔伐。最终,这位文豪选择自我流放到大西洋的西属加那利群岛。尽管如此,萨拉马戈作为历史上唯一一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葡语作家,还是成为葡萄牙民族主义的代表人物。他对全球一体化持强烈反对态度,并对欧盟表示了不信任。他认为,伊比利亚半岛拥有和欧洲大陆完全不同的文化传统和经济体系,强行加入欧盟只会被德法主导的大陆国家“消化”,半岛应该和拉美及其他前殖民地靠拢,疏远欧洲。1986 年,萨拉马戈发表小说《石筏》,异想天开地让伊比利亚半岛在与法国接壤处的比利牛斯山脉断裂,成了大西洋中的孤岛,慢慢向西漂浮,最终“停靠”在非洲西岸的安哥拉和南美洲东部的巴西之间,构成一个地理上独立的“拉丁洲”。这部小说可以被视为一篇“政治寓言”,其象征意义不仅体现了“中心”与“边缘”的两元对立,而且显现了萨拉马戈文化情结中的“后殖民”意识。

  新“伊比利亚联盟”

  萨拉马戈的写作风格奇特。他那用逗号断开的无限展开的从句,常常多到令一个句子长达一页,几段话同其他作家的几章差不多长。然而这些“障碍”这并未影响人们对其作品持续的关注。继《石筏》2002年被葡萄牙lusomundo电影公司拍成电影后,由《失明症漫记》改编的电影,今年9月也将在多伦多开机。《失明症漫记》被评价为可与奥威尔的《1984》、卡夫卡的《审判》及加缪的《鼠疫》相提并论。小说通过一个所有人一夜间同时失明的荒诞故事,揭露了人类最丑陋的欲望和不可救药的脆弱。凭借丰富的想象力,作者虚构出了一个盲人世界。而在这个世界里,人类及其文明的主要特征毁灭殆尽。萨拉马戈说:“盲目并非真的盲目,这是对理性的盲目。我们都是理性的人,但是没有理性的行为。如果我们做了,世界上就不会有饥饿。”正是出于这一认识,萨尔马戈多次撰文力挺令美国极为头痛的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查韦斯也曾设想建立一个新“伊比利亚联盟”,还与巴西总统卢拉、哥伦比亚总统乌里维、西班牙首相萨帕特罗进行了相当正式的会谈。新“伊比利亚联盟”的中心议题,正是萨尔马戈所关心的反贫困、“零饥饿”等,它应该联合欧洲和美洲所有西语与葡语国家,反对美国和欧盟的“市场原教旨主义”。

  尽管目前看来,整个伊比利亚半岛联合起来暂时还只是个梦想,但萨拉马戈却并不只是个空想家,他至少在对自家操持的事业进行“葡西一体化”方面,迈出了第一步。据葡萄牙《新闻日报》的另一则报道,萨拉马戈将从下月开始全心投入新书的写作,内容是关于他不久前建立的一个环保基金会。这个由萨拉马戈的西班牙籍记者太太皮勒具体打理的基金会,秉承其西葡联合的主张,在其出生地里斯本和居住地西属加纳利群岛同时建立总部,宗旨则是从社会和文化上,干预政府的环保决策。

(责任编辑:曾玉燕)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萨拉马戈 | 阿方索 | 莱昂 | 查韦斯 | 萨拉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商机在线
医 疗 健 康 保 健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