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金生,广西师范大学04级生物科学专业学生, 广西省苗族自治县安太乡元宝村人,“为家乡培养人才”基金会发起人”。
如何透过这样一份简单的简历来看这个大写的人——贾金生呢?
贾金生出生的元宝村地处海拔2000多米的元宝山深处,地少人多,村里大多数人靠外出打工养家糊口。
在广西师大,贾金生逐渐变得有名气起来,现在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不仅是因为他在学业上取得了突出的创新成果,而且还因为他是一个自强不息的贫困生榜样,更因为他怀着一颗感恩之心,激励并帮助家乡发展教育。
贾金生上大学后不仅努力学习,还加入了学校的“志强社”并担任社长。2005年暑假的一天,他不经意中发现,大学生公寓里的生活垃圾到处都是,其中有不少是可以回收的。当天下午,他捡了一堆矿泉水瓶、易拉罐等送到废品收购站,居然卖了39元钱。这笔“不小”的收入,使贾金生备受鼓舞。
“回收垃圾,既可以变废为宝,又保持了环境卫生。”
2005年秋季开学后,贾金生向学校递交了一份申请,成立了专门负责校园垃圾回收的环保服务队。贾金生认为,捡垃圾也是一种劳动,用自己的劳动换取生活所需,并不卑贱。目前,这支环保服务队已有40多名成员。环保服务队员利用空余时间到学校各个宿舍去收垃圾,所得资金用以开展各种活动,提供各种勤工助学岗位。
为了减轻叔叔的负担,贾金生通过努力获得了国家助学贷款,学费解决了,现在,他还能省出些钱供妹妹读书。经历了生活的种种磨砺,贾金生更明白贫困对家乡来说意味着什么,对家乡的孩子来说又意味着什么,所以他一直希望自己能为家乡做些事情。
贾金生通过调查发现,村里许多孩子不愿读书,认为读书没用,不如早早出去打工挣钱,这使得一个2500人的大村子基本没有孩子在读高中。因此,他觉得当务之急就是要改变“读书无用”的思想。于是,他与几个正在上大学或已经毕业的同乡商议,决定设立“为家乡培养人才”奖学金,以鼓励更多的贫困孩子上学。
2005年8月20日,是元宝村委换届选举的日子,贾金生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乡、村领导,得到了大家的赞同。于是,他与其他几位发起人带头捐款,他毅然从捡垃圾的费用中捐出200多元。在他们的带动下,全村出外打工的青年纷纷为奖学金捐款。
2006年2月3日下午,奖学金首次颁发仪式在元宝村苗胞议事场所——芦笙柱下举行。仪式开始前,贾金生给大家介绍了创办奖学基金的意义,赢得了村民的阵阵掌声。随后,20名家庭困难的中小学生获得了总额为1160元的奖学金。钱虽不多,但获奖者受到莫大的鼓舞。
2006年暑期,贾金生在家乡先后做了两次留守儿童的情况调查。他发现,尽管时光在变,但孩子们的经历和他的经历并没有多少差异,许多孩子从来没拥有过一本课外书。他思考着如何为孩子们做些实实在在的事。开学后,他把调查报告及准备用环保基金购书在家乡设立留守儿童图书室的想法向学校有关领导作了汇报,得到校领导和师生的大力支持,许多人在捐书的同时还捐献了一些衣服。12月10日,贾金生将学校师生捐赠的1000多册图书和3000多件衣服送到了家乡,建立了“留守儿童图书室”。
作为一名曾经以留守儿童和孤儿身份度过童年的人,在走上社会之前,就取得了这样成就,为家乡做出如此大的贡献,贾金生说,这和他小时候的特殊经历和对回报家乡的渴望是分不开的。
我们应该看到,孩子是祖国的将来,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绝对不是扶助负担这么简单的事。对留守儿童的成功帮助和教育,也许能成就更多的贾金生。
让我们携手给贾金生一份支持,给全国的留守儿童一份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