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少年胡如云:茅草屋走出个清华学子
一间土建的茅草房,家徒四壁。刚开始,他并没有什么理想和抱负,直到有一天,母亲为了供他读书,摔断了手还毅然外出打工,才让他明白求学是为了什么。那蹒跚离去的背影,成了这个农村的孩子脑海里永远无法抹去的一幕。
父母含辛茹苦 少年领悟人生
8月1日中午,记者从黔西县出发,颠簸了三个小时的山路后,终于抵达了离金沙县不远的花溪乡挖陇村下河坝村民组。位于半山腰,被茂密的包谷林环绕着,一间不足70平方米的茅草房,就是胡如云的家。
见到来人较多,胡如云和父亲急忙跑到隔壁村民家去借板凳。父亲胡仪恒说,由于自家的土地贫瘠,当地的人管它叫“火石地”,种啥收成都不好,加上缺水,只有租别人家的地,这样也只能糊口。更惨的是,就是这样一间让他们躲风遮雨的茅草房,也是借胡如云叔叔家的!
“这孩子从小就爱学习,经常骑在牛背上看书。”听到消息后赶来的村民,对胡如云能考上重点大学,都表现出是件顺理成章的事情,并说他是花溪乡远近闻名的“尖子生”。
胡如云在一片赞叹声中,显得十分的不好意思,急忙为自己“辩解”:“哪里哟,哪里,在牛背上看书太危险了吧,只是放牛时太无聊,在田地里看过。”黝黑的脸上泛起红晕,不停抠着后脑勺的模样,使得屋内更是笑声不迭。
不过,胡如云还是私下对记者说,以前在乡里读书的时候,确实感到很“没劲”,三好学生、学习委员、竞赛奖,几乎没有其他学生和他争,那时候,也没什么理想和抱负,上学读书只是生活该走的程序。
直到上了初一,母亲决意要去浙江打工的那天,胡如云才明了父母的用心良苦。
母亲准备悄悄离开的那天,胡如云还是知道了消息,从学校跑回来送她。“但妈妈总是劝我快回去上课,手也从来不挥挥,用行囊遮得严严实实的。”胡如云说到这里,眼睛开始润湿了:“我发现妈妈受伤后,死拽着妈妈的衣角不让走,后来被爸爸拉了回来后,才知道妈妈一个月前由于太累从门槛上摔了下来,左手摔断,却一直瞒着我。”
胡仪恒说他和妻子有过一次彻夜长谈,决意让“靠力气吃饭”的日子在下一辈身上终结。于是,他俩在天亮时有了个约定:两人轮流出去打工,留一人在家照顾孩子。
父母的含辛茹苦,让胡如云开始领悟人生,但求学之路却比同龄人要艰辛。他上初中时,学校离家有10多里崎岖的山路,每天天刚蒙蒙亮就得往学校赶,天黑才回到家中。山里的暴雨特别多,这时候即使戴上斗笠披上蓑衣也无济于事,衣服经常被淋得透湿。由于家里没有多少粮食,胡如云很少带饭到学校去吃,每当别人中午吃着香喷喷的饭菜时,他只能通过埋头读书来抵挡汹涌而来的饥饿感。
希望工程牵线 爱心如潮涌来
胡如云优异的中考成绩,被西部助学工程看中,在好心人的帮助下,胡如云被推荐到贵阳第三实验中学宏志班读高中。宏志班由于招收的是成绩优秀的贫困学生,生活费,学费、资料费等都得到了全免。
正确的学习方法加乐观的心态,胡如云的成绩也是接踵而至:贵州省首届高中数学竞赛第二名、贵州省化学竞赛二等奖、第23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二等奖,并先后获得省级优秀学生、市级三好学生等荣誉称号。今年高考,胡如云以666分的优异成绩被清华大学工程力学与航天航空工程专业录取。
但是,清华大学高额的学费,让这个平均年收入不到3000元的家庭一筹莫展,在外打工的父母也匆匆赶回了贵州,并四处求助。
直到有一天,在贵阳工作的亲戚看到报纸上刊登的“圆梦行动”消息,就立即打电话叫胡如云去团县委申请,很快,他的助学金申请表被送到了团省委。
经团省委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牵线,国航贵州分公司知道了胡如云的情况,并派专人赴黔西县将国航员工共同捐助的7200元现金和两张贵阳至北京的机票送到了胡如云家中。
据了解,“圆梦行动”,贵州省青基会已落实资金121.5万元,但还有近300万元的资金缺口。国航贵州分公司党委书记沈小方在勉励胡如云“逆境中顽强的精神让人感动,希望将来报效祖国,做栋梁之材”的同时,也希望更多的企业能奉献爱心,让贫困大学生都能圆梦大学。
胡如云表示,进了大学后将申请助学贷款,并参加勤工俭学,“日后我若有能力,我定会帮助困难学生圆他们的读书梦,我也会以霍英东先生为榜样,为祖国教育事业做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