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喜迎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 招商银行特约 > 喜迎十七大召开最新消息

小学教师马宪华:忘不了深山的师生(图)

  
马宪华在给学生上课。

  郑福江摄(新华社发)

  8月,漫山遍野的苹果梨已经挂满了果实。刚当选十七大代表的马宪华带着孩子们上社会实践课,大片大片的果园成了天然的大课堂。

  果树小学位于吉林省珲春市大山深处,马宪华是这里唯一的教师。从家到学校,单程17公里,要绕过四座山,趟过五条河,一路坑洼不平。11年了,山里的苹果梨花开了又谢,谢了再开,马宪华在山路上奔波日复一日。

  “马老师辛苦啊,这么多年,一节课也没有耽误过!”说起马宪华,蒋静文总是唏嘘不已。蒋静文的家就在学校的后面,是果树新村最早的住户之一,外孙和孙子先后成为马老师的学生。

  1996年7月的一天,珲春市教育局一位负责同志找到小学民办教师马宪华,向她详细介绍了果树新村的情况,提出让她去任教。那里地处偏僻,条件艰苦。刚开始,马宪华有些犹豫,可一想到果树新村的孩子,想到焦虑的果农,一种神圣的责任感油然而生。第二天,她不顾亲人的阻拦,毅然决定去果树小学工作。开学那天,马宪华对第一批来上学的13个孩子说:“同学们,只要你们想上学,我就不离开你们。”从此,她就用脚踏实地的行动,兑现着自己的诺言。

  受教学条件限制,果树小学每三年招收一批学生。为了保证孩子们受到全面的教育,马宪华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一人开了七门课。小学一、二、三年级教材内容难度虽然不大,但科目多、任务重,晚间、双休日都成了她的备课时间。由于果树新村是个贫困村,办学中遇到的困难,如维修校舍、拉线照明、买煤取暖等,都需要村里和马宪华自己想办法解决。

  11年来,60多位果农的孩子从果树小学走出,马宪华也收获了一个又一个荣誉。2006年9月,她成为珲春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的代表;今年1月和5月,又先后参加了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九次党代会和吉林省九次党代会。现在,又当选为党的十七大代表。

  身处农村教育一线,马宪华清楚地知道农村学校和城市学校的差距。进北京开会前夕,马宪华念念不忘农村的教师和孩子,忘不了他们艰苦的学习环境。她说:“农村教师待遇偏低,已经成为阻碍农村教育进一步发展的因素。”

  马宪华对义务教育阶段后农村孩子的继续教育也很关注,“很多人初中毕业了,如果不能继续上学,就不知道该干什么。”她希望社会能够帮助这些孩子掌握一些实用技术,为建设家乡做贡献。

  简历:马宪华,44岁,满族,东北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毕业。1994年任吉林省珲春市新地方小学教师,1996年到珲春果树小学任教。2003年被吉林省委省政府授予“山村人民好教师”称号,2004年被评为全国师德标兵、全国模范教师,2005年被评为全国中小学青年十杰教师;2006年被评为吉林省优秀共产党员。
  最新消息

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产生 胡锦涛任总书记(图)

中共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名单公布 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