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调查》——《军魂》
被采访人:
吕 敏 中科院院士、总装备部某论证中心研究员
周建平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
孙 刚 解放军总装备部综合计划部副部长
程吉全 成都军区川藏兵站部原政委
刘焕歧 济南军区空军原副司令员
王申宁 济南军区空军某部副政治委员
王志奇 海军驻厦门某部原副司令员
张言发 海军驻厦门某部海上猛虎艇艇长
鄢小勇 海军驻厦门某部海上猛虎艇原副炮班
敬晓玲 特警学院作战大队女子特警队分队长
第一部分
演播室:
这些天,在中国人民军事博物馆,许多参观过“新中国军队和国防建设成就展”的观众,都为新中国人民解放军建立的功勋感到骄傲和自豪,而创造这些奇迹的力量就来自代代相传的军魂,它不仅凝聚在八一军旗上,渗透在绿色军营里,也溶入在每一个军人的血液中。
解说:2007年7月16日,“我们的队伍向太阳——新中国成立以来国防和军队建设成就展”在北京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隆重开幕。展览分“战略决策、辉煌历程”、“军事过硬、钢铁长城”、“铸牢军魂、永葆本色”、“勤俭建军、保障有力”、“自主创新、跨越发展”、“牢记宗旨、建设祖国”、“面向世界、维护和平”七部分,展示了建国以来人民解放军在国防和建设方面的辉煌成就。
军事博物馆解说员:自主创新、跨越发展。上世纪50年代中期,面对国际上的核威胁、核讹诈,毛泽东主席指出:我们现在已经比过去强,以后还要比现在强,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
解说: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周恩来总理在人民大会堂宣布这一消息后,全国人民都为这一声巨响而欢欣鼓舞,可这时候,却有一个人在核试验场紧张而静静地等待着,他就是吕敏。
吕敏:看完了(爆炸),大家跳啊叫的,对于我们这个项目来讲,最激动的不是那个时候,做试验你不光是听声响.
解说:吕敏,195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物理系,1959年开始,在前苏联联合核子研究所从事核物理研究。1962年回国,在我国著名核物理学家钱三强的推荐下,开始从事研究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时的物理测量工作,被人们称作是为原子弹“切脉”的人。核试验测试技术,是对核爆炸过程、结果和毁伤效应进行观测和定量测量技术的研究,核测试获取的数据,对核武器的研制、改进和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可是,在当时,这种测量工作在我国是空白。
记者:当时是在一种什么样的背景下来投入这项研究的?
吕敏:当时什么都没有,苏联人也都撤走了,资料是很少的。
解说:当时苏联人的想法,只是希望中国成功爆炸一枚原子弹就可以了,并不希望中国真正地进行原子弹的研究工作,所以,苏联专家留下的意见是:第一,无法在国内买到匹配的元器件,第二,并不能满足核物理研究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吕敏只好重新寻找新的方案和途径。
但是靠自己来生产来研制的话难度有多大?
吕敏:从示波管、放大器、元器件、机壳全部从头起,完全自己做。
记者:如果示波器这个问题不攻克、不解决的话,对整个试验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吕敏:那就没数据了,那试验可能就不做了。
解说:在当时的条件下,国内几乎没有任何资料和匹配的相关元器件产品,所有的零部件都要自行研究并设法配套或者生产。例如,当时用来记录波形的照相机镜头,竟然都是从旧货市场里买来的。就这样,从设计方案,到反复论证可行性,再到多个生产单位协同作战,在整整一年多的时间里,在一次次的失败之后,原子弹爆炸的相关物理测量设备终于研制了出来。(资料火车、搬下汽车)1964年初夏,吕敏带着他的测量设备来到了新疆大漠戈壁深处的核试验场。
吕敏:示波器会水土不服的,新疆非常非常干燥,那个电子元器件它会裂。天天出问题,当时压力是很大,中央已经定了,六四年四季度要响。
解说:罗布泊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异常艰苦,原子弹的爆炸已经临近,示波器的元器件却在恶劣的环境下水土不服,需要不停地调试和修理。
记者:那时候是怎样的一种工作状态?
吕敏:住是住在帐篷里,冬天冷得脸盆放那儿,第二天牙缸跟脸盆就冻住了。吃饭一刮风,沙子就往碗里跑,所以说饭里有沙子都不稀奇,经常有的。刮大风最厉害的一次,司机找不着路了,只好停在外头,卡车上坐的人冷,冻得不行,就把大的仪器罩罩在脑袋上,把三个人都罩着,就在外头蹲了一宿。早晨起来车的牌子,所有的牌子、车号全部打光了。
记者:打光了?被什么打光了?
吕敏:看不见了,沙子。
记者:磨掉了?
吕敏:风沙磨掉了,全磨掉了,玻璃全打成毛玻璃。
记者:在那样的环境下为什么会有那样的心态,那样的力量呢?
吕敏:没什么为什么,祖国需要。
解说:1964年10月,由吕敏带头研究试制的核爆炸测试设备终于在原子弹起爆前夕调试到位。(爆炸)爆炸后的第二天,吕敏才把一颗悬着的心放了下来,他们所研制的测试设备成功地记录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相关数据,这为后来原子弹的改进、氢弹的爆炸试验等研究,留下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此后,吕敏就在大漠戈壁扎下了根,而且一住就是20多年,组织测试了差不多全部的核试验。直到80年代末期,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病,才让他不得不离开了核试验场。
记者:怎么会有突然的这么大身体上的变化?
吕敏:也不知道,劳累,另外营养不行。
记者:但是你在其它岗位上,同样也能给祖国、给国家的经济建设,发挥出自己的力量。
吕敏:把武器搞上去是最重要的,你不把中国搞强大一点,这个民族是不行的,被人欺负的,就需要有人牺牲自己的事情,为国家做贡献,需要一大批这样的人。
解说: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4月24日,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两弹一星”的成功,使刚刚成立了20年的新中国,在尖端技术领域走在了世界的前列。1999年9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两弹一星”功勋人员,“两弹一星”精神彪炳史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科研人员。
记者:“两弹一星”的研制,对于当时中国这样一个军事的、国防的影响是怎样的?
孙刚:用小平同志的话来讲,如果没有“两弹一星”,就没有我们国家一个大国的地位。这个“两弹一星”精神,应该说是武器装备发展的一个传统也好,是我们一种法宝也好,始终是在激励着、鼓舞着我们武器装备的发展。
解说:1949年,开国大典受阅部队的武器,当时还都是从敌人手中缴获来的,人称“万国牌”。建国后,我军开始抓紧建立自己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在50年代末形成制式化。1954年,初教五教练机飞上蓝天,1956年,我国自行研制的歼五飞机试飞成功,与此同时,一大批海上、陆地装备相继投入生产,装备部队。进入60年代,“两弹一星”等尖端产品的问世,更加坚定了我军武器装备走自力更生、自主创新道路的信心。
孙刚:改革开放以来,武器装备管理体制经过了一系列的改革,为武器装备发展,在体制上创造了条件。
军事博物馆解说员:这里是海军、空军、陆军、二炮部分新型主战装备的模型。陆军装备着眼进一步增强火力压制、装甲突击、野战防空和特种作战能力,重点发展了自行高炮、步兵战车、新型武装直升机、运输直升机为骨干的多种装备。海军装备着眼建设海空一体,适应近海防卫作战的海军装备体系,重点发展了新型导弹驱逐舰、导弹护卫舰、核动力潜艇、常规潜艇,实现了舰载、机载、精确打击武器的升级换代和水下、水面、空中装备的协调发展。
孙刚:另外技术的发展上,也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当时我们经费很少,国家体现了集中精力、突出重点,有所为,有所不为。通过这样,使我们的武器装备在发展上有所突破,比如说我们现在讲的歼-10飞机。
军事博物馆解说员:夺取制空权,对于现代战争至关重要。着眼进一步增强制空、防空和对地攻击能力,重点发展了第三代战斗机、防空武器和各类精确制导弹药。二炮装备有远程地地核导弹、地地常规导弹、近程地空导弹、中远程地空导弹、中程地空导弹。
记者:从总装备这一块,你们理解的情况来看,现在我们这个水平在国际上,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水平?
孙刚:这次我们展览展出了一部分我们的武器装备,这些装备都是我们已经批量装备部队的东西,和我们自己比,我们武器装备发展,还是上了一个很大的台阶。在横向上比,在某些方面,我们达到了国际上现在的水平,有些方面是缩小了我们和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当然还有一些装备我们跟国际上还有一些比较大的差距,但是这个差距在不断地缩小。
解说:从建国初期的“两弹一星”到改革开放后的“载人航天”,我国在国防和尖端技术领域始终坚持着自主创新、跨越发展的方向,成就斐然。从1999年11月20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一号飞船升空,到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飞船实现多人多天的太空飞行,在短短的几年中,我国的载人航天事业几乎一年一个跨越地向前发展,令国人感到自豪,也让世界为之瞩目。
记者:2003年10月16日,当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执行任务的时候,我知道全国人们都很兴奋,您当时在什么地方?
周建平:我当时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解说:周建平,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时,担任九泉卫星发射中心总工程师、发射系统总设计师,2006年,开始担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
记者:您当时的心情呢?
周建平:应该说进入临射状态的时候,我们心情是很平静的。为什么呢?就是制造过程中的测试,在总装阶段、在工厂的测试和在我们发射场的测试,产品的质量都是相当好的,一些异常的现象,都得到了完善的处理,用我们的话说就是“归了零”。当我们每个人把自己的工作都做到了,确认自己负责的工作是做到位了,我们就能确信产品是可靠的,那个时候,你发射的时候,你就不会紧张了。我给你说一下典型的例子,杨利伟,射前大概是两三分钟的时候,我说你们帮我看看杨利伟的心率怎么样?
记者:心率?
周建平:对。
记者:看紧张不紧张?
周建平:对。他们回来告诉我是80下。
记者:我觉得在这个平静背后蕴含的是对是技术人员充分的信任。
周建平:对。当然对杨利伟来说,还有勇气,当然也首先是信心。没有信心,谈不上勇气。
解说:我国的载人航天开始于1986年,当时,载人航天被列入了“863”计划,经过论证,1992年正式开始实施载人航天。虽然起步很晚,可是无论从技术的先进性、还是载人航天的可靠性来说,都已跻身世界先进水平的行列。
周建平:神舟五号发射成功以后,发现这个火箭有一个时段振动有一些大,就是让人感到不太舒服。
记者:这个问题并不影响飞行,也并不影响其它问题?
周建平:对。但是你要给航天员创造一个好的条件。火箭飞了,你也不会把它回收回来了,你要把这个问题再复现出这样的现象,可能再也复现不了了,你要说清楚,你可以想象是很难的。我们当时研制长二捆火箭,从研制到上到发射台,18个月,但我们解决这样一个问题,也花了这么长时间。
记者:这需要一种科学严谨的态度?
周建平:对。你要特别严格,特别慎重,确实很苛刻,但你没有这种苛刻,你到哪儿保证成功呢,保证可靠呢?
解说:截止到2007年8月,我国的火箭已经连续成功发射了100次,连续100次的成功,证明了我国航天技术的高可靠性。从神舟一号飞船到神舟六号,完全是我国自行研制的,仅仅发射六次,就成功实现多人多天的载人飞行。在实现航天梦想的不懈追求中,大到火箭、飞船,小到里面的一个元器件、甚至航天员的一双手套,数以万计、数十万计的项目,都需要研究人员一次次地试验与攻关,而对每一个项目所付出的都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心血和努力。
周建平:这批人包括老同志,包括年轻同志,说出来实在不相信,十几年了就没怎么休息。神舟五号发射完了以后,我问我们工程(部门)的一位系统的总指挥,你最大的愿望是干什么?他说,我希望有时间能陪老婆孩子两天。我当时听了就要流泪,就这么一个愿望。
记者:为什么会打动你呢?
周建平:很小的愿望吧。
记者:在太空写上“中国制造”或者“中国创造”那么重要吗?
周建平:我想它不是几个字的问题,经济、政治、国防等等,你要发展,你就得创新,你就得创造,你才能称得上是强大,如果你是跟在人家后面走,称不上是强大的。
军事博物馆解说员:请继续参观,牢记宗旨、建设祖国。人民军队既是保卫祖国的钢铁长城,也是建设祖国的重要力量。广大官兵以无私的奉献和牺牲,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人民的安宁幸福做出了重要贡献。从1949年到1959年期间,全军共有35个建制师,一百多万官兵屯垦边疆。这里是驻疆某部官兵拉起军垦第一犁,成都军区部队官兵修筑康藏公路。
解说:这是一首传唱了50多年的老歌,也正是因为这首歌才让人们知道了二郎山。二郎山是3000多公里川藏公路上,出川入藏的第一座门户。1950年5月,为了打通二郎山,修建川藏线,上万名人民解放军官兵开进了二郎山,克服了严寒、缺氧、物资匮乏以及悬崖绝壁的凶险,经过3年的浴血奋战,才终于建成了二郎山公路。几十年过去了,人们的记忆已经模糊,在心里也只留下了《歌唱二郎山》的旋律,但是,发生在二郎山上的故事却仍然在继续。
解说:在川藏公路途径的14座大山中,二郎山海拔只有3000多米,是最矮的一座,可是,无论从道路状况还是气候条件来说,都是最差的一段。由于四川盆地的暖湿气流与青藏高原的寒冷气流经常在这里汇聚,所以经常形成雨、雪、冰、雾,气候十分恶劣。同时,二郎山公路都是建设在悬崖峭壁之上,很多地方都是单行道,经常会有道路翻浆、垮塌等现象,路况极差。长期以来,二郎山都是川藏公路的交通瓶颈。
程吉全:那句顺口溜,车过二郎山,如闯鬼门关;过了鬼见愁,还有鬼招手。
解说:程吉全,1983年开始担任成都军区川藏兵站部政治部主任,到任后,他亲身经历了川藏线二郎山公路的状况的。
程吉全:因为它的单行道占了一半,路很窄,都是等外公路,错不过车。一堵上,后面没法退,前面又没法走。有时候因为争路、抢路,打架都有。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有时候一堵两三天。而且每年在二郎山上我们都有死人,死的战士,我去以前,每年要在川藏公路上大约牺牲一个排,全是因为翻车。
解说:行车安全的盲点、车辆纠纷的热点,是当时仅仅30公里的二郎山公路上几十年难以克服的两个老大难问题。气候无法改变、道路无法加宽,怎样才能改变二郎山公路的现状呢?为了避免车辆纠纷,程吉全首先提出了部队车队要创建文明风尚、开展文明礼让活动的提议,得到了当时兵站部领导以及成都军区领导的大力支持。
记者:这有什么变化吗?
程吉全:这个变化大了。你像我们汽车十八团在二郎山上碰到地方车会车了,主动倒车让路。
记者:那个危险性是很大的。
程吉全:很大,过去要不就打架,要不就僵持起来,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当山大王。这一次,他们主动指挥整个车队,倒退六公里,这件事情在川藏线上传为佳话。
解说:为了排除安全隐患,川藏兵站部又与地方单位开展了共建精神文明活动,提出“单向行驶、控时放行”的措施,把一天分成两个固定时段,只允许单向过山车辆通过。为此,军地双方共同设立了二郎山交通管制站,负责过往车辆的编队、限时放行以及修车、送水、冬季防滑等服务工作,基本上解决了二郎山的行车安全问题。可是,二郎山的恶劣气候对管制站执行任务的官兵来说,却是一种考验,其中最艰难的就是冬季的防滑铺沙工作。
程吉全:因为那个路上,它是下午那个雪化一下,到了晚上温度一降低,它又结成冰了,上面晚上又盖上雪。所以你就不知道底下的冰滑不滑,一打方向就甩屁股,一踩刹车它就甩屁股,所以是非常危险的。必须要把暗冰用洋镐把它砸碎,砸碎以后再撒上沙子。
记者:就靠人力这样一米一米往前推进?
程吉全:对。我们那些防滑组的人,连续十年没有节假日,因为每天都有车过呀。
解说:为了保证公路安全,仅仅一个冬天,管制站的工作人员就要在二郎山公路铺上千吨的沙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连春节都不能休息。一年春节,程吉全慰问川藏线沿路官兵,年三十的晚上与驻守二郎山的官兵以及地方同志一起联欢,可是五天后当他再次返回二郎山的时候,却发现二郎山管制站里竟空无一人。
程吉全:我想不会都离开岗位吧,我就去找,找到在高山坡上最高的地方有一座小屋,发现了一个排长,还有三名战士,旁边还坐了一个女的。这时候那个老兵他看出我的神色了,他就主动说了,我已经两年没有探亲了,原计划今年探亲的,但是组织上又派我到二郎山上来,所以我没办法,我就叫我爱人带着小孩来了。我们油不多了,又不能发电,只好点个蜡烛,所以黑黢黢的,外面又冷,孩子又没有玩的,就让他睡了。我说你们管制组其他同志呢?他说初二那一天,二郎山脚下又发生了大塌方,所以这个路肯定是不通了,这个地方没有必要留那么多人,我们就让地方上的同志全部回家过年。我们(部队)慰问的一些过年物资,他说我们都叫他们带回去过年去了,我们就没有剩下多少,就剩下了一块腊肉和几个土豆。
记者:他们四个人在坚守。
程吉全:我没什么话可说了,我说来倒酒、倒酒。
记者: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能够在那样的环境下,能够支持那样的人去坚守?
程吉全:在部队来讲,他坚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做人要这样做,做一个战士要这样做,宁愿牺牲我自己的一些个人利益,乃至生命,也不要愧对人民、愧对军队。
解说:1994年,国家开始投巨资改建川藏公路,2000年,二郎山隧道全面贯通通车。从此,所有过往车辆只需要几十分钟就能顺利通过二郎山,尽管环境发生了变化,但是当年军民共同创建的勇于牺牲奉献、军民团结、科学管理的“二郎山精神”仍然在延续,无论是部队还是地方,仍然在开展着各种形式的文明创建活动,“二郎山精神”也随着那首《歌唱二郎山》一起传承。
军事博物馆解说员:1950年6月25日,朝鲜爆发了内战,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进行武装干涉。应朝鲜领导人的请求,党中央为了维护世界和平和正义,毅然做出了抗美援朝的战略决策。
记者:1952年,刚刚组建不久的空军航空兵部队,第一次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接受战火与硝烟的洗礼,当时许多飞行经验只有20多小时的年轻飞行员,带着保家卫国的一腔忠诚,飞上了蓝天,与有着上千小时飞行经验的王牌飞行员展开了空中激战。但是在那次战斗中,他们却创造了以少胜多、以弱击强的空战奇迹,并且在我国空战史上写下了辉煌而壮烈的一页,他们也被人们称之为“长空铁拳”。
刘焕歧:那个可怜劲儿,有的(飞行员)连(飞机)编队都编不上,就参战去了。
解说:刘唤岐,济南军区空军原副司令员,中将军衔,是新中国第一批飞行员。1952年3月,抗美援朝战争进入关键阶段,迫切需要空中力量保卫后方和支援地面作战。刘唤岐所在的空军某师刚刚组建一年零三个月就奉命开赴朝鲜战场。
刘焕歧:那时候我们的技术,才飞了二三十个小时的战斗机的飞行员,跟美国的王牌飞机作战,他是飞了几千个小时的飞行员,这可想而知,靠什么,靠我们的勇气。
记者:有把握掌握这个飞机吗?
刘焕歧:平时没做过的动作,在战斗当中可以做出来了,逼出来的。那时候跟敌人打的时候,打急了以后也是翻跟头,自己就翻下来了,翻下来以后然后再上去,那时候就是这样子干的。
记者:以前从来没做过?
刘焕歧:没做过这样的动作。
解说:在当时,就是这样一只年轻的队伍,怀着一腔热血飞向蓝天。绝大多数飞行员都是在实战中学习巩固了飞行技术。面对训练有素、实战经验丰富的敌人,没有任何人心怀畏惧,没有任何人临阵退缩。
刘焕歧:我打下来的第一架是F-84。
记者:当时紧张吗?
刘焕歧:紧张,当然紧张啦,第一次参战哪有不紧张的。开炮的时候,急得,光着急,那机头对准就开炮了,一开炮我才知道没打住,为什么没打住,那个瞄准具还没套住它呢。后来一瞄准了,把敌人兜了两圈以后打下来了。
解说:最初的实战中,年轻的空军飞行员还仅仅是凭借着胆量和勇气就去迎击敌人,后来逐渐地也在实战中摸索出“一个地域、立体多层次出击、四个中队每个中队四架飞机相互配合”的“一域多层四四制”战法,终于在实战中扭转了被动局面。
刘焕歧:发挥整体的作用很重要。
记者:就像一只拳头要把它握紧才行。
刘焕歧:为什么我们损失小,这个技术是一个方面,战术又是一个方面,人的素质又是个方面,这几个因素凑到一起,这才是拳头,这才是战斗力。
解说:抗美援朝期间,刘唤岐所在的空军师共击落或击伤敌机67架,取得了自己损伤一架飞机,而击落或击伤敌机2.2架的我空军最好战果比,创造了全空军战果第三、战果比第一的辉煌战绩。当时,志愿军空军司令员聂凤智将军在评价该师入朝作战时说:他们像一只铁拳,打向了敌人,取得了胜利。战后,这支有着光荣传统的部队,根据新时代建军的要求把这种“空中铁拳精神”总结为“铁拳般的凝聚力、铁拳般的突击力、铁拳般的打击力”,以此来激励一代代官兵。
记者:一种精神的总结能产生这么大的推动力吗?
王申宁:这种精神的传承,在新时期和战争时期,内涵是一致的。因为战争时期是直接面对敌人,现在我们面对的是假想的敌人,战争时期我们讲的是以劣胜优,从未来作战这个实际上看,我们现在强调“铁拳精神”,也是在怎么样解决以劣胜优的问题。我们讲的,剑不如人,剑法高于人。
解说:今年8月,这支部队接到重要演习任务,官兵们都投入到了严格紧张地训练之中。圆满完成高标准的训练任务,始终是他们的执着追求。
记者:这里是海上猛虎艇的荣誉室,在这里也记载了近50年来,海上猛虎艇从小到大,不断发展的光荣历程。在这个陈列台上展示的,是从当年第一代猛虎艇和第二代猛虎艇上拆装下来的武器装备,从现在人们的角度来看,这些武器装备并不先进,甚至还有一些简陋,但是当年,正是凭借着这些装备和官兵们勇猛顽强的精神,才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海战的胜利。
解说:海上猛虎艇是海军厦门水警区的一艘舰艇,1958年组建,当时是一艘75吨级的高速护卫艇,刚刚组建不到一个月,就参加了封锁金门的战斗.它与兄弟艇一起,在厦门海域一举击沉了敌450吨级猎潜舰“沱江号”,创造了人民海军以小艇击沉大舰的范例。此后,该艇又参加了三次海战,取得了优秀战绩。1964年,原艇换装为125吨级护卫舰,改舷号为588艇,不久就参加了1965年著名的崇武海战,取得了最为辉煌的战绩。
王志奇:晚饭都来不及吃,一边走一边吃饭,很紧张,很紧张的。
记者:当时知道要执行什么任务吗?
王志奇:执行战斗任务,但是什么任务还不知道。
解说:王志奇,崇武海战时担任海军某部大队参谋长,接到战斗任务,立即调集了四艘舰艇到达指定海域待命,其中就有588号艇。到达指定海域后才知道,是国民党军队派遣了大型猎潜舰“永泰号”和护航炮舰“永昌号”准备袭击我崇武以东海面的渔场,周恩来总理在北京亲自发出命令,如果敌舰侵犯我渔场,就坚决打击。
记者:谁先开的火?
王志奇:敌人先开火,(但是)我们不能打。
记者:为什么呢?
王志奇:炮火打不上啊。
记者:射程不够?
王志奇:射程不够,在这段时间我们就吃亏了。
记者:是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王志奇:对,冒着敌人的炮火冲上去。
解说:当时,我方的小艇已经在敌人的远程炮火覆盖之下,一时间,我军指挥艇的艇长身负重伤,数艘小艇失去了指挥。这时,王志奇所在的588号艇作为第二攻击梯队也赶了上来,并且立即向代指挥长请战。
记者:但是你越往前,你危险性就越大。
王志奇:我把敌人打掉了,我牺牲也是光荣的,打不成呢,那你不就成狗熊了。
解说:588号艇立即靠近目标,到达了有效射程之内,在分清敌我之后,王志奇立即命令开火。一时间,数千发炮弹飞向敌舰永昌号。
王志奇:因为我们三七炮,炮弹只有那么大一点点,要打沉它不容易。后来我就叫葛毅,我们前面船头上装着一个五七(口径)的炮,这么大口径的,我说“你打”。第一发正好中了敌人的驾驶台,首发命中。
记者:神炮手。
王志奇:神炮手,小老虎。第二发正好打在机舱上,一下子就翻掉了,沉掉了,看得清清楚楚。
解说:崇武海战,击沉了敌舰“永昌号”、重创敌舰“永泰号”,再一次演绎了人民海军历史上以小胜大、以劣胜强的战斗奇迹。1965年11月26日晚,在上海锦江饭店,崇武海战的战斗英雄们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1966年,588号艇被国防部命名为“海上猛虎艇”。如今的猛虎艇是一艘上世纪80年代开始服役的猎潜艇,舷号已经改为695。与海军新装备的舰艇相比,猛虎艇在武器装备、硬件设施等方面都逊色很多。张言发,2004年担任猛虎艇艇长,已经是猛虎艇第21任艇长。
记者:在你们艇上,一个合格的猛虎艇的士兵,他的标准是什么?
张言发:最关键一点,猛虎艇要体现一个猛,“猛”字体现在什么地方,你的专业业务强不强,是不是处处当标兵,处处是榜样。
解说:在最近一次由有关部门组织的训练比武中,猛虎艇官兵一次比武拿下了6项第一名,受到上级单位的嘉奖。在战士当中,出现了一批如声纳搜索的“千里眼”、海上航行的“活海图”、首发必中的“神炮手”等精武状元。
鄢小勇:你想象当中,一个罐子扔到海里面去,就是一个点。
记者:就是一个黑点,等于是。
鄢小勇:一个点,有时候还看不见,浪一推它就没了,浪一推就没了,而且这个船也在摇摆。
记者:那个射击难度很大。
鄢小勇:对,我基本上都是首发命中。
解说:鄢小勇,在猛虎艇服役7年时间,从练习瞄准轮船、到快艇、甚至瞄准天上的飞鸟,练就了一手在海上首发必中目标的硬功夫,被人们称作“神炮手”。
记者:这就是靠你平时多练。
鄢小勇:勤练,苦练,还要外加精练。你既要去干,又要去想,怎么样用这个人和武器结合到最高的境界。
张言发:在海上,只要艇一动,他就开始练,一直练到抛锚,完了休息吃饭,晚上一般的时候也练。冬天又冷,风浪大的时候,雨水把衣服打湿了以后,也不下岗。
记者:由于服役多年,海上猛虎艇的基础设施条件相对艰苦,但是正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官兵们依然坚守着自己的岗位。这里是官兵们的休息舱,我们到休息舱里面去看一下。
记者:最热的时候,像这个休息舱会达到多少度?
猛虎艇战士:40多度。
记者:那怎么降温呢?你们这儿。
猛虎艇战士:只有我们普通的风扇。
记者:就这种小电扇?
猛虎艇战士:对,就是这种很小的风扇。
记者:这种风扇在四五十度的时候,我觉得几乎就没什么用了。
猛虎艇战士:起不到作用,吹的风都是热风。
记者:夏天最热的时候,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
猛虎艇战士:在艇上,比如说我们甲板上,我们穿的胶鞋都可以和甲板粘在一起。
记者:其它方面能适应吗?
猛虎艇战士:比如说晕船,像我新兵时候的感觉,就是生不如死那种感觉。记得一次出海,一只老鼠,趴在我们那个门口,人从那儿经过它都不动,口吐白沫,在那儿晕船,浑身发抖,毛都是立的,特别难受。
张言发:有时候看到这样的兵,作为舰长我觉得其实也挺骄傲的。骄傲是一个方面,但是我感觉,有一点对不起他们,但是祖国应该是需要他们这样的精神,作为一个军队来讲需要他们。
记者:他们是一群经过严格训练的战士,他们有着钢铁般的意志,他们掌握着特殊的军事技能,当犯罪发生的时候,他们是铲除邪恶的正义之剑,他们抱着对祖国和人民的一腔忠诚,面对着时时刻刻都可能出现的危险和挑战,可以说他们是和平时代共和国的忠诚卫士。
解说:女子特警队是武警部队中一只特殊的队伍,当年的电视连续剧《女子特警队》中很多训练和生活的场景,其实就是这只队伍的真实写照。敬晓玲,四川成都人,现任特警学院作战大队女子特警队正连职分队长,是武警部队参加实战最多的女特警队员。采访敬晓玲时,她先给我们讲述了一次执行任务的经历。
刑警:他的家人对这些陌生的人,特别是一些不认识的人,比较敏感,深入进去,打进他(家)的内部,说白了,就是卧底。
解说:犯罪嫌疑人名叫大伟,是一名消失很长时间的黑社会性质的团伙成员,只有他的亲属,知道他的去向。可是,他的家人十分警惕,从不向任何人讲述大伟的去向。警方最终采取卧底的方式,选中了敬晓玲。为了接近大伟的家人,警方让敬晓玲扮作打工妹,到大伟妹妹打工的工厂,寻找机会,接近大伟的妹妹。打工环境十分艰苦,敬晓玲要从小工做起,每天的伙食费也只有两元钱。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和努力,敬晓玲终于取得了大伟妹妹的信任,第一次走进了犯罪嫌疑人的家门。
敬晓玲:没想到一去的时候,家里面所有人都对我特别排斥,尤其她妈一看到我去了,跑进来骂她的闺女,你傻吗,带一个人来干吗,就骂人。四川人骂人也很厉害的。我说阿姨,我说我家里面穷,你家有电视,到你家里来看会儿电视。我马上就扔下东西,到她家干活,那时候什么都干,连地又扫,搓绳子又搓,连碗都帮她家洗,说不好听的,什么都给他们家干。
解说:渐渐地,敬晓玲又得到了大伟家人的信任,没有想到大伟妹妹竟然准备把自己的六叔介绍给敬晓玲,并且迅速安排了相亲见面。
敬晓玲:我就说相亲那个人,真的很丑,你要看他你都会吐的。过来没想到五六个男的,连拉带拖的就把我弄到一个屋子里面去,一进去以后,其他男的就出来了,门马上就反锁。我当时开门拉也拉不开,他肯定喝了一点酒,壮了一点胆,意思就要来抱我。当时我本性就反应出来了,一下子就暴露出来了,我就瞪了他一眼,我说你干吗?后来那个人吓了一跳,我一下反应过来了,我是在执行任务,我不是特警,我这个时候身份不对。我马上就软下来了,我说六叔,我说其实我对你的第一印象还不错,我说你这个时候,要让我这样的话,反正肯定就不是真心喜欢你,我说即使你这一次我们俩那样,我说那肯定这一辈子,在我心目当中,都会对你留下一个阴影,我说我以后肯定对你就没那么好的印象。就这么几句话,没想到把这个围解开了。
解说:经过这一次相亲,敬晓玲与大伟的家人走得更近了,终于,敬晓玲得到了大伟的一张照片,并且发现大伟妹妹的一个工作卡后面记录了六七个电话。
敬晓玲:因为我们要练速记,一下把它全部记了下来。
解说:这六七个电话中果然就有大伟现在使用的电话号码,这为警方找到大伟提供了最为重要的线索,终于抓获了犯罪嫌疑人。为了这一天,敬晓玲在困难的条件下工作了一个月,人瘦了16斤,就连丈夫也全然不知她的去向。回到北京时,丈夫在机场竟然没有认出敬晓玲。
记者:虽然任务不一样,但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每天所面临的都是不同的危险。
敬晓玲:对,特警就是执行特殊的一些任务,特殊的使命。就因为任务特殊,就要求我们随时都要做好上一线、打头阵的各项准备。而且我们的院训就是:首战用我、用我必胜。
记者:一次一次面临这样的危险,对于你们而言,真的能够承受得住,心灵上真的没有一些触动或者想法吗?
敬晓玲:就是我自己做的过程当中,没有机会没时间去想,我也不会想,但是后头来想,只是刚回来回想起来,有一点后怕,但是想一下就过了。因为任务很多,要完成任务,根本就没时间想。但是我妈妈是非常担心的。
解说:其实,一部女子特警队的电视连续剧已经让我们对女子特警队有所了解,简单的一个故事并不能去描述这些女队员的生活、训练和执行任务的全貌,她们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魔鬼训练、执行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特殊任务,过着军营里单调而枯燥的生活,花样年华里,她们肩负的是保护安宁稳定社会的神圣使命。
“两弹一星”精神
热爱祖国 无私奉献
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
大力协同 勇于攀登
载人航天精神
特别能吃苦
特别能战斗
特别能攻关
特别能奉献
二郎山精神
公而忘私的牺牲精神
军民团结的协作精神
按客观规律办事的科学精神
空中铁拳精神
铁拳般的凝聚力
铁拳般的攻击力
铁群般的战斗力
海上猛虎精神
爱党爱国 听从指挥
勇猛顽强 不怕牺牲
吃苦耐劳 精武爱装
常备不懈 敢打必胜
忠诚卫士精神
爱党卫国 奉献忠诚
爱警习武 建功成才
护法遵纪 树好形象
忠于职守 不辱使命
坚贞气节 永葆本色
维护团结 密切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