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耀邦女儿满妹前天、昨天先后在长沙、浏阳签售《思念依然无尽——回忆我的父亲胡耀邦》,签售之余她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满妹“思念依然”谈慈父胡耀邦
特约记者 欧阳稳江
8月25日,26日,湖南图书城、浏阳新华书店来了一位特殊的签售作者,她既不是明星,也不是作家,而是中华医学基金会理事满妹。
8月26日上午10时30分,浏阳新华书店三楼的签售台前早已排了几条长龙。“这是无尽岁月中很平常的一天,但是,因为今天我们在这里相聚,或者是为一本书,或者是为一个人,我们在这里一同守候,一同等待……”在简短而深情的欢迎词中,数百读者用热烈的掌声欢迎着满妹的到来。“浏阳山美、水美,老乡们的热情更让我感动。”在签售过程中,满妹一边签名一边深情致谢。在现场的交流中,她用女性的细腻,温婉地叙述了一个女儿眼中的父亲——胡耀邦。
关于自己
见过我的人都说我酷似父亲
记者:李理事,您好,首先欢迎您回到家乡浏阳。听着大伙都将您称为“满妹”,是否觉得很亲切呢?能和我们说说您名字的来历吗?
满妹:首先,我真的很感谢大家在这么热的天气里放弃休息来看望我。虽然今天到场的读者年龄层次都不同,但是我觉得满妹这个称呼真的很亲切,它拉近了我和家乡的距离。满妹这个名字是婆婆取的,我出生时婆婆说“孙儿、孙女都有了,满足了,也满意了,就起名叫满妹吧”。父母先前曾有戏言,为了体现男女平等,儿子跟父亲姓,女儿跟母亲姓,所以我便随了母亲,姓李。人说女儿随父,见过我的人都说我长得很像父亲呢。
和着泪水著书祭奠父亲
记者:听说您的书从开始搜集资料到出版一共用了8年时间,取名为《思念依然无尽》,是否您一直生活在对父亲的无限思念中呢?
满妹:我当过兵,做过工人,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医疗系,却从未尝试过写作。写这本书对我而言,是和着泪水,为父亲诞辰90周年献上的一份女儿的祭奠和思念。同时我也希望,为想了解父亲和热爱、崇敬父亲的人们提供一些有益的资料。当年,父亲生病期间,我因工作原因,在遥远的大洋彼岸,没机会为他做一件事,没来得及和他说一句话,甚至没能见上他最后一面,那是无可挽回的终生遗憾,不断地啃噬着我的心。情不自禁的思绪,像不能平静的海浪不断涌起,无奈的内疚使我一遍又一遍地责问自己:我还能为他做点什么?作为第一次写作的我,只希望本书能够带给大家历史的真实。
关于父亲
他是慈父、是益友
记者:写完这本书后,对父亲看法变化最大的是什么?
满妹:写书前父亲在我心中是一个善良的小老头,是一个慈祥的父亲;在写作过程中,他在我脑海中的形象逐步变成了一个思想超前的政治家和伟大的改革者。在我这个当女儿的眼里,他首先不是领导,而是一个最慈祥的父亲,一个最善良的益友。 记者:作为一个女儿与父亲的传记作者,您能用几个字简单地概括一下您的父亲吗?
满妹:终生奋斗不息,善良宽厚,勤奋廉洁,真诚磊落,热情忘我。父亲是一个手不释卷,勤于调查,敏于思考的人,曾经担任过杂志编辑的我,继承并得益于父亲的这些特点。所以朋友们都说我不仅外形容貌长得像父亲,性格也像,就连工作作风也与父亲有几分神似。
关于“思念”
我的感情是非常真实的
记者:您在《思念依然无尽》第一章“永远的沉默”中,感情是喷薄而出,但在后面的内容中,这种情感的东西少了,更多的是冷静的描述。能和我们解释一下这种文风的细微改变吗?
满妹:我不是在有意控制情感。因为父亲工作时我不在场,而父亲又从不跟我们讲他的工作,所以有的内容写起来会有距离感。因为我的素材都是来自于真实的生活,所以就不用刻意而为之,有的事情我可以找人采访了解详细过程,有的事情我却无法查看档案或问别人。我觉得无论我怎么把握文字,但我的感情是非常真实的,心情也是非常清澈的。
8年磨砺成一书
记者:在以后的岁月中,您是否还会继续完善或者修订这本《思念依然无尽》呢?
满妹:交付了书稿后的我比起写书的日子轻松了很多,八年磨一剑,这本身就值得让人期待。因为有了自己作为女儿的视角与无尽的思念、才能使得这本书沉淀8年,才能让父亲以一个生动的影像在安邦治国与普通人的家长里短中渐次叠化重合。如书名所表达的,我对父亲的思念一直是无尽的,所以希望今后的日子能更加详实地收集到与父亲有关的资料,尽量让读者多了解一个真实的父亲,少一点遗憾。我相信,这是读者的心愿,也是我的心愿。
相关链接:
满妹,胡耀邦女儿,现用名李恒。1952年出生于四川省南充市,1968年参加工作,当过兵,做过工人。1980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医疗系。大学毕业后先后担任《中华内科杂志》编辑、编辑部副主任,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社长和北京华康广告公司总经理(法人代表),后在北京外企服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工作。自1989年起被选为中华医学会理事,中华医学基金会理事至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