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而神秘的神农架
20世纪40年代,对湖北神农架的科学考察为后来神农架的开发提供了论证基础,开创了我国单纯的学术考察与实用考察相结合的先河。但有关这次探察的文献甚少。
北京林业大学、三峡大学、湖北省林勘院等单位的专家,经过20余年的调查、实物收集和人物探访,揭开了神农架首次科考的神秘面纱。约6万字的考证报告,在新近出版的《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上首次发表。
缘起
1939年,督察专员贾文治得知日本人曾到神农架开采铜矿,感到外国人对我资源虎视眈眈,遂下探察神农架决心,以备日后开发
由于地处湖北省西北隅的神农架对外封闭,以致长期保持着原始状态。
1939年,贾文治任湖北省第八行政督察专员期间,得知日本人曾到神农架开采铜矿,又有美国著名植物学家盛家逊到神农架附近的老君山一带探采,他感到外国人对我资源虎视眈眈,遂下探察决心,以备日后开发。
1941年9月,贾文治任房县县长后,特将神农架探察作为一项重要建设内容。
初察
1941年10月初和1942年4月,贾文治两次派人做调查,发现6寸长兽类足迹
1941年10月初,贾文治派老冠乡乡长金席儒试探神农架。历时7天,因雪大粮绝返回,只闻兽吼而已。1942年4月,贾文治又派人做进一步调查。调查团从4月12日出发至26日返回,计程15天,记述了详细的调查笔记并绘制了有关地图。此次调查记录有:苦竹成林,杉木齐天;气候寒冽,砭人肌肤,常年落雪;杉木为大,众松次之;药材有细辛、大黄等,动物有野猪、熊等,并发现一直径6寸长之兽类足迹于雪面。
贾文治根据两次初步探察的情况,再次请求对神农架进行正式探察。
探察
1943年9月20日,神农架探察团正式开始探察,历时36天,行程600余公里,对9个方面进行探察
1943年9月5日,由房县政府、中央林业实验所和湖北省农业改进所共同组织的神农架探察团正式开始探察,贾文治任团长,共计成员138人。9月20日探察团从县城出发,至10月25日返回,历时36天,行程600余公里。当时正是抗战末期,考察条件十分艰苦,探察团对神农架的位置、山脉、河流、气候、土质、森林、农作、畜牧、矿产9个方面进行了探察,包括森林分布、林木种类、森林面积及材积、森林之障害等。
成果
探察发现了大片原始森林,完成了3.6万余字的探察报告,提出开发意见,做出没有野人生存繁衍的基本结论
这次探察发现了大片原始森林,资源丰富,蓄积量很高,为神农架成为天然林宝库和“华中屋脊”提供了重要证据。
《神农架探察报告》共计3.6万余字,具有重要的价值。该报告提出了开发神农架的具体意见,如培育森林、开发利用、成立神农架天然林管理处,施行抚育和保护以及进行林权登记,鼓励垦殖,成立畜牧合作社并从事大规模畜牧经营等。
探察还做出了神农架没有野人生存繁衍的基本结论。在探察过程中没有发现野人的踪迹,根据动物生活的规律也没有发现野人居住过的地方。
(据《科技日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