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中国名刊精品 > 《mangazine|名牌》杂志 > 大道/极乐

珠峰上的另类休闲:攀冰

02-日照金山·珠峰日落—十一郎摄。
02-日照金山·珠峰日落—十一郎摄。


攀冰标准动作
攀冰标准动作

冰塔林23——海拔5800米——十一郎拍摄
冰塔林23——海拔5800米——十一郎拍摄

展示一下冰镐—紫笛拍摄
展示一下冰镐—紫笛拍摄

08-十一郎在冰壁上,背后是珠峰—海拔5800米—紫笛拍摄。
08-十一郎在冰壁上,背后是珠峰—海拔5800米—紫笛拍摄。

题图珠峰北坳攀登-江泳涛摄
题图珠峰北坳攀登-江泳涛摄

  珠峰上的另类休闲:攀冰

  文/丁丁

  原载《mangzine·精英》(广州)2007年第9期

  "就是想换一种玩法,我们开玩笑说,干嘛一定要把珠峰那么当回事啊,我们无非是来亲近它的。到现在已经有3000多人次登顶珠峰了,却没什么人来专门攀冰。

  就在你失去抓握力的一瞬间,突然从你身体里拥上来一股力量,而且源源不断地拥上来,帮助你顺利攀完剩下的高度。我们把它叫做肾上腺素分泌,这是最刺激的。

"

  珠峰上的另类玩家

  今年的珠穆朗玛峰,老天格外开眼。从4月底到5月中旬,整个珠峰地区基本以好天气为主。而在往年,好天气周期一般不超过5天。5月18日,当十一郎和同伴们从珠峰大本营出发时,老天爷的眷顾还在继续。在"征服"世界之巅的熙攘人群中,这支三人队伍显得颇为另类。他们的目的地,不是高高在上的世界第一高峰,而是珠峰脚下的冰川。

  珠峰北侧(即中国一侧)的冰川,被称为绒布冰川,根据地理方位的分布,又分为东绒布冰川、中绒布冰川、西绒布冰川和远东绒布冰川。绒布冰川从最末端海拔5170米的北侧大本营开始,一直向上延伸,最高处在海拔6300米左右。三人小队原来的计划是去中绒布冰川,因为"东绒布冰川在珠峰北侧传统攀登路线上,人来人往的比较嘈杂",而且相比已经比较熟悉的东绒布冰川,"中绒布冰川和西绒布冰川更有吸引力"。不过由于队伍的临时调整,以及出于对天气和时机的重新权衡,他们最终决定以东绒布冰川为主要方向,顺便观察中绒布冰川的情况。

  他们是来攀冰的。相比那些浩浩荡荡、以8800多米为目标的大队伍而言,这支三人队伍不仅在人数上显得单薄,其主要活动海拔也低了不少。于是,与那些严阵以待的珠峰挑战者相比,他们的心态轻松了许多。两个多月后,在北京文慧园北路的一家咖啡馆里,谈起这次颇具玩票性质的活动,十一郎的感叹是:"太顺利了",不过"时间太短,不够过瘾"。

  不要被迷惑,以为在珠峰脚下攀冰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事实是,在雪山上进行的任何活动,即使无比顺利,也一定谈不上轻松。攀冰最早从登山运动中发展而来,现在已成为一项专门的运动。冰雪攀登与攀冰的区别相当明显:登山主要是有氧运动,而攀冰更多是无氧运动;登山往往要避开陡峭的线路,而攀冰则要向难度挑战。因此,攀冰很少在高海拔地区进行。"就我了解的情况,在珠峰中国一侧,好像还没听说有人专门为攀冰组织一支队伍,我们大概可以算是第一次。"十一郎介绍说。

  这支队伍的成员包括十一郎、孙斌和紫笛依扬:孙斌原来是中国国家登山队队员,现在在中国奥组委任职;十一郎真名周行康,是公益慈善机构"苹果基金会"的秘书长;紫笛是一家户外网站的编辑。从未有过攀冰经历的紫笛是被临时招募入队的,因为另两位成员临时有事不能前来。这也是造成"时间太短"的原因:人员不齐整同时带来装备不齐整,十一郎临时从拉萨调来装备,但时间还是耽搁了。于是,这第一次珠峰攀冰,真正的攀冰过程仅仅持续了一天。

  "太阳照耀着洁白透蓝的冰面,远处依稀传来牦牛驮队的铃铛声,周边是各种形状的冰塔、冰柱,攀爬在这样的地方,即使气喘如牛,我依然要在心里大喊一声:真TMD心旷神怡!"十一郎如此描述在珠峰攀冰的快感。

  呼唤肾上腺素

  冒出珠峰攀冰的念头是在2003年。对于时年34岁的十一郎来说,那是一个非常特别的年份。17岁开始喜爱上户外活动,到2003年,整整17年。那时,在深圳整整生活了20年的十一郎已经是深圳户外圈子里当仁不让的老大级人物。那一年,在登山爱好者和民间登山推动者十一郎眼中,更是一个具有特别意义的年份,中国的民间登山发生了一次翻天覆地的变化。

  003年的标签当然是非典,不过对于中国登山界而言,2003年的大事无疑是那次CCTV电视直播的业余登山爱好者攀登珠峰的活动。那次活动很成功,最终4人登顶。在那段特殊的日子里,攀登珠峰以这样的方式印在了国人的心中。2003年由此成为中国民间登山的一个分水岭,用十一郎的话说,"许多本来可能一辈子也不会去登山的人,开始关注登山,参加这个活动,也有自己的收获";民间登山开始爆炸式增长,"有利有弊"。十一郎是那支登山队的9名队员之一,同时兼任指挥人员,没有登顶任务。那是他第二次去珠峰,此前,他登顶过7546米的慕士塔格峰。

  北京的咖啡馆里,坐在我对面的十一郎看上去略有些瘦,但非常精干。标准的北方口音普通话,不像是一个曾经在深圳生活了20年的人。他一边点上一根烟,一边以中等偏快的语速和我交谈,喜欢以逻辑性很强的一、二、三、四作答。"我喜欢登山,而且喜欢以不同的方式登山:我不止一次做过大型雪山攀登活动的队长,从做计划、准备到执行,往往需要半年多时间,队员通常有三四十人,我在其中既是组织者,又是攀登者;在珠峰活动的指挥系统里做过很多事;带领过六七人的小队伍,完全靠自己去登一座山;2004年,我去俄罗斯攀登欧洲最高峰-5642米的厄尔布鲁士峰,当时是一个人去的,带上装备,跨越几千公里,克服沟通障碍,去那里找当地组织,然后和来自世界各地的登山爱好者组成国际队伍,这些都是非常exciting的事。"十一郎如此描述自己的登山取向。

  2003年,正是在那次著名的珠峰活动中,十一郎和孙斌萌生出了回珠峰攀冰的念头:"就是想换一种玩法,我们开玩笑说,干嘛一定要把珠峰那么当回事啊,我们无非是来亲近它的。到现在已经有三千多人次登顶珠峰了,却没什么人来专门攀冰。不是说登顶比攀冰更难,或者攀冰比登顶更了不起,这只是不同的玩法。如果你想玩得更悠闲、更纯粹,你一定要学会聚焦。"当年从珠峰下来的时候,十一郎非常渴望有一天有机会登顶,几年下来,这个心淡了一些,"登山是一个过程,而登顶只是其中一部分而已。当然,有机会还是会去,了个心愿"。

  大多数登山爱好者和十一郎一样,也喜欢攀冰,尽管这似乎是两种迥异的快乐-至少在身体上如此。"登山的时候,身体肯定处于比平时差的状态。身体上的快感,不同于一般的运动。登山的愉悦很缓慢,比如你在雪山里待一段时间,身体经历一个周期,回来往下走,身体开始恢复,这是一种愉悦。还有一种,某一天,走得非常累,到宿营地,歇下来,烧一壶咖啡,非常舒服。这就好像先把人摁在那里,特别痛苦,然后轻轻释放,非常爽。"十一郎的描述非常生动。

  攀冰呢?"我们需要呼唤肾上腺素。"丁正男说。在深圳长大的丁正男和十一郎结识已久,今年5月,他本打算和十一郎一起去珠峰攀冰,后来临时有事没有成行。与十一郎相比,丁正男看上去更高大些,一口广东普通话。丁正男最爱必胜客的比萨,每次从山上下来,可以一个人干掉一个"12英寸"。丁正男比十一郎更痴迷于攀冰,一有机会就跑去四川双桥沟攀冰。双桥沟堪称中国绝无仅有的攀冰圣地,有一百多条冰瀑布。

  攀冰需要很好的技术,也需要很好的爆发力和耐力,先锋攀登尤其如此。所谓先锋攀登,又称领攀,需要在没有上方保护的情况下攀登,每爬5-10米用冰锥在冰壁上建立一个临时保护站,登顶后在上方建立保护站,然后下撤,并在下撤途中撤掉所有临时保护站。之后,其他攀登者即可在有上方保护的情况下进行安全系数高许多的攀登。领攀者在进行先锋攀登时,手上拿着冰镐,脚下穿着冰爪,腰间还有至少七八个冰锥,都是异常锋利的工具。一旦出现脱落现象(即因为各种原因从冰壁上掉下),受伤在所难免。因此,与攀岩不同,先锋攀冰是不允许脱落的。

  可是每一位攀冰者都一定有过力竭的体验,手会失去抓握力,根本无法抓住冰镐。"失去抓握力是非常危险的,你知道脱落意味着什么。可是就在你失去抓握力的一瞬间,突然从你身体里涌上来一股力量,而且源源不断地涌上来,帮助你顺利攀完剩下的高度。我们把它叫作肾上腺素分泌,这是最刺激的。"丁正男的描述很有点像金庸的小说,他兴奋的神情好像某位刚学会了一门武学秘技的江湖中人。

  自由意志和选择

  2000年春节,十一郎参加了中国登山协会组织的第一期冬季冰雪技术培训。两年后,在他的介绍下,丁正男也通过这个途径接触到攀冰运动。在此之前,他们已有一定的登山经历。当初参加培训完全是为了登山,没想到后来也会迷上纯粹的攀冰。当然,他们从未想过以此为职业,用十一郎的话说,"好不容易有一个爱好,变成职业,就把爱好毁了"。

  十一郎眼下的身份是"苹果基金会"秘书长,这是王秋杨和张宝全发起的一个公益慈善机构,主要项目在西藏阿里地区。2003年那次珠峰活动之后,十一郎在CCTV短暂工作过一段时间。2005年加盟"苹果基金会",一是出于个人的内心驱动,希望参与历史的创造过程,而公益事业正是他认同的历史的一部分;二是认同王秋杨的充满爱心和表里如一;最后一个好处,便是经常有机会出差去高海拔地区。

  丁正男经营着一个规模不是很大的公司。他更热衷于攀冰,而比较少去登雪山,原因之一就是不能长时间离开公司。他属于享乐派:"我们师兄弟很享受乐趣,从不给自己设定目标。在双桥沟,早上起来,喝壶茶,太阳很好,我们晒晒太阳,不想去攀冰了,就不去了。吃完中饭,下午又想去了,就又去了。一点也不勉强自己。"双桥沟是丁正男过去几年最主要的度假地,他也见证了中国攀冰族在2005年的一次爆炸式增长。此前,每年春节前后双桥沟的攀冰季,前来攀冰的人不过三四十,从2005年开始爆炸式地增长到一二百。丁正男会为自己设定更高的难度目标,不过从不勉强。眼下,他正积极筹划去珠峰攀冰。"双桥沟的海拔是3800米左右,我想知道在6000米的地方会是什么感觉。"

  十一郎已经知道这种感觉。他的想法似乎永远要比好朋友更多些,他希望自己的高海拔冰川攀冰可以结合冰川考察等环保内容。对于自2003年以来进行得如火如荼的珠峰商业攀登,十一郎在自己的博客上写道:"不论采用什么方式,不论有多少人曾登顶过它,对于不足以依靠自身能力攀登珠峰的登山客户而言,珠峰永远是一座伟大的山峰-它是一面'照妖镜',人类所有的本性将在此得到充分的放大和显现。"

  在他而言,攀登早已不仅仅是最初的为了好玩,而是一个人"自由意志的体现":"人生中很多事情,只能选择怎么做,但不能选择做不做。比如工作,你可以选择做什么工作,但不能选择不工作;比如结婚,你可以选择和谁结婚,但不能选择不结婚;比如孝敬父母,你可以选择怎么孝敬父母,但不能选择和父母一刀两断。登山,在了解其中的甘苦之后,你可以选择坚持或是放弃。它要消耗生命中很多东西-时间、金钱、劳动、体力、风险……作为一个成年人,你拥有了自由意志,才不至于活成'行货'。"

  "只有山,不曾远离",是十一郎使用了多年的网络签名。

  小贴士:

  起源 攀冰起源于登山,更确切地说是雪山攀登。在雪山攀登过程中,有些时候冰壁是无法绕过的。1970年代之前,冰壁攀登经常成为雪山攀登中难以逾越的障碍。1960年代末,欧洲一些登山爱好者根据多年积累的经验发明了带锯齿状镐头的冰镐和带坚硬前刺的冰爪。许多登山者使用这些改进的新装备到处寻找冰壁进行攀登,并在此过程中进一步改进装备和技术,攀冰逐渐成为一项相对独立的运动。

  特点 与雪山攀登相似,攀冰也算得上是一项极限运动。当然两者还是有区别的:登山更多地是一项有氧运动,对耐力要求很高;攀冰更倾向于无氧运动,对技术、爆发力和耐力有同样高的要求。因此,虽然攀冰起源于雪山攀登,现代攀冰却很少在高海拔地区进行。

  装备攀冰对装备的要求非常高,称得上是"从牙齿武装到脚趾"。攀冰装备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登山、攀岩通用装备,包括绳、安全带、高山靴、快挂等;另一类是攀冰专用装备,包括攀冰用头盔、冰镐、冰锥、冰爪等。进行一次攀冰活动,往往需要携带三四十公斤的各种专业装备。

  团队 一段不长的冰壁可以单人攀登,如果冰壁比较长,则需要团队协作。团队攀冰的过程大体是这样的:领攀者先行,每隔5-10米建立一个临时保护站,到达某个阶段高度后,建立上方保护站,保护队友攀上同一高度;然后换人领攀,继续向上;通过几次轮换,共同征服一个比较高的冰壁。团队攀冰的意义在于,由于领攀(又称先锋攀登)需要消耗比跟攀大很多的体力,因此团队协作可以征服更大的难度。一般情况下,团队人数为2-3人,每人每次领攀距离不超过60米。

  风险 作为一项极限运动,攀冰存在一定的风险。这些风险包括:雪崩,不够坚固的冰壁,落冰(处于较高位置的攀冰者不慎制造的落冰会伤害下方的攀冰者或保护者),领攀者脱落,等等。有攀冰大师认为,风险等同于暴露于风险中的时间乘以出现风险的可能性。因此,大师们的建议是:趁身体状态好的时候尽快征服一个冰壁,然后一秒也不要停留,立刻离开。更多的知识、更仔细的观察和更丰富的经验有助于减少风险。

(责任编辑:曾玉燕)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丁正男 | 紫笛 | 孙斌 | 王秋杨 | 于攀冰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商机在线
医 疗 健 康 保 健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