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社会要闻 > 世态万象

美剧影响将超越韩剧 网络已成文化重要传播渠道

  流行文化这样影响我们的生活

  文/饶曙光

  编者按

  根据FOX的“官方”消息,《越狱》第三季将在今年9月17日播出第一集。在没有《越狱》的日子里,“越狱”迷们开始仔细深入的讨论每一个角色和细节,甚至前一段时间有报道说,有一些“越狱”迷对《越狱》中的几个环节进行实地模仿实验,一时引起不少关注。

  《越狱》的流行已经是多半年之前的事情了,记得当时有个朋友对我说,他们寝室几个哥们儿的学位论文就是在追逐《越狱》和《绝望主妇》中慢慢完成的,多亏有了《越狱》,使得写论文的那段暗无天日的时光多了些许轻松。大学生中的不少人都慢慢习惯了每人各抱一台电脑看韩剧或者美剧或者日本动画的寝室生活。有调查显示,包括《越狱》在内的美剧的观众大多都是受过较高教育的大学生和白领群体,收看美剧多少成了他们生活的一种姿态。这让我想起了前一段时间,一位同事发现我们有人没有看《越狱》时,不小心就露出了不屑的神情。一不小心《越狱》也成了引领风潮的一部分,《越狱》的魔力正在影响着我们的年轻人。

  远去了很久的《越狱》再次回归,人们还会不会像期待《越狱》第一季那样守在FOX免费电台前收看《越狱》呢?

  1. 《越狱》,你看了吗?

  2005年8月29日,美国FOX电视台开始尝试播出《越狱》(PrisonBreak)第一季,故事可谓是惊心动魄,第一季结束时,主角迈克尔·斯科菲尔德(Micheal Scofield)不可思议地在他集结的一帮狱友的帮助下逃出了监狱。令制片方没有想到的是,《越狱》开播创下了收视奇迹,前13集首轮播放中平均每集吸引860万观众,而最后一集的收视人数更达到1200万。《越狱》第一季所创造的收视奇迹促成FOX公司制作第二季,2006年3月,《越狱》第二季开始播出。

  美国《娱乐周刊》曾对2005年9月开始的电视季进行过大盘点,《越狱》以极具魅力的男主角、出色的创意和严密紧凑的故事,当选为最佳新剧的第一名。据FOX官方网站的统计,总共有1800万观众收看了《越狱》;而尼尔森的收视统计还显示,这个数字已创下了电视淡季七年来最高的周一收视纪录。

  《越狱》第二季还在美国本土播出之时,中国的许多美剧迷通过下载与美国同步看《越狱》,所受到的追捧程度跟美国本土比起来有过之而无不及。在中国一些下载网站中,《越狱》名列美国电视节目的下载量榜首。第二季的中文版已经有超过250万的浏览量,差不多是很长一段时间最受欢迎的美剧《绝望主妇》的十倍。与20年前《成长的烦恼》等美剧的引进不同,《老友记》、《绝望主妇》、《越狱》等美剧正通过网络在中国迅速传播和流行。

  其实,《越狱》的故事并不新鲜,绝对谈不上什么“革命”或“创新”。从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越狱》不过是电视剧版的《肖申克的救赎》。这样一部本来在美国电视剧市场开始走下坡路的电视剧,却通过互联网在中国奇迹般地成为了社会热点和潮流。

  需要指出的是,观看《越狱》的人群主要是以学历相对较高的中青年为主,主要是学生和白领阶层。《越狱》的魔力已经衍生为一种独特的传播现象和含义丰富的文化现象。

  2. 美剧资金向导的制作方式

  美国电视剧的制作流程高度工业化,有经验和眼光的制片人往往是在众多的故事中选出他们认为有市场潜力的东西,采用每周播出一集这种投石问路的原则来进行制作,而且往往是先拍一集出来进行试播。《越狱》制片米歇尔在谈到《越狱》的制作过程时透露,《越狱》的最初创意来源于一个女孩子的突发奇想:是否可以拍一个男人进入监狱里去营救他的兄弟的故事?米歇尔说,《越狱》第一集拍出后,公司选择不同年龄层的观众志愿者组成一个评审团看片,收集相关的详细的数据。决定投拍后,接下来才是剧本创作。

  美国电视剧剧本创作方式是团队性质的,不同的编剧分别负责不同的情节线索以及高潮部分的设置,然后再把每集的故事内容紧密地编织起来,经常一集电视的编剧多达十人左右。与大多数美国系列剧一样,《越狱》是边修改、边制作、边播放,由观众的口味和反应来决定电视剧的走向。根据FOX网站的最新消息,《越狱》从第三季起正式更名为《入狱》(PrisonIn),更名的原因,据说与网上观众的强烈呼吁不无关系。

  美国电视剧的制作流程是与它的播出体制相吻合的。美国的电视剧播出完全以收视率为前提,如果收视率能超过某个百分点(一般为8%-10%),那么广告商的订单就会像雪片般飞来,制片方对该剧的投资也会相应提高,电视剧的质量也就会得到保证,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但是一旦收视率低于某个百分点(一般在5%左右),制片方就会考虑削减开支,广告收入也就会减少,可供剧组支配的资金也会相应减少,电视剧的质量就难以得到保证,也就会形成恶性循环。如果低于电视台的最低收视极限(一般在3%左右),那基本上就只能寿终正寝了。

  我国电视剧的制作流程和播出方式与美国有很大的差异。一般来说,我国的电视剧总是先全部拍好了然后拿去放,而且总有地方可以放,所以制作上没有预设的目标及其特定的观众群体。只要请得起一两个所谓“大腕”,就不怕没有销路收不回成本,所以也就没有强烈的压力和危机感。我们的电视剧批评方法则从纯艺术角度要求电视剧,以衡量经典文艺作品的标准和套路审视电视剧文本,只注重分析电视剧在艺术上的成败得失,而拒绝从传播的角度去审视和观察电视剧。所以,无论是创作者还是制作者,很少或者几乎不去收集观众的意见和市场的反馈。

  美国电视剧的制作流程和它的播出体制保证了观众的意见是决定性的力量。美国电视连续剧的制作方式对中国连续剧的启示是不言而喻的。中国是世界上的电视剧大国之一,2005年电视剧就已经达到514部、12451集。但“闭门造车”的倾向使得众多的电视剧积压而无法在电视台播出,或者播出后收视率极低,造成了相当大的产业浪费。

  一般说来,美国的电视节目市场划分得非常细致,不同性别、年龄和文化背景的观众都会被列入不同的收视人群。此外,在美国,各种类型的剧集都会有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观众对一种类型的剧集产生审美疲劳,那些冷门的类型就会上来。比如说数年前最长盛不衰生命力最强的是情景喜剧,比如《Friends》等,可以说是推出一部火一部。在年终TOP TEN收视排行榜上,情景喜剧几乎无一例外地名列榜首。但是随着《Friends》、《人人都爱雷蒙德》这样的老牌室内情景喜剧落幕之后,剧情剧开始走红,《24小时》、《迷失》、《越狱》、《英雄》这些新鲜面孔成为人们追捧的对象,《越狱》诞生在这样一股剧情剧的热潮中,可谓生逢其时。

  3. 主流文化价值建构及其传播

  《越狱》的最大卖点就是悬念。《越狱》从一开始就剑走偏锋,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设下了“越狱”这个足够吸引观众的悬念,让整部电视剧的成功有了一个极具人气的开头。但是,《越狱》并没有仅仅局限在主人公逃出监狱的过程,整个案件背后的阴谋占了电视剧三分之一的篇幅,一个个看似无关的线索集中起来,逐渐指向一个涉及政府高层的政治阴谋。《越狱》的看点在悬念之外还在于穿插了政治阴谋、惊险谋杀。而在展示政治阴谋、惊险谋杀的过程中,美国社会的黑暗暴露无遗,令人目瞪口呆。而且,越狱本身就是一项重大的恶意刑事犯罪,其性质不亚于杀人放火。

  然而,这一切只是《越狱》的表层。越狱与反越狱,救援与反救援表面上看都是典型的“以暴制暴”。但“以暴制暴”的后面,集中表现的依然是正义与邪恶的生死搏斗,以及对社会正义的呼唤与彰显。它告诉人们,弱势群体在遭遇政治邪恶势力残酷戕害无法通过正当渠道维护自己基本权益的时候,奋起反抗甚至以暴制暴是一种可以被人们接受的方式。只要正义在你一边,即使你越狱、袭警、偷越国境,屡屡犯法你也必将得到公正的“审判”,你所代表的正义必将战胜邪恶,并最终得到法律的认同。这就是美式主旋律亘古不变的信念和定律:上帝的最后审判是公正的,法律最终是公正的,正义必将战胜邪恶。尽管我们还不知道《越狱》的结局,但它也应该是与绝大部分美国好莱坞大片一样,一定是正义获胜的大团圆结局。

  无论是越狱题材的电影《最后的城堡》、《肖申克的救赎》、《金钱和探戈》,还是电视连续剧《越狱》,一方面大力批判和猛烈抨击美国的丑恶,甚至美国制度本身,把美国副总统、总统设定为地地道道的坏人;但另一方面,却不遗余力地把美国人所信奉的价值观念塑造成全人类共有的普适价值,把美国的社会、政治制度塑造成一种具有全人类普适性的社会、政治制度。

  《越狱》的精彩其实很大程度上在于它强烈的政治讽喻和批判意识,它对美国司法制度和监狱生存状况“黑幕”的大胆“揭露”,给观众带来强烈的现实刺激和心理认同。其实,这正是电视剧制作和观赏的游戏规则:猫抓老鼠。从心理分析角度看,电视剧主要是通过“快乐原则”吸引观众。

  为了最大程度的满足观众的潜意识欲望和宣泄人们被压抑的情感,美国警匪题材的影视剧不惜把“老鼠”写得很强大,它们可以为所欲为,横行天下,甚至无所不能。事实上,这个过程越是“延宕”,观众的快感就越大。但最终,“老鼠”还是逃不脱“猫”的手心。就是这样,美国警匪题材的影视剧在最大程度地满足观众的潜意识欲望和宣泄人们被压抑的情感的同时,最终让观众认同的是美国的社会制度、法律制度、主流意识形态和主流文化价值观念。

  相比之下,我们的影视剧建构、尤其是传播主流文化价值的能力显得很不够。比如《五颗子弹》以一场特大洪水为背景,以“一个狱警,三个犯人,五颗子弹”为贯穿线索,艺术地再现了一名老狱警和他押解的几名犯人,在安全转移途中发生的惊险、离奇和有趣的故事,并通过几个主要人物美与丑、善与恶的碰撞,来表现人性之美。影片原名叫《仁枪》,其实更贴近影片的主题,因为狱警的五颗子弹都不是致人于死地,而是为了救人。后来是因为商业的缘故才改为《五颗子弹》。影片把国家意志、社会稳定、人性颂扬,附以儒学的伦理精神,提炼出“仁爱”的主题,可以看作是主旋律影片“儒学化”的一种尝试。影片还巧妙地把主旋律儒学化的感化效果进一步符码化,用人物、场景、物件、对话等等符码取代了说教,通过代码式的叙事结构把它表达出来。这种立足于特定国情和本土文化传统来建构主流文化价值的创意和努力都是值得充分鼓励和肯定的,它或许就是中国主流电影、尤其是主流大片的健康发展之路。但是由于剧情有明显的漏洞,人物性格不够鲜明,台词也不够精彩,所以很难让观众在观赏的愉悦、快感和感动中不知不觉地感受到“仁爱”的主题。人们都熟悉马克思的那句名言:最美的音乐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不是对象,没有意义。反过来,音乐的耳朵如果没有最美的音乐,那同样没有意义。

  随着劳模、英模人物的故事不断被搬上荧屏,英雄人物形象成了我们影视剧的热点。但是,由于我们的英雄缺少“人性内涵”、“个人内涵”,难以对大学生和年轻的白领阶层这些群体构成强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塑造英雄人物形象固然很重要,但让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乐于接受更重要。对于中国当前的影视剧创作来说,最大的问题还不在于表达主流文化价值、核心价值,而在于如何使主流价值、核心价值让观众乐于接受并得到有效传播。当下中国年轻观众是“看碟的一代”,他们“有机会”看到全世界最好看的电影,也“有机会”同步看到全世界最好的电视剧。如果中国的影视剧创作不去深入研究年轻观众的心理和欣赏需求,不去适应他们的心理和欣赏需求,就有可能变成“自娱自乐”。

  4. 网络已成文化的重要传播渠道

  由于电视剧制作方式和播出方式的不同,也由于文化的差异等等原因,美国电视剧在中国的传播并不是一帆风顺。中美明显的文化差异抑制了美剧在中国的流行。中国普通的观众更喜欢看日剧和韩剧,因为尽管中国与日、韩国情不同,但文化实属大同小异,所以中国老百姓看韩剧、日剧比看美剧更有亲近感和认同感。因此,美剧有一段时间差不多淡出了中国观众的视野。

  由于美剧价格昂贵以及文化差异、播出方式的不同等等原因,我们主流电视台并没有大规模地引进美剧。事实上,某些地方电视台是违法公开播出未引进的《越狱》。因为根据调查,目前国内仅香港明珠台购买了《越狱》的版权播出。而且,广电总局有关负责人还专门解释了不引进《越狱》的原因,说是为了维护未成年人的生存环境,在2004年限播涉案剧以来,所有引进剧里面的涉案剧全都不引进了。因此,美剧在中国主要是一种以网络为根据地、以光碟销售为强大后备的灰色流行方式,所以有人称为是“隐秘流行”。《越狱》第一季还是以DVD传播为主;而到了第二季,网络已经成了最核心的传播渠道。互联网上的视频资源以滚雪球式的速度扩充,逐渐累积成一个庞大无比的视频内容库。宽带快速进入1亿多中国网民的家中。互联网使得从美国电视台播放一集《越狱》,到中国网民通过有关途径下载中文字幕版本的新片,相隔不过12小时。沿着《越狱》的传播轨迹,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互联网上一个完整的视频发布系统已然成形。

  网友们对剧集的热爱也达到了狂热的地步,超出了单纯的喜爱,从最初的预告片播放、剧情预测、剧情点评,到后来专门成立论坛,为心爱的剧集进行个人创作。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特别是所谓web2.0的到来,电视与网络呈现出越来越强烈的融合趋势,而新媒介的出现及其传播方式的改变也使得电视节目制作发生了一些深刻的变化,进而也影响受众的收视行为。新媒介环境下的受众行为正在发生种种变化,受众也越来越有选择权和主动权。通过互联网,观众能够通过鼠标控制电视,消灭频道,消灭播出日程表。电视剧作为老百姓的一种娱乐方式,顾名思义,它的最大的载体本来应该是电视而不应该是互联网。但这一定律正在逐渐被打破。AOL首席执行官乔纳森-米勒曾说过,“互联网视频将取代电视机”,这一天或许真的会在未来的某个时刻到来。

  5. “从没有过一部电视剧能这样影响我的生活”

  如果说日剧、韩剧、港剧的主流收视群体是家庭主妇及其他比较有闲的社会群体的话,那么美剧的主流收视群体则主要是中青年,且学历较高,属白领阶层。有人因此认为美剧在中国的传播接受范围有限,接受群体有限,所以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和冲击。但笔者认为这种说法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作为美剧的主流收视群体的高学历人群的比例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深入在不断地扩大,美剧的观众群体也将会不断扩大。而且,美剧的流行形成了一种时髦的社会潮流。大学生群体和白领阶层与普通的观众相比,他们占有更多的媒介资源与文化资源,因此把看美剧成为了一种时尚;在收看美剧的过程中还潜藏着一定的心理优势,那就是认为看美剧意味着紧跟时尚潮流,和世界同步。更重要的,无论是大学生还是年轻的白领阶层,他们的价值观念都还在形成之中,某种程度上他们是我们国家未来的精英阶层。事实上,美剧本身就包含着丰富深刻的文化与意识形态含义,所它展现的美国生活方式代表了一种强势文化,令大学生群体和年轻的白领阶层心驰神往,并且已经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因此,提出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绝对不是无的放矢。

  当下,电影观众和电视观众处于越来越明显的分流、分化状态。电视观众越来越趋于老龄化,而且主要是以家庭妇女为主。有传播专家就很郑重地呼吁:要警惕电视观众的老龄化趋势。但从另一个层面而言,正是由于电视观众的老龄化趋势,使得韩剧的流行至多不过是赚取众多的家庭妇女的眼泪而已,并不能对我们未来的文化安全构成实质性的威胁。与电视观众的老龄化趋势相反,电影观众则越来越趋于年轻化。据相关调查和统计,看电影的观众平均年龄只有二十多岁。美剧的传播和流行在很大程度上分流的是电影观众,而不是电视观众。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美剧的风头已经盖过了好莱坞电影。

  2000年以后,技术主义泛滥的好莱坞电影显出疲软的状态,出现了退化,太多的高科技、太多的空洞故事和太多的苍白人物,丧失了艺术想象力和丰富的人文内涵,只是一味地依靠电脑技术来营造视听奇观。美剧却正好弥补了好莱坞电影已经丧失的精华部分,坚持了剧情片的核心价值观:吸引人的故事、性格鲜明的人物、各种矛盾、悬念等等,比如《越狱》。而且,美国的一些热门电视剧在类型化上还做出了更多的探索和创新。因此,从《欲望都市》、《绝望的主妇》到《越狱》,正在成为最被看好的流行文化,受到了观众的热烈追捧和欢迎。

  事实上,美国文化正通过书籍、音乐、体育、电影、电视等手段,越来越大地影响着整个世界的文化形态,就像麦当劳转变了全世界的饮食习惯一样。尤其是美剧,其走势越来越强劲,收视率纪录屡屡被打破。2004年5月6日,三千多名美国人聚集在纽约时代广场的超大屏幕前观看《老友记》的大结局,无数人为之感动落泪,收视率甚至超过总统竞选。而在遥远的中国一所大学的校园里,当《老友记》中六个主角挨个走出熟悉的场景时,不少女大学生留下了眼泪。她们表示:“从没有过一部电视剧能这样影响我的生活。”有时,美国电视剧的编导配置甚至胜过好莱坞电影,并将更多地承担传播美国文化的功能。有专家统计,美国控制了世界上75%的电视节目,每年向其他国家发行的电视节目总时长达到30万个小时,这其中,卖得最多的就是美国电视剧。毫无疑问,美国人在卖出电视剧的时候也输出了他们的主流意识形态和主流文化价值,并且成为美国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面对《越狱》等美剧的流行,不能仅仅从传播角度、法律角度、经济角度考虑问题,更应从文化角度考虑问题。面对巨大的文化挑战和可能产生的文化危机,应该有强烈的忧患意识,而不能掉以轻心。当然,更重要的,是要有相应的、有效的对策。

  (作者系中国电影资料馆研究员)

(责任编辑:魏成)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米歇尔 | 肖申克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商机在线
医 疗 健 康 保 健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