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记者 卢汉欣 实习生 骆凌巍) |
陈琼珂、刘丹
教育部日前再次强调:要求各地高校从2007级新生开始按班级住宿,原则上不允许学生自行在校外租房居住。
这一“禁租令”是教育部近几年来在此问题上的第三次表态。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认为大学生住在校内集体宿舍可以保证学生安全,加强学生自我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一举多得;但也有一些人认为,学校集体宿舍软硬件设施、管理机制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禁租令”在现实生活中很难得到彻底执行。
入住大学宿舍:既安全、又经济
日前,教育部明确表示,原则上不允许高校学生自行在校外租房居住。
为何重发“禁租令”?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对媒体表示,班级是学校工作的最基层,也是学生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要载体。组织学生按班级住宿,有利于学生集体主义观念的形成,有助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也有助于学生健康成才。
据介绍,目前,高校内因班级或集体住宿引发的意外事故相对较少,相反,学生在校外租房却频频出现煤气中毒、遭遇偷盗抢劫、被杀以及因孤独寻短见等安全事故。
部分高校管理学生工作的负责人表示:我国多年来的实践证明,组织学生按班级住宿是当前加强学生教育和管理的有效方式。由于许多大学生还处于不成熟阶段,“禁令”无论从学生安全、学校管理等方面看,都是有利无害的。
采访中,上海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槐伟鹤认为教育部的“禁租令”是为学生们着想:“由于大学生们经济上还不能完全独立,大多靠父母生活,在外租房不仅会加重自己的经济负担,还存在安全隐患,所以学生入住学校宿舍,相对而言,既安全又经济。”
同济大学英语系大二学生潘维怡说,她的同学中出去租房的极少,校外租房“不利于互相监督促进学习”,集体生活可以让培养容忍、合作和珍惜等很多现在独生子女所缺少的品质,即使同学之间真的合不来也可以“通过换寝室来解决”。她认为,住在学校集体宿舍是大学生们比较明智的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