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期《奥运来了》
一、 我和2008
王小节:“观众朋友周末好,欢迎收看《奥运来了》,我是小节。今天我们演播室请来一位神秘嘉宾,大家看看他是谁,刘德华,给大家打招呼。”
刘德华:“大家好,我是小华。
王小节:“其实今天我们为什么要请刘德华这期节目来作客呢,不如我们先看一个短片,MV。”
王小节:“这是华仔为北京奥运会倒计时一周年创作的歌曲,为什么会创作这么一首歌曲呢?”
刘德华:
“其实这个概念是很多很多年前已经资助那些残障运动员,然后每一次他们比赛完了之后,有一些成功,有一些失败,每一次等他们回来我就准备了金牌,每个人送。就是那个感觉。我觉得只要你真的付出了所有的能力,然后你做好你自己的本分,那你就是第一名了。”
王小节:
“那你什么时候开始关注这些残疾人呢?”
刘德华:
“很久了,在1992年巴塞罗那就已经开始知道了,知道我们香港成绩也是不错的,去看看。看了之后,就被感动了。回来就跟他们结缘到现在,离不开了。”
在MV中,刘德华演艺生涯中第一次饰演了肢残人士。故事主角是一个积极乐观又热爱运动的速递员,然而在一次车祸中失去了一条腿。在痛苦挣扎和沮丧中,主角在电视中见到了残奥会项目。残障运动员为胜利拼搏的镜头刺激了他。终于,主角重新燃起生活希望,再一次站到了运动场起跑线上。为了拍摄这个MV,刘德华自掏腰包150万港元,到北京取景,只用三天时间就完成了所有拍摄。刘德华想通过这首歌和MV,告诉所有人:天生我才必有用,只要肯努力,每个人都是第一名。
王小节:“这个MV的制作只有三天时间,而且你以前没有演过肢残人士,你怎么可以那么入戏呢?”
刘德华:“可能因为跟这些人接触很多,因为我不只是平常奥运会或者是有一些比赛的时候才看到他们。平常有时间都会见到他们。平时有一些还在我公司工作。因为他们需要锻炼,所以一个礼拜可能就只有三天上班的时间。其他的老板可能就不行了,所以就在我公司上班。”
王小节:“在这几天的拍摄过程中,有没有什么幕后的故事特别难忘的?”
刘德华:“就是在长城,我们拍的时候,有很多很多游客,大家见到我拍照,因为我们时间很短,然后开始跟他们说的时候,他们会发脾气,为什么不拍,为什么不签啊,我说我们没有时间,我们要拍一个关于奥运的残障人的运动员,他们听了明白了,他们乖乖站在旁边,我觉得那个是蛮感动的一件事情。”
王小节:“现在北京的征歌活动,都搞到第四届了,为什么现在才出手啊,创造一首歌?”
刘德华:“前一阵子,前奥运的时候,我跟他们研究,希望我写一首歌给他们,现在我还不知道会不会变成他们的歌,那另外我还在创作的跟奥运的,就是我差不多三个月内,就要完成。”
王小节:“能不能透露一点?”
刘德华:“我希望能用孔子的那个角度,然后写和谐的那个(主题)。因为这个是鼓励的,那个是和平的。”
王小节:“看了有报道说,你还准备学习一些秧歌这样的元素,投入歌曲创作中吗?”
刘德华:“对,那是前一阵子,因为跟西洋的乐曲配合起来可能中间有点点那种感觉,但是不能整个歌都是秧歌。”
王小节:“如果说我们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歌曲,让你猜想一下,应该是什么样的风格,你觉得会比较不错?”
刘德华:“如果我想到,我就写了,我还没想到,我觉得应该有一点点国际性的味道,但是一定要保持我们中国人的元素。”
王小节:“你觉得中国的民族的这样的乐曲的旋律,跟西方的乐曲容易融合吗?个人觉得?”
刘德华:“音乐应该没有分别的,看怎么样配合。你看那个比重,按我们中国的风多一点点,还是西洋多一样点,如果拿到很准确才可以。”
王小节:“如果说到开幕式,愿意买票当观众呢,还是在上面演出?”
刘德华:“这是奥委会他们自己去安排,当然如果我真的有机会的话,那我真的很愿意去做,如果没有机会的话,我一定在现场支持那些运动员的。”
王小节:“变脸现在学的怎么样了?”
刘德华:“不错的。”
王小节:“一分钟能变几张?”
刘德华:“一分钟变很多了。因为现在应该我现在变六张,我大概在就是在一分两分钟里面变。”
王小节:“也有报道说,你要在开幕式上表现变脸?”
刘德华:“完全没有。因为我觉得如果奥运的话,我觉得作为自己最擅长的东西,然后变脸不是我最厉害的,然后我觉得在内地有很多很多人,他都可以变得很好。我觉得在奥运表现那些,一定是最优秀那种。”
平日里十分忙碌的刘德华其实也像他的MV主角一样,是个十分爱好运动的人。在MV中,刘德华第一次戴假肢,尽管在拍摄过程中经常出现各种意外情况,但能够戴着假肢拍摄出运动的感觉,也全靠了他往日的运动功底,还有从运动中领悟到的坚持不懈体育精神。
刘德华:“其实我在学校的时候,也跑过,一百米很快的,我也是跑110米的跨栏。那个时候大概在快的时候大概24秒、25秒,再开始,不是那个,但是在年轻的时候,还是算不错的一个运动,一百米,我最快是跑11.3秒也蛮快的,5、6年前还跑过一次12秒,就跟残障运动员一起跑。”
王小节:“平时喜欢什么样的运动?”
刘德华:“跳水。”
王小节:“跳水?”
刘德华:“我喜欢看跳水。我跳水很厉害的。”
王小节:“去看跳水肯定看了,还有什么比赛,觉得一定要去?”
刘德华:“其实这一次真的,因为很靠近香港,可以多看。因为中间可以,如果没事的话,可以回到香港工作嘛,因为我想看排球、乒乓球、羽毛球、那还有就是那个体操、还有刘翔。”
王小节:“很贪心,买到票没有?”
刘德华:“没有。有一些已经定了,就是开幕式的票。”
王小节:“刚才说到你喜欢看跳水,但你喜欢从事什么运动啊?”
刘德华:“我现在只是打保龄球,但是奥运没有这个活动的,不然的话,我就参加了。我第一年去看开幕的那个,它就有了一个比赛,就是马拉松的那个。他就可以在还没有比赛之前,他就设了另外一个平民可以参加的,只要你把这个16里跑完,你就会有一个奥运的那个证书。那就好象参加过奥运会,我就参加了一次。小弟我就有一张。”
出于刘德华的健康形象和对残疾人的关爱,2006年9月6号,刘德华被聘为2008年北京残奥会爱心大使,见证了北京残奥会吉祥物福牛的发布。这让刘德华和北京奥运会、北京残奥会有了更紧密的联系。
王小节:“你当这个残奥会的爱心大使之后,都做过哪些事情呢?”
刘德华:“前一阵子,做一个志愿者的那个活动,然后帮他就是写写歌,希望就是他们会喜欢,然后有一些推广的活动,然后我做香港的,因为香港的残障运动员,他们也需要有人资助,做了一些推广,希望有一些这方面的人。”
王小节:“对北京奥运会了解多少?”
刘德华:“其实我从差不多两年前,然后我一直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北京拍戏。那常常会看到很多很多推广,排队、文明、义工,中间有一个残障的,都在推广这个。我觉得他们已经真的明天也是他们有的一个非常非常好的底子,我觉得真的准备好了。”
王小节:“你觉得香港能举行一个部分北京奥运会的马术比赛的话,对香港来说有什么意义呢?”
刘德华:“让我们香港人更加知道这是我们回归,这是中国的一部分。他们就觉得我们办奥运会这样,就好像我觉得香港的艺人,还有就是平常在市民,他们都觉得好像这个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一样。”
王小节:“现在就是说,香港人,身边的朋友,演艺圈的朋友,想到北京看奥运会的人多吗?”
刘德华:“很多。”
王小节:“他们都怎么说呢?”
刘德华:“他们常常会问我,这边有没有房子,他们有一些晚了,定不到房间了,已经就是一年前,都定不到酒店了,这样的。”
王小节:“奥运火炬也要传递经过香港,会不会当一名火炬手啊?”
刘德华:“我希望,但是我还没有收到。我觉得那个很美,因为我看过,我去应该是瑞士然后它有一个就是奥运会的博物馆。所有的火炬都看了,从第一届一直到现在,然后刚开始的那些木板都在,那我就看每一届每一届看了,我觉得我认为,我个人认为就是我们北京的火炬是最漂亮的。最漂亮,最有特色,最有质感的那种。”
王小节:“说到奥运会,其实老人和孩子都说,我想当奥运志愿者,好像觉得这是参与奥运的最好的一种方式了,那你个人觉得,其实当志愿者好像不太可能?”
刘德华:“那当然可能会影响到秩序了,其实志愿者他们的责任很简单,那当然有一些,因为我觉得有一种我很想做,就是开车送那些残障的,还有老人去现场看,如果有一些外国人来了,在交通上面不方便的话,你可以就是跟去定车,然后去服务,但不认识路。但是有一种是比较简单的,就是如果在大家时间上面能配合的话,在飞机场在酒店,有一些就是义工,他们拿着那些礼物,小礼物,那些就运动品,那些别针、纪念徽章,可以送一些糖果,要让他们平常生活你会觉得他们真的很不错的,中国是一个非常好客的那种。”
王小节:“最后一点时间,跟我们观众朋友,在奥运倒计时一周年这样觉得纪念的时候,说几句什么样的话呢?”
刘德华:“首先就希望我们全世界的中国人,都会继续,支持我们北京的奥运,然后也希望大家知道这种精神,去帮助一些他需要帮助的一些运动员,然后也把你们的爱心,让全世界知道我们,北京是一个非常非常好的城市。谢谢你们。”
王小节:“好谢谢刘德华,感谢今天刘德华来到我们的演播室,今天我们的节目就是这样了,期待2008年,关注奥运来了,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