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平方米的小书房放了7个立地书柜,柜子里摆满各式图书,书柜顶上的大包小包里放的也全是书;小小的卧室,靠墙立着一个大书柜,里面照样是书籍满满;客厅、阳台也被成包的图书占满。
走进石景山古城北小区“藏书状元”、69岁老人王树发的家,就好像陷到了书堆里,双目所及,无不是书。
一生践行“新读书主义”每月收入10%为购书专款
“自己再累也要读书,工作再忙也要读书,收入再少也要买书,住处再小也要藏书,交情再浅也要送书”,这是台湾学者高希均提出的“新读书主义”。
1964年,时年26岁的王树发从《中国教育报》看到关于“新读书主义”的介绍后,顿觉“醍醐灌顶”。从那时起,不管生活多么困顿,读书、买书、藏书成了他最大的爱好和享受。刚从首师大毕业、被分配到中学教书时,王树发一月工资是54元钱。但即便这样,每个月王树发节衣缩食,都会把自己收入的10%拿出来,作为购书专用款,月月雷打不动。
书摊、书店、书市,这三个地方是王树发最爱去的地方。不管工作多忙,身体多累,只要有书市,王树发都得去逛好几遍。他买的书种类繁多,但大多与自己的工作需要和兴趣爱好有关:教育理论、政治理论、科技读物、国内外经典名著、资料及工具书等等。久而久之,家中的藏书越来越多,放书的书柜也越买越大。发展到后来,书柜都放不下了,王树发就把一些不经常看的图书打包,凡是屋子里能够放的地方,全都塞满了大大小小的图书包裹。现在,王树发的藏书已达一万多册,2002年11月,他还被评为北京市的家庭藏书状元。
藏书不应捂在家捐出发挥其作用
1998年,王树发从他工作了一辈子的教育系统退休了。看着自己辛辛苦苦攒下的书,老人反而多了一些担忧:退休后,自己用到这些书的机会少了。都说书是良师益友,但自己把这些藏书都束之高阁,如何能让它们发挥作用呢?于是,王树发决定捐书。
王树发老家是顺义区仓上村,在仓上村附近有一所北务中学。对故乡怀有极深感情的王树发产生了为北务中学捐书的念头。他先给顺义教委打了一个电话,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对方很欢迎,并立即让北务中学负责人与王树发取得联系。王树发从自己的藏书中将适合中学生和中学教师阅读的教育和文艺类图书挑出来,并且花钱额外买了一部分图书,最后凑足了1000册图书,总价值约2万余元。今年1月,北务中学办公室主任等人开着一辆面包车来到古城北小区运书,社区还特地为王树发举行了一个赠书仪式。
仍在不断购新书捐书脚步不会停
现如今,爱书如命的王树发还依然保留着他经常购书的习惯。
琉璃厂的中国书店古旧书市、石景山“博古艺园”等地方,经常可以看到王树发的身影。但凡遇见自己心仪的图书,王树发的手就不由自主地伸进口袋里掏钱,这已经成了他下意识的一个动作。与此同时,他捐书的脚步也不准备停下。王树发说,他打算抽空去一趟北务中学,看看他捐献的那1000本图书有没有得到细致的呵护,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话,他准备再向该校捐赠1000册图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