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李洋)昨天,国家图书馆的藏书楼首次大规模对读者开放。原定100人的参观额度,很快就额满了,不得不又增加一组。最终,158位读者有幸进入书库,走在被工作人员戏称为“胡同”的巨大书架之间,循着传送书刊的专用轨道,了解了国图藏书、索书、传送书的全过程。
整个藏书楼从地下一层到地上19层,共20层,平均每层使用面积2000平方米,共藏书1600万册。其中基藏库中,1至6层主要收藏期刊,7层以上收藏图书。
读者借书时,借到的都是基藏库中的图书。1997年以前借书时,读者要手写一张索书单交给柜台,单子装在被称作“炮弹”的透明塑料桶中,通过气压传送装置发送到书库各个楼层。现在,读者只要在馆里通过局域网或在家里通过互联网填好索书单就可以了,书库各层接收到电子索书单后就可以找到相应的图书,把它们放在自走台车里。这些小车顺着传送系统专用轨道,不到5分钟就可以抵达外借柜台。读者如果是在馆内递交索书单,从交单子到拿到书,不会超过半小时。国图藏书楼中比较特殊的部分是保存本库。这里是履行国家总书库职责,入藏永久保存中文文献的地方。所有正规出版社每出版一种书,都要向国图缴送三本,其中一本就保存在这个书库里,其余两本保存在基藏库和阅览室中。保存本库位于地下1层和地上13层,保存了180万册书。库内常年处于18至22摄氏度。据介绍,在藏书楼地下二三层,还有善本保存库,但这里尚不能对读者开放。RJ188
图为:国图工作人员展示密集书架。
本报记者饶强摄RJ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