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咏月亮城
在我们扬州,有一句妇孺皆知的口号:烟花三月下扬州。相信许多朋友都熟悉,这是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一句诗。
或许李白没有想到,他的这句诗,成了如今扬州的形象代言词。扬州每年4、18都会隆重举办烟花三月经贸旅游节,旅游消费,招商引资,那种繁华,当真应了“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因此有人称扬州为“销金窟”。
与李白齐名的诗圣杜甫曾有一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句诗喻意深刻,昭示只有黎民的生活得到根本改善,国家才能更加兴旺、稳定。
在飘摇变幻的唐朝,杜甫这种忧民想法无异于是一种“奢想”,即便历经数朝数代,这种理想仍是个遥远的话题。
然而,今日扬州,一个融入当今多元化社会的城市,以人为本,建设和谐世界,已成为共识。十六大以来,本着建设一个“人文扬州、生态扬州、宜居扬州、和谐扬州”的目标,全市人民齐心协力,建设的热情前所未有。市领导班子与广大人民的共同愿望就是建设一个繁荣的扬州——传承历史文脉,促进名城复兴。
如今,扬城桃红柳绿,四通发达,楼群林立,群众生活得到明显改善。使得扬州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随着扬州城市吸引的魅力提升,许多海归派、港台投资者纷纷落户扎根,构成了扬州“三业”的新动力。创业高潮正在来临!
这真是:宜居天堂在扬州,投资兴业好去处。诗画瘦西湖、人文古扬州,给你宁静、还你活力。
是啊,扬州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以瘦西湖、平山堂为代表的景区深入人心,名扬中外。扬州的历史人文内涵,至今涵盖在人们内心,让每个人自豪、痴迷……
而我,扬州城一个普通的市民,便以这几年的亲身经历,抛砖引玉,歌咏咱们的月亮城——人生本合吴,此身亦无撼。
我居住的那块地方,属于东郊,如今已经瞧不出郊区的样子。听老辈们说:这块地方本叫黄泥沟。为什么这样说?是因为路差泥烂,一到下雨天,人们简直无法出门。
我还强烈地记得一位熟人不经意的流露:黄泥沟,下弱三的地方。就是这块被嘲弄的地方,不仅修了马路,而且是规划中的东城一部。现在扬州又在城市东部规划建设“广陵新城”。
而我的父母亲就是在这片曾是荒田的地方,自力更生,从三间破草屋起步,盖上了大平房,又翻建了小楼房,而昔日周围的臭水沟、烂塘,则被我们填了,浇上了水泥。
然而这一切,仍被一些城市人用自诩的眼光歧视着,许多老城区姑娘不肯落户这里。
但是一些聪明敏锐的姑娘渐渐察觉,扬州步入了前所未有的复兴大业:规划越来越科学,城建越来越迅捷,一条条马路新建而成,一排排住宅拔地而起。由于市政府雷厉风行,大刀阔斧,决心从根本上改变扬州民众居住的现状。老城区改造,便是扬州城建的第一步棋。(其中“831”安居工程,使近2000户困难家庭解决了住房问题。受到了中央领导的赞誉。)随着老城区许多“鸽笼”的告别,住房这一曾经挥之不去的心痛症结,使许多家庭重塑新生。许多人圆了一个住房梦,那种家的温馨、和谐是任何语言形容不尽的。
随着西区的建设渐成气候,平衡东区,加快扬州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加快城市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的进程。把老城区人口向东西两端疏散,为保护古城腾出空间。
这决不是臆想,也不是文件里的计划,而是切切实实的事实。
随着东区规划的逐步明朗,许多人开始关注、惊叹东区的建设。是的,我庄前面不远处已矗立了东区最大的商业房:鸿泰家园。我们4队大茶炉前面的马路即将拓宽,这一切,在很短的时间,让我们心眩神迷,感慨万分。
有些聪明的“大姑娘”,“自甘委屈”,渐渐嫁了过来。我有时拿妻子开玩笑:“要是我和你迟谈一年,只怕现在娶的是扬州大姑娘。”
妻子白了我一眼:“德行,臭美了你吧。 谁叫她们眼拙,我这是慧眼识金。”
是啊,这里大部分楼房贴起了漂亮的墙砖,让许多人惊叹:这是别墅群吗?
在日落的临晚,我常常骑车出了路口,宛若步入两种世界,在我的庄里,我还想象出一些曾经郊区的味道,可出了路口,我却能强烈的感受到都市的文明。
夜晚,我在博客中和博友讨论:无论金地银地,都不如咱扬州的钻石级宜居宝地,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共建美好家园。
就在人们为现代化的速度震撼时,我也惊喜的发现,我的周围,不仅是住、行起了质跃的变化,而且许多细节产生了多米诺效应。
几年前我曾经拍照片投诉,我庄后面的一座桥,因残破不堪,垃圾成堆,对来往行人、车辆构成了很大的危险性。如今这座桥改头换貌,砌起了汉白玉护拦,庄内的几座土桥同样享受殊誉,土头土脸的小子变成了标致俊雅的绅士。
一位诗协的老会友偶然路过这里时,几乎不相信眼睛,大声赞道:“不错,不错,你们这儿也搞起小花园, ‘曲水连桥梳柳图’,妙得很!”
我谦虚的点点头,“只是河质还不太好。”
老会友连道:“要相信政府、领导,一步步来,扬州所有的河,最终会清起来,不枉生态城市之称。面包会有的,黄油会有的。”
我倍感信心一振,脑海中顿时涌出幅“夹岸垂柳桃花,小桥流水人家”的优美画卷!
很久前, 我们只有在公园,或者市中心才能体味更多的绿。而现在,扬州的每一条路,每一个小区,每一个广场等,大兴绿化,广铺树花,一年四季,无论春夏秋冬,城市涌绿簇红,让我们感到清新,感到美丽。市民们迎着晨曦,伴着晚霞,欢歌载舞、休闲健身,好一派政通人和、和谐美好的景象。
我不由想起市长季建业有一句家喻户晓的话,“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要GDP、也要绿色GDP,要小康、也要健康”。
是啊!桃红柳绿,草木争芳,四季迎宾。不再是瘦西湖的专利,而是全扬州的专利!无论大城小居,无论哪个角落,不再被遗忘。
前两日,父亲向我提了件有趣的事情,他踏三轮车外出办事,在路上,一个外地人坚决要坐他的车子,声称要到汪氏小苑看看。父亲古道心肠,兜着他一直转到东圈门,那客人为扬州的巷子文化如醉如痴,尤其看到扬州许多巷子经过改造,重焕新生,大为赞叹。谈吐当中,客人一再批评那种不保护城市历史内涵,横加粗暴规划的行为。
父亲是个扬州通,扬州城,巷子深,故事多,那客人听得频频点头,欢跃之情溢表于面,他为扬州的得力措施、宝贵经验感到欣慰,也让我们这些扬州人为之感动。扬州赢得“联合国人居奖”的奥秘是什么?其中之一就是城市建设延续历史文脉,祖先留下的白墙黛瓦、小桥流水、名宅老巷和扬州新城和谐地融合在一起。可谓“唐宋元明清,从古看到今”。
父亲常说:“人不能忘本。”我给儿子提名:思源,饮水思源!
是啊,在与文友讨论一个城市科学发展、和谐共建的话题中,我们论及了扬州始盛西汉广陵王,其带动一方经济繁荣,因己异心,最终落下谋逆下场;唐安史之乱,大批文人官贾南下,扬州一度繁荣兴盛,不过更多的是纸醉金迷、青楼楚馆的代名词;清朝康、乾几下扬州,因为古运河交通便利,盐槽极度发达,却也是君王宣扬文治武功的太平粉饰。
只有今天,在十六大的东风下,也在改革开放、四化建设多年来,扬州城真正走上了正轨。随着扬州获得联合国人居奖;润扬大桥的开通;中央电视台《天涯共此时》在瘦西湖成功举办;文化巨头贾平凹移居扬州等,扬州的文化、历史、经济,更为中外瞩目。
今天的扬州,不仅承前启后,而且在高效率的时代,创造了一个城市繁荣的神话——是旅游、生活的“妙境”,也是创业、和谐的天堂。
这就是我心中的圣地——扬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