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容洋溢在灾民脸上
(一)
贵州省金沙县沙土镇三联村后窝组的村民刘明东将自己的户口落在一个叫坪上村的地方,坪上村座落在沙土镇“沙三大道”开发区,现在,刘明东花了十几万元在这里买了一栋房子做着生意,房子的产权是他的,但“埋单”的却是当地一家名叫渝南煤矿的老板。
同样,与刘明东原来居住在一个村的葛大齐,现在也在沙土镇的新街买了一栋100平米左右的房子,因为嫌窄,葛大齐又在原来的基础上“重”了两楼起来,而他所耗费的这十几万人民币,也是煤老板掏的,只不过,掏钱的主子,是另外一家名叫南沙煤矿的企业。
类似刘明东、葛大齐这样“乔迁”到别的地方安家落户,且都是煤老板“埋单”的村民在沙土镇这个地方现在已经有好几十家,而在此以前,他们都生活在灾区,都是灾民,在祖辈居住的地方过提心吊胆的日子。
刘明东、葛大齐两家原来所在的地方属于天堂片区,“天堂”,这是个很动听也很容易让人往好处联想的名字。的确,要是在以前,生活在这个地方的百姓还是很撑得起面子的,粮丰林茂,地下遍地是“乌金”,仅在三联、红旗等几个村的地盘上,就有45平方公里的煤炭资源,这些地方的煤炭煤层富存较浅,露头煤分布较宽,自1997年进入开采以来,鼎盛时期大大小小的矿井达到200余口,就是到现在,几经整合,产量为30万吨、15万吨、9万吨不等的煤矿都还有十来间。
这些“乌金”在给地方创造经济效益、煤矿业主们“财源广进”的同时,留给村民们的是什么呢?
在沙土镇“地灾办”提供的一份材料中就这样写道:因煤炭开采,在三联、红旗等村相继出现地表开裂塌陷、山体滑坡、岩体开裂、水源枯竭、地面旋凼、裂缝串气、房屋裂缝、庄稼被裂缝冒出的煤气熏死等严重地质灾害,有数百亩耕地被破坏,大面积庄稼减收、绝收,而且灾害不断蔓延,直接威胁着6个村近8000人口的生命财产安全……。
可以想象,生活在“天堂”的这些地方,村民们哪里还有幸福可言!
由于“安身”之处岌岌可危,村民们穷尽各种办法,这里面不乏还有一些“过激行为”,但无非都是为了讨个“说法”。而在此之前,由于地方政府对地质灾害问题的处理一直没有一个可行的彻底解决方案,也无一个成功的经验可借鉴,对地址灾害问题往往都是采取以思想疏导为主,辅之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办法去缓解矛盾,治标而不治本,因此,导致矛盾累积升温,政府的威信大大降低,干群关系紧张,厂群关心恶化,灾民与煤矿矛盾日益尖锐。
紧张、恶化、尖锐到什么程度呢?像聚众堵厂、断路、上访、厂群械斗、张贴大字报、集队上街游行和聚集到镇政府抢吃、强行住宿办公室等事件在当时是屡见不鲜,频频发生的。
一组数据可以看得出这些事件的“频发”程度——
集体上访100余起;
阻止、破坏煤矿生产24起;
挖断矿山公路13起(其中,一次断路时间达三个月之久)。
由于矛盾的不断激化,2005年3月,金沙县沙土镇兰木村村民要求解决因地质灾害引起的搬迁问题而得不到解决后,灾区群众将通往煤矿的四条公路同时全部挖断,每处都有近100名群众轮班昼夜守护,并且发生了渝南煤矿组织上100名工人与当地200多群众械斗的群体性事件,造成4人重伤、15人轻伤。
时值一月之后,在三联、红联、天堂等6个村民组,近150个村民将玖圆煤矿通往煤矿和公路挖断,造成玖圆煤矿停产。
那段时间,不和谐的气氛笼罩着这些地方,成百上千群众上街找党委政府的麻烦,民不安居,煤矿企业不能生产,300余辆运煤车辆无煤可拖,相关服务行业停业,社会失业人员增多,党委政府已处于无法开展工作的困境。
但是,从“多事之秋”的2005年上半年到现在,不过“弹指”一挥间,这些后患问题就被很神速的得到化解,当地政府作了怎样的大手笔,从而化解了矛盾纠纷呢?
(二)
在金沙县沙土镇政府“地质灾害调处办公室”,悬挂着一面很大样的锦旗,锦旗上,在“人民的好政府”几个醒目的大字边上还有几行字点缀:“体谅人民困难,维护社会稳定,创造和谐社会”。这面锦旗,是2005年12月4日刘明东等从后窝村民组迁出的受灾群众100余人敲锣打鼓送来的,这是个冬腊月间的季节,要是在往年,光临镇政府的村民都是讨“说法”的居多。
面对这面“人民的好政府”锦旗,沙土镇党委书记胡登明他们感慨良多。
在群体事件一拨接一拨的时候,胡书记说他们的会议也是一个接一个,反复“扯”的自然也是地质灾害的处置问题,从2005年3月下旬到4月底一个多月时间,仅仅召开的这种专题会议就达到60多个,差不多天天都有会开。
在沙土镇的农村存在着大量外出定居转产的农户,他们有大量的可有偿流转出的承包土地和可出售的闲置住房,胡书记他们就是在这条珍贵的信息反馈中找到了彻底解决煤矿地质灾害的突破点。
于是,沿着这条思路,通过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反复协商、多方磨合,一套完整的《沙土镇有证煤矿开采区地质灾害赔偿搬迁安置方案》新鲜出炉。
“迁得出、安得下、稳得住、不反弹、能发展”和“政府出面、企业出钱、分散安置、统筹兼顾、依法办理”成为沙土镇地质灾害赔偿安置方案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至于“搬迁安置方式”、”搬迁安置范围”、“搬迁赔偿标准”等,反正在操作过程中可能涉及到的,在方案里面都有明确。
与此同时,沙土镇党委、政府根据煤炭开采区当前地质灾害的严峻形势,成立了地质灾害调查、协调、安置处理领导小组,设立了地质灾害调查、协调、安置处理办公室(简称“地灾办”),匹配了足额的办公经费,其目的就是保证地质灾害调查、协调、安置处理工作健康有序的开展。
而在天堂片区的灾区灾民中,也明确了由全体灾民会议推选出的灾民代表为协管员,参与整个赔偿搬迁安置工作中问题的处理。
在接下来的搬迁安置过程中,刘明东、葛大齐等和其他灾民一样,也经过如下的搬迁安置工作流程:首先,灾民向“地灾办”提交搬迁安置申请,“地灾办”在核实搬迁灾民符合何种安置方式后搜集整理资料送交人民法庭并帮助灾民完善依法索赔的证据材料后,提起诉讼,由法庭公开审理,依法予以判决;判决生效后,由承担赔偿责任的煤矿负责对灾民赔偿,这些赔偿金主要用于灾民搬迁前的所有开支以及在其他地方建房或购房以及流转土地的开支等等。
灾民在搬出灾区后,村委会将收回的灾民承包经营的土地依法转给煤矿治理,完善相关手续。灾民在新居地村委会完善流转土地经营权承包手续,经镇政府核实后,上报县政府登记办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变更手续。
(三)
自2005年5月初启动煤矿开采区地质灾害赔偿搬迁以来,在沙土镇重灾区里应搬迁安置的农户有125户526人,到记者发稿时止,法院已判决73户346人,赔偿总金额7439283元。
在已迁出的49户中,选择有土有房安置的25户,选择有土建房安置的11户,选择自谋职业无土无房安置的13户。其中到遵义县定居的3户、贵阳定居2户,有30户选择在沙土集镇周边8个村居定居,有13户从事运输、餐饮、修理、汽车配件销售等行业,其余的36户则从事农业生产和栽种时令蔬菜在集镇市场上销售,全部走上了生产生活的正轨。
对迁出灾民进行跟踪回访管理,帮助迁出安置农户解决迁入地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同时收齐所有资料,建立完整的永久性档案和建立定期回访跟踪制度,现在成为沙土镇每季度都要进行的工作至一。
(五) 后记
2006年4月11日的“今日传播”在《新闻调查:煤矿与村庄冲突背后的反思》中说:毕节地区是贵州省最大的无烟煤基地,煤炭累计探明储量约为250亿吨,约占全省一半,超过江南10省的煤炭保有储量之和,而毕节地区煤炭资源的远景储量多达760亿吨。
随着西电东送战略的实施,煤碳资源丰富的毕节地区赢来了前所未而的大好发展机遇。如今,毕节地区现有的560多个合法煤矿,煤炭年产量近3000万吨。煤炭资源的开发,使毕节地区迈入了经济发展的快车道,给产煤地区带来了滚滚财源。然而,随着煤炭资源开发利用力度的不断加大,伴随产生了一系列不容忽视的生态环境问题:耕地被占用或毁坏、地下水位下降、地表水资源枯竭、矿区周围的房屋开裂、地质灾害日惭频繁……昔日山清水绿的村庄伤痕累累,更为突出的是矿区村民与煤矿的冲突和矛盾日益恶化。
在这些地质灾害中,由于灾民的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威胁,而有关部门又没有制定统一的赔偿标准,再加上许多煤矿业主只顾自己赚钱,不愿对因自己造成生态和环境的破坏付账,因此,当地村民与煤矿的关系日趋紧张,有的甚至发展到直接冲突。
而金沙县沙土镇成功调处困扰以久的地质灾害,就有效解决了煤矿地质灾害存在的后患问题,
金沙县沙土镇地质灾害赔偿搬迁安置方案的实施,为政府松了绑,为企业解了困,为群众解了难,为公安解了负,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达到了预期目标,得到外界肯定,《法制日报》、《人民公安报》等中央级新闻媒体多次进行专题采访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