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 人民日报海外版

激情创业 扬威奋进创造更加繁荣富强和谐幸福的新威海(组图)

威海市委书记崔曰臣看望退休老职工

威海市市长王培廷查看受暴雨威胁的民房

  1987年,山东省委、省政府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作出了区划调整的重大决策:6月15日,国务院批复威海由县级市升为地级市;9月27日,地级威海市挂牌成立,从此开启了威海走向全面繁荣发展的新纪元。二十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威海市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踏着改革开放的奋进鼓点,乘着科学发展的强劲东风,解放思想,干事创业,抢抓机遇,扬威奋进,谱写了一曲又一曲与时俱进的崭新篇章。


  以发展为己任 聚精会神搞建设

  二十年来,威海市紧紧抓住第一要务不放松,坚定不移地推进又好又快发展。发展是硬道理,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出路。历届市委、市政府和广大建设者们始终以发展为己任,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建市之初就把区划调整和三年治理整顿作为重大机遇,创造性地执行上级指示,坚持有效益的速度能搞多快搞多快,经济发展迅速实现突破,1992年,生产总值突破百亿大关,在全省的位次每年前移一位,由建市时的第13位前移到第8位。党的十四大以后,我们鲜明地提出了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按特区模式办、照特区样子干”成为全市发展的主旋律,综合实力实现了大的飞跃。党的十五大以后,我们在发展中调整,在调整中提高,先后战胜了亚洲金融危机、三年持续大旱、经济体制转轨带来的一系列严峻挑战,质量效益显著提升,五年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幅高于生产总值9.3个百分点。党的十六大以来,按照“有条件的地方发展得更快一些”的要求,我们大力推进超常规跳跃式发展,一大批产业和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开工建设,五大产业群迅速膨胀,三大基地建设取得新的进展。2004年,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2005年,财政总收入突破10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突破50亿元。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形势下,全市上下坚持“在好的问题上不含糊、快的问题上不动摇”,好字当头、好中求快,经济社会保持了又好又快发展。经过二十年的艰苦奋斗,综合实力越来越强,发展质量越来越高、效益越来越好。按可比价格计算,生产总值和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7.8%和26.6%,分别由1987年的34.2亿元和2.4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1368.5亿元和131.9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0.1亿元。以全省2.7%的人口,创造了6.3%的生产总值、5.2%的地方财政收入。

  让威海走向世界 让世界了解威海

  二十年来,威海市大刀阔斧地推进对外开放,为经济腾飞插上新的翅膀。威海作为沿海城市,对外开放是立市之基、腾飞之翼。无论国际形势怎么变化,抓对外开放的决心没有变;无论国内政策怎么调整,抓对外开放的力度没有松,“让威海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威海”始终是我们坚定不移的指导方针。1990年9月16日,我们率先开通了中韩之间第一条海上航线,金桥轮的一声长笛,奏响了威海对韩开放的强劲序曲;1991、1992年,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相继设立,拉开了对外开放的大框架,以此为标志,威海开始步入以开放促改革、以开放促调整、以开放促发展、以开放促跨越的快车道。我们把对韩开放作为威海对外开放的重点。充分发挥与韩国地缘相近、人缘相融、文脉相通、互补性强的优势,积极开展对韩经贸交流与合作,创造了外资项目、利用外资、对韩贸易等多个第一,累计利用韩资46亿美元,占外资总额的67%,在威常住的韩国人逐年递增。我们把园区作为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以建设招商引资示范区、外商投资集聚区、加工贸易集中区、外来人才创业区为目标,两个国家级开发区和九个省级开发区白手起家、艰苦创业,昔日的荒滩秃岭变成了一片片现代化的新工厂,过去的芦苇草丛变成了欣欣向荣的新城区。为适应科学发展、集约发展的新形势,威海工业园、石岛管理区、科技新城、临港工业园、文登南海新区应运而生,正在成为区域发展新的靓丽板块。我们把全民动员、“三外”齐抓作为不断实现对外开放新突破的关键措施。从“外引内联、两头在外”、“筑巢引凤、借船出海”,到“千军万马奔外向”、“全民大搞加工贸易”、“扩大日港台,拓展欧美”,再到“威海以外都是外”,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格局已经形成。我们与13个国内城市、10个国外城市友好合作,经贸关系遍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13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威海,3000多家外资企业在这里投资兴业;全市实际利用外资占全省的比重由建市初的4.6%提高到13.5%,经济外向度由0.35%提高到54.3%。面对国际国内环境的深刻变化,我们及时调整思路,积极推进由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由注重数量速度向注重质量效益转变,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扩大开放。威海正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和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

  坚持改革方向 把改革引向深入

  二十年来,我们迎难而进狠抓改革创新,不断激发新的生机与活力。改革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创新是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在体制转轨的关键时期,在千变万化的形势面前,我们坚定不移地坚持改革方向,不回避、不退缩、不争论,不断地突破自我、超越自我、提升自我,以改革创新、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统一思想,推动工作。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激发内在活力,不失时机地把改革引向深入。在以“多予、少取、放活”为政策导向的农村改革中,我们提前取消了各项税费,加大了惠农支农力度,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在以产权制度为核心的企业改革中,大力推行股份制,积极支持企业上市,鼓励城区企业“退二进三”,大力推进“全民创业”,极大地激发了企业发展活力;在分配制度、住房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和公务通讯、用车制度改革中,认真贯彻上级政策,积极大胆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有效办法,取得了显著成效;在以优化发展环境为目标的行政体制改革中,坚持“政府创造环境、企业创造效益”、“院内的事企业干、院外的事政府办”,行政效能和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威海日渐成为各种要素充分聚集、各种活力充分迸发的创业热土。坚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积极主动地用创新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从提出“建立完善十大市场体系”,构建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基本框架,到用“四个转变”、“四个规律”、“四化”等理论观点深化对发展阶段的认识,我们不断对自己的实践进行总结、概括,推进理论上的创新。从落实机关岗位责任制,推行“小政府大服务”,到用“竞争竞赛、公正用人、考核评价、激励监督”等推进工作,我们立足于调动多数人持久的积极性,不断完善体制、健全机制。从“大胆试、大胆闯、大胆干”、“摸着石头过河”,到向市场、向群众、向竞争对手和学赶对象、向工作结果要出路、要办法,我们根据不同阶段的发展特点,不断完善和创新工作思路。从引进两处高校培育高层次人才到建立“政企才联金”的科技创新体系,我们抓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增强,具有威海特色的自主创新体系正在形成。

  加强环境建设 不断完善城市功能

  二十年来,我们高标准高质量地加强环境建设,积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环境是威海得天独厚的最大优势。历届市委、市政府和每个威海人都象爱护眼睛一样爱护生态环境,像装扮容貌一样美化我们的城市,坚持城市建设与基础设施建设同步规划,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同步推进,实现了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发展环境的整体改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高度统一。始终把既要经济发展又要保护环境作为刚性原则。严格项目审批,对那些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的项目,投资再多,也坚决不上。坚持不懈地实施“碧海、蓝天、青山、净土”四大行动,主要环境质量指标均达到或优于国家标准。坚持不懈地实施“五林工程”,植树造林,绿化家园,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7%。“实现现代化,必须生态化”、“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成为威海人民的共识和自觉行动;“全年有花、四季常青、城在林中、人在绿中”,成为威海鲜明的城市形象。始终把建设精品城市作为不懈追求。立足良好的城市基础,坚持求精求美与适度膨胀规模同步,牢固树立“建不成精品就是废品”的理念,建设了一大批精品工程。编制了一体化大威海的百年规划,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由13平方公里扩大到目前92平方公里,四个次中心城市也以其鲜明特色,成为区域发展的中心和象征。全市城市化率由9.2%提高到56%。始终把基础设施先行作为重要的发展战略。建市之初,没有铁路,我们就勒紧腰带,举全市之力自费建设;没有机场,我们就想方设法,争取方方面面的支持;港口小、公路差、通信不畅,我们就边规划边建设,一年干成一件事,几年一个大突破。正是有了当时的超前决策和艰苦奋斗,才有了今天“公路升级、铁路提速、港口扩建、机场开放”的局面,高等级公路四通八达,密度跃居全国前列;铁路客货线路不断拓展,正在跨入全国铁路主干网;港口建设稳步推进,成为半岛对外开放的重点口岸;空港开放多年夙愿变成现实,客流量三年翻了三番。通讯、供电、供水、供气、供热等其它重点基础设施配套齐全、供应充足,进一步完善了城市功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

  坚持统筹发展 促进社会和谐

  二十年来,我们始终重视和坚持统筹发展,大力推进民生改善和社会和谐。社会和谐是改革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我们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从贯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到落实“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再到全面推进“四大建设”,我们对和谐社会的认识不断升化,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力度不断加大。坚定不移地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坚持经济发展,重视改善民生,不断增加群众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城乡居民人均储蓄余额分别提高了13倍、8倍和35倍;城镇职工养老、医疗、失业、生育、工伤五大保险基本实现了全覆盖,农村医疗、养老保障能力不断提高,社会救助体系逐步完善,慈善事业快速发展;不断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同时不断畅通群众诉求渠道,理顺群众情绪,行风万人评、行风热线、直播威海、社情民意调查中心,成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桥梁。始终不渝地促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重视教育、尊重知识的优良传统代代相传,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先后有12万多名威海学子进入国内外高等学府,有5万多名来自四面八方的优秀青年在威海高校求学深造,有16万多名学有专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走上生产第一线。崇尚科学、鼓励创新的时代精神不断发扬光大,数以万计的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在威海建功立业,5300多项市级以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其中20项获国家级奖励。同时,文化、体育、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精神文明建设和卫生、人口与计划生育等全面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和双拥工作富有成效,社会稳定工作和“平安威海”建设深入推进,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坚持不懈地营造团结民主的社会环境。坚持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各级党组织发挥了领导核心、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人大、政府、政协、纪委各套班子认真履行职能,“五心变一心,一心谋发展”;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做出独特的贡献。我们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群体的利益需求,积极推行“三民主两公开”,较好保障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稳定和谐的良好社会局面得到不断巩固和发展。

  解放思想 勇争一流 激情创业

  二十年来,我们坚持不懈地促进思想解放,着力营造勇争一流、激情创业的社会氛围。我们始终把解放思想作为万事之先、作为各项工作的总抓手,向解放思想要信心、要出路、要办法、要干劲。坚持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始终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理论成果的认识,努力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上下功夫,贯彻落实中央、省委指示精神的坚定性和自觉性不断提高。坚持在破除旧观念中树立新观念。针对不同时期干部群众中的思想认识问题,集中开展思想解放活动,及时清除旧思想、旧观念的束缚,大力倡树体现时代精神、符合发展要求、激发创业斗志的新观念、新意识,使人们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良好精神状态。“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不怕困难怕落后、团结拼搏争一流”、“看不到差距是最大的差距,看不到问题是最大的问题”、“辛苦就是机会,压力就是信任”、“只为成功找办法,不为失败找借口”等等,都集中展现了不同时期威海人民的精神风貌。坚持弘扬和培育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精神品格。威海豪爽豁达、大气包容的地域民风,战风斗浪、勇立潮头的海洋文化,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革命传统,不断得到发扬和升华。在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大背景下,全市上下永不满足、永不懈怠,拼抢发展机遇,勇立发展潮头;在突如其来的“非典”、禽流感等考验面前,各单位反应迅速、行动果断,夺取了抗击斗争与经济发展的双胜利;在连续大旱、特大暴风雪、罕见的台风和风暴潮等灾害面前,全市干部群众万众一心、和衷共济,战胜自然灾害,共建美好家园。深厚的文化底蕴与鲜明的时代特征相结合,凝炼成了“自强不息、创新创业、海纳百川、追求卓越”的威海精神,激励着我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干成了一件又一件被认为不可能但对威海发展至关重要的的事情,也必将激励我们在推进又好又快发展的征程中夺取新的更大胜利!

  这二十年,正处在国际产业转移、国内经济转轨、社会加速转型的关键时期。在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的重大考验面前,威海市上下思想统一、沉着应对,牢牢抓住了机遇而没有丧失机遇,战胜了困难险阻而没有被吓倒退缩,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历史性跨越。今天的威海,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各项改革纵深推进,对外开放全面突破,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城市形象更加靓丽,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社会事业繁荣进步,跨入中国大陆城市综合竞争力30强,所辖三个县级市综合经济实力都进入全国百强县前列,荣获全国第一个“国家卫生城市”、第一个“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群、第一个“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群以及“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联合国人居奖”等一系列荣誉,在国内外成功叫响了“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品牌;两次被评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先进城市”,连续五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跨入“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行列。

  创造新的辉煌 谱写新的篇章

  建市二十年,是威海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更是一个崭新的起点。前不久召开的市十三次党代会描绘了“打造人居福地,建设全面小康和现代化新威海”的宏伟蓝图,省委对我们提出了争当全省“三个发展”排头兵的明确要求。我们要以建市二十周年为新的起点,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富民作为第一导向,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把和谐作为第一追求,按照工作指导转变的要求,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奋发的精神,凝神聚力,抢抓机遇,开拓进取,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征程中,不断创造新的辉煌,谱写新的篇章。

  要加快建设经济更加繁荣发达的新威海。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把又好又快发展作为各项工作的根本指针,优化产业布局,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形成以传统优势产业为基础、高成长性产业为主导、战略性产业为支撑、高端产业为方向的现代产业体系;积极转变发展方式,推进改革开放,加强自主创新,统筹城乡发展,进一步壮大综合经济实力、增强发展活力,努力实现经济规模与质量效益同步提高、经济增长与发展能力同步提升。

  要加快建设政治更加昌明公平的新威海。大力推进政治文明,加快建设民主健全的政治环境、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高效透明的政务环境,努力形成民主更加完善,法制更加完备,政务环境更加优良,公平和正义充分体现,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同的良好政治局面。突出永葆先进性这个主题,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执政能力建设,使全市各级党组织富有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成为威海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坚强领导核心。

  要加快建设文化特色更加鲜明的新威海。坚持用先进文化塑造城市品格,积极弘扬传统文化,深入挖掘特色文化,大力繁荣人居文化、幸福文化,不断增强城市文化底蕴,提升文化的引领能力,努力建设融鲜明海韵与浓厚民俗、厚重历史与现代气息为一体的文化强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加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大力弘扬“威海精神”,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和谐的人际关系,营造奋发向上、文明和谐的浓厚氛围,使城市始终充满活力,富有朝气。

  要加快建设人居环境更加优美的新威海。牢固树立生态环境是最珍贵、最有限的发展资源的理念,以创建生态市为抓手,坚持不懈地大搞造林绿化,强化节能降耗,加强污染防治,把威海建设得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地更净、空气更清新、人与自然更和谐。要不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现代化水平,努力打造世界精品城市,把人居品牌打得更响。

  要加快建设社会更加安定有序的新威海。整体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积极协调各方利益关系,妥善化解社会矛盾,始终维护大局稳定。创新社会建设和管理体制,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加快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诉求表达、矛盾调处、权益保障机制,统筹兼顾各方面的利益。扎实推进“平安威海”建设,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要加快建设人民更加殷实幸福的新威海。我们从事的一切工作,最终目的是为了群众;我们所谋求的率先发展,必须以富民惠民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把富民摆在优先位置,促进充分就业,大力推进全民创业,繁荣发展社会事业,使人民群众收入快速增长,生活不断改善,幸福感显著增强,各个社会阶层、各类社会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共度美好生活、共创美好未来,使威海成为人人向往的人居福地。

  回首过去,我们充满自豪;展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二十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暂一瞬,在建设全面小康和现代化新威海的征程中,我们还有更长的路要走,还有更辉煌的篇章要靠我们去书写。让我们万众一心,扬威奋进,奋力开创更加灿烂美好的明天!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商机在线
医 疗 健 康 保 健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