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中国名刊精品 > 《mangazine|名牌》杂志 > 大道/极乐

两个轮子上的自由与激情-骑行在宗教与世俗之间




郭峰
郭峰

秦唤
秦唤

赵辉
赵辉

哈雷题图
哈雷题图

  两个轮子上的自由与激情 ——骑行在宗教与世俗之间

  文/韩雨亭、曾彦

  图/焦祖军

  原载《mangzine·精英》(广州)2007年第10期

  2005年12月6日,经历了几十年的休眠期后,代表着男人骑士精神与宗教信仰的哈雷摩托车再度正式授权进入中国。此前,哈雷在中国大陆一直通过非正式渠道流通。15个月后,哈雷-戴维森美国总部将以“哈雷中心”命名的北京汉马哈雷俱乐部和被认定为负责人的秦焕诉至法院,理由是未经授权非法使用商标和不正当竞争,且损害了惟一授权经销商—北京哈雷·戴维森的合法权益。

被称为中国“哈雷教父”的秦焕不甘示弱,在自己的博客上宣布:“正式向哈雷·戴维森宣战。”

  在北京哈雷·戴维森公司总经理赵辉眼中,“哈雷教父”秦焕是一个不合法的商业竞争对手。而秦焕则把自己看成是哈雷文化的布道者,把哈雷·戴维森美国总部的起诉行为理解成是对自己号召力的仇视和恐惧,称这是一场“朝廷与教堂”的战争。这可能便是哈雷文化奇特的地方,它身上交织和负载着机械、商业、骑士精神、宗教信仰等复杂的文化符号意义,且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某种文化的持有者和代言人。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这也可能正是哈雷文化的魅力所在。

  自由 1903年诞生于美国威斯康星州的哈雷·戴维森摩托车被称为“机器和人性融合的超级金属明星”。一个世纪过去后,它早已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交通工具,而被哈雷迷们视为“男人们的精神图腾”,代表着“自由、个性、进取、品位”,而“哈雷精神”则是“永远去探寻没有被征服过的领地”。阿诺·施瓦辛格在电影《终结者II》中驾驶着哈雷机车的样子,至今让人回味。当然,哈雷不仅是男人们的精神图腾,也深得女人们的喜欢。奥斯卡影后查理兹·塞隆就曾说:“我是一个开哈雷、吃牛排、烟不离口、喜欢豪饮的女孩。”

  中国明星李亚鹏也是地道的哈雷迷,为此他还叫自己是“哈雷·李”。他在博客上毫不掩饰自己的喜悦心情:“戴上我的行头,推出我心爱的哈雷,花了半小时把它擦拭干净,一丝不苟胜过给自己洗澡。发动点火就像摁了Play键,低沉而有节奏的轰鸣声顿时隔绝了这个世界上的嘈杂。仰面向上,其它景物不见,满眼是湛蓝的天,满脸是明媚的阳光。今天是星期天,我的名字是哈雷·李”

  准备完毕,李亚鹏便骑着哈雷开往机场附近的一处星巴克,这里是北京汉马哈雷俱乐部的哈雷迷们集结的地方。他们之间仍有许多人不知道对方的姓名、职业,因为那不属于哈雷迷们的谈话范畴。秦焕是这个俱乐部的创始者、活动召集人,也是中国哈雷文化的先行者。我在汉马哈雷俱乐部见到了传说中的秦焕,眼前这位被称为“哈雷中国教父”的人,看上去并没照片上那么阳刚、野性,相反还显得有些文弱。“哈雷迷都是一群有教养的人,而不是大众想象中的飞车党。”接受采访时,他的眼睛躲闪在了那副宽大的墨镜后面,让人有些不太适应。

  秦焕第一次骑哈雷的经历是在美国新泽西州。那年冬天,漫天大雪,有些冷。他骑着老师的哈雷在雪地里畅快地飞驰,体会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自由、快乐,一种来自哈雷的魔力。他的老师也是一位哈雷迷,且终生与哈雷为伴,没有结婚。在他老师眼里,哈雷比女人好,因为它不会嫌你肚子大、薪水少。此后,他便常常带着行李和睡袋,与很多外国朋友一起,白天风驰电掣,晚上搭起帐篷,燃起篝火,围坐在一起谈天说地。“哈雷在我们心目中不单是个商业品牌,它或许是某种自由精神的代名词,自由又是一个太抽象的词,哈雷则是它的物化体现。”

  秦焕是满族人,留学美国后,他第一次真正地体会到什么叫自由,什么叫梦想。“什么是自由,就是你自由行走在各个国家,跟你喜欢的人喝茶、聊天……”他说他有一次梦到自己去了法国,醒来,二话不说,骑上哈雷就去了法国。

  1995年,秦焕回到中国,开始着手把哈雷文化引进来。在北京汉马哈雷俱乐部创办初期,他们没有固定的办公和聚会场所,如果有活动,哈雷迷们只能聚集在酒吧里。直到后来有了投资,才开始建立起会所、展厅、维修站和改装中心。通过十多年的努力,全中国有两千多人拥有了自己的哈雷摩托车,而北京汉马哈雷俱乐部的注册会员也达到了600多人。因此,不少媒体把秦焕称为“哈雷的中国教父”。最初他很反对这个封号,认为听起来特别像是一个反社会、反主流的黑帮组织。直到最近,他才明白这个称呼意味着什么。经过十多年时间的布道,他的确已在哈雷迷中建立起一种独特的地位。哈雷迷李亚鹏说:“我喜欢他的生活,那是我想要而不能的生活形态之一。”

  北京汉马哈雷俱乐部每个周末都要组织一批会员,离开市区去郊外聚会、野炊。他们要逃离都市,回归自然。骑在哈雷上体验牛仔式的洒脱和激情,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把城市的景象和烦琐抛到脑后,行走在郊区平坦而结实的马路上,看道路两旁的山水、农田,听那些飕飕飞过的鸟叫声,闻着泥土和牛粪的气味,那是一种什么感觉?爽!”

  情人 "我非常喜欢骑在哈雷上看美妙风景,呼吸新鲜空气,听哈雷的声音就仿佛听耳边的音乐……”郭峰说,那种感觉像飞。

  郭峰现在是哈雷·戴维森的“官方组织”北京哈雷·戴维森俱乐部的会员。因为哈雷,他和赵辉成了朋友。赵辉原来经营一家名为风火轮的摩托车店,主要卖宝马车。一个偶然的机会,他遇到了哈雷·戴维森摩托车亚洲公司中国区总经理傅德伟。两人当时并不相识,但一聊起哈雷就没完没了了。分手时,傅德伟拿出自己的名片。没多久,赵辉成了哈雷的代理商。

  郭峰曾是武警文工团的演员,在《书剑恩仇录》中出演过角色。他从小就喜欢摩托车,第一次骑摩托车是在部队大院里,一名士兵带着他在院子里绕圈,不但带他骑,还让他自己骑,这让他终生难忘。他的第一辆摩托车是在1990年代初买的,当时的他不敢对哈雷有什么奢望,因为哈雷在那时被称为“太子车”,一般人玩不起。现在这款哈雷是2006年底预订的,直到今年六月份才正式拿到车,价格在18万左右。后来又不断地改装,改装费又花了十多万,而且改装似乎是没完没了的事。郭峰说:“改装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你能把自己的意愿与它结合起来,通常是在哈雷车还没到之前,改装的零件已经先到了。”

  买哈雷、改装哈雷只是一个开始,哈雷车主必须配上一套哈雷的服饰,包括印有图案的皮夹克和有弹性的紧身皮裤等。购置齐备一身的行头,价格绝对不会比买一辆哈雷车便宜。印有哈雷标志的外套、皮靴、皮夹克都价格不菲,连打火机、刀具这样的小东西也动辄几百上千元。这种以机械组织起来的文化形成了哈雷的仪式感,让每个人内心产生某种接近宗教的神圣。

  郭峰现在是一家餐厅和文化公司的老板,虽然每天都很忙碌,时间却相对自由。一有空闲,他就戴上头盔,拉下挡风面罩,疾驰于山路之间。他很喜欢蜿蜒弯曲的山路。“每次进弯前减挡,松油门减速,我尽量用身体带动车转弯,然后提速。哈雷不是那种非常高速度的车,不会让你精神太紧张。只要你全神贯注,你的肢体一定会成为机车的一部分,很多动作都是不自觉、下意识地去完成。”骑着骑着,打开面罩,迎面而来凉飕飕的清风,轰鸣的马达声逐渐消失,听见的是心脏平稳的跳动,感受到的是自己的灵魂。郭峰说:“每转过一个弯,就丢掉一个烦恼。”

  郭峰非常爱惜他的车,每天都要亲自擦洗它,擦洗的时间远远大于骑车的时间。他从来没擦洗过自己的汽车,他说自从有了哈雷后,汽车的地位立马沦为代步工具。“和汽车永远无法建立感情,而和哈雷,却可建立一种情人般的感情。”他的家庭作息制度也因哈雷的到来而改变,原来每个周末都是跟家人在一起。如今,把周六留给家人,周日则留给哈雷。

  “买了哈雷后,我在想,它为什么能有一百年的历史,这百年的秘密是什么,难道就是它的造型和声音吗?真正骑上之后,感觉真的不一样,金属质感很强,很原始,一种质朴的时尚,这或许就是它的魅力。”郭峰说自己做梦都梦见过哈雷,甚至还能在梦里体验到骑在车上的飘逸感。

  社交圈

  “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只要你骑着哈雷,永远也不会寂寞。当你开着一辆哈雷在公路上碰到另一位哈雷骑手时,往往会一见如故地停下来聊天。这对于其它产品的使用者是不可能的事情。”听起来,秦焕是在向我们描述一个现代社会的人际幻想。都市里的每个人生活都被设计,不越雷池半步地扮演着自己的角色。

  哈雷文化最大的特点是它超越了机械本身,搭建起一个通畅、互信的社交圈。可是,为什么同样具有世界声誉的德国宝马摩托车却难以形成如此通畅、互信的社交圈呢?宝马保持着德意志民族的精神气质,形态威武、剽悍、动感,设计非常严谨,售价比哈雷略高一些。最关键的差别是,宝马的设计太过讲究,所以基本不用改装。这与倡导自由的哈雷完全不同,哈雷更强调车主的自由意志,如果不亲自动手改装,便丧失了很多参与乐趣。秦焕说:“哈雷在很多方面都比不过宝马,惟独文化能超过宝马。”宝马车迷通常比较分散,难以形成群体;哈雷人则相对集中,形成一个具有向心力的群体,他们有很多共同点,家庭背景、人生经历、兴趣爱好都差不多。

  “我喜欢骑哈雷的感觉,它的造型就像是女人优美的身体线条。”赵辉说自己之所以选择哈雷,是因为这把他的兴趣和工作很好地结合在了一起。在他眼里,喜欢哈雷的人首先是一群追求生活品质的人。“他们讲究生活,有社会责任感,有家庭责任感。很多人以为骑哈雷的人很疯狂,其实不然。大多数情况是:车主在前面骑车,老婆开车带着孩子在后面跟着。”北京哈雷·戴维森俱乐部现有成员近百人,举办过两次较大规模的活动,已开始形成一个巨大的消费、朋友和生活圈。

  因为社会形态和经济条件的不同,哈雷在美国是中产阶级的最爱,在中国却成为有钱人的专属。赵辉对中国哈雷车主的描述是——有50到100万的闲钱来购买自己喜欢的休闲品的人。在北京汉马哈雷俱乐部的六百余名会员中,80%是商界人士,其中四成是外企的外籍管理层。他们大多在四十多岁,事业成功,有着中年人的沉稳、睿智和大度。他们渴望释放自己的阳刚和血性,恰好哈雷具备这样的气质。他们不抗拒时尚,更崇尚有深度的时尚。在文化上,中国和美国的哈雷族群也存在着很大的区别:在美国,哈雷只是周末自由旅行的娱乐工具;而在中国,它上升到了信仰的层面。

  赵辉很反感赋予哈雷太多额外的东西,比如太过贵族化或者上升到信仰的层面。他认为那些“太虚了,把它搞得太沉重,难以体会到真正的快乐”。矛头所指自然是其商业对手秦焕。而秦焕非常不希望看到哈雷“内讧”,他常常把这场商业战争比喻成“教堂与朝廷”的战争。

  哈雷在中国

  文/唐雪慧

  哈雷扎根中国,历时已久。1923年,一条关于梁思成驾驶哈雷摩托车的消息被刊登在《晨报》上。当时距离哈雷在美国密尔沃基一个小木屋里的诞生,不过20年。美国的哈雷车友会成立于1983年,但是早在1940年代,香港便有了“哈雷·戴维森俱乐部”,狂热的哈雷爱好者每周都会挑个山头,尽情驰骋。

  同一时代,在上海出现了哈雷摩托车的代理,风头压过当时的竞争对手印第安人牌摩托车。1959年,四辆哈雷摩托从民间征集而来,被上海市公安局用作迎送外国贵宾的开道车。历史的原因使哈雷在中国消失了几十年。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美国传媒大亨马孔·福布斯带着他的两台哈雷摩托车造访中国,国人才再次听到哈雷那响亮的排气声浪。

  随后,民间爱好者的热情被重新点燃。1993年6月1日,在北京海淀区一间狭小的铁棚里,北京汉马哈雷俱乐部成立。而创始人秦焕,后来被众多媒体称为“中国哈雷教父”。直到今天,俱乐部已有六百多位注册会员。他们每周去郊外活动,在那里明星李亚鹏自称哈雷·李,他说那是他想要的生活。

  相比民间的暗流涌动,哈雷官方的进入显得有些小心翼翼。2005年初,哈雷·戴维森亚洲公司开始考察中国内地代理的土壤。经过在北京与上海的几次暗访,哈雷在中国内地的首家授权代理商最终于2005年12月6日正式落户北京东四环边的风火轮店。哈雷车主会北京分会亦应运而生,并有了同年11月的第一届哈雷·戴维森中国拉力赛。后者吸引了50名哈雷骑手参与,全程1820公里。

  官方与民间的冲撞,始于今年7月。哈雷·戴维森美国总部以维护授权经销商利益为由,发起对秦焕及其俱乐部的起诉。秦焕亦不甘示弱,随即表示“代表哈雷中国车迷向美国哈雷·戴维森公司宣战”。

  目前在中国内地大约有2000名哈雷车主,他们大多是四十多岁的事业成功人士,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十多年前,因为与唐朝乐队前贝司手张炬的车祸疑似相关,哈雷被贴上了危险和叛逆的标签。而在今日中国,它更多地被视为一种生活品质,甚至是信仰的象征。

(责任编辑:王伟)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秦焕 | 郭峰 | 赵辉 | 李亚鹏 | 傅德伟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商机在线
医 疗 健 康 保 健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