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连接:https://www.china-fpa.org/
一个摄影的新门类——民俗摄影
什么是民俗摄影
以民俗学为框架,以照相机为主要工具,记录一个民族、一个群体的历史、文化沿革与习俗,特定的物质生存环境和精神面貌。
如何从事民俗摄影
预先研究拍摄事象:很多民俗事件的主线具有可重复性
确保纪实性:注重民俗活动、民俗事件的真实性
宏观角度:全面挖掘、拍摄和整理民俗事象
一个有责任感的协会——中国民俗摄影协会
世界需要民俗摄影
世界处于多极平等对话阶段
民俗文化是人类灵感和创造力的源泉
国家需要民俗摄影
政体的稳定、民族的团结需要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共存共容
民俗摄影对历史特别是民间史有特别的贡献
时代更需要民俗摄影
传统文化正在飞速地消逝
摄影师只把镜头对准风花雪月是巨大的浪费
一群有追求的人——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员
中国民俗摄影协会的入会宣言
促进国家安定团结的使命
全面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使命
加强人类交流和理解,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使命
我愿意加盟到多元文化记录、传播、共享的旗帜下,做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传承者,做文化遗产的记录者!
| |
创会会长张爱萍上将 |
张爱萍将军是中国著名的将军摄影家,他的摄影记录工作肇始于艰难困苦的战争年代。
1982-1993年,张将军支持沈澈会长单车独骑的采访记录。
1993年创会之初,张将军不仅担任了会长之职,更强调:
“民俗摄影不光是少数民族的事,汉族民俗丰富多彩很有研究价值,把汉族民俗加上就是完整的中华民族文化。”
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名即为张将军手书。
| |
现任会长沈澈 |
走访中国51个少数民族得出必须团结更多的摄影人才能完成“民俗摄影”大业
把个人的事业转化为社会的事业创建中国民俗摄影协会
中国民俗摄影协会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正式合作伙伴。
文化部主管的国家一级社会团体。
已经在中国的民间蓄集了一批优秀的记录者——以发掘、抢救、保护和研究文化遗产为目标的30000多名会员。
成为中国文化遗产保护重要力量。
会员遍布
中国境内的30000余名摄影师
分布在中国各个省份,甚至深入至村寨。
正在积极地、随时随地记录身边的故事。
与国际接轨
借鉴国际惯例和经验,在国内摄影界首倡“入会登记制”
迅速吸纳大量会员,记录文化遗产
面向最广大的爱好者
组建国际化的文化团队
引导会员的全球眼光和多元文化共荣共享的理念
带领团队赴国外采风实践
选拔骨干会员出席国际文化活动
引导会员参与到公平公正的国际比赛中来
“入会登记制”与“名衔晋升制”
入会登记制
没有资历和技术的考核,只要您愿意拿起相机记录文化事象。
缴纳一次性会费,即可成为永久会员。
名衔晋升制
协会预留会士、硕学会士、博学会士等晋升空间。
通过学习、交流、拍摄实践,向更高名衔晋升。
欢迎破格晋升。
在国际文化界的地位
在全球首倡“民俗摄影”的理念
通过创立“人类贡献奖”年赛,号召了全世界近半数国家的摄影师参与到记录文化遗产,特别是无形文化遗产的行列中来。
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推广“民俗摄影”的理念。
通过编印教材、培训会员、强烈国际交流等方式普及“民俗摄影”这一全新的摄影门类。
对“多元文化共存共享”的世界理想做出的贡献
鼓励更多的摄影师关注并记录民俗事象。
他们的记录成果,汇聚而成的“世界民俗图片库”,将成为二十一世纪全人类共享多元文化的宝库。
人类贡献奖&抢救性记录中国文化遗产行动
围绕协会宗旨的两项永久性工作项目
“人类贡献奖”,通过比赛的形式,面向世界推广理念,树立协会的国际影响力
“抢救性记录中国文化遗产行动”,通过各种方式的运作,鼓励、带动、帮助个人、团体、政府,从一点一滴做起,记录身边的民俗文化事象。
独到的会员手册、采访证、介绍信
会员手册
帮助会员理解协会理念
协助会员传播协会理念
介绍协会的动态和给予会员记录行动的切实帮助
采访证
强调了协会使命——“抢救性记录中国文化遗产行动”。
简述持证者的使命和守则。
简介协会,标明电话、网址,中英文对照。
介绍信
免费发放。
配合采访证使用,增加游说能力。
各地方组织成本领取,方便会员就近开具。
提倡各地会员的相互帮助
协会是一个互助的团体,为一个共同的目标
各地各类地方组织的分布
热心会员的热情
积极帮助的回报
采访信息的咨询
得到采访地组织和会员的帮助
随时欢迎会员的电话和mail
我们的目标——
建设世界范围内最大的保存人类多元文化的图片资料库,并采取多种方式充分展示这份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