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国际要闻 > 时事快报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称美次贷危机将减缓全球经济

  8月16日,交易员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内忙碌。由于信贷危机引发投资者恐慌情绪,纽约股市16日大幅振荡。 新华社/法新

  次贷危机“底”在哪里,主要取决于贷款利率和房价,利率越高,房价越低,次贷危机就会越深重。

  在全球金融市场因美国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市场危机而动荡不定的情况下,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和白宫连日来采取行动,以帮助缓解目前的信贷危机,减轻经济增长放缓的风险。

  但危机仍在继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表的最新版本《全球金融稳定报告》称,美国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市场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动荡影响“显著且深远”,并将减缓全球经济增长。


  误判形势致祸

  对美国联邦储备系统而言,从强调繁荣的美国住房产业没有泡沫,到承认美国次贷危机会给美国和世界经济造成威胁,经过了一个较长的认识转变过程。

  2004年8月,美联储和汇丰银行有过一场关于美国楼市泡沫的争论。当年一季度官方数据显示,全国住房价格上涨了33%。在此期间,华盛顿特区房价上涨70%,加州上涨60%,佛罗里达州上涨50%。汇丰银行在它长达47页的研究报告中认为,房价大约高估了10%~20%,并预计这场楼市盛宴到2005年会终止,如果是“硬着陆”,后果将比股市崩盘更严重。与之相反,美联储在它12页的研究报告中则强调说,“房价本身的迅速上涨并不是有泡沫的证据”,“宁可说房价的上升是同个人收入的增加以及名义利率的下降相一致的”。

  到了2007年次贷危机日益发酵,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3月27日国会联合经济委员会听证会上,仍然对次级房贷危机的扩散效应持乐观态度。他说,住房市场的疲软“似乎不会扩散到更大的范围”,“次级房贷市场问题对更广阔的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影响似乎是可以遏制的”。直到8月7日,美联储在公开市场委员会上仍把通货膨胀的风险摆在经济滑波之上。

  然而,次贷危机却蔑视决策者的主观判断,按照自己的规律发展。到今年8月,次贷危机已经波及全球。伯南克终于在9月18日承认形势严峻,决定大幅度降息,同时承诺“委员会将根据需要采取行动,以促进价格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

  与此同时,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面对国会议员们的指责,也承认了他在认识上的滞后,并针对次级房贷问题说,“尽管我知道许多这类做法正在发生,但我对它们会变得多么严重直到很晚并没有概念,我一直到2005年和2006年,并不真正懂得它。”但他又无奈地辩解说:“银行监管者对这些做法并没有什么应对的办法。”

  紧急救援效果待观察

  从美联储承认问题的严重性开始,采取的措施是严厉的。联邦基准利率削减了0.5个百分点,从5.25%降到4.75%,同时贴现率降到6.25%。公开市场委员会在公告中认为,“上半年经济增长温和,但信贷条件紧缩有可能加剧房市下滑,并在更广泛的层面上约束经济增长。”

  实际的背景则是:尽管近期公布的许多经济数据差强人意,但8月非农就业减少4000人,为4年来首次下滑。同时,根据美国房地产经纪人协会9月5日公布的数据,受次贷危机的拖累,美国现房销售下降6.6%,为6年来的最低。种种迹象表明美国宏观经济正在滑向危险区域。迫于这种形势,伯南克才确定了以维护经济增长为主的新方向。

  由于是4年来第一次降息,而且幅度达0.5%,超出多数人的意料,消息公布后华尔街反应强烈,道琼斯指数猛涨334点,大部分舆论对伯南克表示赞扬,认为对当前金融困境是利好消息,同时人们认为联邦基金利率的下调会带动优惠利率的降低,而住房抵押贷款中的可调节利率通常紧盯优惠利率,所以也会下降,对缓解次贷危机有好处。

  在美联储采取行动的同时,白宫也不再观望。8月31日布什在白宫还说,“政府应当起作用,但那是有限的。对那些明知自己永远负担不起而又作出买房决定的人还要"保释",那不该是政府的事情。”他命令联邦住房管理局只对面临取消抵押房产赎回权,但原来有良好信誉的房主提供保险,让他们通过联邦住房管理局进行再融资。显然,布什仍在坚持他一贯反对政府直接干预的立场。

  然而时隔不久,在9月20日的国会听证会上,财政部长保尔森却发出了信号,说政府正在考虑允许范妮梅和弗雷迪梅(联邦全国抵押贷款协会和联邦住房抵押贷款公司)这两个机构可临时收购单一价值超过41.7万美元的房贷产品。但他同时强调,这一决定是“临时性的”,而且必须加强对两大机构的监管。所谓“巨型”住房抵押贷款,并把它们打包向市场出售,在此以前政府是不允许这样做的。这个信号表明布什政府在政策上的某种松动,想通过这种方法向遭受严重打击的巨型抵押房贷市场注入活力。

  保尔森同时强调,这一转变的前提条件是对范妮梅和弗雷迪梅加强监管,因为这两个机构不久前都发生过若干亿美元的会计丑闻。在保尔森倡议的同时,房屋管理机构——住房企业监管办公室也提高了范妮梅和弗雷迪梅有抵押房贷的上限,允许他们在原来7270亿美元的基础上增加2%用于购买次级抵押房贷。但民主党国会议员对白宫的措施并不满意,认为保尔森对巨型房贷的援助方案只是帮助了有钱人,而忽视了中低收入者。他们呼吁把范妮梅和弗雷迪梅持有的抵押房产上限提高到10%。

  认识上的两个分歧

  虽然华尔街和美国金融界为政府的救市行为喝彩,舆论界却有着一些不同的声音。一种观点认为政府干预会助长道德冒险。他们说次贷危机对遭受损失的借款人和贷款者来说是咎由自取。某些借款人同贷款者签订了他们根本不懂的协议。另一些人懂得事情的利害,但想赌一把运气,争取一种在较长时期中赚足够的钱还掉债务的可能性。许多人用他们的房产进行再融资,以获得低利率,并且利用产权贷款购买商品和服务。

  与此同时,贷款者相信住房价格会无止境地攀升,允许借款者用他们从自己房屋中挤出来的产权付清他们的贷款。为贷款者背书的银行家和对冲基金的经理们相信他们非常懂得市场,并且能够在房价停止上升时从这场游戏中抽身。那么,如果由此造成的损失都由政府埋单,无疑将助长人们的无知和投机思想,他们认为对这些人给予惩罚是应当的。

  对此,格林斯潘在9月18日回答福克斯新闻的访谈时说,关于道德风险问题,“你必须作出选择。是惩罚这些人重要,还是平衡经济重要?很明显,公开市场委员会作出的判断是他们并不想保释这些人,问题在于他们必须权衡是否惩罚这些人比他们要做的事情更重要。”

  另一个分歧是关于加强对全球金融市场监督和管理的问题。美国次贷危机对全球的冲击,引起美国以外国家对加强全球金融市场监管的呼吁。美国政府对此高度警惕,担心金融全球化开倒车。《纽约时报》9月18日报道说,保尔森在与法国总统萨科齐和财长拉加德会面时表示,全球金融市场的震动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但是,匆忙制定更加严格的管理措施却会削弱金融市场的产品创新并减缓经济的增长速度。他还表示,在当前全球经济活力充沛的情况下,采取新的金融监管措施将会适得其反。保尔森还说,现在全球和美国经济都从金融市场的产品创新和证券化的过程中受益匪浅。当前市场需要的是冷静和研究,而不是匆忙判断过度反应。

  保尔森的这种说法是可以理解的,美国是金融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以抵押房贷为后盾的衍生证券对美国住房产业的发展极其重要,美国非常担心次贷危机会导致国际之间通过加强监管而产生新的金融壁垒。

  “救援”对次贷危机起多大作用

  美联储大幅降息和白宫紧急援助能否解救美国的次贷危机?

  首先要看到降息效果对缓解次贷危机并不会立竿见影。9月20日,伯南克告诉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说,16年来最坏的住房业滑坡可能拖延到2008年,“现在已经到达创纪录高峰的取消抵押房贷赎回权有可能会更糟”。

  华尔街在给伯南克喝彩的同时也有评论认为,如此大幅度的降息会给已经处于流动性过剩的美国金融市场带来新的压力,从而导致通货膨胀。对此,前不久格林斯潘也曾发出警告说,美联储应当小心谨慎,利率不要减得太狠,因为“通货膨胀卷土重来”的风险现在比他当主席时要大。

  原因之一是美国的劳动生产率由前几年的增长3%~4%,下降到目前的2%左右,潜在的经济增长率相应地受到了约束,这同前几年的情况有所不同。原因之二是石油价格冲击问题,美联储降低利率,导致美元贬值和石油价格上升,给通货膨胀带来新的压力。总之,如果金融政策刺激过度,弄不好,美国经济有重复上世纪70年代陷入“停滞膨胀”的风险。

  美联储和白宫的救援行动,使次贷危机进入了新阶段。但其效果如何仍有待观察。关键问题在于次贷危机的发展还未见底。这里有两个需要关注的问题。一个是可调节利率的上涨问题。据估计约有200万到250万抵押房产的可调节利率在今明两年要“重订”,它们的水平会比头两三年提高,因而可能把更多的次级房贷的房主推入困境。

  第二是房屋价格下降幅度的问题。最悲观的估计,全美住房价格可能下降50%。果真如此,就会有更多的房主资不抵债,如果要求补缴抵押金,他们就会破产。事实上次贷危机的“底”在哪里,主要取决于贷款利率和房价,利率越高,房价越低,次贷危机就会越深重,而这两个问题都受既定规则的制约,并非政府政策所能完全左右。

  总之,在楼市和金融市场发生危机和动荡后,美联储和白宫这两只看得见的手已经走到了前台。但是美国经济的前景仍然具有不确定性。最好的估计是经过政府的宏观调控,次贷危机不再扩大范围,消费者和投资者的信心仍然保持旺盛,美国经济在短暂低迷之后,再走一段扩张之路;最坏的情况是次贷危机继续深化,从楼市扩展到制造业和整个美国经济,影响消费者信心和居民就业,导致经济衰退。究竟哪种前景会占上风,或者处于二者之间,须密切观察。

  而对其他国家而言,次贷危机的冲击是对金融全球化的一个全新的解读。它让大家理解了美国人所说的通过以抵押产品为后盾的衍生证券来分散风险的实质是什么。不要为高回报率而麻痹了风险意识,遭受不应有的损失。(文/陈宝森)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
(责任编辑:郭扬)

相关新闻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商机在线
医 疗 健 康 保 健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