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福州10月7日电(记者巫奕龙、姬少亭)“住上来好太多了。”马金生不假思索地说。他的套房三室一厅,装修简单,但窗明几净,进屋还得脱鞋。
马金生和其他数百户灾民一道,在福建最大的灾民集中安置小区——长汀县汀州镇和谐小区安居了。
9月3日,和谐小区社区党支部、居委会揭牌,长汀县城从此多了1个社区和3100多名市民。
35岁的马金生来自童坊镇马楼村。去年6月一场泥石流冲垮了他五兄弟合住的房屋。政府推出灾民进城的安置新政策,使他的生活发生了根本改观。现在他在小区从事物业管理并做点小生意。
“过去进城要2个多小时,挑水吃,烧柴火,种单季稻再养一二头猪,年收入不到5000元,孩子读书要走二三十里。”马金生说,“现在用上了液化气、自来水,就业、入学都方便了,老婆在家门口就能打工赚钱。”
去年五六月间,闽西老区长汀连续暴发洪灾,1200多农户失去住所。县委、县政府决定在城市规划区南边的新兴机械工业基地——工贸新城建大规模集中安置小区。
和谐小区安置房户型40至100平方米不等,每户最少享受40平方米优惠面积,每平方米售价600元,超标部分每平方米800元。这个价格大大低于商品房售价,但许多灾民购房仍有困难。长汀采取政府补助、灾民自筹和银行按揭三管齐下的办法,三方面资金分别占二成、三成和五成左右。
“当时政府让我们自己决定是就地安置还是集中安置,我们当然要集中安置。”马金生说。灾后不久,17个乡镇的597户灾民踊跃报名。建筑工程队加紧施工,半年就盖起建筑面积约6万平方米的19幢6层楼房。去年底,灾民陆续装修搬迁,迄今已入住570多户。
和谐小区灾民的这次搬家进城受惠于近年长汀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直到本世纪初,长汀还是贫困的劳务输出大县,每年都要组织大批农民进城务工。
然而,沿海产业的转移给长汀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县里全力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了南祥、安踏、凯鲍等知名企业落户,纺织和机械两大产业迅速崛起,近两年长汀连登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县”榜首。
2003年,面对破天荒出现的招工难,长汀在全国率先开展农村劳动力全员免费技能培训,之后又率先推出数百套面向农民工的经济适用房。汀州镇党委书记陈其民说,这次进城集中安置,较好解决了灾民的住房问题,又确保了灾民的长远生计,缓解了企业用工需求,又加快了城镇化进程。
如今,和谐小区居民子女按农村“两免一补”待遇全部就近入学,免收寄读费。劳动部门在小区内设固定的免费技能培训点,迄今已培训200多人,受训人员大多在当地就业。马金生的女儿在这里接受免费培训后到附近企业做针织工,月收入1000多元。
(责任编辑:郭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