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的概念正在被庸俗化
南方周末:您这位被贴上“政府派”标签的学者,其实是不反对市场的。
| |
李玲:我觉得所谓“政府派”和“市场派”是一种煽情的提法,这样分本身就不对。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医疗卫生的发展,人类社会走到今天所达成的一个共识就是,仅仅靠政府是不行的,完全靠市场也是不行的,各有优劣。一个好的制度要考虑怎么来利用这两方面的优势。
什么是“市场”,有必要再说一说。我觉得“市场”的概念正在被庸俗化。一提到市场,很多人概念里就是小农的、小作坊的、产权到个人的那种自发、盲目、原始的市场。其实社会进化到今天,市场的概念已经大大地深化了,市场和政府是交融在一起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现代化、信息化社会中的市场和传统的小作坊式的市场不是一个概念。
南方周末:换句话说就是:标准经济模型中那种充分竞争、完全竞争的市场并不是现实。
李玲:完全竞争是一个理想状态,现实中并不存在,这就是为什么发达国家都在一步步修正市场失灵的部分,其实就是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好的一面,但通过政府抑制它恶的一面。
南方周末:您刚才谈的政府必须修正市场失灵的部分,也就是说政府是以一种积极的态度进入市场,而不是只做消极的守夜人?
李玲:现代社会,政府所能发挥的作用已经完全不仅仅是一个守夜人的作用,政府可以有更积极的作用,尤其是在医疗领域。
一百多年以前,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的经济学教授西蒙派顿就把政府对公共事业投资视为劳动力、资本、土地之外的“第四个”特别的生产要素。对公共事业投资是一种基础设施,其收益不会直接以利润的形式体现,而是在服务价格下降、社会福利增加、经济更有竞争力中反映出来。
中国改革三十年,为什么能取得很多发展中国家达不到的成就?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政府有巨大的执政能力,这是我们制度的优越性。比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没有哪个国家对于这样庞大的项目,可以用短短5年时间把覆盖率从零一下子提高到今年的80%,马上就可以到100%了。
要充分利用政府作用和市场机制,利用大国的规模优势,如果中国能搭建信息化的平台,并利用好中医文化,中国医疗可以实现跨越性的发展,中国人有希望创造相对完美的医疗卫生体制。
南方周末:您的政策建议是建立在对政府的信任上,那有没有可能出现政府失灵?如果是,可能会有什么后果?该怎么防范?
李玲:任何事情都不可能尽善尽美,都是在不断改进和完善的。但是,我们不能以“政府失灵”为理由,就放弃政府应当承担的责任。我国卫生行政管理体制还不完善,这正是改革所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不是把政府应当承担的职能推向市场。
我对我们的政府是有信心的。因为这些建议都不是凭空提出来的,很多都是其他国家的普遍经验,包括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地区、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这么多国家都能做到的事情,我们的政府也能做到,而且能够利用我们的体制优势,借鉴我们曾经被国际组织广为推崇的历史经验,做得将比其他国家更好。
[上一页] [1] [2] [3]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