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现场 |
嘉宾庞海涛 |
嘉宾周武 |
主持人和嘉宾张熇 |
嘉宾庞海涛,59年生,8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分校机械工程专业,之后分到航天系统工作,历任处长、部门总师、副部长、现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副秘书长。
嘉宾罗巧军:1989年毕业于国防科技大学,从事长三甲火箭研制工作,现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长三甲系列运载火箭副总设计师。
嘉宾张熇:93年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从事月球探测器总体技术研究,现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空间科学与深空探测总体室主任。
主持人:各位搜狐网友大家好,欢迎观看我们搜狐网和中国航天网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联合主办的现场访谈间。今天我们很荣幸请到了跟我一块儿做联合主持的嘉宾也是刚刚开通的中国航天网前方记者周主任。同时,坐在我旁边的三位嘉宾,坐在我左侧的是咱们深空探测与空间科学总体室的主任张熇主任,坐在中间的是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副秘书长庞海涛,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副总设计师罗巧军。
主持人:很难得今天一下请来了三位重量级的嘉宾,也把我们这个草草布置的访谈间弄得蓬荜生辉。首先请三位嘉宾同样回答一个问题,刚刚离开嫦娥一号的发射现场,您能不能谈一谈当时的一些感受?
庞海涛:我在西昌卫星指控中心,就是前沿指挥阵地。我们刚刚从指挥控制中心赶过来,当时发射的激动人心的时刻,到现在还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自己参加多次的卫星发射,包括载人航天,这次又一次亲临现场,和我们设计系统和各级领导,包括今天嫦娥卫星发射的直播的全国人民一样的心情盼望着这个时刻的到来。这次的圆满成功,我个人认为,是我们党和国家的英明决策,同时也凝聚了我国航天战线科技人员的心血和智慧,把我们梦寐以求的航天探月工程第一步嫦娥一号送入了太空。
庞海涛:刚才在发射现场,从我们火箭的点火起飞,包括发动机在二次点火、关机等星箭的几个大动作,在场的人都非常激动,在场都鼓掌。作为航天人亲临这样的现场,在一生当中也是永记铭心的。
周武:您参加过多少次发射?
庞海涛:三十多次。
周武:干了多少年?
庞海涛:二十七年。今天的发射,是我们长征系列103次,也是我们96年10月到现在连续成功的61次,应该说作为航天的可靠性,高质量,在世界上也是少有的。
周武:罗总您在哪个位置?
罗巧军:我也是在西昌的前沿指挥中心,我负责动力,在动力系统岗位上。因为我是负责三级发动机的,三级发动机是工作在最后一个阶段,我的心提到嗓子眼了,心情由紧张转化到兴奋。
主持人:现在松了口气了。我们刚刚采访到我们火箭系统的总指挥岑总。他在我们的访谈过程中满面的笑容。我们看到的岑总的风范一表堂堂。您也是火箭系统的总设计师,能谈谈短短的那一段时间,您当时的心情,点火那一刹那,作为您负责的这块工作来说,您当时有没有一种很紧张的心情,万一点火失败了呢?
罗巧军:我没有庞秘书长参加那么多,我参加了二十次。
周武:在航天干了多少年?
罗巧军:十八年。其实每一次都很重要,每一次都不能出问题。每一次到了这个时候都非常的紧张,到临射前都不太会睡好觉。因为我是负责氢氧发动机第三级的,是火箭系统最长的系统。一级一百多秒就完成,二级到二百多秒就关机了,从二百七十多秒,到接近1400秒基本上都是三级在工作,应该是受煎熬最长的。
周武:我看快二次点火的时候,大家都静悄悄的,正好中央电视台大家去采访岑总。您怎么想的?
罗巧军:反正就是像热锅上的蚂蚁似的。
周武:张总,您当时在哪个位置?
张熇:我在测试间,我们要观测卫星整个的参数,我们在电视里看了发射的过程,不能到现场,也不允许大家跑出去看,一定要在测试间里看参数。我跟罗总的心情不太一样,因为他们到发射成功以后,就圆满的完成了任务。我们也非常的紧张,我们一个同事拿着相机对着电视屏幕照,手在倒计时的时候开始发抖。因为嫦娥卫星是我们室成立以后,发射的第一颗卫星。大家这三年很辛苦,也凝聚了很多的心血,所以发射的时候我们也祈祷祝福发射要成功,然后才有后面。现在发射成功我们非常的高兴。现在咱们翻版天线都顺利了展开了,应该说我们卫星很主要、担心的工作,也都顺利的进行完了。但是后面还有很多的担心。
周武:现在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火箭发射队肯定在放鞭炮。
张熇:刚才已经放了。
周武:庞秘书长,咱们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你们这两天一直在忙,不知道,知不知道,咱们集团公司的门户网站今天正式开通,叫中国航天网。
庞海涛:知道。
周武:消息很灵通。一个是国家大喜的日子,还有咱们集团公司的大喜日子。咱们集团公司在绕月的工程里面扮演着什么角色。
庞海涛:集团公司在嫦娥一号卫星系统中,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承担了嫦娥一号卫星和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的研制生产工作。卫星是由集团公司所属的第五研究院,就是刚才张主任所在的研究院,即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负责抓组研制。火箭由集团公司所属第一研究院即中国运载火箭研究院负责研制。在卫星和火箭研制过程中,是集团公司各级领导在研制技术、人员充分认识到嫦娥工程的巨大意义,把该项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人物,充分发挥航天精神,奋斗目标,顽强进取,克服了重重的困难,按时完成了卫星和运载火箭的生产任务,今天实现了圆满了成功发射。
周武:张主任,我知道好象04年1月23日,温总理在那天正式宣布立项?我印象里好象大年初二。
张熇:我们得到消息就是过完春节。
周武:您当时做什么工作呢?因为我知道您当时的室还没成立。
张熇:我们五院以月球探测卫星探测组进行卫星探测。我当时是论证组的主要成员,中间经过了到底选择什么样的技术途径,选择什么样的卫星平台,能够做月球卫星,也有过一些争议。大概在02年下半年的时候,基本上确定了用现在这种长三甲和东三平台改造之后去奔月的方案。当时也有很多家单位参与竞争。
周武:我知道,整个参与的工程是一种开放性的,也有一种创新性的,包括好多的大学都参与了。这是一种新的体制。
张熇:当时还是很开放的,有一些总目标之后,包括一些科研院所都可以提出自己的方案,开了若干研讨会,吸取大家的精华。
周武:这是整个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集体的智慧。为什么选择长三甲?当时问岑总。因为长三乙的推力还大一些。老百姓说还包括飞船长二F,从画面看长三甲也挺小的,当时从立项为什么这么选?
罗巧军:具体立项当时我没参加,我在电视上也看到了。主要选哪一些火箭,主要根据卫星的轨道,根据它的重量选火箭。应该说,从卫星的参数来说选长三甲是最合适的。因为长三甲是发射高轨卫星的。长二F都是发射低轨的。再有,长三甲,嫦娥一号也是东三平台的,东三平台和长三甲从立项是配对的。
周武:从一开始这两个型号设计的时候,就绑在一起?
罗巧军:对。
张熇:而且长三甲也是咱们记录最优秀的火箭。
周武:真正的金牌火箭。
主持人:网友看到我们三位嘉宾中有两位是女性。作为我们在火箭研制和航天卫星研制队伍中,为数不多的航天巾帼。罗总和张主任,您在工作当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我想问一个问题,也是广大搜狐网友特别关心的问题,您如何处理您工作和生活中的关系?您二位谁先谈谈?
张熇:我觉得也没有什么太特殊的。我们平时工作中,绝不太觉得自己是女性,大家都是同等的工作,性别的差别显不太出来。而且我们嫦娥的队伍有一个特点,在我们卫星研制队伍里面,女性占三分之一。
周武:而且里面好多美女。
张熇:年轻的女孩子比较多。想干航天这个事业,自己要更多的投入一些精力。可能女性家里面的负担会重一点,但是我个人没觉得太多的牺牲,我觉得很正常,你愿意干航天,努力做就可以了,家庭也可以兼顾得不错。
主持人:您要是整天,几个月或者很长一段时间在外地,在咱们的发射现场,不知道您现在有没有孩子?您的孩子和丈夫会不会有怨言?
张熇:有孩子,他们会很理解的。
周武:网民特别关心,好多人说日本抢在我们的前头,不知道您在日本看的时候和在今天看的时候有什么感觉?
张熇:当时看的时候,当时说在三公里,但是声音都不太听得见。当然也挺高兴得,也不能说日本人抢先。实际上日本的月神从05年想发的,后来一再推。现在大家都关注月球,所谓我们也是跟着国际的趋势做深空探测也是很好的事。
周武:为什么邀请您呢?我觉得日本宇宙探索局和中国航天局是不是有合作的意向呢?
张熇:我觉得应该是。咱们这次去了三个人,一个是科工委的司长,还有月球中心的领导,我是代表一个技术人员去的。他们表达了很想跟中国合作,这回我们也邀请了他们来。他们当时表示我们邀请你们,希望你们也能邀请你们。
周武:是官员还是技术人员?
张熇:我不知道。
主持人:网友关注,具体合作在哪些方面?
张熇:这个没有具体探讨过。如果可能,以后的机会会很多。
周武:我在网上从它们官方网站上也查到了,它们除了月球以外,还有火星,还要去木星去探测。
张熇:对,日本做的探测很多。火星、月球、小行星它们都做过一些。
周武:它们都是很系列的那种,很间接性的。您也是深空总体室的主任,您想过后面的工作吗?
张熇:我们想过很多。月球的三步走以后,我们会在火星、木星等等都在做相关的调研,有些也在做方案性的论证。具体的实施就很难说了,还请求于国家的计划。
周武:我听岑总透露了一个,您是夫妻双双在前线?
罗巧军:是。
周武:好象他是一个行政领导?罗总的儿子今年念高二,真的是关键时期,谁在照顾孩子呢?
罗巧军:他奶奶。
主持人:您二位放心吗?这么长时间。
罗巧军:我还行吧,每次都是这么出来,孩子也习惯了。
主持人:他的自理能力很强了?
罗巧军:谈不上很强,但是这种出差,他已经很习惯了。
周武:学习好吗?
罗巧军:一般。
主持人:您有没有希望他今后做一些什么?也做航天领域?
罗巧军:看他自己的爱好了。
周武:庞秘书长,我刚才听说,从96年10月份以来,连续第61次成功,航天的运载火箭101次成功,我感到你们的发射成功特容易似的,您觉得这其中有什么秘诀吗?
庞海涛:谈不上秘诀,应该说成功肯定有它的内在因素。我是从事多年的质量管理工作,从大学毕业以后,就分到航天,从事技术基础工作和信号质量管理工作。对信号质量管理工作比较熟悉。航天应该说,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我们航天的企业文化,特别是说航天的质量文化,形成了当前的航天质量管理理念,质量是政治、生命、效益。航天事业是国家的高技术引领国家的发展,航天的任务和型号,都不是一般的工程,是国家非常重大的工程,都是一项很重要的政治任务,作为航天人把航天任务作为一项政治工作,咱们的嫦娥工程都体现了国家高技术水平和发展,为了国民经济建设,带动整个国民经济起了很大的作用。
庞海涛:我们说质量是生命,确确实实。比如,载人航天工程,我们的飞船有我们的宇航员,如果质量一旦出现问题,直接影响到我们航天人的生命。另外,航天的质量是效益。没有质量,确确实实没有效益。因为我们说,航天产品是高投入,高风险,咱们国家,因为还不是很富有,国家把优先的经费投入到航天。如果说质量工作没有做好,一发箭,一颗星成百上千上亿,损失非常大,所以航天的理念深入人心,深入到航天的每一个人。
庞海涛:特别是刚才说,八十年后期,特别是九十年前几年,航天前后出现几次大的失力,但是航天在失力面前没有低头,勇于探测,在失败的教训当中总结经验,找出规律,总结出了一套航天的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我简单说一下,我们发现问题以后,作为航天这几年感觉到非常行之有效,就是我们的质量问题为零的双五条标准。过去我们发现问题,就给它简单的更换下来。但是现在,我们发现了质量问题,就要认真的严格的进行对比。
庞海涛:首先从定位准确,机理清楚,要进行举一反三,措施要有效。同时我们总结出来了五条管理规定的标准。这个应该说,五条规定标准是我们当今认为最有效,最深入人心的一项管理性的要求。当然还有很多的质量保证措施,我们从一发箭,一颗星,成百上千个元器件,包括我们运载火箭的罗总,咱们的发动机的焊接标准,包括检测,包括航天形成自己一套独特的检测监督队伍,等等,这些措施有利的保证了我们航天产品的质量。应该说我们这几年确确实实,在前几年,我们有一些损失,但是通过这几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我们航天走入到今天,连续成功,是非常不容易的,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
庞海涛:有些西方大国,看到我们航天连续的成功,他们也感觉到,中国的航天在不断的壮大,在不断的成熟、茁壮成长。作为我本人,也是从事质量管理工作,感觉我们过去工作非常有意义,特别是现在的科技委,主要的职责,像我们集团公司,有工程院士,对我们航天的决策和重大质量问题进行评审和把关。除了我们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同时我想,也是我们一些老总付出了非常辛苦的劳动,使得我们航天辉煌到现在。
周武:说这次经过了四次总检查,是不是罗总?
罗巧军:是。
周武:听说特别的顺利。但是最后的评审,请的评委规格特别高,是按航天标准做的?不知道这个初衷是什么?严上加严,包括我和我的同事他们两个多次跟我说,看到了好多老专家。
庞海涛:嫦娥工程是我们国家即载人航天工程之后又一项重大的航天活动,从国家中央领导到国家各级领导,包括集团公司上上下下非常的重视,把这项工程作为重大的工程,各项工作要求非常严格,严格按程序办,特别是要坚持一个严审细实。作为嫦娥一号这样的工程,确确实实应该说和我们载人航天的工程,不低于我们载人航天工程的要求,应该说是非常高的。只有这样严格的要求,才能保证我们这项工程非常的成功。所以说,按照领导的要求,我们要准时发射,准确入轨。
周武:就差四点六秒,是不是这样的?
庞海涛:因为这个时间窗口非常有限,错过机会要影响半年的时间。所以今天叫准时发射,准确入轨。入轨的精度,我感觉这段时间最高。如果打靶的话,要打十环,十环的中间。所以我们在场的各级领导,包括工程技术人员,今天没有白付出我们的心血。
周武:罗总肯定更有感触。因为关键的三级发动机。
罗巧军:是。
主持人:刚才庞秘书长说了质量就是政治。咱们要保证咱们要有严格的一系列的措施,还有咱们航天人的精神,保证咱们每次发射都能够顺利成功。但是,咱们前期有报道,所罗总这边,火箭这边,三期火箭的二次点火,原来出过问题。今天提到准确入轨,原来确实有不足的。
罗巧军:最严重的是96年的2月15日,就是因为元器件的问题,导致了整个发射失败。刚才庞秘书长讲了,从那以后,集团公司开始反思,规定了各种严格管理质量的措施。从96、97年开始到目前,基本上的发射都是成功的。
主持人:今天也可以说是咱们火箭系统的圆满成功了。但是您今天坐到我们的访谈间,错过与同事一块庆祝的机会。张主任,我想问您一个问题,咱们火箭系统成功了,对您这边压力还是有的。
张熇:压力非常大。
主持人:有新闻报道,如果咱们卫星要算成功得11月7日左右。
张熇:咱们去月球,38万公里,不像一般的地球卫星,几天就入轨。我们的嫦娥一号要在月球附近再转几天才能进入我们的轨道,大概到11月中下旬才能证明卫星已经完好了飞到我们的月球轨道,开展科学探测工作。即使这样,我们的卫星寿命是一年,要等一年以后,才能叫卫星系统圆满完成。
主持人:网友还会有担心,从咱们今天到11月7日这段时间,咱们的嫦娥一号卫星会遇到什么困难?
张熇:因为要往月球飞。首先我们的轨道设计得对不对,如果轨道设计出了问题,就飞不到月球去了。首先轨道设计要受到考核。因为要实现这个轨道中间有若干次的变轨,这个包括控制、发动机的正常工作要保证,包括地面的测控联合的完好工作,才能保证正常的变轨,按照预定的轨道向月球飞去。再一个,越飞越远,信号也会越来越弱,我们要调整到高功率发射的手段,但是整个飞的过程,对测控系统也是一个考验。同时对宇宙飞行环境和地球的环境不一样,这对卫星上的所有仪器都是一些考验。因为中国从来没有去这么远的地方。所有的分析系统都会面临比较大的考验。
主持人:咱们以前是东方红一号首颗人造地球卫星。咱们嫦娥一号也是首次的人造月球卫星。这之间的飞跃,您也是亲历咱们嫦娥一号一线的,您个人来讲,这个对咱们航天事业的发展,您能不能谈谈您自己的感受?
张熇:我觉得技术上的飞跃是挺大,对我们飞行器来说。您刚才提到了,地球轨道航天器的设计,地球和卫星的相互。现在到了月球,有地球和卫星、月球三体的相互作用,这个是前期没有做过,这个对我们老一辈的轨道设计专家的理论模型都已经研究好了,对于以后飞到火星更远的深空探测奠定很好的基础。以后深空探测飞得越来越远,测控通信技术还会进一步的发展,我们觉得嫦娥一号走出地球第一步以后,对航天技术,以及航天技术所辐射的相关的电子、材料相关的技术都会有很大的带动,也为以后的深空探测奠定比较好的基础。
主持人:同样也对咱们航天人的团队建设队伍来说也是很大的锻炼。
张熇:应该说是。我们这颗卫星整个研制过程就是三年多。从正式立项到现在是三年多。这个是一般卫星流程非常短的一个过程。我们整个队伍比较年轻,平均年龄大概30初头,包括我们的副总师都比较年轻,所以大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经历了不少。包括研制过程当中,出现了许多以前没有想到的问题。因为没有做过走出地球的卫星。我们这支队伍,无论是技术能力还是遇到困难的承受能力,都有非常大的提高。
主持人:我冒昧的问一下我们的罗总,我听小道消息,比较八卦。听说咱们长三甲火箭研究队伍里面有四大金刚,这四大金刚都是谁呀?
罗巧军:我好象也是头一次听说。是不是讲我们梁总领导下有四位副总师,分管不同的系统。火箭也是一个系统。火箭里面有动力系统,控制系统,总体、地面发射支持系统。每一个系统都也一个副总师掌管,在梁总总指挥的领导下,来进行其他的公布,可能是这么指的吧!
主持人:我个人理解,在咱们的团队建设中,既然用四大金刚给各位老总命名,是不是在咱们团队队伍中咱们的工作氛围是比较轻松的呀?请咱们的秘书长谈一下吧!谈谈咱们背后的工作环境。
庞海涛:确确实实从事航天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我们要有勇气承担这个任务,首先是我们个人要热爱航天事业。确实我们的工作压力非常大,像罗总,心箭不分离,手在发抖,稍微有异常的数据,心脏更会加倍的跳动。但是在型号研制过程当中,整个航天研制队伍应该说每支队伍是一个战斗的集体,像一部高速运转的机器。离开了任何一件螺丝钉都有可能造成这个系统运转的不顺畅或出问题。所以我们型号研制队伍,首先有一个型号总师,总指挥,同时还有专门的系统,刚才罗总讲了,有副总师,还有主任设计师,这个工作系统确实要靠我们的总指挥、总师正确决策,包括科学民主的作风,真正带领整个队伍共同攻关。
庞海涛:一个型号的研制,除了前面的各级领导的关注、支持、关心,主要靠我们的实施系统孜孜不倦的努力,勇于创新,在型号研制过程中他们的体会非常深。我们作为型号管理来说,我们作为机关作为管理,要服务好。但是在技术方面,我们设计师系统会遇到很多的问题,这就需要团体的合作精神,每一个问题每一个问题进行攻关、攻破。最终达到我们的型号攻破难关。
庞海涛:我们设计师,副总师现在的具体数字不是很清楚。我们老一辈的航天人,确实逐步都在离开技术的领导岗位,一大批都是恢复高考以后,都是三十岁这一代的新生力量承担着航天的各大集团任务,所以非常的不易。所以集团建设,也是我们航天精神的一个重要因素。
周武:在长三甲系列里面,给我印象最深得就是两位老总,贺总、陈总都是经常笑容满面的,您是一个副手,犯点错误的时候,他们怎么对待您?
罗巧军:应该说这两位老总比较宽容的,虽然对问题的要求很严,标准绝对不能降,在作风上很严谨,但是在态度上相对来说比较包容。比如说,我们在去年的时候,我管的这个系统,应该说在地面试验的时候,出了一些的问题,作为我个人来说,压力非常大。前线要发射,后方有那么多的实试任务,还要给后续的火箭提供产品,当时觉得压力非常大,有点撑不住了。贺总给我打电话,说没关系,你该怎么干,就怎么干,你放手干。当时岑总也给我打了电话,大家都来安慰我。
周武:都是同舟共济的感觉。现在长三甲系列达到一种发射高峰?从去年九月份,到现在连续发射了十发了?九发?
庞海涛:今年预计发射十次,这是九发。十一月份还有一次。
罗巧军:这是一条很长的生产力,产品处在不同的阶段。
主持人:咱们嫦娥之后,您各自工作的任务有没有下一步的打算或者新的工作是什么?
罗巧军:我们明年应该说主要还是应对高密度发射。明年还有一些导航星,一些外星。
主持人:我听说明年也是一个发射卫星的高峰期?
罗巧军:应该说这几年都是。
周武:是航天的战略发展机遇期。
庞海涛:明年将近有十到十五次发射,后年有可能会更多一些。所以确实随着国家的经济发展,对我们航天事业的需求非常的大。过去83年,我参加工作时,一年有时候轮不上一次发射,现在想想,一年发射十四、五次,基本上是一个月一次。高密度的发射,对于我们航天型号管理,包括我们的队伍,提出了很多的要求。作为管理者来说,首先要科学的计划,合理的安排,调动各方的力量,使得我们这些任务能够按计划保质保量的完成。
周武:张主任,我看到很多的资料,东三平台,嫦娥一号除了用东三平台,还参考了资源一号和资源二号,您那个型号参与了吗?
张熇:没有。
周武:我觉得东三平台也是非常成熟的?
张熇:应该说,东三的推进能力比较强,去月球需要推动的速度比较大,东三是卫星平台推进能力最强的平台。其他方面,当时经过论证之后基本上能够满足。事实上,最后研制过程中,会发现很多,有些没有预想到的。因为月球跟地球卫星有很多的差别,所以最后借鉴了资源一号和二号综合在一起的。
周武:我听到叶培建总师的传闻,说他特别的严格,尤其对时间观念,我听外面的媒体说的,约好了三点一刻采访,结果人家好心好意提前到了,结果叶总就是严守时间,一定要三点一刻才接受采访。
张熇:是的,叶总时间要求很严格。
周武:他是一个院士,您是一位女性,您也会把这个作风延续下来吗?对同事也这么严格要求吗?
张熇:其实叶总就跟刚才罗总说的,这些总师在工作中,对技术上要求很严,但是在生活中对人非常体谅。如果在技术上出了问题,一般他会帮你想办法,帮你解决问题。他的时间观念很强,但是他不会对大家很严厉,我们觉得叶总是一个很好相处的老总。
周武:二十一号我到试验队,正好叶总在给一个队员过生日。我还听到我的一个同事说,他们那些也有挺想家的,有的刚工作一两年的,好象还没有执行过这么长的任务,毕竟在基地生活比较简单。您平时干什么?
张熇:我们都是散步,我们叫长走。多的时候最多走两个小时,三个小时。少的时候,走一个小时。每天基本上都走一走。我们最远的走到六号,就是八一村去了。
周武:我知道那边有个希望小学。
主持人:经过多长时间?
张熇:反正来回走经过四个小时。
主持人:很长。
周武:我看试验队的墙上贴了好多的照片,几乎每一次任务都有去捐助希望小学,好象航天发射的一个传统。我看叶总确实很严肃,但是他在那个场合跟孩子们中间笑得最灿烂。
张熇:叶总特别热心这个事。
周武:你们每个队员都捐钱吗?
张熇:应该是每个人都捐了,但是不强迫,都是大家自愿的。
周武:看到小孩子特别纯朴的,非常的开心。外面穿着我们航天试验队员捐给他们的新衣服,抱着书包笑得特别灿烂。有时候看到他们的脚上还穿着凉鞋,真实的生活状态。
主持人:听了三位老总从另一个角度解读航天人,给我的感觉,外界人觉得我们的航天工作很枯燥,很严谨,每个总师的脸上都很严肃。听您三位一说,我们给希望小学捐钱,还徒步走四个小时的路。罗总跟您的丈夫在前线,您平时的业余爱好能不能给大家透露一下。
罗巧军:业余生活好象也就这些,散散步,基本上走一走。因为火箭发射时间距离短了,像刚才说的希望小学以前去的,但是最近这几回出去的时间比较短。再有,大家一起踢毽子,团队自由组合,踢毽子。
主持人:这样很锻炼身体。
张熇:我们还组织了打乒乓球,跳绳。
周武:还有比赛吧?
张熇:对。友谊第一比赛第二。
周武:我刚才听岑最说,你们来的时候赶上八月十五,中秋节,还搞了篝火晚会,有跳舞吗?
张熇:他们请了彝族表演,我们跟着凑凑热闹,手拉手,围着篝火跳了一下。
主持人:好多网友比较关注,接下来访谈结束后,您三位有什么安排?或者明天有什么安排?能不能给大家透露一下行程?
张熇:我们明天开始收拾在基地的测试设备,明天上午马上有一批人专场北京参与这个卫星的控制工作。很多人下了飞机直接去北京的飞行指控中心。
罗巧军:我们也差不多,明天撤场,收拾行囊,回去以后,我们虽然这一发任务完了,但是还有后续好多的任务,回去马上对后续任务研制产品。
庞海涛:虽然不是跟他们两位从事具体的型号研制,但是也是从事航天工作二十多年,酸甜苦辣确确实实。我想讲,像我们平时,中学同学,大学同学也搞聚会,他们非常羡慕我,认为我从事航天,多么辉煌,成就多么大。但是我也非常羡慕我们这个中学同学,因为我们一想,你看我们上过大学,受过高等教育,从事航天,有可能也习惯了这种加班加点,特别是遇到问题以后,通宵的干。特别是遇到质量的问题,型号的失利,要认真的寻找原因,出台一些新的措施。但是我们同学聚会的时候,他们非常轻松,我非常羡慕他们。他们说,海涛,看你很累。虽然你职位很高,干了十几年,但是不如我们潇洒。像我们,几个同学聚会,打个电话就可以聚在小酒馆里喝茶。我想,什么时候快乐的航天人也跟其他同学一样,八小时干航天,八小时以外能够享受人生,当然这是理想化的。因为航天确实高风险的。
主持人:您说的确实是心理话。现在有很多在读的咱们北航的大学生,或者致力于想加入咱们的航天队伍的朋友,您三位对他们提点建议吧!
庞海涛:咱们的载人航天工程之后,航天在我们的国家,在高等院校。因为我的女儿今年上大四了,也是想立志于航天。我跟她说,要立志于干航天,要有奉献精神。因为干航天风险非常大,不仅要有科学的严谨作风,还不能怕吃苦遇到问题退缩,必须要迎着困难,往前走,只有这样才能够干航天。特别是,我们想有志愿干航天的人,航天确实是伟大的事业,也是未来国家发展高科技引领的事业,航天的大门永远是向我们有志青年敞开的。
张熇:我们是一个新成立的室,刚才也提到我们后续会做什么。第一期绕月是我们嫦娥工程的一期,第二步是落,发一个着陆器,现在总体工作在我们的室。刚才也问到,是不是在规划我们以后更远的像火星什么的,我觉得深空探测是非常有发展的领域,里面有很多新的技术,做起来非常有意思,非常有挑战的行业,我们非常欢迎年轻的学生们,以后能够来我们这儿。我觉得只要你有一颗想奉献航天的心,有非常好的理工科的丰富知识,稍微做点吃点苦的准备,而且我们也不是很苦,我们也在努力的去做快乐的航天人。虽然跟社会上很多行业相比差一点,加班多一点,待遇各方面不是特别高,但是我觉得总的来说追求一个事业的成功,不把其他的东西放第一位,做起来还是挺值的,干这份事业非常有成就感。
罗巧军:干航天有苦也有乐。当你辛辛苦苦奉献的时候,你确实感觉失去了很多享受人生的机会。反正每次我看见火箭腾飞的时候,我觉得这些苦都值得了。
周武:为了最后的一刻辉煌。
主持人:今天,真的很荣幸,很难得。我也觉得咱们聊天也特别的轻松,谈得范围也特广。我听了感受也很多,咱们从嫦娥的话题切入,逐步谈到航天人,同时还借着搜狐网和中国航天网的平台,给中国航天事业做了一个很大的广告,号召咱们全天下致力于航天事业和有奉献精神的莘莘学子努力加入到我们的航天事业为中国明日的航天事业的辉煌做出贡献。今天非常感谢我们的各位嘉宾,同时感谢搜狐网和中国航天网的网友在网络旁看我们的访谈,接下来搜狐网和中国航天网还会有一系列的嘉宾访谈,也希望咱们广大网友来继续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