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记忆》(上)
片头字幕:
和平的年代没有传奇,日常生活把我们的一生打发,如果没有值得纪念的,我们的一生就此报废——作家陈村
淡入。
黄河源头空镜。
解说:这里是海拔近5000米的巴颜喀拉山北麓的黄河源头,二零零七年七月二十四日,一支特殊的队伍来到了这里。
祭奠仪式。
同期:建生 保洛 宁生 红军 立波 建安
我们想你们 我们来了 我们来看你们了
解说:这究竟是一群怎样的人?是什么让他们如此激动?他们喊出的这些人到底是谁?这些人和他们又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呢?二十年过去了,黄河源头的水依旧那么清澈,而这块伫立了二十年的碑,却已有了岁月的斑痕,它把我们又带回到了二十年前,也帮我们打开了一段尘封的记忆。
碑做成版画效果,闪白出当年的碑。(二十年前的源头立碑情景。唱国歌。)
同期:我宣誓,为了征服黄河巨龙,激励民族精神,我自愿加入北京青年黄河漂流队。 起来 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把我们的血肉 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解说:1987年5月,一群不甘寂寞的热血男儿,经过艰难的跋涉,先后来到了黄河的源头,他们要完成一次以无动力工具全程漂流黄河的壮举。这成为了当年的一次轰动性事件。也曾经被誉为那个时代的民族精神催化剂。(淡出)
八十年代的空镜画面。(历史背景)
有关尧茂书的报道。
有关长漂的镜头。
解说:八十年代,中国的改革开放刚刚开始,各种新的思想新的观念不断涌入国门。而漂流探险活动在当时还是一个闻所未闻的事情。1985年,一个叫肯沃伦的美国人来到了中国,他出资30万元要购买长江的首漂权。得知这个消息后,西南交通大学的尧茂书于当年的六月独自一人驾驶“龙的传人”号,北上长江源头进行抢漂,不幸遇难。而这件事却激发了很多人的爱国热情。随后在全国掀起了一股漂流热潮。1986年,长江漂流探险取得成功。这是当年电视媒体对长江漂流后的一段报道。
当年报道资料
马云龙:那个是充满激情的一个年代,在那个时候一大批青年人,像我所接触的这些漂流队的这些人,包括已经死去的这些人,突然找到一个机会,开始释放自己的理想都要做一些事,不管什么事情只要能做就行,那么漂流也就成了其中的一项。而且再加上刚才我讲的那种背景,要为国争光在那个大背景下包括中国女排赢一场,全国晚上那些大学生游行游一夜,就像在那种背景之下,真有点狂欢节的气氛。
长漂资料 三队合影
解说:1986年的长漂,成为了当时民族精神的象征。不久,又有人把目光落到了我国第二世界第五条大河黄河上。1987年,三支黄漂队伍相继成立。北京青年黄河漂流探险科学考察队,河南黄河漂流探险队,马鞍山爱我中华漂流考察队。
于中元:那时候我说句难听话,有点像什么,有点像圣战似的,我觉着我为这个世界牺牲了,我是无尚的光荣 袁世俊:特别是在探险界,对这个事情,每个民族都看得很重,像北极到现在都知道,是美国人第一个上北极,皮亚里,他把美国国旗插在上面,像南极是挪威人,英国人晚到一步 ,把他们差点没气死,这就是民族荣誉,民族荣誉感。
资料送行
解说:1987年四月,黄漂队员们带着各自的梦想与激情,离开了家乡和亲人,奔赴黄河源头。
一组高原空镜 (青藏高原音乐)
地图。(电脑制作)
解说: 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北麓,全长5464米,总落差 4800 米,流经青海、甘肃、四川、宁夏、内蒙、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九个省,最后汇入渤海。黄河共有两个源头:他们分别是约古宗列曲和卡日曲。
回访路上,车队,集体合影(定格)
解说;2007年7月,为了纪念黄漂二十周年,当年的黄漂队员们重走黄漂路,又来到了黄河的源头。
袁世俊:二十年了一直都是,心里老牵挂着,这块碑我们在卡日曲,还有一块碑,这个情节是一直忘不掉的。我今天我都不能面对,我刚看到它的时候,心里特别激动
刘国强:二十年过去了,我们再次回到这儿,我们为当年我们的行动,为我们的漂流感到自豪。
资料镜头
解说:二十年前,黄河漂流队员们,就是从黄河的这两个源头约古宗列曲和卡日曲拉开了他们黄河漂流的序幕。
恶劣的高原气候和高原反应,严重影响了漂流队员的漂流进程。更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还没有到达接应地点,所带的食品就已经吃完了。
于中元;基本断粮四天,最后就从河里头打上来生鱼,破开膛就生着吃
同期;真的很好吃,真的很鲜,比鸟肉都好吃
于忠元:断粮的时候,路边草地上的水坑的水,划开了上头都是那些小浮游生物,趴下就喝,没有吃的,野韭菜吃了,然后拉肚子,一边吃一边拉,也坚持了三四天
资料 (吃鱼镜头)
于忠元;船上装着东西在冰上拖,直线距离得有几十公里,一步一滑一步一滑,而且在高原上风很大,像八级 十级,十二级那是常事,那刮得人都站不住,最后有的时候都趴在冰上,躲过风以后,再站起来 再往前走
同期:大家使劲拉哟,哎哟嘿嘿 困难吓不倒咱哟 哎哟嘿嘿
于忠元:有一天我在前面探路,我脚登到冰窟窿里,从冰窟窿里,当时穿的是靴子,就是皮靴,一拔上来以后,因为它那零下降到二十多度,靴子跟腿冻上了,我们的另外一个队员就是叫秦大安,过来以后就赶紧砸,砸完了把靴子给我踢过来,完了以后解开自己羽绒服的胸怀,把我脚给抱在里头,怕冻坏了,当时我眼泪下来了,人那时候感情就是那样
解说: 4月份的河源地区,气温很低,河水还没有化开,漂流队员们只能是一边凿冰一边拖船前行。
河源划船
解说:队员之间的彼此关心,让艰苦的生活变的温暖起来。可是河源地区基本上是无人区,一个月下来,队员们几乎就看不见人,孤独寂寞对于这些二三十岁的城市小伙子们来说,却是 一种从未有过的体验。北京队的刘国强拣到一条小狗,一直带在身边。这条小狗成为了漂流队员们枯燥生活的一种调剂。
刘国强:这狗它每天都要睡家里头,特别也意思的,它睡觉时跟小孩似的,它非得要枕着我的胳膊,如果不枕着胳膊的话它不睡,而且它一直在像小孩,在那种呻吟似的,它一直在哼哼地叫,什么时候我这胳膊放平了,它躺在上边 头枕在上面才不叫,而且当它躺好以后,它每天在自己睡觉的时候,它还要舔舔我这手,舔完了听到它呼吸很匀称,那种小狗的呼吸
划船、山崖绝壁
解说:小狗给大家带来了很多的快乐。可是,刘国强是水上队员,进入危险区后,他担心小狗的安全,便把它托付给了陆上队员秦大安。
于中元:你想想那绝壁都是这种绝壁,往上爬,这么点小狗怎么带,秦大安把衣服解开,塞到怀里,带着小狗,就那桶罐头,大家谁都没舍得吃,他们走了将近两天多,才送到接应点,打开罐头以后喂狗,就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对家里好歹有个交代,狗在他的怀里干什么,狗是不听话的,往他胸膛里撕,挠的呀,当初见到他的时候,胸膛上被挠的全是狗爪子的血印,他说我必须得带出去,不知道我跟刘国强,下去以后生跟死,就说人那种感情特别的真挚
做饭、聊天(谈女朋友)、唱歌
于中元的明信片特写
解说:(信内容)这是北京队队长于中元在进入峡谷区前寄给妻子的明信片
燕华:我们昨天下午离开甘肃省马曲县,今天晚20时35分抵达青海省河南蒙古族自治县柯多乡。明天开始就进入峡谷区了,危险段就在下边,我可能就写信少了。
祝好,忠元 87年6月5日晚21点
黄河地图,峡谷地区
解说:1987年6月,二十年前的黄漂队员们离开了艰苦的源头地区后,来到了黄河真正的危险地段峡谷地区。
黄河有35个峡谷分布在上中游,总长度1505。2公里,这是整个黄漂中最危险也是最具挑战的一段。也正是在这里,大家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他们以黄河的名义,见证了生命的激情与力量。
刘国强:刚开始进入峡谷的时候,大家非常兴奋,在我印象里头最深的,当时我们进入河曲,过了河曲了,进入拉家峡的上口,遇到一些滩不是去躲,而有意识地冲到浪的尖上,就感觉真是一种享受,船在浪上不停地上下,有时候船恨不得,就是让船拖很高,突然船会很深,当那个时候它只是,刚开始不是很大,所以大家对那种滩还是,感觉就是一种乐趣。
峡谷空镜、湍急的河水、资料中研究方案
解说:然而,短暂的快乐之后,随着险滩的增多和危险系数的增大,队员们也变得更加严肃认真起来。每过一个滩都要认真考察研究,由队长来决定使用敞船还是密封船。
袁世俊:每到一个滩前都要商量一下,然后当时定的是一个船,先前走,然后冰封船,然后后一个船在后面保护着,结果是不停地翻,我们一天内,最多一天翻三次船,密封船打翻,打翻向敞船去救,救过来以后,翻密封船的时候,敞船要打翻
于中元;密封船是什么呢,这么粗的九个气囊,外头盘着一圈,外头这么厚的橡胶,里头是六根这么粗的气柱,再里头是六根这么粗的,又盘着一圈一圈,就等于是两个圈加上六根,这么粗的气柱外头的胶片,当我们过的时候,就过那跌水的时候,大的浪就像这么粗的棍子,抡圆了打在腰上,像隔着这么厚
朱垒:而且在密封船那种滋味,上下颠 来回翻的这种感觉,常人不可能不吐,我们吐得可以说没什么,可吐的,就会吐绿颜色的胆汁,苦得要命
资料中的密封船、一组冲滩的照片
淡出、淡入 车队空镜
解说:2007年七月底,重走黄漂路的部分队员们来到了他们当年遇到的一个危险峡谷马尔当峡。
马尔当峡空镜
解说:马尔当峡,全长只有三公里,落差却高达18米。河道最宽不过七八米,中央还有很多礁石。本来宽阔的黄河,在这里冲入一个喇叭口,形成乱流。峡的尾部经大山的拦截形成90度的大拐弯,河水变得也更加凶险。
资料镜头、北京队翻船
解说:这是当年北京漂流队冲击马儿当峡时留下的资料画面。刚一进峡口,船就被打翻了。
于忠元:当时船一翻是什么一种感觉,是一个大的洗衣机的漩涡里,呈漏斗状似的,越来越大越来越大,人在里头刚开始水是发白,紧接着是发灰 发黄 发黑,当我们的船一浪卷来,扣下来的时候,第一概念 完了,第二个概念,就是刚才我说的那个,不行得想法活,这刚一进峡谷就死了,这事还没办完了,第三个就拼命地抓,那时候什么叫抓救命稻草 ,我那时候体会到,在水里抓着任何东西,绝对不会放,如果抓着根稻草也不会放,觉得它能,人的那种求生那种,就觉得它能救你,实际根本不可能,人在里头你再会游泳,就像一件衣服仍在洗衣机里,来回搅搅,上衣给你扒得光光的,裤子给你扒光光的,袜子给你扒光光的,救生衣穿得好,只能留一个救生衣,峡谷的水、写给女儿的明信片
解说:于中元落水得救后曾给自己的女儿写过一封信:
淼淼,爸爸差点永远见不到你了,再也给你写不了信了。我们一船5人冲滩,船被浪打起10多米后被扣入浪谷,翻掉,老天保佑,我喝了十几口水后,正在绝望,一个浪又把我打出了旋涡,冲出150多米,使我才爬上了绝壁。这个封已湿,就是随我同在浪里转了,湿的水痕是黄河水。
淡出、淡入
拉家峡空镜、资料整理装备、拥抱
解说:二十年前,黄漂队员们经历了马尔当峡几个险滩的多次翻船后,在青海军工做了短暂休整,准备冲击黄河上游最危险的峡谷拉家峡。
拉家峡全长216公里,落差588米,有多处特大级险滩。北京队和河南队决定联合漂流。
1987年6月13日下午1点,两个队在军工大桥旁整理装备,准备冲滩。队员们之间彼此拥抱,没有语言。空气中多了一分紧张和凝重。
袁世俊:大家心里都很清楚,每次下船他都有可能会,再也见不到,这种感觉我觉得只有,我们漂流队员心里清楚,这几十年我们朋友们见面,还是一样地动作,那是生离死别的一种,一种表示方法
军工桥边合影
解说:临行前,北京队的领导专门给大家强调了纪律,两个队又在桥边合影留念。当年北京电视台的随队记者还为北京队的每一位队员拍下了这样的特写画面。
淡入、滩空镜。雷与郎过滩情景。
解说:1987年6月13日下午5点,漂流队开始冲击拉家峡上的著名险滩狼牙滩。经过细致的观察和研究,河南队队长雷建生首先冲滩,可是船刚下水没多久就翻了,大家紧紧拉住船绳,总算是有惊无险。
接下来,河南队另一位队长郎保洛继续冲滩,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终于漂亮的闯过了这个名副其实的险滩。
然而,胜利的喜悦还没有完全过去,灾难就已经悄悄的降临了。
峡谷空镜、水、五人照片
解说:1987年6月19日下午3点,由于河南队一条船坏了,队长雷建生临时决定,挑选五人组成一组,冲击下一个跌水达到八米的特级险滩沃赫也木。这五人分别是雷建生、郎保洛、张宁生、朱红军、袁世俊。
袁世俊:当即转一个弯,因为它当时是一个,对岸一个大的滑坡,造成了把黄河堵了一半,全堵到另一半,所以形成了一个大跌水,我们船从跌水绕过去以后,就刚过去没几分钟时间,一个大浪就把全部船,砸在水里,等我们出来时候,就剩半个身影,后面坐两个人,是朱红军和郎保洛坐在后面,我和雷建生是滑桨,雷建生是前浆,我是后桨。
冲滩照片
解说:袁世俊后来曾用这样的文字回忆当年翻船遇险的情景
字幕: 我们冲入滩中后,船如下山一样,一下子跌入深水谷,这是我们创滩后不到5分钟发生的事。建生喊着:注意抓好绳子,前面又有大跌水!接着是船被剧烈冲击着,无数个大浪铺天盖地,不停地从头顶压过来。
约有一个小时的时候,朱红军开始大叫:建生,我不行啦!建生说:坚持住!红军说:我冷得受不了了。黄河上游的水大都是冰雪融化之水,冰凉刺骨,我们5个人都在打站。
又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船尾少了一个人,往后看,我见是保洛,在离船20公尺远的地方漂着。大浪盖在他的头上,他一会儿不见了,一会儿又冒出来,但已没有控制能力。我大声叫着:保洛!又赶快告诉建生,保洛掉下去了。建生脸色难看,指指岸,大概是正想如何想办法靠岸。
又过了一会儿,我发现船边又少了两个人。往后看,保洛离船很远,宁生、红军在离船不远的浪里翻。我心理一阵难过,看来三个队友凶多吉少。
船继续往下冲,我看见一块大石头在船左边凸出岸边,下面是小跌水,建生正在船左侧。我大声喊:建生,注意石头!船飞速而下,石头已擦住了船帮。过去后,我叫着建生的名字,没听到回答。但我看到他还在船边抓着,以为问题可能不大。后来,我感觉神智开始模糊,昏了过去。
又过了多长时间,也不太清楚。。。。。。
字幕:十多个小时后,漂流队得到消息,船上四人遇难,只有袁世俊一人生还。
重走黄漂队来到唐乃亥祭奠
解说:2007年七月28日,重走黄漂路的队员们来到了当年队友们的遇难处唐乃亥 ,祭奠他们死去的队友。
袁世俊:这是唐乃亥是我们在黄河漂流中间,印象最深的地方,我们河南黄河漂流探险队,当时是两个队长,一次翻船船上五个人,一下牺牲四个,全是在这儿上岸的,打捞尸体都在这个地方
资料打捞镜头
解说:河南漂流队遇难后,在当地老百姓的帮助下,郎保洛、张宁生、朱红军的尸体很快被打捞上岸。而雷建生的尸体是在几天后才被发现的。
马云龙:那天我们看着坏事了,老毛有句诗叫《残阳如雪》,那看到真是,那天下大雨,泥石流下来,黄河的水到那时候,见过黄水 没见过红水,我在那儿看到像血样的红水,山上泥石流下来带着泥土,真是红色 橘红色,正好看见一条船漂过来,这时候已经翻过来,中间有很多险滩,那船已经翻了,看不见是谁的尸体,我把那个船拉过来,拉到岸边的时候翻过来一看 雷建生,用绳子捆在那个船上
解说:雷建生,河南漂流队的队长,在黄河漂流之前也参加过长江漂流,酷爱漂流探险,在漂流队里有漂流王子的称号。
于中元:雷建生现在可能是作为河南队,而且不光作为河南队,作为北京队,作为所有漂流探险队,雷建生我觉得都是挑大拇指,他从思想为人上,身体力行的各方面都不错,每船他绝对打头船,这一点一般人做不到,这是等于生死已经置之度外,谁都知道第一船是最危险的,等于探路船,翻就翻第一船,但是他从来都是第一船,赶在前头
袁世俊:因为我最了解是雷建生,其次应该是郎保洛,他们漂黄河的时候,他们选这条路和,世界上知名的像植村,像挪威的探险家,最后不是在探险事业中,牺牲了 这些人,估计他们选择是一样,有人说过,如果雷建生不在黄河上死,他可能会死在其他,探险事业上,这是他自己职业上的选择
夫妻照片、信
解说:雷建生遇难后,他的妻子朱梅英拿给大家一封雷建生在黄漂中写给她的唯一的一封信:
梅英,你好!四月来信,五月来信及东西都受到了,来信埋怨一直没有写信去,有理。出来两个月才写第一封信实在不应该。梅英,任我到天涯海角,怎能不把 你深深牵挂。雷醒上学的事,你多费心了,小孩子初上学一定让她养成自觉的学习习惯,培养她的学习兴趣。给爸爸妈妈讲我身体情绪都很好,沿途受到党政军部门的欢迎和帮助,不要多讲什么危险。你要注意身体,希望你健康快乐!建生 八七年六月十日于军工
朱梅英:这对我可以说还没法说他们,他就说他给人感觉,就是很粗犷,很那什么,但实际上他挺细腻,对我们俩的感情确实很细腻,我记得特别特别清楚,他漂黄河走之前,刚才我也说,这些话我从来没跟别人说过,但是在他漂黄河之
他有一天把孩子送走了,我们俩在屋里头待了一天,也没出门,他们任何人来找他,敲门我们都没开门,就在屋里待了一天,他说你别去送我,他说你不要去车站送我,他说你要送我的话,我心里肯定会很难受,可是你说不送,我肯定要送,那天我就去送他以后,我就不敢看了我,我也不敢面对他,对面他的目光。我一看他 匆匆地,我盯着看他,他也不敢看我,我也不敢看他,那一幕一直忘不了
一段当年影象(雷在火车上走远)、雷被打捞上来的情景
解说:没有想到,火车站的一别,成为了朱梅英和雷建生此生的最后一面。当雷建生的尸体在唐乃亥被打捞上来时,早已经面目全非。
朱梅英;过后我看了,我就看他那里肿了一块,看了以后不忍心,都不像他,真的不像他他头发,我记得很清楚,我觉得发型不像他的发型,我就把他的头发给弄开,我觉得他平时喜欢那发型,因为当时弄的发型不对,我又把他发型给弄过来,
追悼会上的画面
朱来到唐乃亥、展示当年雷的衣服、河边祭奠
解说:2007年8月,朱梅英带着丈夫当年黄漂时的所有装备,和重走黄漂路的队员们一起来到了唐乃亥,在当年丈夫遇难的地方进行祭奠。
朱梅英;那个时候人们对这种漂流的,各种各样的议论都有,觉得不理解,确实不理解,他觉得,用洛阳的话就说,这些人老生蛋,好像就说不值,就说他们傻,去干这种事傻,有时候我要是站在我个人,自己的角度我也觉得他们,他可自私了,为了自己的什么的话,撇下我们不管,有时我可恨他,就是雷醒一个人,给补助六块钱,然后我带着孩子,住在二十六中小破平房里头,就这样带着孩子一个人过,反正生活的艰难,是可想而知的
湍急的水、从水中叠出雷当年日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