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 - 招商银行特约 > 十七大媒体评论

60位专家解读十七大报告:重大战略部署和要求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将作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践经验总结的理论,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这是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的最新概括。

  ·关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答问 (王一鸣: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比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内涵更加丰富,也是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更具有战略意义的历史课题。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在内涵上主要是指经济增长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由外延增长向内涵增长转变,关键是提高要素投入产出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要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还要求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及人的全面发展。

  农村发展战略 统筹城乡发展

  农村发展战略将作逐步调整


  我国农村农业生产将高度产业化,二元经济结构将被逐步打破。农村人口布局将发生根本变化,城乡差别将基本消失。乐观地估计,在二三十年以后,我国现有大中型村庄的一部分将转化为2—5万人的小城市,一部分将完全消失,还有一部分将收缩为几户或十几户人家组成的小型居民点。

  统筹城乡发展重点在哪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最重要的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通盘考虑和配置各种资源,加大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力度。

  让新型农民职业化

  当前,我国农业经营老龄化、兼业化问题呈加重趋势,要建设现代农业就必须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建设现代农业必须顺应分工分业的历史潮流,大力培育职业农民,促进土地经营的集中和农业生产规模的逐步扩大,从而不断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和农业生产的效益。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加快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要求和主要方法 (袁曙宏: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

  十分重视民主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的基础性作用,善于运用法治手段推进和保障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长期性、系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在大的改革决策出台之前,必须充分发扬民主。真理来自基层,来自实践,来自群众;改革的思路和创新的举措也同样来自基层,来自实践,来自群众。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决策过程,也就是汇集民意、集中民智、统一思想、形成共识的过程。

  ·明确了政府治理结构的方向 (周天勇:中央党校研究室副主任、教授)

  十七大报告指出了目前行政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的实质。一般来说,厘清中央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的事务和责任并不困难。难的是由于行政管理体系思路的不清,导致机构设置混乱,结果致使各级政府的事务和责任不清。总之,要真正理顺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就必须按照各自事务的分工,设计一个合理和现代的中央至地方关系的治理结构。十七大报告对此已指出了明确方向。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新篇章 (许耀桐:国家行政学院科研部主任、教授,北京大学博导)

  党的十七大报告旗帜鲜明地提出了“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这一崭新的命题,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的要义作出的精粹解读。社会主义愈发展,民主也愈发展。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一定能够不断发展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把人民民主建设好了,就会彻底清除封建遗毒,使我国的政治体制和政治生活真正发生历史性的巨变。只有把基层民主政治搞好了,民主政治才会发展得稳健有序,进而实现中层的、高层的民主政治。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基层民主政治愈发展,整个国家的民主政治发展愈有利、愈顺畅。

  民主政治是市场经济的保障机制

  在全面性政策意义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虽然包括经济制度、政治体制、文化体系和社会建设等四个方面的内容,但是最为重要的还是经济和政治这两个轮子,因为没有好的经济制度和政治体制,也就难以建构诚信、公正的文化体系,也难以产生公平和和谐的社会秩序。

  在经济制度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如果说和谐社会是富裕而文明的和谐,那么简单的逻辑上的三段论就是:和谐社会需要以财富为基础,而只有市场经济才能带来财富的最大化,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则就是诚信,否则就只能退出市场游戏,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又是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前提和基础。

  民主政治既是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也是市场经济的保障机制。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为何把文化建设摆上如此重要位置

  十七大报告肯定了近几年我国文化建设取得的成绩,并对开创文化建设新局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充分显示了党中央对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如何不断提高全民族文化素养,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障?十七大报告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特色以及怎样做好文化建设的阐述高屋建瓴,提出的措施详尽得当,具有鲜明的特色。改革开放以来,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加强文化建设,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显得尤为迫切。同时,不断提高全民族文化素养,也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障。今天,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内容,文化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新型战略课题。

  ·努力打造中华民族的现代精神支柱 (杨金海:中共中央编译局副秘书长、研究员)

  党的十七大报告把加强文化建设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而在文化建设当中,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作为首要任务,并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在今天的中国,提出这些思想和要求是完全必要的,是非常及时的。

  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阶段性特征

  认清中国国情,必须有一个科学的态度。在认清中国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时,一方面要看到近30年中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就和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刻变化,千万不要妄自菲薄、自甘落后,而是要抓住前所未有的机遇,迎接前所未有的挑战,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另一方面,要看到我们前进中存在的各种纷繁复杂的问题,一切从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坚持把初级阶段的国情作为我们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依据。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事业,必须从初级阶段及其新阶段的新实际出发;理解和把握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必须把握初级阶段及其阶段性特征。

  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我国进入一个全面改善民生、共享发展成果的新时代 (郑功成: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导)

  对民生问题的全面而深切的关注,是胡锦涛总书记十七大报告的重要特色。报告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现阶段在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卫生、居民住房、安全生产等民生方面确实存在着较多问题,承认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并在客观认识现存民生问题的基础上,突出地强调了社会公平、正义、共享的发展理念,将全面改善民生、实现国民共享发展成果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目标指向,从而正式宣告了全面改善民生时代的到来。

  ·社会建设的科学构思和周密布局 (景天魁:中国社会科学院首批学部委员、研究员)

  在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深刻论述了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创造性地界定了社会建设的概念,明确了社会建设的重点,提出了系统的政策措施,强调了加快推进社会建设的方针。报告鲜明地提出,改善民生是社会建设的重点。这一论断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社会建设固然有硬件方面和软件方面之分,也有外部环境和人的切身需要之别。强调以改善民生为重点,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回应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点,凸显了我们党领导的社会建设的本质属性。

  ·社会建设理论的新发展新探索 (丁元竹: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

  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高,我国已经具备推进社会建设的基本条件。发展包括基本教育、基本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在内的社会事业、促进包括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扩大就业在内的社会公正、加强包括促进社会安全在内的社会管理是新的历史阶段社会建设的主要内容,也是我国下一个5年社会主义事业现代化建设,主要是社会建设的内容。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社会建设任务,既要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总体战略,又要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和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稳步推进,分阶段实施。

  党明确了“为谁服务为谁忙”

  十七大报告对社会建设基本任务的阐述,体现了我们党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理念。社会和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在社会生产力不发达的情况下,所有的对于美好社会的设想都可能陷入空想状态。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再次强调了发展社会生产力对我国社会建设具有的极端重要性。改革开放的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通过大力发展生产力和不断完善制度体系,保障和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十七大报告在现实层面体现了我国人民对和谐社会建设的美好愿景,并为实现社会建设的理想指明了科学的道路。

  在“十一五”乃至更长一段时间,人们如何在党的领导下克服困难,有效解决民生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实际上成为改革开放能否有效深化的基础性问题。十七大报告将使得我国社会建设的目标更加明确,要求更加具体,指导更加有力,政策更加科学。

  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党的建设部分新亮点点评


  报告亮点:在党的建设总的指导方针上明确提出了“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自身建设”。在党的建设的总体布局上,提出“一条主线,五位一体的布局”。“必须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在推进党内民主制度建设方面,提出“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着力增强党的团结统一”。在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方面,第一次提出“实行党的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切实改进党的作风,着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党对反腐败规律的认识进一步深化

  在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的判断上,十七大报告指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成效明显”。对此,应当如何把握这种判断呢?通过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到十六大报告也曾谈到这个成效问题,不过是从“党的建设全面加强”的角度提出的,而十七大报告的不同之处是从“理论创新和理论武装卓有成效”的层面概括的。实际上,反腐败成效是否明显,并非只看清除一批腐败分子或查办几个大案要案,更为重要的应该看有关理论是否更加成熟。对于一个政党来说,理论上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和前提。详细

  ·制约与监督:权力在阳光下有序运行的保障

  应当说,十七大对于权力结构及其运行机制的表述,反映了权力健康运行的一般原理,是党对权力制约监督规律的新认识,更是推进权力制约监督机制建设的重要指针。众所周知,权力制约监督的开展是有前提的,首要的前提条件就是权力结构具有合理性。所以,权力结构的设置不仅要考虑组织的运作效率问题,更重要的应着眼于保证权力运用的合理性问题。通常在一个组织内部以及组织与组织之间,特别是实行集体决策、集体负责的组织,若权力资源配置不科学,没有合理的分工布局,个别功能部位拥有过多的对整体的节制力量,或者其他功能团体不能对其有效牵制,就会在组织与组织之间形成能力上的巨大落差。组织结构的合理性程度低,科学化水平不高,往往使得权力的合理行使受偶然性支配,很容易形成随意行使权力、滥用权力的空间,难以实现规范行政和依法行政。所以十七大强调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就是着眼于合理科学的权力运行结构。

  十六大以来反腐倡廉关键词

  最近5年来反腐败工作中出现的新提法、热门词汇、流行语,见证了反腐历程,可以从侧面感受5年来反腐倡廉的风雨历程和可喜成就:

  巡视: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作出了“改革和完善党的纪律检查体制,建立和完善巡视制度”的重大决策。

  党内监督:2003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这是我们党历史上第一部系统规范党内监督工作的基本法规。

  治理商业贿赂:“集中开展商业贿赂专项治理行动”,2005年12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研究部署2006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时,作出此重大决策。

  十六字方针:2007年1月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发表讲话时,将“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提升为反腐倡廉战略方针。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最新消息

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产生 胡锦涛任总书记(图)

中共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名单公布 名单

  精彩推荐  
  代表风采
  辉煌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