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志愿者日有感
王辉,强生(中国)医疗器材有限公司OCD销售培训经理
参加JA的活动不是第一次了,之前分别去过中财,北大和协和讲过《全球商业道德》,而这次是面对的是民族大学的同学们。仅仅三个小时的座谈,从时间而言是最短的一次,然而感触却很多。谈到求职,谈到启航,这些身着绚丽服装,佩戴金银饰品的同学们流露出更多的茫然。诚然,他们没有中财迅捷的反映,没有北大广博的见识,也没有协和专注的职业。源于各民族的历史和地域性,看得出多数的同学生长在相对偏僻的地方,二十年的人生阅历,十几年的课堂时光,很难要求他们有足够眼光和自信定位未来,在职业定向和发展上,他们需要太多的帮助和指导。
焦躁
熙熙攘攘的求职大军中,想在落脚北京这样的大城市谋求一席绝非易事,而带有少数民族的背景此时已不再带来什么优势。或许他们更需要放松心态和明确求职方向,才可以避免在浮躁心态下,盲目判断和做出错误决定的办法。
彷徨
在整个交流的过程中,志愿者们几乎都谈到了参加社会实践这个建议,但是从同学们给出的反馈中,我们发现事实上这样的机会少得可怜,他们最多得实践就是当家教,帮助翻译文章和在马路旁散发传单,连常人能想到的到肯德基和麦当劳这样的快餐店打工这样的机会都难以找到,而所有这些经历对于求职任职的帮助都非常有限。因此与JA合作的志愿者公司,是否可以在每年两个假期期间敞开大门,给在校的同学们提供见习和实习的机会,他们需要多见识企业、职场和职业人,甚至可以为以后锻炼一些基本技能。
潮流
一个有趣的现象,才步入校园的同学表现最为积极,纷纷投身校园社团担任职位,从主席,部长,到干事,大家趋之若鹜,这样无非希望为以后的简历增光添彩。但此时并非是投入时间和精力的最佳时节,如果舍本逐末影响了学业才是得不偿失,他们更需要有计划地设计自己在学校的时间。
毕业的学生抱怨找不到工作,企业也抱怨合格员工难找,社会面临着解决就业,失业的双重矛盾……因此帮助在校学生认识社会,提前准备,培养技能其实也是一门课程。这是社会的责任,教育管理部门的责任,也是企业可以介入的项目。JA最有可能可以宣传和影响多方,并搭建桥梁真正为在校学生的职业启航铺设航道。而身为一个企业的志愿者,我真切地感受到这份责任的重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