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JA志愿者日归来
孙中轶,微软(中国)
这次参加国际青年成就(JA)的志愿者日活动应该算是我第二次和“志愿者”这个称号搭上关系了。第一次还要追溯到上研究生的时候,做的一个公益网站的部分内容。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公益网站也是由微软的员工发起创建并持续运行直至现在。在进入微软之后,更加感觉志愿者在公司中的风气蔚然,从不定期发布的志愿者机会到全体大会上大公司领导对志愿者活动的推广,都让我感觉到在公司里面除了工作之外,还有一个这样重要的部分需要我的参与。
终于,在由于时间冲突的关系而错过一次活动之后,这次在复旦的“JA志愿者日”活动成为了我实践的机会。工作了之后再去面对学生,我总是有冲动讲点关于工作的事情,希望他们能至少对职业进行思考,免得走我的或我看到的弯路。毕业后数次回到母校也很是给几个人赘言了几次人生,这次JA能够有30多个学生任我“荼毒”自然是相当开心,也因此直接答应了做整个workshop的演讲人。
事先就知道这次活动并不是“微软专场”,而是对各个专业的学生做整体事业上的介绍,因此特意按照要求正装出场,很是花了我一点时间整理自己。后来在与我一同做这个活动的8个微软同事还有JA的组织者会合之后,活动便正式开始。整个活动的过程由JA提供了内容和流程上的支持,进行的很是顺利。而结束后很久,我的心情还是如晴空白云一般,感受万千:
志愿者活动并不是只给出不收获的活动,我收获了更多。我并不期望从一次活动中,学生们能从懵懂无知到目标清晰,但是至少能做到开始思考,而更多的已经开始思考的人则可以得到活生生的例子来坚定自己信念的路途。这已经让我很满足,得到了长久的快乐。而从我的同事在课堂上活跃的眼睛,灿烂的笑容里,我也读到了和我同样的感受。
而在付出的同时,别人也在不断的审视着你。这次活动快结束的时候,有一个学生就直言不讳的指出了我性格中的缺点。我很高兴,立刻把这一点分享给了所有的参与者,并且如同“认罪“般做了改进的承诺。就像硬币的两面,一个反面的例子也是必不可少,而这个例子自己也会在将来经常想到这个活动而不断改进自己。我得到的已太多。
微软和JA的志愿者日合作已逾4年,有千百人贡献并获得着。那么未来呢?我想说:我们想要更多…
那么最后,请允许我代表志愿者们虚荣一下:我们让社会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