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助学的新闻,我们见过很多,但这个故事,还是深深打动了我们。一个85岁的老人,在22年漫长时间里,把150多名贫困生接到家里,既免费提供住房,还当起“生管老师”,时不时还要用退休金资助特困学生。而他自己的房间里,简陋得只有一台老式落地扇。这个退休老干部、老共产党员,用他自己质朴的言行,赢得了世人的尊敬……
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发挥道德模范榜样作用,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
——摘自党的十七大报告
22年的坚持
不只是房东还做“生管老师”
“爷爷,我是张鸿,你老人家身体还好吗?我毕业了,现留在厦门大学任教……”类似这样的问候电话,住在南平建瓯市校场巷79号的李维真老人每个月都要接到好几个。
虽然叫的是“爷爷”,双方却没有任何血缘关系。
1985年,住在建瓯一中旁的老人有一次看见贫困生吃不起饭,于是开始收留贫困生。22年来,老人收留了150多名贫困生住在自己家里。老人不收房租,还用退休金资助他们,帮助其中100人考上了大学。
要住进老人的家里,必须过老人目测这一关。老人说:“那些孩子是不是贫困生,我一眼就能看出来”。
李维真不是吹牛,他在建瓯工作几十年,还曾担任过建瓯县委书记。“我也曾经穷过,加上做了几年父母官,我对这里老百姓的情况了解得很”。
老人的房子虽然有11个房间,却都很陈旧,为了让学生住得好一点,他亲手给房子做了门窗和粉刷油漆。
老人不但无偿提供住宿,同时担当起这些学生的“生管老师”,每月他都要召集学生们开一次“月评会”,让贫困生们讲讲学习的心得体会,也讲他们家里的生活情况,老人经常讲自己的经历,鼓励他们勤俭节约、勤奋学习。
李维真有个规矩,住他家的学生平时不能打牌,不能带外面的人回家。只有到了周末,老人才会给大家2个小时玩耍时间。就这样,住在老人家里的学生都养成了说话轻、走路轻、关门轻的习惯。
受助生感言
“他就像我们的亲爷爷”
如果按当地市场价收取房租,老人让给贫困生住的9个房间,22年来少说可收十多万元房租。对当时每月不到1000元退休金的他来说,这可不是个小数目。而老人给孩子们的帮助还不止于此。
老人长期资助一些特困生,建瓯市南雅镇的王振达就是其中一名。王振达父亲早逝,母亲残疾,没有经济收入,高考前一直住在老人家里,1993年,王振达考上大学但交不起学费,老人二话没说,就给他寄了近千元,之后他每次到南平看王振达也都会给他留点钱。王振达毕业后当了英语老师,老人得知他家里条件不好没找到对象,还当了一回红娘,帮他牵线。
老人对学生们慷慨,自己的生活却十分俭朴,他的房间除了床铺,就只有一台老式落地扇。他喝的茶叶也是市场上几块钱一斤买来的,平时交通都是靠一辆破旧的自行车。
李维真的女儿曾几次想把老人接到新家住,但他不同意。前几年,女儿又提出把老房子装修一下,改善一下老人的住宿条件,又被拒绝了。李维真说,现在他家里还住着5名学生,他是担心这房子要是一装修,这些学生就要搬家,那会加重他们的负担。
黄志成是现在还住在老人家里的贫困生之一,李维真甚至让黄志成进城打工的母亲一起带孩子住在他家,“李爷爷就像我们的亲爷爷一样”。
老人的真心打动了住在这里的每一个学生,他们都亲切地称老人为“爷爷”。如今,他们中很多人都走上了工作岗位,逢年过节都会赶来看望老人。
日前,记者前往建瓯拜访了李维真老人。老人说,最令他感到欣慰的是,二十几年来,他发现贫困的学生一年比一年少了,但老人说,哪怕只有一个贫困生需要,他活着一天,就会多帮学生一天。
(责任编辑:赵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