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新疆总队一支队加强信息化建设纪实
本报记者 郭晓宇 本报通讯员 温常青 张怀敏 陈勇
鼠标轻点,远在数公里之外的执勤目标尽收眼底;键盘轻敲,各种作战文书、命令迅速生成下达;云台旋转,金库、车场、看守所等重点执勤目标立体监控……
这是近日记者在武警新疆总队一支队勤务指挥训练中心看到的一幕。
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信息化军队”的战略目标,一支队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部队信息化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抓实抓好。
破障———利剑为战不为看 这是3年前发生的一个故事。
在该支队五中队,担负监狱看守任务的哨兵发现两名罪犯偷偷靠近监墙拐角企图逃跑,哨兵立即离开哨位前去警告制止。就在这时,支队监控员通过网络监控发现哨位上没有哨兵,就立即跟踪录像并下发了查勤通报,批评哨兵擅离岗位。
本该受到表扬的哨兵,反而遭到通报批评,五中队官兵一肚子委屈。情况反映到支队后,引起了党委“一班人”的深思:刚刚投入使用的信息化设备为什么成了制约哨兵执勤的“障碍”?用于提高执勤能力的信息化手段,为什么成了制约完成执勤任务的“瓶颈”?
他们调查发现:很多同志以为几台电脑连接局域网,能监控到哨兵就是搞好信息化执勤。这种对信息化认识上的盲区给党委“一班人”敲响了警钟:信息化建设不是装饰,更不能成为依赖,关键要在实战中发挥效能。
为此,支队党委“一班人”围绕“如何运用信息化手段提高执勤作战能力”召开了专题会议,邀请军内外专家来支队讲座,进行科学论证,重新制定了支队信息化建设方案。他们针对所属执勤分队大散居、小聚居和执勤目标点多面广的特点,构建了“多点布设、区域联动、全面控制”的信息化建设基本格局,建成了报警、指挥、控制、通信于一体的信息化执勤监控指挥系统。
采访中,记者看到:支队将远程指挥系统和目标单位监控系统、城区交通要道监控系统进行联网,可以随时掌握目标内部人员活动、地形地物设置图像情况,以及所驻城市各个重点路口、桥梁、要道情况,为处置突发情况提供全方位的信息资料。
壮身———打造过硬执剑人 一次在执勤目标单位开展反暴狱实兵演习时,现场作业的一名参谋由于对模拟电子沙盘上不断变化的信号识别不清,不能准确判断演练信号发出的命令,导致演习无法进行。
人才匮乏、装备等人,这种现象让支队党委“一班人”如坐针毡:信息化建设离不开先进装备,然而,再先进的装备没有人掌握,也形成不了战斗力。
为了培养一批驾驭信息化的人才队伍,支队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他们通过学习高科技知识、组织计算机与网络应用培训、首长机关网上战术作业和自动化办公锻炼,带头攻克难点问题。
同时,还按照“分层次组训、多途径培养、全方位建设”的思路,摸索出了“对口专业培养与相关专业培养相结合、定期培养与短期集训相结合、岗位自学与送学深造相结合”的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选送一批专业技术骨干到计算机科研机构进行学习深造。
经过3年的努力,支队形成了以干部为主体、以士官为补充的信息化网络建设、软件开发、技术研究与维护等专家型技术骨干队伍。如今,支队先后自主完成了三级网升级改造,将城市交通监控系统、ACC定位系统、数字地理电子系统、目标单位报警系统统一纳入指挥监控体系。
制胜———利剑在实战中扬威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这是支队近日组织的一次实战演练。
“嘟嘟、嘟嘟……001、001,我是03,中队执勤目标遭袭击,一伙恐怖分子乘坐伪装的警车,化装成移交犯人的公安干警,袭击了监狱大门值班人员,冲入监区,请立即增援。”
在支队480多平方米的勤务指挥中心内,值班参谋迅速打开电子沙盘,启动远程指挥系统,利用高空云台传回的现场立体图像,根据受袭击目标所处的位置,判断该目标威胁程度,确定部队集结、开进、处置方式。
支队长魏强通过网络果断下达了处置命令:“03、03,我命令应急小分队快速封控监狱大门,断敌退路;狙击手迅速占领制高点;A中队迅速集结,按三级战斗群立即增援,实施外围封控;B中队在主要路口设卡堵截,进行外围武装警戒队按1号预案在规定地点作好机动准备。”
在支队作战指挥中心,记者通过大屏幕指挥系统将远在几十公里之外的兵力部署、情况处置、战场态势等活动一一点现,10平方米的电子沙盘上,支队指挥员、参谋、网络工程师正在紧张地操作,前方战况随着鼠标轻点纷纷跃然屏上,一道道处置命令正在向几十公里外的事发监狱下达,从接到情况报告到成功处置,只用了15分钟。
参谋长李敬山告诉记者:针对各执勤中队距离远、增援难、遂行任务相对独立的特点,我们自主研发了“区域联动、情况共处、信息共享”系统,实现了一触即发、一点多动、一个目标发生情况,就近部队都能感知并及时进行互相增援。
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加强信息化建设,让这个支队遂行执勤作战任务能力如虎添翼:支队连续12年实现无执勤事故,连续5年被评为武警部队“预防事故案件”先进单位,先后12次圆满完成了处置突发事件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