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首都北京这个即将举办奥运会的城市,眼下,大气环境这一指标正在被人们放在“显微镜”下,予以最热情的关注。
2006年北京市区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天数达到241天,比1998增加了141天,提高38%,至此,北京大气环境质量已连续8年得到改善。
北京环保人士在谈及大气环境治理时,始终强调:“人努力、天帮忙,如果天不帮忙,人就要更努力。”
降水少、风沙多的北京,全年只有60%的天气利于污染物扩散。“在其余40%气候条件不利的情况下,"制造蓝天"是我们必须想办法艰难迈过的坎。”
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杜少中说,因为“天”无法左右,所以只能赢在“人努力”上。
据杜少中介绍,自1998年以来,北京市加大力度治理大气污染,共投入1200亿元,实施了13个阶段200多项措施,重点治理燃煤、机动车、工业和扬尘污染。
在控制煤烟型污染方面,北京积极改善能源结构,加强燃煤污染治理。2006年全市天然气使用量增加到38亿立方米;2007年年底前,北京中心城区1.6万台20吨以下燃煤锅炉将全部完成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改造;同时,4.4万台燃煤大灶、茶浴炉的改造工作也已完成。
针对近些年机动车迅猛增长,北京市在加快城市轨道建设、实施公交优先战略的同时,不断加大机动车污染控制力度,对新车实行了严格的机动车排放标准。
“2008年1月1日起,北京所有的加油站都将提供符合新环保标准的汽油和柴油。”北京市环保局机动车处处长冯玉桥表示,预计机动车国Ⅳ排放标准将于奥运会前实施。届时,北京将与欧洲的机动车排放标准同步。
为大量缩减污染的排放总量,近些年,北京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积极调整搬迁污染企业。到2006年底,北京市已经关停23条水泥立窑生产线、149家黏土砖厂、近百家石灰土窑和砂石料等粉尘污染严重的单位;搬迁调整了190多家污染扰民企业。
2006年7月,北京炼焦化学厂全面停产,每年可减少300万吨用煤量,减少烟粉尘排放7300多吨、二氧化硫7500多吨。高井、国华、京能、京丰、华能等五大燃煤电厂已经完成了脱硫除尘治理,2007年将完成脱硝治理。首钢已按计划实现了2号焦炉和5号高炉的停产。
今年截至11月19日,北京市区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天数累计达到224天,与去年同期相比多8天,占69.35%,距2007年245天的“蓝天目标”还差21天。
(责任编辑:郑平)